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鱼儿
中国的中老年人有多少?
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2.8亿人,但并没有公布45岁以上所有中老年人具体数量。
不过,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来看,中国45岁以上人口数量为6亿人。由于2020年总人口、60岁以上人口、15岁以下人口数量与2022年均較为接近,我们可以大概认定,中国的中老年人群数量大约在6亿人,占总人口的42%左右。
中国在面临前所未有的老龄化难题的同时,也将迎来一片潜力无限的商业蓝海——中老年人消费市场的版图将会进一步扩大。
比如中老年服饰市场。数据显示,日本由中老年人群支撑的服装市场规模高达2000亿元,而以中国10倍于日本的中老年人口基数,即使人均在服饰消费上花费1000元计算也有数千亿规模,甚至有希望冲击万亿市场。
近年,这个曾经被大多数观察者、投资者和创业者无视的细分市场,开始逐渐有了崛起的势头。
而更加重要的是,这只是将在未来蓬勃发展的中老年消费市场的一部分。
一直以来,在艰苦朴素思想的影响下,大多中老年人的衣着消费乏善可陈,中山装、土布衫、毛线衣等几个有限款式就覆盖了所有群体,较为单调。
即便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穿着观念开始出现“打破单调、追求流行”的巨变,但是对中老年人穿着的改变却影响甚微。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以批发为主的产业基地逐渐形成,也带动了服装细分市场的快速发展,以中老年服饰为主的批发市场也开始出现。比如分别在北京、武汉、广州、常熟等地诞生了中老年服装产业基地。另外,还形成了以真丝、香云纱为主的杭州中老年服装聚集地,以针织为主的濮院中老年服装聚集地。
即便如此,中老年服饰市场对从业者来说也是长期不友好。曾经风靡一时的花衬衫、喇叭裤,时下热门的帽衫、卫裤等服饰,基本上都与中老年群体绝缘。可以说,过去很长时间以来,中老年服饰消费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小市场运行机制,大多数时候都与潮流无关。
这样的情况在近些年出现了明显改观。服装业随中国经济的快速起飞,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在近10年以来,中老年服装也开始作为一个专业细分门类,开始被重视。
截至3月5日,在企查查上查询企业名称、企业品牌、经营范围和企业介绍中含有“中老年服装”关键词的状态正常的公司共有2828家,其中成立年限在10年以内的企业为2156家,占比76.23%;成立年限在5年以内的企业为1358家,占比48.02%。
也就是说,有将近一半的中老年服装相关企业,都是刚刚入场掘金。为何近10年成为中老年服装崛起的黄金时代?
首先,网络和网购在中老年群体中大大普及。
中国互联网大潮汹涌而至。前几年我们还在呼吁,要关注智能化带来的老年数字鸿沟,但是转眼之间,他们的冲浪热情已经俨然不逊色于年轻人。
特别是随着短视频的兴起,更加拉低了网络门槛对于年龄的限制作用,互联网由此占领了最后一块“网民空地”。
《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2022》显示,2022年上半年,60岁及以上短视频用户上升至11.7%,与网民结构中12%的老年用户占比接近,与18.9%的全国人口占比相比,也基本处于“努努力就满员”的状态。
中老年网民增多如果是种子,那最直接的果实就是中老年网民网购的增多。
中老年服饰线下市场本就分散不集中,线下购物费时费力。再叠加近几年的疫情影响,中老年人也逐渐转向了线上消费。
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2“银发族”消费趋势报告》显示,“银发族”多年来成交单量及用户数均实现稳步提升,2022年前8个月“银发族”的成交单量、购物用户数、人均单量分别是2018年的3倍、1.8倍、1.7倍,越来越多的“银发族”实现了从0到1再到10的转变,习惯逐渐养成。
其次,不光是互联网给中老年人提供了消费的便利,更重要的是,“新中年”群体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了。
自2015年以来,“70后”逐渐步入45岁,成为中老年人群的新生力量,也逐渐成为中老年消费的主力军。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中国45岁以上中老年人口数量为6亿人,其中45—50岁的“70后”有1.14亿人,远少于数量为4.87亿的1969年以前出生的50岁以上的人群。
但是艾媒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服饰消费者人群中,1969年以前出生的中老年群体消费占4.4%,“70后”群体消费占10.9%。
这个数字意味着,“70后”“新中年”在服饰上的消费体量是1969年以前出生的中老年人的约2.5倍,堪称史上最强一代中年人。
这可能意味着,那些秉承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消费观的中老年人的内部构成,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70后”人群在年幼时赶上了贫穷年代的尾巴,见证了新中国历史上的艰辛时刻,但同时也赶上了最早的时代改革红利。这拨人在步入社会时,恰逢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生产力急剧进步,社会蓬勃发展,机会多多。
另外,“70后”赶上了中国房地产商业化改革前的最后一拨福利,许多“70后”在房价低谷、尚未开始大规模涨价时就购置了房产,较早掌握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资产之一,从而获得了更强的消费能力。
随着时间推移,“70后”开始进入中老年时代。以他们为代表的“新中年”,经历了中国社会多次经济红利,并完成了较高的财富积累,终于蝶变成“史上最强中年人”,也有望带动一片新的消费蓝海发展。
2019年,中国银联与京东金融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2018年各年龄阶段消费体量的对比,“70后”连续3年以54.4%、50.9%、49.4%的占比,成为各年龄阶段消费体量最高的群体。
腾讯数据实验室发布的《2018服装消费人群洞察白皮书》显示,国内年人均服饰消费近4000元,在服饰消费各年龄阶段对比中,“70后”人群消费最多,人均平均消费高达4340元。
除了“70后”,“80后”“90后”人均年总花费也在4000元以上,至今仍是服装消费的主力人群。另外,随着各地乡村物流配送体系的成熟,孝心礼品的消费场景也在随之增多。“80后”“90后”这些青年人可以更多购买商品配送到家中孝敬父母,这意味着中老年服装市场已经在面对一轮新的扩容。此外,更早一批的“80后”至“85前”,也将步入中年,进一步扩大“新中年”的人数范围。
富裕人群的老化,将成为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最大红利。
很多人在印象中总觉得老人没有钱,消费能力有限。但从全球范围财富的实际拥有状况来看,中老年人是财富拥有量特别高的群體。
中国的“50后”“60后”是创造财富的第一代人,但其财富积累并不具有普遍性。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改革开放深化,恰逢“70后”一代毕业进入市场,社会财富真正开始积累。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最后一批“85前”毕业。
可以看到,“70后”“85前”大多身处中国市场经济繁荣的峰值区,堪称中国历史上机遇最多、最能挣钱的一批人。
如今,“70后”已经大部分步入中年,“80后”也已经“银发”在即。可以预想的是在未来5—10年,这些人将继续延续“最富裕一代”称号。而富裕人群的老化,也将成为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最大红利。
因此,以往不起眼的中老年服饰可以成为一片蓝海。未来许多的消费业态,也都将在这个大环境下发生巨变。
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一些业态的变化中,我们能够观察到这种历史的进程:
我们还在认为健身房是年轻人专属行业的时候,日本已经有了专为中老年女性打造的Curves健身房,该公司有超过1760家门店,会员平均年龄61岁。
美国Tivity Health旗下的Silver Sneakers是针对65岁以上成年人设计的健康管理品牌,在美国有超过1.6万个健身场所。通过与美国医疗保险系统合作,为老年医疗保险用户提供门店健身福利。
中国台湾地区最大的健身房品牌World Gym,30万会员中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占比30%,且这个数字呈上涨趋势。
再比如,日本永旺集团葛西购物中心四楼被改造成专门面向55岁以上人群,成为购物中心迎接“银发经济”的经典案例。到2025年,永旺还计划改造100个网点,专门满足老龄消费者的需求。
中国人口老龄化已经呈不可逆转的局势。面对庞大的消费市场,其他国家历史上的发展历程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针对新型中老年群体的行业细分,大多在国内还未发展。
对于急需新的增量市场的中国经济来说,中国“新中年”消费市场蓝海的价值不言而喻。但迄今为止,产业界、投资界对此并未形成足够的共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巨潮W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