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摆脱“冷气”那样摆脱“孔乙己文学”

2023-04-04 02:04韩浩月
环球人物 2023年7期
关键词:冷气长衫共情

韩浩月

“孔乙己文学”来了。“如果我没有上过大学,那我一定心安理得地去打螺丝。可是没有如果。”“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在这些句子成功引起关注之后,部分网友开始共情,感叹自己是“现代版孔乙己”。

“孔乙己文学”来得快,但势必也去得快,因为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充其量,它更像是一种牢骚或自嘲,是短暂的情绪载体,是当前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心中的一点介怀与感慨。它甚至没法像“凡尔赛文学”“废话文学”“发疯文学”等网络流行文体那样,形成具有一定生命周期的创作规模——它的标语化、空洞性,以及缺乏必要论据的支撑,都会使它成为一种短命的网络文体。

既然短命,何以流行?这与网络情绪的流动性与寄生性有关。当一个网络上的“金句”無意中被发掘,往往会被部分网友赋予“不可承受之重”的寓意,进而众人一哄而上,评论、转发,在社交媒体上流传。“孔乙己文学”火的那几天,正值大学毕业生就业、年轻人求职等话题在网络上热议。面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面对迫在眉睫的焦虑现状,一些年轻人只能把调侃、自嘲作为排解压力的出口,于是“孔乙己的长衫”便被人从历史的角落打捞出来,等同为贬值的学历。这样的情绪转移,是部分网友的意志体现不假,但由此将“高开低走”的“锅”甩给学历,由此对读书有用进行否定,则不啻为一种简单粗暴的做法。

鲁迅写的孔乙己,年龄在四五十岁之间,没有理由成为当代年轻人的共情对象,继而采取不正视现实、不愿面对困难的逃避态度,更是无稽之谈;孔乙己所处的时代,大约为清朝光绪中期,那是个悲哀的年代,是读书人倍感无力的时代,当下虽然竞争激烈,现实中存在种种困难,但属于年轻人的上升通道仍然不少。与其对标“孔乙己的长衫”自怨自艾,不如放眼未来,付诸行动,以实践改变生活,以行动积蓄能量,为机会到来时做足准备。

孔乙己也好,“孔乙己的长衫”也好,都是被借用的符号,并不能起到一面镜子的作用,如果硬要将之当作镜子,那么映照出来的景象,也一定是错位的、模糊的。年轻人可以同情孔乙己,但要拒绝成为孔乙己。而拒绝的首要条件,就是拒绝“孔乙己文学”这一苍白的心灵按摩手法,要像勇士一样直面挑战。

鲁迅先生说过,“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无论是过去的年轻人还是现在的年轻人,都应把孔乙己视为“冷气”的组成部分,把“孔乙己文学”视为“自暴自弃”的话语。用“孔乙己文学”表达一下介怀问题不大,但切忌把一个伪命题当作真命题郑重其事地看待。

归根结底,“孔乙己文学”仍然是一种带有消耗性质的起哄文学。希望在这一轮“孔乙己文学”热过后,那部分自认为是“现代版孔乙己”的年轻人,可以更勇敢地拥抱现实,拓宽思维与视野,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拼搏之路。

猜你喜欢
冷气长衫共情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晚清民国男士长衫结构工艺研究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一种新型高分子塑料瓶成型模具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民国长衫客”的微时代营销
长衫悠悠数风流
通用飞机冷气加油装置的研制
那个穿长衫的人叫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