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鑫
(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山东 临沂 276012)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农产品供应体系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以数字经济为依托,优化农产品供应链,不仅可以拓展更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以及推广平台,还能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社会价值[1]。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产品交易方式落后、流通信息不畅通、物流配送方式落后、资金融资困难等问题,利用数字化技术改进传统农产品供应链模式成了重中之重[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加之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推动消费升级。依托数字网络平台、物联网体系等数字化技术延长农产品供应链,已成为多方关注的重点[3-7]。以理论分析和具体案例为重要方式,探究了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转型升级的策略。
“数字经济”的概念最早是出现在DonTapscott 于1996年撰写的《数字经济:智力互联时代的希望与风险》中,我国“数字经济”于2016 年杭州G20 峰会首次提出[8-9]。数字经济是指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繁荣发展的环境下,将原有的商贸交易行为转移到线上平台,使用数字化知识以及信息作为生产要素以及对接要素,保证整体的交易流程更加顺畅。数字经济是当前新型经济中的重要代表,利用数字技术能进一步活跃经济环境,打造更加多元化的经济活动,成为传统线下生产交易的新型创新出口,提升了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的质量,为生产者和消费者营造了互惠互利的氛围。数字经济赖以生存的必要因素主要包含网络、智能化技术、数字平台,三者缺一不可,能为其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新时期,数字经济逐步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成为农产品销售以及创新的主要支撑之一。而农产品的产业链、供应体系也随着数字化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变革,从具体的模式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探究数字经济和农产品产业链之间的融合方法。
1.2.1 生产加工的融合
传统的农产品供应主要通过线下交易完成,由于缺乏合作而导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供应链需求偏离预测指标等。通过数字化经济打造的农产品供应体系,不仅能使参与者及时获得大量的支撑数据,实现以销定产,更有助于农产品逐步向一体化和专业化方向转型发展。
1.2.2 贸易流通的融合
贸易流通是农产品销售过程中的重点环节。以数字经济为依托打造的农产品供应链,以数字化信息平台为中心,实现扁平化管理,通过借助区块链、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实现农户、贸易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串联,能进一步提升数据信息共享的质量,为行情判断提供更加有效的依据,减少农产品的损耗,控制流通成本及风险。
1.2.3 交易方式的融合
传统的交易方式单一,与客户建立连接有难度,营销促销信息滞后。数字经济是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型经济体系,通过与农产品供应链之间的融合,可以打造出新的交易模式。比如,以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大型网上消费平台为依托,营造销售云平台、线上互动体系,加强了各方主体之间的联系,让交易方式更加透明化、高效化、多样化。
1.2.4 监管体系的融合
线上贸易形势以及交易内容的监管将直接决定线上消费场所的规范性和专业性,让农产品供应链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网上监管的意义重大。数字化消费平台监管主要表现为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及加密等新型技术体系,打造农产品供应链数据信息处理平台、农产品安全追溯平台、智能辅助模块、安全监控平台等,不仅可以实时进行农产品质量追踪,还可以联动物流管理、质量检测、消费者权益保障等,全面提升农产品销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当前,我国农产品供应市场依托线上技术已经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智能化管理体系,全流程、全角度实现了精细化管控,有效增强了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质量,为其后续的创新提供了充足动力。
山东鼎益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集土壤改良、种苗研发生产、菌肥研发生产、种养殖、集成加工、储存和冷链物流产业园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农业产业园区,同时构建出一套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
1.3.1 数字经济让生产环节更加智能
物联网技术导入农业生产领域,以传统农产品“生产环节”为切入点,从源头上实现生产智能化、精准化,推动农产品生产“安全、高质、绿色、生态、标准化、规模化”。
一方面,通过GIS 地图在不同维度对农业生产数据、产业数据、行业数据等进行检索和图表呈现,在卫星地图上管理和查看农场的地块位置、区域划分、农作物类别、物联网设备位置、数据、工作状态、实时视频等信息。
另一方面,结合卫星遥感技术,积温累计数据、实际降水量、日均气温的历史数据和未来的预测数据,区域内土壤墒情监测的实际状况,利用手机、互联网等信息终端,及时掌握作物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病虫害、苗情生长状况、农机生产管理、植保无人机作业数据等预警信息,及时排查异常报警信息,适时调整种植与管理方案,实现作物的科学化生产,最终达到节能降耗、绿色安全、增产增收的目的。
1.3.2 数字经济让运营环节更加多元
在全产业链管控模式基础上,积极开发多种运营模式,包括农产品基地、冷链物流、中央厨房、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景观农业、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等,特别是以在校学生的绿色食品需求订单,构建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学校绿色食品供应链”。
供应链实行大规模订单化、绿色化生产,激活了绿色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绿色农产品的积极性;从田间地头到食堂的全供应链管理,减少了销售环节,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营效率;以订单引领绿色发展,以先进技术保证产品质量,以产品质量树立品牌,以品牌扩大订单,形成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1.3.3 数字经济让监管环节更加高效
严控食品安全风险,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施供应链管理,建立生产管理标准体系,构建符合运营与社会规则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和监督体系。利用大数据系统,实现农产品从源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监控、监管,分析数据并将市场需求反馈给农民,避免货不对市,实现生产有标准、销路有保障的良性循环。利用农业物联网的数据平台,实施供应链管理、发布农产品市场价格指数、食品安全预警和自然灾害预警等。利用物联网的数据调查分析系统由服务驱动,面向政府职能部门监管、行业信息服务、科技推广、大数据应用挖掘分析等,实现农业政务在线化、智能化、数据化、信息化。
农产品供应链是以农户、加工生产企业、贸易商、零售商、物流配送、消费者为主体构成的消费链条[10]。供应链管理是建立在上下游相关组织的基础上,为了实现流通成本控制、产品质量控制、物流仓储管控、配送服务创新等相关目的形成的综合性管理方案。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供应链也逐渐由原有的单纯线下供应转化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供应体系,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部分问题亟待解决。
农产品质量安全规范化、系统化的管控能维护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权益,但从我国当前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以及消费等环节来看,食品质量指标不统一,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盲区,各区域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技术标准以及线上管控缺乏协同性[11]。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户、加工生产企业数量众多,加之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区域的农产品管理以及销售模式的差异等原因,导致农产品资源分散、跨地区差异性大。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体系缺乏一体化产品供销系统,消费者所购买的农产品需要经过大量的主体进行多次转运甚至转卖,会增加流通成本。
数字经济可以为农户提供自主的线上销售体系以及销售平台,但以农户个体为销售主体的零售商越来越多,不同的销售主体秉承的销售规模以及成本控制方案也有着极大的差异性。由于缺乏地方性领导主体,导致农产品难以实现跨区域销售,不利于农产品供应链可持续发展[12]。
以新技术和新业态为基础建立的新型农产品服务体系强调落实全角度、全方位的数字化改造,通过结合不同区域的自然生态条件、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生产销售效益等相关动态性要素,充分利用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实现全产业链条的专业化布局,增强农产品生产时期的数字化效率,打造新的农产品生产格局,为后续供应链体系创新奠定基础。从农产品生产的角度来看,数字化改造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比如生产基地应用智能化摄像头、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水分监测仪、无人机航拍等,可以为农户及时收集相关的生产信息,提供更加精确、有效的生产决策。
线上农产品运营主要有公众模式、地方模式、自建模式以及直播带货等,线上运营模式拓宽了销售渠道,提升了农产品的销售影响力,在农产品运营过程中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整体产业链的数据价值分析,增强农产品的信息反馈能力,通过跨链系统互联以及定向销售等方式为其后续提供持续性发展业务,打造以销定产的系统性生产模式。
同时,在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依托数字经济建立的透明化、可视化的供应链体系,可以实现各主体的权责划分,提升农产品销售的数字化水平,明确各方主体责任以及实际权益,提升农产品销售权责管控效率。
提升信息技术联动,利用智能化、大数据等新技术进行农产品流通损耗的监控。据统计,我国果蔬类的产品流通损耗高达20%~30%,及时进行流通损耗控制,是提升农产品经济价值的根本保障,也是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损耗的关键。可以结合不同农产品的实际运输需求打造智慧冷链物流体系,实现全程温湿度监测,确保产品质量和降低产品损耗;借助数字经济技术手段,为第三方大型物流企业提供信息共享。通过专业化大型物流企业实现农产品的高效动态配送,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和风险。如果要从源头上控制流通损耗,可以让物流与农户进行联合,直接在生产基地上建立基础性冷藏仓库,利用动态性物流信息提供上下链的产品质量信息以及检测信息。该方式通常应用在农产品直销领域,可以降低农产品损耗的占比,还可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建立农产品数字化信息监管平台,是依托大数据及区块链等技术,构建一体化和数字化的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直接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生产、加工、市场准入、流通等环节进行监管和溯源,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政府引导的方式建立农产品数字化信息监管平台,提供农产品生产到销售的各环节监管,为不同区域乃至同一区域不同地区提供具备引导力的核心主体,加强农产品销售规范性、跨区域管控统一性、差异化标准协调力度。
通过借助区块链及大数据等技术,打造智能的农产品供应链不同环节的信息云处理平台,让各主体之间进行信息共享,延伸农产品产业链,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系统性管理流程。通过引流和聚集相关数据信息,协同合作具备创新能力的数字化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网格,全面增强农产品供应链的管理效率和质量,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以数字经济为依托构建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方案,不仅可以对应整个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还可以为消费者营造良好的农产品使用体验,为我国的农产品供应管理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进一步提升农产品供应链的敏捷性和协调性。借助平台和数据库,实现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