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婷
在互联网时代,建设数字化群众艺术馆,既是落实数字强国战略举措,也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群众艺术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阵地,承担着对外宣传、文化活动策划、演出工作、非遗保护、文艺创作、专业艺术教育培训等责任,是群众获取精神食粮,丰富文化生活的重要依托。当然,社会的不断发展推动群众的文化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因此,群众艺术馆应加强数字化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策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在互联网时代,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多元化发展,而艺术馆则应从群众诉求出发,让文艺服务的内容丰富多彩,实现精准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个性化需求。在精准服务模式构建中,群众艺术馆应把握以下两点。
互联网为群众艺术馆提供了了解群众需求的平台。群众对文化的多元需求能够从线上渠道进行反馈,艺术馆根据反馈结果调整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因而,让公共服务供给更加精准有效。当前,通过互联网了解群众意见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在线问卷、在线交互、在线巡查、在线访问,等等,群众艺术馆应明确发展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全方位把握群众文化需求。例如,某市群众艺术馆为充分了解全市群众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不断推动服务项目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举办了群众文化需求调查活动,鼓励群众通过微信平台参与问卷调查,或提出自己个性化的文化需求。问卷中包含对群众基本信息(年龄、性别等)的了解,也包含对公共文化服务类型的内容。通过问卷调查,群众艺术馆对不同群体进行了基本了解,确定了高层次人才、产业工人、青少年、城市长者等不同服务对象的类别,并针对性推出线上精品文艺作品,实现文化供给与文化需求的精准对接。
群众艺术馆在了解群众需求的基础上打造线上精品文艺内容,让群众能够通过互联网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丰富而优质的文化服务。例如,某市群众艺术馆针对儿童群体的文化需求开设了水墨画精品线上课程。课程针对儿童年龄特征设计层次化内容,旨在利用短小精悍的课程指导,让儿童掌握水墨的表达,体会传统绘画的魅力,培养自我认知和个性特点。其中,初级课程主要强调水、墨、笔、纸的体验,具有一定的实验性、游戏性,借此体会水墨塑形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第二阶段的主要内容在简单的动植物内容构建上,根据具体表现的需要有新的发展,侧重对水墨画方法的指导。再如文化馆针对城市长者喜欢饮茶的生活习惯,开设了线上茶文化的视频课和音频课,内容从茶叶知识到茶艺表演,再到茶的生活妙用,课程内容丰富,符合一些老者品茶养生的偏好和需求,同时也推广了传统茶文化。
群众艺术馆基于自身普查、挖掘、整理、研究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责,结合现代年轻人对“非遗文化”的追捧,组织了线上直播活动。活动中,艺术馆的讲解员全程解说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展示”,带着直播观众走进“福州古厝走出的文化遗产守护者”展、“风展红旗——建党百年非遗主题作品展”,并与寿山石雕、泉州提线木偶戏、惠安影雕、茉莉花茶、柘荣剪纸、松溪版画、浦城剪纸、农民漆画、软木画、武夷岩茶、厦门漆线雕等项目的传承人现场交流互动,让观众能够以更近的距离接触“非遗文化”,满足他们学习、探索、传承“非遗”文化的需求。由此可见,丰富的、优质的文化内容通过线上渠道传递给更多的群众,让不同群体各取所需,获得良好的文化熏陶,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群众艺术馆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广泛收集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求,精准地开展艺术普及项目,不断丰富文艺服务内容。这对优化艺术馆的资源配置,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强调综合施策,全程发力,涵盖了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等领域,意在供给侧发力,激活各类文化资源,贯通各部门各行业,贯穿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在这一背景下,群众艺术馆在数字化服务过程中应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多方面满足群众需求,推动文化数字化战略的落实。从具体情况来看,群众艺术馆可以采用以下形式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
线上展演能够让群众随时随地观看精品文艺活动,并及时反馈观看体验,促进群众艺术馆不断调整服务方案,创新服务形式。例如,某市文化馆为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繁荣群众文艺创作,推出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并通过官网提前播报,通过直播平台进行展演。展演作品涵盖戏剧、舞蹈、歌曲等多个门类,题材广泛,紧贴时代主题,内容十分精彩。其中,话剧《年夜饭》展现出领导干部“舍小家为大家”的心路历程和情感渊源,传递出感恩朴实的民风、感恩乡亲的支持、感恩政策指引的价值理念;混声合唱《捻船号子》根据河北丰南民歌音乐元素改编和创作而成,歌词形象生动,质朴感人,旋律优美热烈,更富有张力和感染力,再现了捻船工吃苦耐劳,热爱劳动的美好品德,展现出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美德的价值和意义;舞蹈《小手拉大手》聚焦互联网时代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成果,舞蹈演员展示了“舞蹈主播”来到微课堂线上,推出“公益舞蹈课”的过程,让接受线上文化服务的观众感同身受;秧歌舞蹈《乐悠悠》利用地方特色的秧歌“㧟”的元素来表现脱贫致富后的快乐,传递出勤劳致富的时代主题。这些展演内容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且直播的形式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让更多群众不用走进艺术馆就可以获得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
在互联网时代,对于想要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的人们来说,微课、慕课等数字化资源已经成为首选方式。群众艺术馆可以打造优质文化艺术课程,打破时空限制,组织群众进行线上学习。例如,某艺术馆利用官网推出文化慕课平台。平台包含由艺术馆自主拍摄制作的系列文化培训课程、讲座,以及从慕课资源库中遴选精品慕课,包括艺术、国学传统、文化传承、文学修养等内容,实时更新。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相关公益课程,参与线上学习,提升文化素养。
在科技快速发展、设备更新频繁的情况下,传统艺术已经很难激起人们的兴趣,能让枯燥难懂的艺术作品变得更为生动,让观众与艺术家、作品之间产生互动的沉浸式艺术展正成为如今的一种时尚潮流,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沉浸式艺术展是随着科技进步应运而生的一种艺术形式,艺术家在特定空间内,采用声、光、电等元素,为观众营造一个有别于现实的场景,从而使观众在获得感官体验的同时与作品产生互动,进而引发共鸣。相较于传统以观看为主的艺术展,沉浸式艺术展具有科技感、互动性、趣味性等重要特点,观众可以进一步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维度体会创作者的用心,全身心地感受作品背后的丰富含义。目前一些群众艺术馆已经开始通过引入现代技术手段,打造沉浸环境,推动传统艺术展的转型。例如广东省某剪纸数字艺术馆利用最前沿的3D 显示技术以及VR 和AR 虚拟现实技术,突破时间、空间和地域局限,打造了沉浸情境,群众可以在剪纸知识展示区、人物剪纸作品展示区、吉祥剪纸作品展示区、生肖剪纸作品展示区、剪纸生活区沉浸体验剪纸艺术,体会传统艺术中传递出的浓烈的生活情趣和鲜明的生活气息,感受民族文化瑰宝的丰富内涵和非凡魅力。当然,群众艺术馆在打造沉浸式艺术展的过程中还面临诸多困境,基于此,艺术馆应加强规划,重视技术引入,推动数字化服务的创新发展。
群众艺术馆数字化服务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让群众能够通过互联网渠道获得丰富的文化资源。当然,数字化服务的有效开展并不局限于以上几种形式,它还包含线上线下形式的融合。群众艺术馆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不断创新文化服务形式,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群众艺术馆数字化服务的实现需要环境的支持,因此,应积极引入现代技术手段,对场馆的软硬件环境进行全面提升,提高场馆的吸引力,同时也满足群众对文化服务的多元需求。
在硬件建设方面,某市群众艺术馆制定了升级改造计划,计划对大楼亮化、内院、服务大厅、多功能厅、场馆预约接待室、舞蹈排练室和办公区进行重新规划建设;增设演出厅、舞蹈教室、培训教室、化妆室和演出通道;添置LED 高清液晶屏、教学会议一体机、书法体验一体机、“霍尔沃兹墙”、灯光音响、剧场座椅等设备设施;打造数字化直播平台、优化平台版面;针对特殊群体,还增设了电梯、盲道、缘石坡等残疾人专用设备设施。其中,在数字化直播平台这一改造项目的落实过程中,群众艺术馆通过与企业合作,打造服务平台,为艺术直播创造环境。在硬件环境改造环节,群众艺术馆明确三项要求,即突出数字化平台版面的地域特色,底色及图案应选择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及符号;丰富平台版面的图形样式,增强平台页面的立体感、层次感、艺术感、新颖度和精美度;完善直播合作方案,保证直播能畅通观看,直播后能提供成片点播回看,合作方式不仅要有使用直播平台的模式也应有提供全套直播服务的模式。随着群众艺术馆环境改造项目的实施,数字化平台逐步建成,并投入使用。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群众艺术馆与当地艺术馆、文化单体体验馆以及互联网有机融合,为群众搭建数字化服务网络平台,拓宽了展示、服务、传播、体验载体和空间,实行资源共享,远程服务,有效创新了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实现艺术馆为民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便捷化和个性化。[1]
在互联网时代,群众艺术馆数字化服务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在虚拟空间内为群众随时提供优质海量的文化资源。基于此,利用网络媒体,优化软件,打造线上服务平台,则成为群众艺术馆转型的重要路径。例如,某市群众艺术馆依托自身资源开设微信公众号,为广大市民、文艺团体和文艺爱好者提供线上服务。公众号重点推出“爱上简笔画”“书香诗词”两个精品栏目,让民众足不出户就可在线学习多门类文化课程。其中,“爱上简笔画”是与信息科技公司共同打造的,其链接了全国最大的线上简笔画学习与欣赏视频库,是专门为儿童和简笔画爱好者提供的简笔画学习性平台。内容包含:简笔画教程、动物简笔画、植物简笔画、人物简笔画、风景简笔画、建筑简笔画、卡通简笔画、日常用品简笔画、水果简笔画,等等。每一集简笔画视频分为教学和欣赏两种,让学习者不仅能够学会怎么画,更能快速地欣赏每一幅作品。“爱上简笔画”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趣味无穷,满足学习者边看边学、边学边交流的需求。“书香诗词”则是中国古代诗词文化和现代AI语音生态技术的产物,其链接了中国古诗词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数据库。数据库拥有超过20 万篇文章,内容涵盖古诗词、文言文及名言警句,古诗词几乎涵盖了各个朝代所有诗人的作品。其中大部分诗词拥有译文、注解、欣赏、作者简介和读者评论。平台运用发布语音、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处理等多项人工智能技术,让学习者深切感受先进技术和古代文学的碰撞;平台也为学习者提供展示的机会,学习者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分享自己朗诵的诗词,或者参加平台举行的比赛活动,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传统文化素养。同时,数据库还在不断收集优秀的朗诵音频,并定期推送鉴赏内容,让学习者从声音中感受到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语言美,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由此可见,在网络媒体的支持下,群众艺术馆打造了虚拟空间,突破了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和时间的制约,让群众通过智能设备随时随地享受优质服务,拓宽了服务的覆盖范围。[2]
总之,数字群众艺术馆建设是互联网时代的需要,也是政府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安全、海量优质文化服务的需要。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各地区群众艺术馆应积极探索改革、转型、创新、发展的道路,完善场馆环境,搭建服务平台,丰富服务形式,优化服务内容,切实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