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下的大学生就业观现状及问题

2023-04-05 04:20常海浪张可心
智库时代 2023年8期
关键词:就业观大学生工作

常海浪 张可心

(1.西安邮电大学;2.延安大学)

大学生是一个国家最珍贵的资源,社会经济的高速进步与发展,使得我国高等院校的入学人数在不断增加。在2020年,国内高等教育的人数超过4100万,位居世界高等教育数量榜首。虽然高校的扩招让更多的人有了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然而当数量庞大的毕业生进入社会,必然会出现部分学生找工作困难的情况。现在,大学生毕业之后遭遇巨大的求职压力,特别是近些年来新冠病毒的影响,使得大学生的求职之路愈发艰难。另一方面,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地下降,很多公司出于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不断缩减岗位人员。除此之外,政府也在倡导缩减机构,其中有一部分求职人员是从事业单位下岗分流出来的。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今后的几年中,大学生将会遭遇更严峻的就业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需要相关部门的关注与重视。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就业观

骆剑琴学者通过研究认为个体的求职选择与求职理念就是个体的就业观。它是个体对就业目标与价值最为稳定的态度。笔者认为价值观在就业问题上的表现就是就业价值观,这是人们对就业的观念与态度,是个人的一种价值取向与判断。就业观受到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影响,其也是求职者未来想要进入某个行业与职业生涯规划的体现。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不同的人就业观也不同。

(二)大学生的就业观

所谓的大学生就业观就是大学生对就业的方法、目标以及空间等各层面的看法与态度。从定义来看,大学生就业观包括就业的目的、就业的具体方向以及就业的行业等内容。大学生就业观从本质上来说是社会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大学生的就业观经常会受到外界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比如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以及政治等因素。如果从个性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的就业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所以,大学生就业观不单单是大学生将来职业发展的直观表现,也是其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直接的体现。

二、新时代下的大学生就业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新时代下的大学生就业观现状分析

1.大学生的就业认识

经过调查发现,A大学的毕业生导致自己求职困难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能力不符合企业的招聘需求;二是其认为自己的学校不是重点大学,所以在求职过程中缺少竞争力。从中也可以看出调查对象存在严重的自信心缺乏,其认为自身的能力有很大的缺陷,缺少求职竞争优势。通过剖析发现该大学的学生在自身能力认识与就业环境方面相对比较积极。当遇到求职困难的时候,需要从自身的实际条件与能力出发。要认真对待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要从第一份工作中获取工作经验。然而,其也有消极的部分。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在求职的时候,有可能会由于自身不是重点大学毕业而被企业拒绝。实际上很多大学生都存在这种心理,然而在招聘的时候更多关注的还是求职者的工作能力与职业素养。所以,大学生需要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竞争力。

2.大学生的就业理想

(1)偏好在家乡附近就业

在大学生理想的就业地域进行调查后,发现大概有46.79%的学生表示自己最佳的就业城市是自己的家乡;20.92%的学生则认为对地域没有强制的要求,只要有合适的工作就愿意在该地就职;大概有14.04%的同学表示自己想要去的就职城市是东部沿海地区;还有12.66%的学生则表示自己想要在中部内陆城市工作;除此之外,还有2.94%的学生表示自己想要去边疆民族地区工作;其中,表示自己要去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学生,仅2.66%。从这里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的理想求职区域是家乡所属的省会城市或者是家乡最近的城市。

(2)追求“铁饭碗”,倾向公务员和事业单位

从大学生就业单位选择意向调查中,可以看出69.8%的学生想要去事业单位工作。其中有38.1%的同学未来想从事公务员;有31.5%的同学未来想在国有企业工作;另外,民营公司和在中外合资企业里面上班的同学分别占21.7%和27.8%。将来想去乡镇等基层地区工作的学生有21.4%,还有21%的同学将来会走上创业的道路。从这些数据可以发现,调查对象最想要工作的地方是企事业单位,很少有学生会愿意去基层单位工作或者自主创业,这也表明大学生的倾向单位还是公务员与事业单位。

3.大学生的就业态度

(1)获得物质独立,不做“啃老族”

根据一则对大学生未来求职的规划调查可知,绝大多数学生希望毕业之后就可以马上进入工作岗位,这类群体的学生大概有67.16%;大概有23.39%的同学认为自己不着急工作,未来有可能会继续深造;6.33%的学生会自主创业,只有0.73%的学生表示自己只有找到好的工作才会去就业。从该数据可以发现,大学生在就业态度上是主动积极的,有67.16%的学生未来毕业之后会马上找工作就业,绝对不会在家里无所事事,而且学生表示只要有一份工作可以实现经济上的自由,就愿意去尝试。自己在毕业之后绝对不会向家里的父母要钱生活。从访谈的结果与数据显示来看,大学生的就业态度还是非常积极的。

(2)直面就业压力,先择业后就业

在调查中还发现,有36.68%的毕业生表示就业的难度和自身的期望值有很大的关系;有36.61%的学生则认为能否快速找到工作主要还是看自身的素质;还有15.69%的学生表示想要寻求一份工作来维持正常的生活,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只有9.27%的学生认为自己难找到工作。从这些数据剖析后,可以发现有73.29%的同学把就业的难度和自身的期望值与能力相挂钩。其认为在能力可以的情况下,只要自身的期望值稍微放低,就很容易就业。调查研究还发现有37.25%的学生一毕业就会走上工作的岗位;29.91%的同学则会先选择就业,之后再择业;总之,在毕业之后会就业的学生的比例还是相对比较大的,大约有67.16%。综上所述,从整体来看,该大学的学生就业态度非常积极,特别是在对待就业问题方面,很多人都希望毕业之后可以尽快就业,实现经济上的独立。但是,尽管学生在就业态度层面表现得极为积极,然而在实际就业行动中却缺少主动性。

(二)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

1.就业能力不足,缺乏就业自信

调查发现关于学生对于将来就业的打算,37.2%的学生表示毕业后尽快就业,29.9%的学生表示先就业再择业。62.7%的学生表示不畏困难,继续努力。可见学生就业的意识是比较强烈的,在访谈的过程中,学生也表示在毕业后先就业再择业,坚决不做“啃老族”。说明学生的就业意识比较强烈。但是在面临就业困难时,即使有很强烈的就业意识和积极的就业态度,就业能力却显得不足,并且有一部分学生在面临残酷竞争的时候,明显缺乏自信,就业竞争意识淡薄。

有36.6%的学生认为能否顺利就业主要还是和自身的素质高低有关,这表明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的时候,能够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在对就业压力的来源进行调查的时候,有65.9%的学生表示竞争是最主要的就业压力来源;有45.4%的学生表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自己的能力问题。半数学生认为正是因为自己能力的问题,使得自己无法进入理想的单位;有68.5%的学生认为因为自身条件的原因,让自己在求职的过程中经常碰壁;还有54%点上的学生表示非重点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缺少竞争力。从中也可以看出学生在整个求职的过程中,由于自己能力不足以及缺少重点大学毕业的背景,常常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环境下,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实质上是一种双向选择。所以,为了获得更优秀的人才,每个行业之间的就业竞争都是非常激烈的。学生在这种竞争的环境下,应当具有忧患意识。在毕业之后需要尽快就业,实现经济上的独立。但是有65.9%的学生表示就业压力主要来源于外界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非常欠缺,和理想单位的用人要求远远不相匹配。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缺少竞争意识与拼搏的精神,特别是在和一些重点大学毕业的学生竞聘的时候,缺乏自信心。

2.个人主义意识严重,就业价值功利化

许多学生在就业的时候,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自身的发展上,极少去关注对社会的贡献,认为自己的就业和社会无关,缺乏社会责任感。这一点从学生的就业地选择中也可以看出来,将来愿意去西部偏远地区工作的学生在毕业生总人数中仅仅占有5.6%的比例。

在关于就业单位选择的调查中发现,大概有21.4%的学生表示自己愿意去乡镇的一些基层地区就业。而在对学生就业意义的调查中发现,有79.5%的学生认为自己就业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财富自由;只有17%的学生表示自己就业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调查发现学生对就业的基本看法中,有57.3%的学生表示就业一种很正常的现象;16.7%的学生则认为在就业的时候,应当考虑该岗位对社会的贡献。

由此可以看出,在就业上,学生更关注个人的发展、经济的独立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然而,关于就业中的社会贡献以及社会需要上,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表示认同,愿意去西部艰苦的地方工作。在就业价值方面注重个人价值实现之外,和社会的贡献相比,很多学生更看重该岗位的薪资福利,把就业的价值集中归结于个人的发展空间以及经济上的价值,这种就业价值观过于狭隘。个人存在于社会之中,所以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如果只顾个人的利益以及个体的发展,而忽略了社会的需要,那么大学生又如何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责任。

3.不了解基层就业政策,择业盲目跟风

在调查的过程中还了解到,大约有53.39%的学生表示自己其实愿意到西部一些地区去工作。然而,这些学生对于实际情况却没有过多了解,很多学生对西部以及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工作情况缺乏认识。也有部分学生表示即使自己有想过了解国家基层就业政策,然而却缺乏了解的途径。所以,即使有想去基层就业的想法,然而却无法实现。盲目跟风就是个体在就业的过程中没有结合现实情况,盲目跟随别人的就业目标而努力,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就业观念。产生这种就业观念的主要原因是对自己的就业尚未认识到位。

另外,在一则对学生就业单位性质的调查中发现,希望在事业单位就职的学生有69.8%;有38.1%的同学未来想要在国家机关单位上班。职业目标是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的学生人数一直在攀升。相反,去民营企业或者基层单位就业的人数却很少。

所以,大学生对国家的基层就业政策的认识还是较为浅显,无法对自身的就业进行精准定位。在求职的过程中缺乏自己的思考,存在盲从的现象,一味地认为公务员是最好的工作岗位。然而,每年报考公务员的人数非常多,竞争非常激烈。这也是造成就业难现象的一大原因,很多大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有些大学生甚至知道自己去考公务员并没有优势,然而却一味地跟风;而对那些可以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的基层岗位却置之不理。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观问题的建议

(一)依托社会实践树立起科学的就业观,提高就业信心

大学生只有多多接触社会,才可以对目前社会形势有深入的了解,从而作出合理的选择。所以,大学生需要了解社会,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让自己能够迅速融入到社会中去。大学生还需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把自身的现状和社会现状联系起来,从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去提高自己,使自己可以快速应对目前的就业形势,将来可以更快就业。认识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来提高,需要通过反复的社会实践去发现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自己往更高的层面发展。健全劳动人事制度,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创建科学的选材标准,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除此之外,还需要把同岗同酬的体系贯彻到位。学校需要创建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二)创建一支优秀的就业心理辅导师资队伍

学校目前在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上的辅导工作还不到位,不能及时处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出现的焦虑以及自卑等消极心理。另一方面,大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所以,学校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上的辅导,消除大学生的不良情绪,让大学生可以进行自我调节与剖析,重新树立就业的信心。对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可以实施一对一帮扶政策,妥善处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

(三)普及就业政策信息,让学生对就业政策有更多的了解

对于学生来说,学校的宣传阵地是其获得国家就业政策信息的重要渠道,国家的就业政策对于学生的就业有巨大的指导意义。所以,学校需要加大宣传国家就业政策的力度,让更多学生对国家的就业政策能够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进而形成科学的就业观,选择适合的就业方向。在宣传国家就业政策的时候,可以采用班会课、讲座以及课堂等方式来宣传关的内容;还可以使用自媒体的形式把国家的就业政策上传至自媒体平台进行宣传。除此之外,还需要关注宣传的效果,可以利用写作、演讲以及问答等方式,去检验宣传的实际效果。通过这种活动不但可以检测宣传效果,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了解到更多国家就业层面的信息。

四、结论

由于每年源源不断的大学毕业生涌入社会,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不乐观。现今就业难的现象日益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稳定的制约因素。许多学术界学者表示学生过于留恋大城市的生活、对自己盲目自信、过度推崇铁饭碗以及害怕创业等错误的就业观念,这些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当然,这些观念的出现也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大学生缺乏正确的职业理想规划、自身能力不够、政府就业政策稀缺、忽略大学生群体等。大学生是社会最重要的资源,怎样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资源的效用,是当前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新时期的大学生需要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突破传统思想的牢笼,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自觉到一线去,到西部欠发达地方,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大学生要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的奋斗目标。

猜你喜欢
就业观大学生工作
疫情后,青年农民工就业观变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不工作,爽飞了?
大学生之歌
选工作
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融合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试论当代大学生择业观与就业观的形成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