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珠海市广东实验中学金湾学校 彭志龙
高中化学与初中相比难度有了显著提升,学生可能会出现畏难情绪,无法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这时候就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如创设问题情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了解课本基础理论加上实验操作等流程,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1.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
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部分教师虽然已经认识到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实操阶段还没有较好地建立起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没有办法充分理解并执行问题情境创设的步骤,还有部分学生因为畏惧化学知识的难度而限制了自身的探究能力和意识,影响了化学问题指导的效果。新课程改革更加强调化学教育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结合程度,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设计教学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化学原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发现化学问题并凭借自己的力量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2.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不恰当,教学方式单一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高中化学更强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公,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内心深处愿意掌握化学知识,提升知识储备。但是,一些化学教师还没有掌握好问题情境创设的比例,可能出现适用频率过高的情况,使学生无法掌握课堂重点知识,对于问题产生抵触情绪。还有部分教师没有掌握好问题创设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过长而缺少总结,学生可能更加疑惑,降低学习的效果。另外,在实践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且枯燥,在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方面没有优势。教师们的思想被禁锢,不愿意脱离舒适圈,不愿意轻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害怕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自然教学效果不明显。现有体系下提升对化学教师教研能力的重视程度,可以激发教师的探索欲,改善教学现状。
3.考核标准流于形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结合化学课程的特点制定教学策略,学校会设置一定的考核标准来评价教师的授课表现,而在实践中,一些教师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模式,学校制定的考核标准流于形式,没有办法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无法适应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以至于难以全面推广情境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活动是应该服务于学校科学化管理的途径之一,不应视作应付检查的手段或者制约教师发展的工具。在教学评价实践中,鉴定教学成绩和改进教学质量是并行的评价目的,如果把重心只放在鉴定教学成绩,在期末进行教师的奖惩及晋升方面的参考指标,可能会使得教学评价的存在和执行流于形式,限制了教师探索其他类型教学方式的脚步。
4.任课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与专业素质的强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本班学生对新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当前,部分化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需要其从内心深处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将问题情境创设纳入教学方案的选择中,不断探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手段。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对于学生的心理变化的把握程度不够,在遇到偏离之前预想的教学反应的时候可能会手足无措,没有办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而部分经验丰富的化学教师又禁锢于传统教育理念,不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手段,也使得学生丧失了尝试其他教学手段来调节学习节奏的机会。
1.通过实验操作创设问题情境
对于化学而言,实验是知识探索的基础。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实验的操作可以更为真切地感受到化学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并通过观察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内在原理,并综合已掌握的知识深入理解和体会化学的联系。实验相较于理论知识具有天然的优势,其灵活性更能吸引学生的实施兴趣,教师此时可以利用实验操作来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化学基础知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实验演示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操作过程规范严谨,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演示来思考提前布置的问题,形成良好的化学逻辑思维。在实验之前,教师务必加强学生安全意识培训,熟悉化学品的安全标识,并形成正确的实验习惯。比如,在讲到乙醇的化学性质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的环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实验,在实验操作之前教师需要反复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有效防范安全隐患的出现,保障学生人身安全。可以让学生在试管中放入少量乙醇,再将绕成螺旋状的铜丝在酒精灯上灼烧,之后插入乙醇溶液中,重复几次,观察液体发生的反应现象。教师需要保证学生能够自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问题的结论。另外,教师在实验之后需要注意总结,认识一种有机物需要从结构入手,了解其类别,通过这类有机物的一般性质来推测其独有的性质,最后通过实验测试性质的真假。
2.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优势创设问题情境
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高中化学课堂有了更多的教学方式选择。化学知识比较抽象,仅凭单一的书本知识难以使学生真正掌握其中的要义,学生可能会害怕上化学课,不愿意进行问题的探讨。这时候,教师可以采取信息技术等调动多种感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从而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讲到有机高分子材料这一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学生用图片或者视频介绍等形式展示塑料、纤维、合成橡胶等有机高分子材料的主要成分和用途。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见过哪些有机高分子材料,哪些是天然的而哪些是人工合成的?人工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使用添加剂可以起到哪些作用?使学生在不断思考中掌握本堂课的化学知识。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时候需要注意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计划的制订和教学内容的设计,有效运用图片与影像资料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升理解能力和水平。
3.组建学习小组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组建学习小组是提升课堂效率的有效形式,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征来进行科学的分组,之后为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共同探讨如何解决问题。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成员可以互通有无,展示自己独到的见解,拓宽思路,主动探究且主动思考。比如,在讲到硫及其化合物这一节的时候,教师可以为不同的小组设置不同的探究任务,一个小组可以进行实验观察二氧化硫和水的反应,区分正反应和可逆反应,并思考二氧化硫在工业上的作用,用于漂白就是因为二氧化硫可以与某些有色物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分解无色物质后使得有色物质复原。另外一个小组可以探究硫酸的性质,通过实验探究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和氧化性,并思考硫酸具有哪些酸的共性及自身特性。教师在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时间之后,要听取各小组的汇报,并耐心指导及时纠正,有效提升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另外,每个学生的兴趣点可能不同,教师需要时刻观察学生们的反馈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兼顾学生的兴趣与知识点之间的平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在与小组同伴的合作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化学素养。
4.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利用生活要素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是对生活现象的解释,只要认真观察,就能发现现象之间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脱离实际的课程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也限制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尝试从生活中获取灵感,激发学生乐于观察生活并从中发现化学原理的热情。教师需要格外重视在课堂教学之中,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将生活中的现象与化学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所掌握的知识点,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并提升社会责任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发思考。比如,在讲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广泛存在于生活中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建筑钢铁出现锈蚀,生活中食物腐败等现象,通过掌握现象背后的化学规律来趋利避害。融入生活要素的化学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化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也可以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积累的认同感,有更高的积极性去深入了解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