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任兰
(湛江科技学院)
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要坚持以德树人为根本,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政育人成效,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将思政要素科学地纳入高校思政课程,是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建设中最重要、最困难的环节,也是理论界和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会计工作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冲击,必须把立德树人与专业能力建设相结合,进一步深化管理会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科学设计课程思政育人路径,创新教育理念,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高素质管理型会计人才,提高管理会计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管理会计学》是高校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为适应企业内部管理上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的需要而产生的。《管理会计学》是在学生学习《中级财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成本管理会计》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课,后续课程有《高级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是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中一门承前启后的重要课程。《管理会计学》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并能够从企业的成本管理的原则出发,能够明确成本利润分析、本量利之间的关系、企业生产经营、员工业绩考核等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掌握预测、决策和控制理论和方法,学校开设本门课程的重要目标,就是为了提升管理专业人才的“预测”“控制”“决策”“规划”等的基本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大院校往往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但忽视了对学生“软”实力的培养,如沟通能力、共情能力、尊重他人的能力等。
《管理会计学》课程除了要教会学生基本管理会计理论、方法,更重要的是结合思政元素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学习专业课程,并为学生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学生们就能够在今后走上专业领域相关的岗位之后,能够以高标准以及严要求要求自己。我们需要重视学校《管理会计学》思政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在当前《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下进行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的创新与管理,对学校《管理会计学》思政实践的优化策略进行仔细的分析与深入的研究。就《管理会计学》课程特点而言,开展“课程思政”具有以下几点作用。
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课程思政主要目标是通过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将价值观、职业道德等思想政治要素有效地融合进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担当,树立理想信念,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1]。
《管理会计学》是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管理会计学》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明确指出,管理会计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要求管理会计人员要做到爱岗敬业,提供真实和准确的管理、会计资料,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保守工作秘密,积极促进所在企业承担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不以牺牲精神为代价达到个人或企业的目的,廉洁自律。通过教学案例,通过讨论、作业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其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和新的信息技术在我国的普及,传统的会计人员急需转变为管理型的会计人员。一方面,从专业课程的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要加强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案例资源库的建设,以案例教学法指导学生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把个人价值实现与国家利益有机结合,努力为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与实践应用做出贡献。
《管理会计学》是会计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其主要内容是:决策会计和执行会计,主要包括预测分析、决策分析、编制预算、成本控制、业绩考评等方面。从教学内容上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有些甚至没有理论指导就进行了实训;而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由于缺少对课程思政体系的顶层设计,使得专业学科的思政一体化变得更为艰难。高校学生素质和个人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有很多时间都用在游戏、娱乐、社交等网络活动,对课程的理解也不够透彻,忽略了个人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法律法规意识。而高校的教师大多以理论、技术见长,对思想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只追求学术和技术的发展,忽略了学生的思考,造成了教学不育。由于思想上的疏忽,必然会造成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脱节,使思政课程在专业课程中难以主动融入。
许多教师对“思政”的理解不够透彻,“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等传统教育内容存在着严重的陈腐现象,而忽略了“思政”的有效教学。要使课程思政与专业课融为一体,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专业的特点,积极探索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方式和方法,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育人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在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教育已经不是单纯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是要积极地改变他们的三观。“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要做到“全面实施”。在课程组教师的教学讨论中一定要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立德树人”的一条重要途径,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因此,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密切相关,教师要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找到课程思政教学的突破口,保证专业与思政的高度融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摒弃了过去的错误观念。
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是大学教师的根本任务,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工作态度、人格魅力等是影响学生行为的直接因素。一是以师德为本,选择具有较高师德和较强专业能力的师资队伍,形成合理的职称和年龄结构。二是要树立科学的课程思政育人观念,以德施教、立德树人,以集体备课、定期交流科研成果、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等形式,把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建设有机融合,提升团队的课程思政育人水平[3]。三是对教师进行分批培训,不断进行知识结构的更新与调整。
专业思政课程不仅要增加思政教学内容,还要注重教授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创新思政元素,丰富思政教学方式。深入挖掘管理会计学科思政要素,是提升管理会计学科思政素质的重要环节,必须结合专业课程的具体内容,挖掘理想信念、价值观、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管理会计职业道德、专业素养等思政要素。
在课程教学中,由管理会计概述融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诚信元素;融入管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元素。由长短期决策章节融入做事不可只考虑当前,要有长远目标的思维元素;融入直面风险,加强学生风险意识与安全观教育元素。由全面预算章节融入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决定部分,部分影响整体元素;融入直面财务风险,加强学生财务预算表编制过程中的风险意识元素。由成本控制章节融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勤俭节约。由绩效考评章节融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敬业元素等。针对当前社会热点、企业精神、法律法规等课程内容。结合管理会计专业的特点,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的深度融合,强化学生的参与,提高教学内容的专业化、精细化,分专题进行一门课程的教学,更突出、更贴近学生实际需求,切实增强学生获得感。强化课程体系、强化理论引导、完善激励机制、精准发力、拓展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和开发。
专业课程要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要素,讲好课程相关的“红色故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教学内容中,通过课程和教学各环节来实施课程思政。对课程评价的重新定位,由单纯的知识、技能点的单一评价转向对课程实施的道德评价;把课程的思政监测指标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在课程评价(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中,构建“育德效果”的观测点;此外,还应该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引入课程思政因素和评价体系,并在每个学期设置一个程序监控点,以保证专业毕业生的素质[4]。利用网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契机,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将多媒体课件、微课、直播、APP等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思政进行了深入的整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把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网上的优势相结合,形成了一套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通过整合高校专项经费,组织专业教师、学生、机构开展课程思政信息化课程,将被动式教学转化为学生积极探索,打通课前、课后课程思政学习通道,鼓励学生课外挖掘课程教学内容蕴含的思政德育元素,实现课程的德育功能。
课程思政教学的成效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方法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而言,一是积极采用个案教学法,以个案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尤其是结合思政育人的案例和时政案例,加强学生爱国、敬业、诚信,树立理想信念,提升家国情怀,立志为祖国建设发展而努力奋斗;二是探索采用现代教育方法,通过线上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强化课程思政教学,并充分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打破线下教学的时空限制,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三是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式,通过任务分配、团队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精神、专业技能,并强化集体荣誉感、职业道德,为学生进入社会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5]。
《管理会计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应该是以“教师”为中心,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引领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课堂教学把思想政治内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扎实的专业素养。所以实施的方案主要是针对教师:①组建课程组教研团队;②设置课程内容思政元素;③教学方式创新;④增加《管理会计学》教学思政考核评价制度。对于课程组教研团队的组建,可以从常任专业的《管理会计学》教师中组建;设置课堂内容思政元素,可以通过项目团队及教研团队的讨论、资料搜集分析、文献分析法等;对于教学方式的创新,可以通过现有的智慧教学法借鉴实施;增加《管理会计学》教学思政考核评价制度方面,与院领导进行沟通建议。首先,必须建立清晰的德育目标,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找到合适的专业教学内容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其次,应丰富管理会计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由专业学习向课程思政教学转变;最后,通过适当的方法,结合相应的实例,增强学生的引入意识,加深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充分积极利用现代智慧教学方法,将线上线下教学混合进行。线上授课的目的是通过短片的形式,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通过简短的讲解《管理会计学》的相关知识,将与思想政治相关的知识点设定为思考探究问题,并在专业知识解说旁边弹出,使学生可以以问题的角度来看待新知识。线上课堂教学以开放式讨论为主,在引导和组织讨论的过程中将管理会计案例导入到实际的案例中,使学生能够将自己带入其中,在解决问题和反思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收和学习。在完成了线上和线下的教学后,教师要安排作业,既能巩固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能评估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而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管理会计学》的评估不应该局限在单一的评估模型上,应该通过扩展评估模型来了解和把握学生的能力,激发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思想意识。同时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且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及时纠正错误。另外,互评模式对于学生的全面素质建设也有很大的帮助,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由教师来进行监督,防止学生对评估的松懈和疏忽。实践表明,将“线上与线下”的教学模式在促进会计学科从中等财会课程转变为“课程思政”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它是一种系统性的转化,并不能轻易地在定量指标上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效。因此,教师必须坚持自己的教育观念,在互相激励中不断提高自己。
要对课程思政教学成效进行评估,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评价体系,既要重视对学生思想认识、学习态度、职业素质的评估,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在课程评估中,以学生学习的网络资源、作业完成和正确率、团队任务完成、课堂活动参与度等为指标,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职业能力进行评估;绩效评估以学生价值观、诚信服务、职业道德、社会责任、使命、团队精神等为基础,对管理会计课程进行思政育人的直接影响[6]。通过评价《管理会计学》课程的实施效果,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进一步提高《管理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借鉴。
在高校财会专业实施课程思政,一方面可以规范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在运用会计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其职业操守,增强其政治素质,提高综合素质。确立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并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实现《管理会计学》课程思政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