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与实践

2023-04-05 02:59肖钦月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育人思政

肖钦月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20 年,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建设、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各高校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课堂教学的教育价值,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具备的显性或隐性的思政元素,将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环节,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同向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发挥其育人功能。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

(一)国家系列政策支持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性举措。各高校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课堂教学的教育价值,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显性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促使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接着,国家又出台了系列政策与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这都要求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具备的显性或隐性的思政元素,高校应将国家相关政策落到实处,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是当前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然选择。

(二)高校解决就业难点的需要

高校为更好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育,解决当前“就业难、就业热”环境下的种种就业问题,需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带来的价值引领作用。长期以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重视培养大学生的求职就业技能,注重从就业本身解决就业难点问题,而忽视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除了可以直接解决就业问题本身还可通过创业间接缓解就业,此时大学生还应具备相应的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品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本身就是求职就业与创业就业的集合,因此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双向发展,借助课程思政将价值引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是各高校解决就业难点的需要。

(三)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中心力量。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高职院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是新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光荣使命。随着政治经济的飞速发展,毕业人数不断增加,各行各业都非常重视人才筛选,近年来毕业季“就业难、就业热”现象愈演愈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作为各类高等院校必修的一门通识课,肩负着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责任与使命。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融入思政元素,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不仅可以培育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职业精神,提高求职就业的能力,还能培养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淡定从容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这不仅是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是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和意义。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难点

(一)师资队伍配置不够专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作为各高职院校一门必修的通识课,对学生后续的实习和就业取向具有重要作用。但就目前各高职院校担任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队伍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几乎没有纯专业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平时给学生上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多数由专职辅导员来兼任完成,或是由就业部门的相关人员兼任。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对任课教师的知识背景有一定要求,需要拥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法律等多元教育背景和相关就业指导培训经验,而现今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基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就业指导培训,更谈不上拥有就业指导师等职业资质,对于很多专业内容和服务根本无法对接,从而影响就业课程教学的效果。另外,相关兼任就业指导课程教师的涌现,这些教师未曾进行过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匮乏,对最新就业形势、最新就业政策了解不够,不能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他们通常只是单纯地根据学校给定的材料,或是网上搜集来的资源进行按图索骥般的授课。因各授课教师师资力量参差不齐且彼此沟通较少,学生上课、听课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很多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这无疑就成了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思政元素挖掘不深

当前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只是注重职业规划与求职技巧等浅表性层面,对大学生“诚信友善”“两学一做”“四有青年”等核心价值内容的思想政治元素融入不多。首先,各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在高职教学中处于边缘化地位,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课堂上仅强调就业心理、求职技巧、职业信用等方面,并不会为学生解读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强调学生除自主就业外还可重视创新创业的内容,所以容易使得部分学生受就业市场的影响,出现就业创业意识薄弱、国家政策认知不足、“就业难”“就业慢”的现象。其次,大部分院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大都由专职辅导员兼任,而辅导员缺乏相关就业指导培训的经历,部分辅导员还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背景,这将从源头上影响专业课程和思政教学的融合和挖掘。

(三)课堂教学质量不高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内涵不是浅显地将就业指导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相结合,而应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课程设计和授课过程中渗透思政内容,实现课程育人功能。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已迈入“快车道”。虽然每个高职院校都有按照教育部规定的要求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并要求课程时长不少于38 学时。经调查数据显示,很多高职院校在大一学年就安排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但是所安排的课时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最低时长,这就对学生的求职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讲授教材为主,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着制作个人简历、求职面试技巧等展开,缺乏真实案例的引入和时事热点新闻的带入、缺少对就业形势及社会动态等内容的分析、缺乏课程思政与现代课程教学方式的更新。面对此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无法实时了解当前的职业发展形势及就业市场的变化,更无法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好规划。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途径

(一)从教师队伍出发,挖掘思政元素

任课教师本身是否具备思政意识和育人意识直接关系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能否融入思政元素,教师的队伍建设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重中之重。首先,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通过思想政治和具体案例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提升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利用程度,并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纳入就业指导培训体系,引导教师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二是各高校应集中引进相关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法律、心理学等专业背景的教师加入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队伍中,形成独立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研室,提升所有任教老师的师资力量,打造“就业指导+思政”双重身份教师,使得师资队伍配置更为科学化、专业化。其次,要重视校企合作,实施产教融合。通过让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任课老师“走出去”学习,走进企事业单位,积极鼓励各企业积极参与产教融合,联结相关对口的专业实习基地,安排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作相关就业指导课程的经验分享,同时也可邀请相关企业到校为即将毕业的学生开设求职经验座谈会、求职宣讲等或为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提供专业对口方向的实习机会,并定期组织学生前往企业观摩学习,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对个人职业规划、职业选择、职业获得乃至今后的自主创业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从教学案例出发,融入思政元素

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培养目标会更倾向于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强调实践的作用,以教学案例为着手点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运用知行合一的思维方式认识和了解世界。课程思政的理想化教学效果就是让学生从被动听课到主动参与,再到最后融入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上引入对应的案例,而案例教学可以以学生为主角分小组讨论汇报的形式展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融入思政元素不单单是知识层面的融入,还应有精神融入,这就要求任课教师首先能感同身受,言传还得身教,这时教师也可以结合自己的个人案例,把自己的所思所悟所得分享给学生。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同一个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应用案例挖掘出不同层面的思政元素,而同一个思政元素也可能蕴含于多方面的教学内容或知识点。

(三)从育人渠道出发,拓宽思政元素

课堂教学作为课程思政育人的主要渠道,以育人渠道为导向拓宽思政元素,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评价等。在全程授课过程中,结合课程专业知识,深入挖掘思政资源。一方面在课堂教学前期,提前谋划教学设计,明确课程思政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期,结合情境教学以增加课程思政实施成效,需要灵活切换教学方式,采用课堂小组讨论、个人展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多维度思考,这不仅能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能使各小组团队在交流过程中增强团体合作意识,从侧面反衬出大学生责任意识和职业素养、价值引领等思政元素融合。另一方面,需要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后期,通过学生社团、兴趣协会等第二课堂,给定关键词或限定区域扮演求职就业相关角色,组织“求职你我说”等系列趣味赛事活动,活动设计融合课程思政元素,让学生在实践中探寻教材里的就业指导与实践中的“求职你我说”间的联系,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并轮流交换角色,真正将课程思政落在实处。

四、结语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载体,思政元素是灵魂,课程思政育人是目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上融入思政元素对于引导大学生充分就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各高职院校应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发展,不断推动课程思政的创新。一方面,通过在校学习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让准毕业生们能够自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及就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企事业单位与高校的强强合作,帮助大学生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充分就业。课程思政育人是一种“智慧”育人,育人效果分为即时性和长远性两种,本文通过加强教师队伍、丰富教学案例、拓宽育人渠道等方式融合课程思政元素,将课程与思政有机结合,达成“智慧”育人成效。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