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吉祥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爱国主义教育法》,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
坚持党的领导,为爱国主义教育“把脉定向”。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再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爱国主义的基因早已刻在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基因中,振奋精神、激荡力量。办好中国事,关键在党,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同样需要党的“把脉定向”,要坚持党的领导,健全齐抓共管、各方参与、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和文联、作协、科协、侨联、残联以及关工委等人民團体和群众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面向所联系的领域和群体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推动守正创新,为爱国主义教育“注入活水”。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坚持思想引领、文化涵育,教育引导、实践养成,主题鲜明、融入日常,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不仅要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建立爱国主义教育相关课程联动机制,还要用好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美术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挖掘各自的资源特色和优势,通过宣传展示、体验实践等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同时,还要利用B站、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介,广泛宣扬爱党爱国先进事迹,让历史鲜活起来,与受众产生情感共鸣,点燃大众心中的爱国热情,从而将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志,努力学习,发愤图强,沿着英烈们开辟的道路勇毅前行。
确保法治保障,为爱国主义教育“掌舵护航”。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法治化轨道,是人心所向、时代所需——夯实的是14亿多中国人的思想基础和价值根基,不断提高全社会热爱祖国、保家卫国、赤心报国的意识和氛围。无论是对利用红色资源、文化遗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场馆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还是通过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奖励、重要纪念日、重大节庆日等活动,抑或通过升挂国旗、奏唱国歌、宪法宣誓等仪式礼仪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作出的具体规定,都是以法治方式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在更广阔的空间落地生根。在法治的护航下,从顶层合理配置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明确各主体权责,激发公民爱国热情,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稳定预期,提升了爱国主义教育质量与实效。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堂重大的“必修课”。通过专门立法,通过多层次、广覆盖的建制立规,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制度化轨道,定能在全社会上好、上实这堂课,推动中华民族在接续奋斗中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