专访《红色娘子军连歌》作曲者

2023-04-05 04:28《解放日报》
新传奇 2023年9期
关键词:秧歌队娘子军鲁艺

为响应“走出小鲁艺,到大鲁艺去”号召,鲁艺师生们走出课堂,走上街头……1943 年大年初一,我随秧歌队来到了杨家岭。毛主席对我们说:“好,很好!你们的方向是对的!”那天,是我在延安最幸福的一天!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怨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一首电影《红色娘子军》插曲《红色娘子军连歌》唱遍全国,家喻户晓,堪称经典。创作这首歌的就是新中国第一位女电影作曲家黄准,她曾为50 余部电影、20 部电视剧作曲。

现年97 岁的黄准,至今记得谢晋导演曾经“批评”她的话:“你这个人太简单了!”黄准说,自己的脑海里只充满着音符。那些音符不是凭空而来,来自天南海北、五味杂陈的人生。她说:“关在房间里,是写不出好作品的,必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所以我一直觉得,艺术家要感谢生活。”

一个被送往延安的“邮包”

1938 年初秋,一辆破旧的长途汽车即将从贵阳出发。12岁的黄准提着一个藤箱上了车。长途车在山路上颠簸,黄准剧烈地呕吐着。她对自己说:“国民党的监狱我都坐过了,这点儿苦不算什么。”

就在不久前的8 月13 日,黄准随“民先”(全称“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国组织)队员们上街示威游行。一路上,他们高唱着抗日救亡歌曲,呼着口号前进。在一片混乱中,黄准与队员们被全副武装的宪兵押送进了监狱。在审讯室,一个国民党军官对她高声喝道:“小小年纪,为什么要跟着大人示威游行?你这样是要杀头的!”“你们不让我们抗日,你们才应该杀头呢!”黄准觉得,此时的自己是一名战士。在中共地下党的积极营救下,黄准等人终于被释放了。

从国民党监狱被释放后,姐夫邵公文告诉黄准,她的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留在贵阳念书,另一条路是去延安。“我要去延安!那时候,延安在我心里是自由、是爱国、是希望。”回忆起当年的情景,黄准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就这样,黄准像一个“邮包”似的,被送到延安。她考进了鲁迅艺术学院,成为鲁艺最小的学员。她先在戏剧系学习,后转入音乐系,成为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学生。

1942 年3 月,黄准被批准入党。因为年龄关系,她的预备期超过两年,直到满18 岁才正式成为党员。“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天!”她在自传中回忆,那是在鲁艺的一间小平房内,单独为她一个人举行的宣誓仪式。

面对党旗,黄准郑重地举起握着拳头的右手,庄严地宣读入党誓词。“我心里在唱,党啊党,我追随你那么多年,历尽千辛万苦,今天终于真正投入你的怀抱。”

回头一看,那人正是毛主席

1942 年5 月举行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深刻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文艺的发展轨迹。毛泽东提出了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如何服务的问题: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的文艺,是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的。

延安文艺座谈会结束约一个星期,毛泽东亲自到鲁艺给师生们做演讲。他号召大家要“走出小鲁艺,到大鲁艺去”,到人民中间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讲演结束后,鲁艺师生立刻行动起来,组建了一支秧歌队,走上街头、走进学校……

1943 年大年初一的一早,秧歌队来到了杨家岭。他们从山下扭到山上,一直扭到毛泽东等领导人的住处。在黄准的印象中,此时的院子已经坐满了人。她和队员们随着乐队的旋律扭进了场。他们打了个圆场,席地而坐,等着节目依次演出。此时,黄准忽然感到有人把一件衣服披在了自己的身上。她回头一看,身后坐着的,正是毛主席。毛泽东对秧歌队说:“好,很好!你们的方向是对的!”在采访中,黄准说道:“那天,是我在延安最幸福的一天!”

“向前进、向前进”

抗战胜利之后,黄准辗转进入东北电影制片厂。1948 年,她为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解放区第一部故事片《留下打老蒋》作曲。这部处女作让黄准从此走上了电影音乐创作的道路。

1951 年,黄准进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工作。1959 年初春的一天,导演谢晋递给黄准一个剧本。黄准接过来一看,标题是《红色娘子军》。她一口气就把剧本读完,深深为剧情感动,并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创作愿望。但在摄制组讨论音乐构思的过程中,关于《红色娘子军连歌》的创作问题,有了很大分歧。很多人主张不必创作新的,以一首革命历史歌曲代替,这样使得整部片子更有历史感、庄重感。但是,黄准认为革命历史歌曲虽好,却没有本剧特点,也没有海南特色,她坚持一定要有一首娘子军自己的连歌。为此,她向众人“夸海口”:“我一定要写出一首能流传下来的、为群众喜爱的新的革命歌曲。”大家被她的“海口”镇住,同意了她创作一首新的“娘子军连歌”。

在黄准看来,要创作出好作品,离不开好的机遇,更要“理解时代,找准时代精神”。在摄制组成立之前,她就与导演南下海南深入生活。一般而言,一部影片在投入拍摄之后,作曲者才加入进来。像她这样,先于他人深入生活的极少见。影片正式开拍后,她又随摄制组来到海南,天天泡在拍摄现场,感受生活。数次深入生活,为她的创作打下厚实基础。她收集了众多海南民歌,仔细分析了海南民歌的特点,拜访了健在的娘子军战士。经过反复思索和想象,一段短促有力、浓郁深沉,且富有海南特点的旋律,出现在她的脑海中,“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怨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随着影片的播放,《红色娘子军连歌》传遍大江南北,深受人们喜爱。

猜你喜欢
秧歌队娘子军鲁艺
延安鲁艺“小调大王”——安波
抗疫第一线,攻“冠”娘子军
活宝姥姥
鲁艺精神的写照——宋惠民
陈秋芳无论搬到哪里,舞蹈不会断
秧歌来啦
秧歌来啦
延安“鲁艺”音乐系里的“广东仔”
“鲁艺精神”与鲁迅美院油画系
海南红色音乐经典
——观歌剧《红色娘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