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高考模式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

2023-04-05 01:39
学周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科目动机高中化学

李 霞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福台高级中学,甘肃定西 743011)

新高考实行“3+1+2”选课制,主要是让更多学生享有学习自由的权利。在“3+1+2”高考模式下,化学是两门再选科目之一,但是通过对高一学生预选科的调查,学生选考化学的人数锐减,存在一定的弃化学现象。为此,教师应该明确“3+1+2”高考模式下学生选考化学的动机和成因,根据新高考政策和学情分析结果加强创新化学教学手段,适度渗透职业规划指导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选考动机,满足我国人才选拔和现代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要求。下面笔者就对此目标展开教育研究。

一、“3+1+2”高考模式下学生选考化学的动机和成因分析

“3+1+2”高考模式,主要是指高考考试科目设置为“3+1+2”组合方式,即由全国统一高考语文、数学、英语,以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3 门科目组成,其中“3”为语文、数学、英语三门,“1”由学生在物理、历史两门首选科目中选择一门,“2”由学生在思政、地理、化学、生物学四门再选科目中选择两门。化学作为“3+1+2”模式中“2”的备选科目之一,在《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的九十几个学科大类中,五十几个必选化学,足以见得化学学科的重要性。然而就预选科情况而言,学生预选化学的比率偏低。经过问卷调查和理论实践研究,笔者对“3+1+2”高考模式下学生选考化学的动机和成因作出如下分析:

第一,从学生选考化学的动机来说,选择将化学作为高考选考科目的动机按照比重大小排列主要有学习成绩、学习兴趣、自我效能感、教师的影响、心仪院校的专业要求、教师和父母的建议、化学学科未来的就业发展前景等;学生确定不选择化学作为高考选考科目的动机,调查比重从大到小主要有学习成绩、知识价值观、化学兴趣、自我效能感、心仪院校的专业要求、教师的影响、教师和父母的建议、化学学科未来的就业发展前景等。通过动机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学生选考或不选考化学科目的动机高度重合,只是在比重上略有差异,其中化学学习成绩是比重最高的选考动机,化学兴趣以及学习化学的自我效能感,也是占比较重的选考动机。

第二,从学生是否选考化学的动机成因来说,选择化学作为选考科目的学生,大多化学成绩优良,自身对化学课程内容具有浓厚兴趣,学习非常努力、有信心学好化学,喜爱教师的授课风格和态度,家长对学生学习的关心程度和支持力度非常高;不选择化学作为选考科目的学生,化学成绩通常不够理想,对该课程存在抵触情绪,不适应化学教师的授课风格,认为学习化学对今后的用途不大,缺少化学学习动力和信心,父母对学生学习的期望值和关心程度比较低。由此可见,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的高低,是学生是否选考化学的动机首要成因,学生自身学习化学的努力程度、自信心,教师授课风格和对学生的态度,以及家长对学生学习的期望、关心和支持程度,都是影响和决定学生化学选考动机的重要因素。

二、“3+1+2”高考模式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一)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通过“3+1+2”高考模式下学生选考化学的动机和成因分析可知,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是决定学生是否确定将化学作为高考选考科目动机的关键成因。为此,在“3+1+2”高考模式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着力提升教学趣味性,增强学生对化学科目的喜爱程度。应用信息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满足化学课程的激趣教学需求,教师应该根据化学课程内容和学生兴趣喜好,采撷优质的多媒体技术资源,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具象、生动的呈现给学生,从而激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促进学生主动选考化学。具体教学策略如下:

教师在采用多媒体技术资源辅助化学教学时,应该根据课型、教学环节、学生认知、兴趣特点等,灵活应用图片、文字、音频、影像等多媒体素材,以及交互式电子白板、新媒体、教学软件、智能设备等技术工具丰富化学知识的呈现方式。如在讲授一些易混淆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采用迅捷画图、GitMind、MindMaster 等思维导图软件选取适宜的导图模板,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归纳化学概念、公式及定理,同时利用思维导图软件的协同编辑功能在导图上记录填写知识点的梳理过程。同时,教师可以在易混淆概念中插入相应图片,用于对概念的不同点解释说明。此外,教师还可以上传至云空间,便于学生自主下载查阅和复习,这样学生就能有效区分类似的化学概念,减轻学生思维压力和畏难情绪,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提升[1]。

(二)创设化学STSE 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学科价值

从学生选考化学的动机和成因分析结果来看,不喜欢化学、认为学习化学对今后用途不大的学生,归根结底是没有体会到化学学科的价值所在,进而影响到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观能动性。化学是一门STSE 学科,也就是说化学和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系密切,几乎覆盖社会发展的每个领域和层面。因此,在“3+1+2”高考模式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创设化学STSE 情境,根据课程要点加强引入化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学科价值,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选考化学的主观动机。具体教学策略如下:

在创设化学STSE 情境时,教师应当根据教材内容选取和化学知识点有关的日常生活、食品、医药、能源、环保、化工生产、高新产品等方面的STSE 拓展资料,同时要求资料内容必须真实,并围绕STSE 情境设置探究问题。如在关于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收集石油和煤的深加工、生产过程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深加工原理、描述生产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促使学生体会化学在化工生产中的价值。随后,教师再为学生展示石油和煤炼制的主要产品和用途,如在煤中分离的煤焦油、煤气和焦炭等,用于合成塑料纤维、杀虫剂、药品,做冶炼钢铁燃料和多种化工原料,在石油中分离出的液化石油气、汽油、柴油、重油等,用于做家庭燃料、工业燃料、汽车、飞机、大型船只燃料等等,然后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用到石油和煤炼制产品的例子,这样就能明显加强学生对化学学科价值的认识[2]。

(三)引入化学史料资源,唤醒学生求知欲和科研精神

针对“3+1+2”高考模式下学生选考化学动机不足的问题,教师还应该适度穿插化学史料。化学史料真实记载着化学学科形成、发展、演变的历程,其中饱含科学家的智慧结晶以及严谨务实的研究态度。因此,在“3+1+2”高考模式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引入和利用化学史料资源,包括科学家的重大发现、具有深远影响的理论假说、研究经历和事迹等等,把纸面上的化学知识从时间和空间上变得鲜活起来,从而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和科研精神。具体教学策略如下:

教师在引入化学史料资源时,应该分析教材内容,在互联网平台遴选相关史料,并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史料。如一些知识涉及化学史对近代科学有深远影响的理论假说,教师就可以将提出理论假说的科学家、研究经历、假说内容以图文形式呈现给学生。在学生了解后,教师再出示其他科学家对该假说的运用和继续研究史料,引导学生探讨:一个有价值的理论假说对科学研究做出的贡献。学生结合史料交流后反馈:有价值的理论假说能够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无论是假说的提出者还是后期的继续研究者,他们的科学态度和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都值得学习。这样在化学史料的启迪下,学生也会形成崇尚真理、自主求知的科学态度,从而促进学生化学选考动机的强化[3]。

(四)创新化学实验模式,强化学生的实验探究素养

实验是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实验教学开展质量直接决定学生是否确定将化学作为高考选考科目。以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受重视程度不足,很多实验操作都被理解教学代替。基于以上情况,在“3+1+2”高考模式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并创新化学实验模式,通过微型实验、虚拟实验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机会,强化学生知识基础和实验探究素养,驱动学生积极选择化学作为选考科目。具体策略如下:

在创新化学实验模式时,教师应推行微型化学实验。微型化学实验具有耗材少、环保、趣味性强等优势,也能确保每名学生都参与实操探究。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出实验课题,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对课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或猜想。接下来,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指导学生将微型实验药品用量缩减到常规实验的几十甚至几千分之一,用流程图表规划出微型实验的操作步骤。在学生复核实验方案无误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微型实验器材自主开展实验操作,并组织学生分析结论、检验假设,从而高效培育学生化学实验探究技能[4]。

(五)实施鼓励式教学引导,树立学生的化学学习信心

就学生选考化学的动机和成因分析结果而言,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很大程度上由教师的教学风格以及对学生的态度决定。因此,在“3+1+2”高考模式下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实施鼓励式教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改善学生化学选考动机和自我效能感薄弱的情况。具体策略如下: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实施鼓励式引导时,应该多赞赏和嘉许学生,保持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尊重学生个体观点,使学生坚信自己能够学好化学。如当学生在化学课堂上提出问题和质疑时,教师要及时地投以赞赏的眼光,并鼓励大家一起探讨这位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所有学生就能够在课堂上大胆提问和质疑。再如,当学生解题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先肯定学生正确的解题步骤,如思路是对的、公式运用没问题等,然后针对学生错误的关键点加以点拨,引导学生自主修正错误,并期许学生下次遇到同类题型一定能规避错误,这些都可以使学生学习化学、选考化学的信心倍增[5]。

(六)开展职业规划指导,提高学生的化学选考动机

通过对学生选考化学的动机和成因调查,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在选课方面都比较茫然,不清楚自身是否适合选考化学。因此,在“3+1+2”高考模式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应该增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职业规划校园活动和指导讲座等,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能力和特长,减少学生选课盲目性,提高学生的化学选考动机。具体策略如下: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增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时,应该先从学科教学入手开展以职业规划为主题的化学拓展活动,如职业扮演、职业技能竞赛、化学实验项目设计赛等等。然后,教师通过学生在职业活动中的表现挖掘学生的优势潜能,给学生提出专业和职业建议,使学生认识自己在化学相关领域的发展前景,这样学生对是否选考化学就有非常明晰的判断。再者,在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还可以举办指导讲座,邀请大学教授或者化学专业的优秀大学生从专业、学习、生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和经验交流,唤醒学生对大学生活和化学学习的向往之情。学校还可以邀请家长旁听讲座,鼓励家长加强对孩子学习化学的关心和支持,调动孩子自主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从而切实提高化学科目的选考比例。

三、结语

综上所述,“3+1+2”高考模式下学生选考化学的动机主要是学习成绩、学习兴趣、自我效能感等,动机成因受成绩、兴趣、努力程度、自信心、教师授课风格和态度等因素影响。在“3+1+2”高考模式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化学STSE 情境、引入化学史料资源、创新化学实验模式,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科目的价值,增强学生求知欲和实验探究素养。最后,教师还应该实施鼓励式教学引导,树立学生学化学的信心,同时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从而达到提升化学选课率的目的。

猜你喜欢
科目动机高中化学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2024年拟在河北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让讨厌的科目“牛”起来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
动机不纯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
汉语或成俄罗斯高考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