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价值意蕴与培养策略研究

2023-04-05 04:20
智库时代 2023年8期
关键词:群体文明素养

李 媛

(西安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当前,网络文明已经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网络实力的重要标志。当今国际竞争中网络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会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防止不实信息、不良信息的诱导。如今,中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这就要求我们重视网络的发展进步,关注网民的网络文明素养进一步提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对网络文明思想的论述中网络文明素养已然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必然愈发对社会生产产生不可或缺的作用。据最新的资料统计,目前全国有10.32亿网民,网络的普及已渗透进了人们的日常学习、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高校的网络文化水平直接关系着大学生自身和社会的安定。但是现实情况中,大学生沉迷网络现象屡见不鲜,运用网络的失范行为层出不穷。因此,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高校学生的网络文化素质教育问题,破除当前网络强国发展困境,对于培养高校学生的网络文化素质、促进我国互联网强国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网络文明素养的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一)网络文明素养内涵相关研究

目前,我国已逐渐形成网络应用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关于网络文明素养的概念也经历了从媒介素养到网络素养再到网络文明素养的过程,就媒介素养的概念而言,强月新,陈星(2017)认为媒介素养是人们理解媒介信息表征与现实世界之间差距的必备素养[1]。于文娟(2020)认为媒介素养是公民在媒介多元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信息筛选和甄别分析的能力,掌握媒介技术的能力,公共道德和创新思维的有机统一[2]。梁丽(2014)认为网络素养是指在网络中高效获取信息,辨别信息,传播和交流信息的能力等[3]。王伟军,王伟,郝新秀,刘辉(2020)认为网络素养是指个体网络生存与发展的综合素质。网络素养的概念核心的内涵是人们在利用网络媒介的过程中,要具备有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并且要在道德的约束范围内进行信息的交流和传播。当网络素养概念的不断演化,对于网络文明素养的研究应运而生[4]。宋来(2019)认为网络文明素养在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形成的意识、能力和修养[5]。叶定剑(2017)将网络文明素养的研究范围集中在大学生群体,他认为大学生网络素养指的是大学生群体积极正确的利用网络媒介资源的能力[6]。

综上,对网络文明素养内涵的研究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和拓展,网络文明素养内涵更多被定义为公共道德下必备的能力。本文在结合以往对于网络文明素养定义的基础上,再依据现代网络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参考宋来(2019)的定义,网络文明素养具体包括面对网络充斥的各类信息以理性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判断,不受不良媒体的信息诱导,养成理性客观的意识,提升自身分析信息真实性的能力。

(二)网络文明素养培养的现实困境相关研究

网络作为近年来新的信息交互媒介出现,开启了信息传播交流的新模式,但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受到现实情况的制约和影响。张磊,王建新(2021)在对新时代主流思想意识具象化传播面临的现实困境的分析中,分别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穿透力和价值观等几个角度论述[7]。张晓婧,潘茹(2021)在对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分别从社会思潮,传统话语体系和个体认知的角度出发[8]。基于这两篇文章提供的角度,结合现实中遇到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网络文明素养培育的现实困境主要在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变革,网络平台应用的冲击以及网络用户自身的道德修养的制约。

(三)网络文明素养培养策略相关研究

目前对于网络文明素养培育提出的策略和建议是基于对网络文明素养培育面临的现实困境和原因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策略。以阎驰骋(2018)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提出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加强对青年网络素养教育,主张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和心理疏导,从而达到网络素养提升的目的。而以张元(2017)为代表的主张以政府部门牵头,完善网络媒体的制度化建设,多部门协同的方式构建网络道德行为规范。研究者们大多数将网络文明素养的培养寄希望于外部因素的规范和约束,缺少内部因素的分析和论证,使得提出的策略在实现效果上不如预期。本文通过分析对比影响网络文明素养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提出尽可能完善有效的培养策略。

二、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内涵及价值意义

(一)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内涵

网络文明素养是指人们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需要遵守的规范和公共道德,也包括在运用网络技术的过程中形成理性分析和评价网络信息的能力,进而塑造自身价值观的过程。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主要包括大学生网络技术文明素养,大学生网络信息文明素养,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素养和大学生网络法律文明素养。

1.大学生网络技术文明素养

大学生网络技术文明素养是指在运用网络技术的过程中,大学生能使网络技术发挥最大化优势的能力。根据对2021年中国大学生日均使用手机时长的统计数据分析,日均使用手机时长在3到6小时的占比45.8%,达到8小时以上的占比7.3%。这足以说明大学生群体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过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一般都会增加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但是同时也会给使用者带来一些不好的指导。一方面,互联网技术能让我们获得更多的资讯,并能更好地抓住对我们迅速发展有利的资源。拓宽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知识。据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20年度)》显示,我国在线学习大学生人数共计35亿人次。但另一方面,部分网络应用的存在将大学生群体注意力转移,比如电脑游戏、短视频等,导致技术和人之间出现矛盾。以抖音短视频平台公布的2020年用户画像报告为例,现阶段“00后”“95后”大学生普遍关注的视频类型以游戏、电子产品居多。作为大学生群体,要对网络技术不盲从,辨证理性地看待网络技术对我们的影响,同时在使用网络技术的过程中要符合网络技术的制度要求,真正实现技术和人的动态平衡。

2.大学生网络信息文明素养

大学生网络信息文明素养是指在网络获取和分享信息的双向互动过程中大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和要求。与传统媒介传播信息方式不同的是,移动网络媒介的传播范围更广,速度更快。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信息失真现象严重,人际交往缺乏情感交流,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对于社会现象的认识不够全面,容易出现不经判断就传播虚假信息的现象。这就要求大学生群体在利用网络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要懂得规避网络风险,具有理性判断的能力,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是互联网时代必备的人际交往素养。

3.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素养

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素养是指大学生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展现的精神状态。习近平同志强调:“当前,社会上思想活跃,观念碰撞,互联网等技术媒介日新月异,我们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活力。”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素养反映整个国家的精神状态,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媒体输出和表达我国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大学生网络精神文明素养要求我们应该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在面对思想意识冲击时能保持自身独立性,彰显新时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采。

4.大学生网络法律文明素养

大学生网络法律文明素养是指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法律的能力。其中包括在网络空间中要对关于网络法律知识的基本内容有全面了解,其次还要具有将网络法律知识内化并自觉遵守的能力。大学生网络法律文明素养要求大学生群体要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规范网络行为,强化责任担当,净化网络空间。

(二)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养的价值意义

1.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培养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有利于减少网络侵权行为的发生。当前,借助互联网媒介,使得大学生在获取知识方便的同时,也可能导致一些大学生采取不劳而获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事件的理性认识,时刻保持正确的政治站位,使大学生群体具有高度的自觉意识,可利用网络发表建立在明确事实基础之上的正当言论,不受不良媒体的诱导。

培养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有利于减少网络诈骗行为的发生。近年来,利用网络进行诈骗的行为时有发生,据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同新浪科技开展的以2393名大学生的样本调查结果显示,约有47.7%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或者同学遭遇过诈骗。

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帮助学生群体去识别可能面临的诈骗行为,预见未知风险,规避大学生在网络上出现的不健康行为。

2.加强大学生网络责任意识

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中,以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在互联网环境中,主动承担起保护网络环境的职责,要维护网络社会的安全,使其能够顺利、有序运作。

培养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使得大学生群体意识到自身在网络空间中的作用,主动抵制不良信息的诱导,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强化群体责任意识,传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文化内容,引导网络舆论向着更好方向前进,达到净化网络空间的目的。

3.加快网络强国建设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新时代的大学生群体是网络平台利用的主力军,容易出现思想波动。因此培养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是为了引导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意识发展趋势,在面对网络不良信息冲击时能有效应对肩负起国家网络安全的责任与担当,有助于我国加快实现网络强国目标。

三、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养的现实困境

(一)大学生群体自我管理能力不足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大学生群体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和控制,最终实现自己长远目标的过程。大学要求大学生群体逐步转向自律性的主动行为。不过面对网络的虚拟环境,对于一些不良信息大学生容易失去理性判断,因受到这些信息的引诱,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产生网络不文明现象。

(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不畅

网络的普及和应用改变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方式,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而年长一代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由此代际差异会逐渐拉大,年轻一代会在网络上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会将交流的欲望表达在网络平台上,忽略了与父母长辈在现实中的沟通交流。

(三)部分网络平台运营的无序

网络平台精芜并杂,这些海量信息里难免会杂糅一些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容。有些不良媒体歪曲事实,断章取义地报道热点事件,获取阅读量和关注度。大学生很容易受到诱导,成为不良信息的受众,甚至是传播者,为提升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增加了难度。

四、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养的策略探析

(一)加强政府的舆论引导

相较于传统获取信息方式来讲,自媒体逐渐成为民间的舆论阵地,个人既是信息传播的主体,也是信息传播的受众,极大程度上弱化了政府对舆论的管控,网络上潜在的民粹主义、新自由主义等都对大学生群体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对于尚未完善的思想形态造成冲击和挑战,因此需要加强政府对舆论的引导来帮助大学生提升网络文明素养。

(二)发挥高校的思想引领作用

高校是思想引领的主阵地。首先,学校要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主体,秉持科学育人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走向健康成长之路,通过日常教学工作,渗透到学生群体中。其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课程学习,大学生的网络文明素养观念能与时俱进,同时,利用网络平台,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资源会更易获取,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面对面授课的方式,从而能达到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提升网络文明素养的目的。

(三)完善网络平台的规范机制

网络平台是信息传播的主渠道。作为网络平台运营企业要利用自身的技术完善平台内容审核,对于未经证实的信息,切断传播渠道,避免谣言等不良信息更大范围扩散。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包括用户注册信息的条款内容,信息审核流程等。促使网络平台不断完善管理体系,防止网络平台成为滋生不良信息的温床。

(四)营造家庭网络文明素养环境

家庭是大学生群体行为习惯养成的基本单位。作为家长要加强自身修养,增强网络认知、网络信息判断和解读的能力,浏览具有积极正能量的网络内容,杜绝沉迷网络,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五)强化自身网络文明素养意识

大学生群体自身是网络文明素养提升的原动力。首先,需要从自身的意识观念进行转变,明确上网的目的,利用网络工具提高自己学习能力,切忌盲目上网,浏览各种无效信息,浪费时间,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第二,要加强个体的道德自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上的陌生人,尤其是涉及到金钱交易等,避免遭受网络伤害。

五、结束语

结合新时代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背景对于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文明素养进行再研究,针对目前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提升中面临的挑战,提出多方面的解决对策,这对于培养和提高高校学生的网络文明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大学生网络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及提升的价值内涵的分析,归纳出其基本内涵。总结提炼了培育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价值意义,并结合现实情况进一步归纳出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养的现实困境,结合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的政策思路,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举措建议,这些策略为我们解决类似的现实问题提供了角度参考。通过上述讨论,能够使我们明确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重要性以及明确了从哪些方面入手解决相应的问题,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群体文明素养
请文明演绎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漫说文明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