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序
——情感与历史的双重记忆

2023-04-05 03:40◎晓
椰城 2023年3期
关键词:琼海娘子军文集

◎晓 剑

琼海老作家、吴越先生代表琼海作家协会及原主席王锡钧先生请我为三卷本的文集《琼海作家风采》作序,我没有犹豫,欣然答应。

之所以如此爽快,是因为我与琼海有些缘分,或者说,对琼海有些感情。

1988 年从北京来海南岛,很快就专程来到了琼海,得人指点,到一处村落寻找当年红色娘子军的老战士。

知道红色娘子军完全来自现在所谓经典红色电影《红色娘子军》里祝希娟的出色表演,再加上后来的经典红色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优美身姿,因而,以吴琼花为代表的女战士形象深深印在我脑海中。可以说,在我少年的记忆中,对枪林弹雨中女性的认知,非红色娘子军莫属。作为作家,我一直很渴望看到红色娘子军女战士的原型,如同想见到一切偶像的真身一样迫切。

我早就知道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发生在海南岛的琼海县,那里有万泉河,有椰子树,有山林,有大海,有茅草屋,有戴斗笠的农夫。万泉河水清又清的歌曲旋律经常在我耳边响起,感染着我的生活。1988年,趁着海南建省办大特区的机会,来到海南岛,肯定要去实现自己那个小小的但又不可磨灭的想法。

在一块路边的稻田里,我见到了一个在稻田间插秧的老太婆,她个子很矮,背已经驼了,小腿只有锄头把粗,脸上干枯,头发细碎,应该有70 岁以上的年纪。她毫不惊奇地看了我们一眼,继续在水田中一步一弯腰地劳作,那细细的小腿坚定地挪动,目光平和但闪烁着一丝吴琼花式的不屈的光亮。

她就是红色娘子军老战士吗?按理说,即使她不是老革命,也不会在如此高龄,为了生活,还在水田里劳作吧?

对于我的疑惑,她很平静地点头承认自己的历史身份,没有炫耀,没有自豪,没有张扬,也没有懊悔。顿时,我震惊了,愕然了,琼海,用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什么样的空气,什么样的文化传承,养育出如此坚忍的女性。她曾在一个旧的时代为了妇女要翻身出生入死、奉献青春,也曾在一个新的时代因误会而忍辱负重、熬过中年。她为共和国做出过她所能做出的所有牺牲,但她从来没有向共和国、向组织挟恩求报要求什么,对于不应该发生的屈辱,她也从无抱怨。到了晚年,她依然靠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默默地存在,生怕给他人增添麻烦。面对这样质朴但伟大、平凡而不凡的女性,作为作家,我不能仅仅感慨,而是必须要做点什么,以表达对这他们的致敬。不知是否因此,我毅然决然地从北京调来,从此留在了海南。

1990 年,我又来到琼海,在王锡钧先生的陪同下,去了隐匿在深山老林中的加脑村,采访了一位在苗族地区扎根的小学女老师,她身上洋溢着海南女性的坚韧不拔、忍辱负重、敢于平淡、不屈不挠、包容宽和、热爱生活等特质,竟然与早期的红色娘子军女战士紧密重叠,我再一次被感动,迅速写出专访,在《海南日报》刊出。

就是这次采访,终于让我明白了,当初留下来是要做什么,那就是不满足于早期电影《红色娘子军》的叙述,包括方式与内容,在新的时代,必须对某些理念进行升华,对某些人物进行重塑,对某些历史重新梳理,对某些故事进行细说,以期在坚定地保持着初心的状态下,打造出更加接近真实并能够更有效地感染当代青年的海南女性故事。

于是,我下笔了。1991 年,我以电影剧本的形式创作出了我心目中的红色娘子军女战士形象。然而,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重写的《红色娘子军》电影剧本不被接受,于是,我在珠江电影制片厂领导的建议下,将时代背景改为抗日战争年代,里面的主要角色依然是已经改编为抗日军队番号的原红军女战士,讴歌的要点依然是海南女性身上特有的基本元素,故事依然是女性在战争中的表现,片名为《复仇的女人》,拍摄地点主要为琼海万泉河畔。1992 年,该片上映,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在广州,票房收入竟然打败了施瓦辛格主演的好莱坞大片。

不过,我心中还是未得满足,直到2000 年,有朋友拿到了电影《红色娘子军》编剧梁信同意改编电视连续剧的授权书,找到我合作,我才觉得机会终于到来了。于是,我和朋友合作,将电影《红色娘子军》改编成为20 集电视连续剧《红色娘子军》,以往的想法在此完成,以往的遗憾在此弥补。拍摄制作完成之后,在国内多家省级电视台播出,海南女性的优秀品质及伟大光辉以琼海为坐标向内地辐射,我的夙愿也终于实现(尽管依然留有遗憾)。

我明白,所谓一己夙愿,其实是为了加强情感与历史的双重记忆,这源自所受教育,源自所遭经历,源自所读书籍,源自所听诉说,目的是通过手中的笔,以文学艺术的方式,记录宏大历史事件中普通的人和事,这也算是自己为自己赋予的人生责任及担当吧,何况,其中还有着无限乐趣。

综上所述,在我拿到多达百万字的《琼海作家风采》稿件时,首先产生的念头就是这些我的同行们也在使用我的方式完成情感与历史的双重记忆,这是他们在刻写过去生活或痛苦或美好的印迹,这是他们在低吟未来拼搏或艰辛或理想的乐章,这是他们对现在的真实记述,这是他们对本我的放开讴歌。

准确来说,这本厚重的、由112 名海南籍中外作家、563 篇作家作品集合而成的文集无疑是许多琼海近些年来文学创作成果之大成,是一个群体在文学创作之路上的一次宏伟检阅,我没有胆量也没有能力对其作出哪怕粗浅的评价,只能简单说一点由感受而来的概括。

一、不同体裁

这部文集包含了短篇小说、散文、随笔、诗歌、戏曲、评论等不同的体裁,说明琼海作家们训练有素,可以熟练运用各种文学方式来进行心灵表达,使人能够领略到本土文学样式的丰富多彩,而且每种样式都能够给人以阅读的快感,获得美的享受。

二、不同题材

这部文集的描述对象绝非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既有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的形象,也有年轻男女的身影;既有当代城市的生活,也有偏远山村的传说;既有下地耕田,也有扬帆远航;既有风花雪月,也有枪林弹雨;既有革命年代的记录,也有改革开放的故事;既有幸福的家庭写照,也有悲哀的人生记忆……总之,无数题材如同海南热带雨林里的植物,呈现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多样性。

三、不同风格

这部文集的风格同样是百花齐放,有宏大叙事,如暴风骤雨般倾泻而来;有细腻描写,如早春二月的晨露浸润心田;有古典写法,表面上老气横秋却给人无穷回味;有现代派结构,以新潮的语言冲击读者的灵魂;有抒情的,有哲理的,有昂扬的,有低沉的,有沉稳道来的,有大开大合的……无论何种风格,都显现着琼海作家毫不单调的文学魅力。

四、不同年龄

这部文集里汇集的作者年龄差距极大,有年近九十高龄的,也有二十出头的,他们代表着不同的年代,呈现出琼海文学创作的不间断历程,更说明琼海文学事业的前有来者、后有延续。爷爷与孙辈同框,师父与徒弟联手,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文学创作的高潮此起彼伏,如万泉河水,绵绵不绝。

五、不同资历

这部文集的作者队伍中,包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琼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从世俗角度看,这应该说是三个层次,所谓高、中、低端。我从来不认为有个中国字头就一定说明写作水平比省市作家水平高,因为这仅仅是目前状态,而非固化结果,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被拍在沙滩上的案例比比皆是。我只是想告诉世人,琼海作家队伍的构成有序、层级分明,受到国家省市各级的关注。

六、不同地域

这部文集的作者祖籍都是琼海,或者是长期在琼海工作生活,因而都有着深深的乡恋、乡愁、乡情,但他们目前并非都居住在琼海,有在海口的,有在内地的,有在港澳的,甚至有在国外的,他们的作品内容也会展示不同地域的背景,但是,祖籍的文化内涵始终无法在他们的文学创作过程中褪色,他们的心灵家园永远流淌着万泉河的河水,洋溢着加积平原的稻香,正所谓“月是故乡圆”。

七、不同职业

这部文集的作家没有一个是专业写作的,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从事着与文学创作毫不相干的工作,是共同的爱好使他们汇合在了一起,高举用文学赞美家乡、讴歌时代、塑造人物、捍卫家园的大旗。他们没有辜负家乡、时代、人民和家园的期望,这部《琼海作家风采》就是证明。

这部文集应该还有很多值得称颂和归纳的,也许还有不少值得商榷和总结的,我想,这些留待其他评论家来做更恰如其分,或者留待正式出版后召开的作品讨论会来完成。

最后强调,这不是真正意义的序,一没有理论分析,二没有逐篇点评,三没有过分的赞赏,我认为,这只能算一篇散文或随笔,作为我个人的情感和历史的双重记忆,希望能够被《琼海作家风采》收录入册,既完成了琼海作家协会的委托,也完成了长期以来与琼海为什么有缘分的说明。另外,借此表达对琼海作家吴越、王锡钧、羊中兴、符浩勇及已过世的冯衍甫等老朋友的感谢,他们给予了我很多无私的帮助,使我一次又一次深深感受到海南人的热情与仗义,乐观与豁达。

猜你喜欢
琼海娘子军文集
《熊铁基文集》出版
八卷本《王先霈文集》出版
抗疫第一线,攻“冠”娘子军
文昌至琼海高速预计11月通车!全长65.7km
《郭汉城文集》简介
海南红色音乐经典
——观歌剧《红色娘子军》
珠江口盆地琼海凸起断裂调整聚集成藏模式
民主与科学文集
我所知道的琼海
非洲历史上的一支娘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