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艳秋
北京冬奥会不负众望,创办了一场非常精彩的奥运盛会,受到各国民众的高度认可。高校应把握好冬奥会契机,将伟大的奥运精神融入到课程思政建设中,引领学生树立团结一致,无所畏惧,勇敢向前的奥运精神,为学生健康发展做好铺垫[1]。
立德树人任务的完成,需要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推动力,因而高校必须对课程思政有充分的认知,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思政元素,消除思政课和其他专业课之间的壁垒,将课程思政在立德树人任务完成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然而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体现出主体动力不足、精神引领不足等现实困境。
一方面,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课堂学习中无法获得有效的思想政治知识滋养,因而难以更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成为实践技能,弱化了自身的综合思想政治水平;另一方面,课程思政精神引领价值不足,学生很难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放松和价值塑造,从而不利于自身学习动力的提升。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极具意义的工作,而奥运精神在学生教育中可发挥显著的效用,将其融入到课程思政建设中,可使得课程思政元素更为丰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观念,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但是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相关的精神层次的内容还不够完善和丰富,制约了课程思政实效。
在课程思政中融入奥运精神,可将奥运精神的价值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两者的融合是极具意义的,主要可从下述几方面体现出来。
1.培养学生爱国拼搏的精神。“爱国拼搏”是所有运动员都应秉承的信念,要真正体现该精神,就必须做到自强不息,坚持不懈,才可更好地发挥个人的竞技水平。体育不仅可强身健体,还可为国争光,对青少年的爱国精神激发可起到非常显著的作用[2]。冬奥会刚开始招募志愿者时,不到一个月就有63 万人报名,当中有52 万是青少年,体现出奥运和国家兴盛、社会和谐有着密切的关系。各行业的志愿者都在冬奥会中坚定民族自信,当代大学生也通过实际行动为冬奥会的举办贡献微薄之力。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时,可让优秀运动员为大学生讲述平常训练的状况以及和奥运的结缘,让学生对运动员的想法有切身的体会。将奥运比赛的案例和思政教育进行结合,不仅可延伸宣传爱国主义精神的渠道,也可更为立体地传播奥运精神,让大学生的梦想和中国梦联通,强化民族凝聚力,不断提升民族认同感。
2.培养学生团结友谊的精神。大学生除了要心怀国家外,还要对其他国家有包容心态,形成世界各国团结发展的意识,不仅契合团结友谊的精神,也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我国举办的奥运会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通过赛场上的切磋拉近彼此间的关系,建立超越国家、民族、肤色的友谊,可见奥运精神可促进世界民众拉近关系、相互理解与包容。可见,奥运会是全球包容、共赢、开放观念传播的极佳舞台,奥运精神和人类共同发展理念密切关联,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提供有效助力[3]。
3.培养学生文明和谐的精神。奥运精神引领人类提升文明程度,摆脱野蛮,和平共处。而体育正是极佳的交流机会,通过身体表演进行会话,体现公平竞赛的精神,主要从两方面体现出来:一方面是公平竞争。运动员们在赛场中有着平等的地位,都可以有尊严的参赛。另一方面是兼顾他人。在赛场中不单是提升自己的成绩,还应兼顾队友、对手,这也是公平竞赛的体现。奥运赛事的众多元素,都可成为课程思政的素材,教师们应自己挖掘,引领学生检视自我、立己达人,将平等和谐、文明待人的准则贯彻到位。
4.培养学生创新超越的精神。创新创业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素养,我国多次强调大学生思政教育开展过程中,应注重贯穿创新创业教育。社会若要实现稳健发展,大学生积极创新创业是必不可少的推动力,而要激发人才培养活力,开设独具特色的思政课程是尤为重要的,奥运精神在此方面则提供了重要助力。创新超越旨在通过先进的科学手段不断超越自我,为奥运会创设数字化环境,充分体现出科技奥运的内涵。冬奥会的筹办充分利用了科学创新技术,为北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有效助力了城市的发展。如火炬“飞扬”应用的碳纤维,有极强的耐寒、耐高温性能,各种极端环境都可有效对抗。同时,火炬身上的装饰图案还采用了三维编织工艺,包含了1268 个图案,呈现出立体化的装饰效果。奥运村通过先进的技术进行建设,融入了无障碍理念,使得人们的生活非常便捷。这些都可作为课程思政的案例,将其引入到课堂中,可使得学生对科技创新有更全面的认知,继而通过不断创新、突破实现个人的价值,为社会及国家的进步贡献力量。
课程思政有着极高的价值引领效用,其可搭建立体化的意义世界,引领大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形成价值认同,为思政素养的提升提供良好助力。奥运精神是体育本就具有的精神,其同样也是价值理念的体现。首先,可引导大学生有效处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如东京奥运会将“更团结”添加入奥运精神当中,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竞合意识,激励大学生将个人的价值实现目标融入国家的整体发展目标中,让个人与社会的价值实现协调统一。其次,奥运精神当中的内涵极为丰富,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有利于引领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通过奥运会的举办,凝聚了丰富的创新、爱国、拼搏元素,体现和谐世界的理念。将此精神理念融入到专业课程教育中,不仅可使得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被激发,也可形成民族自豪感,使得个人与国家的命运能够处于同频共振的状态[4]。
奥运场中有各种各样的竞赛项目,运动员在各自的领域中大展风采,可吸引大学生的目光,激发内心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之情。所以,在课程思政中融入奥运精神,可将体育重要性最大限度体现出来,引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在社会上立足,更需要健全的人格,而体育是健全人格培育的关键内容。教育工作同样要与时俱进,培养能够肩负起民族复兴重任的人才,要维持强体和铸魂之间的平衡,使得疏忽体育、注重智力的现象能够有所改变。奥运精神是强体的代表,也是铸魂的代言,可引领大学生积极健身,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还可提升道德修养,继而培养出内外兼修的栋梁之材,助力社会的发展。个人梦想和中国梦有着紧密的关系,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应汇集每个人的梦想。体育事业和国家前途关联性极高,成为大国的过程中体育事业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必须对体育引起高度重视,积极宣扬奥运精神。冰雪运动可在很大程度助力大学生强健体魄,在参与冰雪运动的过程中,还可不断普及冬奥历史知识,也可对冰雪运动的发展历程有深入的理解,以及有效宣扬与传承奉献精神。可以说,在专业课程教育中引入奥运精神,可将体育独有的功能发挥出来,融合强体与铸魂,落实五育并举的方针,实现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优化,让大学生们都可以成为优秀的建设者,为祖国发展提供良好助力。
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奥运精神的融入应是生动、立体、多元化的,让大学生能够切实感悟奥运精神的真谛。所以,教师必须积极挖掘相关资源,并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将课程思政潜在的教育价值更为充分地发挥出来。
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教师是育人主力军,其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将奥运精神融合到课程思政中,发挥奥运精神的作用,教师是非常关键的。由政治立场分析,教师的政治信仰必须是坚定不移的,坚信奥运精神有利于民族团结,民族振兴,并坚定体育运动的发展是中国始终都需要高度重视的伟大事业。教师自己的真相信以及切实认同,才可通过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奥运精神潜在的价值才可切实挖掘出来,并深埋到学生心灵当中,源源不竭地发挥教育价值。由教学方面入手分析,教师需要维持教书和育人之间的平衡,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给学生,还需教导学生如何做人[5]。教书是传授专业知识,育人主要是塑造品格意志,教师可由奥运精神潜藏的公平公正、团结友爱、爱国主义等精神入手,将赛场中发生的感人故事以及运动员坚持不懈的精神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们对中华体育精神有更为深刻的理解,继而能够自觉连接爱国和爱家,融合个人志向和国家发展需求,使得铸魂育人的任务能够更为顺利地完成。
课程思政主要是在课堂中进行建设的,在理论和实践不断融合的过程中,课堂应和社会相连接,将各相关资源进行充分整合,拓宽课堂的深广度,消除空间的约束,通过更为直观的形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此同时,打通课堂和社会间的通道,将更多优质资源引入到课堂当中,把榜样的作用发挥出来,直击学生的内心深处,引领其更为顺利地圆梦。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融入了奥运精神,使其可调动的体育资源更为丰富,也有更多的案例可应用。例如,可邀请运动员到课堂中分享个人经历,通过此方式来感染学生,弘扬奥运精神。北京体育大学曾邀请花样滑冰世界冠军到校开展了一堂别具一格的“冰雪思政课”,冠军在课堂中和学生们近距离互动,通过讲述自身的经历,让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有更深入的理解。而奥运所发挥的榜样作用,可让学生们互动的积极性大大提升,更好地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同时有利于深化体育精神价值,将其转化为追求梦想的动力,不断地超越自我。
新时代下各种先进技术层出不穷,数字化技术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是势在必行的,课程思政也可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将其巧妙引入到课堂中,使得课堂教学手段更加丰富。与此同时,还可通过线上线下进行结合的模式,实现教学的延伸,如应用微课、慕课等手段,促进学生“随选”课堂知识,实现学习心得的及时反馈,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奥运精神结合新媒体技术,可使得人们不断回忆奥运的历史,并了解体育项目的知识,建构跨越时空的真实场景。例如,人民日报在冬奥会开幕前,开设了“有间冰雪馆”。在馆内的“冰雪博物墙”中,可回忆过往奥运的种种,感悟奥运精神,还可学习冰雪知识,对冰雪体育的发展有更清晰的了解。该实践使得奥运精神增加了传播渠道,也延伸了知识传授的途径。与此同时,融合了物理与虚拟的空间,使得学生能够有效丰富精神空间,不仅和媒介使用现状相符合,又通过具有价值的内容来打造有温度、接地气的课程,使得学生能够真正被课程内容所吸引,并终身获益。
综上所述,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融入奥运精神,必须将意识形态价值导向作用有效发挥出来,并做好顶层设计工作,不断挖掘奥运精神潜在的教育价值。以奥运精神和课程思政融合作为载体打造特色的课题,深耕奥运精神中的课程思政资源,不断强化课程思政的实践性,打造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新教学模式,培育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祖国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