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文化口述史研究*
——以民俗文化为例

2023-04-02 04:49
大众文艺 2023年5期
关键词:陵区关学工商学院

苗 琳

(西安工商学院,陕西西安 710100)

一、高陵区概述

高陵区位于关中盆地,有“关中白菜心”的称誉,也是全国最早设县的地区。内有奉正塬,塬体高隆,故称为高陵。地质构造简单。高陵大面积为泾渭河冲积而形成的平原区。因此自古以来该地区种植业发达,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养育了这一方人民。

高陵区内泾河、渭河两条河流,也是古代民众赖以生存的河流,现在流域面积仍占全区总面积的5.6%,两条河流自西向东于泾渭堡村东北方交汇,形成著名的“泾渭分明”景观。两河自古就有漕运之利,同时灌溉之利惠及两千多年。泾河是渭河的支流,渭河又是黄河的最大支流。而两条河流的汛期,枯泽,洪涝,泥沙量与人民的活动息息相关。

经济社会的发展渐渐地影响到生态,在《陕西省自然灾害史料》中有记载,由北宋初年到清代末年,泾河上游的大雨暴雨仅有14次,渭河上游则为38次。大雨暴雨次数多,土壤侵蚀必然严重,泥沙顺水流下,水患增多。并且季节性特征强。关中有“三年一小旱,十年一大旱”之说。根据史料统计,在601年至1990年期间,关中地区旱灾高达744次。

因此当地自古的龙文化就非常丰富,来祈求风调雨顺。相关的庙宇,谚语,神话,习俗都与当地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因而形成独特小型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形成离不开两个主要因素,一个是自然环境,一个是人文环境或社会结构。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与人文地理环境因素的差异,不同地域环境中高陵区的风俗民情表述也各具特色。如何实现人文因素的风俗转换及具有民族、地域差异性的美学价值建构,进而确认风俗多元表述的文化意义。

二、民俗文化

(一)庙宇文化

高陵区历史悠久,古代靠近都城西安,佛、儒、道思想以及其他思潮在此地盛行,根据当地人口述得知当地庙宇众多,如:侯爷庙、太白庙、老爷庙、祖庙、三观庙等,而如今因历史原因大多已摧毁。“庙宇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祈求风调雨顺,但是恶劣的环境造成的一个直接后果,即是该地区的贫困乡民普遍被视为‘迷信’”。[1]这就为统治者提供了一个统治工具,而对于他们只是寻求心灵慰藉。近代期间,受历史影响,庙宇大多摧毁。当地人民也接受了新思想的熏陶,但是变不了的是当地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内涵,当地人也一直相信关中这块土地一直有神灵庇护。

(二)丧葬文化

关中地区文化底蕴深厚,并且农村风俗习惯受地域影响较大。同时也在当地衍生出一些神鬼、死而复生的民俗文化。在具体丧葬仪式演变过程之后不变的一直都是亲族之间关系的联络、增强家族凝聚力、社会教化、传统道德的传播,而丧葬文化的核心就是“孝文化”,它联系着家族的血缘情感、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准则、维护着乡村基本文化秩序。

在高陵,丧葬文化很讲究。民间有“高陵的魂,三原的献饭,泾阳的奠灵,临潼的三点半”的说法。当地祭祀、上香、守孝礼仪繁多到新中国成立前,谁屋里头有人去世,孝子戴孝,由当地权威人士领着,孝子下跪,领头人敲门,孝子磕三个头,请人帮忙。路上遇到陌生人,孝子也要下跪磕三个头,意为赎罪。

表1 当地丧葬守孝礼仪

(三)婚嫁文化

在我国,婚礼仪式一直都在我国人民心中占重要地位,从大的方面来讲,它具有民族性。从小的方面来讲,它又具有地域性。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讲的正是此意。在当地,婚嫁文化源远流长,但是史料不足,仅从民国时期做出系统概况:这一阶段礼仪烦琐包括:婚前礼、婚龄、请媒、合婚、彩缔婚约、迎娶礼婚后礼。而婚姻形态受当时政治经济的影响,有:童养媳、小女婿婚、买妻、寡妇再嫁、纳妻、离婚等。到近代婚礼仪式和形态和中国主流婚嫁文化趋同,但是不变的仍是仪式中的饮食、仪式流程、礼品。

(四)高陵扎花、刺绣

在数千年的农耕文化影响下,演变出一套蕴含着浓厚地方气息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反映着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在当地扎花扮演着重要作用,即赠送于重大场合的礼品。在当时交通通信并不发达的年代,扎花就起着沟通联系情感的作用。而刺绣图案也体现着当地民间文化,寄予着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刺绣图案大体分为瑞兽类、植物类、传统神话故事类。瑞兽类主要是龙、凤、虎、少量的远古女性图腾。龙图案与当地特殊的泾河渭河流域龙文化相符合,寄予着风调雨顺的愿望。还有一些龙图案受西安古代政治影响,是权力的象征。龙凤结合图案象征着吉祥如意,家庭和睦。虎图案大多用于小孩之物,起驱邪功用。植物类大多为植物根茎藤蔓交互类,寄予着茂盛长久之意。而传统神话故事类除了赋予着故事原有的文化内涵,更多的是展现刺绣着技艺的高超。

(五)面花

在物质资料相对匮乏时期,面食成了当地人最理想的食物,而面花,制作简单,制作原料简单,易储存成为当地人最传统的食物。它浓缩着时代的印记,包含着高陵区乃至关中地区人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文化的记号,也是祭奠先祖的精神符号。面花造型之类丰富:有点粗糙豪放、有的色彩斑斓、有的仅为儿童把玩之物、有的得需好几位巧妇共同完成,工序复杂。曾也有人评价所它是人类民俗研究的活化石。面花在当地也起着重要作用,它作为关中地区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食物,同样的也与婚姻嫁娶、祭祀、节庆联系在一起。充当着维持血缘关系的纽带、礼俗用品、审美功能。

面花造型与远古图腾崇拜也有密切关系,人民将凶猛的走兽飞禽造型塑造在面花之上,或寄予着崇拜,或象征吉祥寓意,或起着辟邪的作用。例如,石榴面花赋予着生殖崇拜的思想意识。面花上的虎纹、龙凤纹、盘云纹等,象征吉祥如意。“民以食为天”,面花寄予着当地人许许多多的寓意,更与当地生活结合在一起。面花它源于生活,最终又归于生活,体现在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承担着地区文化精神和内涵,承担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文化交融

自从高陵设县至今,高陵千百年来文脉不断:汉代有《太史公书》;唐于志宁修《隋书》;金元两朝的程朱理学,明代吕楠;清代樊景颜、陈大纲著《蝶园随钞》,民国时的刘天章创办了《中州评论》,20世纪70年代高陵区人民自导自演的民间文化活动,20世纪后期文学艺术的蓬勃发展。历代的高陵才俊,都不断为高陵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一)关学

关学属于宋明理学中的一个流派。关学创立之初,关中子弟积极跟随学习,以蓝田吕氏兄弟为代表。元朝杨恭懿与其父为明朝关学的复兴打下了基础,明朝吕柟。著书立说,撰有《泾野先生文集》等,成为张载之后的关学大学者。其后也有许多学者为弘扬关学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清朝时期,主要是对关学的补充发展。

“关学在关中地区能够发展延续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关学在关中建立了很多传播渠道。二是关中当时士人和民众对于关学理念的践行。关学践履道德的要求,‘礼’‘孝’‘伦’等理念,借着学校教育,经由士人,被村落中的民众知晓,成为他们的生活准则”。而士人通过学校的学习,掌握关学理念和内容,并经过自身实践,影响村落其他民众,从而既养成了个体的价值观,也养成了村落的意识形态。关学注重实用,人们把关学一点点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去。把关学和当地的佛道思想结合,关学的实用价值就在乡村庙宇体现出来了。“地区的启蒙教育使得幼童从小就把敬神与自身修养联系起来,这是一种使用关学理念影响村落个体,并由民间信仰保障个体和村落对于理念的实践,从而‘德行’既成为个体追求的目标,也成为村落的意识形态”。让他们从小就践行关学理念。“举头三尺有神明”无论他们做什么,他们始终会受到神明的监督,把关学外化于行。这就在当地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敬神知礼,同时又与关学的重实用、重道德、尚气节、求兼容的优秀精神文化相结合塑造了高陵区乃至关中地区人的知足守礼、耿直质朴的优秀品质。

在高陵地区调查走访过程中,当地人为我们讲述了1966年,泾河发大水,水高5丈,由于泾河河道较狭窄,泾阳的大船被水浪掀翻,另一艘民兵的去救援也被大水掀翻,泾阳县政府向高陵县人求救,高陵派了十个水性好的人,其中就有被采访的王振寒,他们一行人驾船前往泾渭交汇处,这时上游来了一棵大树,有几人合抱那么粗,救援人员错认为是船,便集体跳上去,这时一个大浪拍打过来,有三人落水,凭着多年经验飘到了几里外的渭河南岸河滩上,王振寒老人驾驶着小船,一个浪过来便将他抛地离船有一米高,他双手猛地一撑篙又跳到船上才勉强保住了一条性命。一行人见救援无望,在损失了三条船后,至渭河南岸这才绕行回家。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冷酷无情的一面,但与此同时见证和收获了人世间最宝贵的温情,人间自有真情在,洪水无情人有情。

除此以外我校西安工商学院目前将关学文化融合进校园品牌中的核心;走在学校校园内,可以发现泾野科技园、泾野路、横渠路以及景槐、柳湾、北泉皆是以吕柟先生讲学堂所命名的学生公寓楼。并且,学校校训“躬行致曲,和而不同”更是融入吕柟先生倡导的“实学”思想。吕柟思想以“实学”所著称于世,和主流的“陆王心学”“程朱理学”,但是吕柟所倡导的思想中,更加注重类似如今所说的“实事求是”的思想;他的思想中更多注重实际的事情。因此,“躬行”“致曲”这一思想广存于世。“躬行致曲,和而不同”是西安工商学院的校训,在2018年之后,学校又提出了“国际化、高端化、个性化”的品牌战略;针对吕柟思想对西安工商学院品牌战略的促进,笔者认为:第一,“国际化”中,可以由吕柟思想曾被朝鲜王朝所借鉴和求取来看出,他的思想已经不仅仅流传于中国,更是对东亚地区产生影响。其次,“心学”派王阳明也曾对吕柟思想提出敬意,从另外一种角度,笔者认为这是其他学派对吕柟思想的尊重和赞赏,也可以看出思想传播的深远。对于如今西安工商学院提出的“国际化”具有思想上的指导。兴办有价值、有意义的高等学府,必定可以是学校的美名广传于世。第二:“高端化”中,从吕柟兴办学堂的经历中,可以得出“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重要理念。吕柟曾居东郭别墅并在此讲学;然而,慕名之人纷至沓来;最终吕柟修建了东郭书院以此来扩充讲学之所。对于今世西安工商学院之发展,“高端化”不意味着奢华,而是充沛的办学场地和丰富的办学设施。因此,吕柟兴办东郭书院一事可以被如今西安工商学院学校之发展来借鉴。第三:“个性化”中,从吕柟之“躬行致曲”“和而不同”的思想中便可以领会,“躬行致曲,和而不同”也早成为西安工商学院的校训和学校精神。亲自实践,并支持不同专业学科的发展,西安工商学院如今已拥有文、艺、工、商等多专业方向,这便是“个性化”的建设和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关学文化、吕柟思想进一步传承,更可以提升学校校园文化品质,让学校校园品牌更增添内涵。

(二)佛、道教

根据高陵区地方志及田间采访,得知本地原有好几座庙宇,现都已摧毁。受西安佛教文化的熏陶,高陵区自古以来就带着浓厚的佛教文化,集中体现在当地人尽善尽孝,因果报应,死生循环的观念中,相关文化典籍,民间神话、俗语多有体现。民间文化的产生并不是凭空形成的,是基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现当地庙宇虽已摧毁,但是当地人的观念一直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

明清时期政治经济环境为关中地区道教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上至王宫贵族,下至民间,崇道思想广为盛行。在高陵大到包括祭祀,丧葬,风水,小到面花,刺绣图形无一不证明当地受道教文化的影响之深,也产生了高陵区人民万物有灵、起死回生、图腾崇拜的重要思想意识。

在高陵地区调查走访过程中,当地人为我们讲述了慈禧过黄河的故事。鸦片战争时期,八国联军进京,清王朝消极应战,经潼关处需要通过渭河进入西安。黄河与渭河相交之处水流湍急,不易撑船。朝廷便从高陵召集了一批水性好,技术高的艄公来负责整个船队的运行。当船行至渭河中央时,左边有支船桨被卡在泥沙中,一船人的性命岌岌可危,有个叫侯颜清的艄公立刻纵身跳入水中捞桨。上船之后,因救驾有功,得慈禧召见,他赤裸着上身,穿着湿衣服前去,船上官员见他赤身裸体,有辱太后颜面,打算用大不敬的罪名处置他。慈禧不仅没有处置这个艄公,还赏了他一颗珠子。回家之后,艄公将珠子卖了盖了一座油坊,成了当地有名的富人。高陵沿岸居民勇敢无畏的做法,反映了近千年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

(三)小结

高陵区文化底蕴深厚且极其复杂,儒(关学)、佛、道相互融合发展,历史原因一些伊斯兰教、基督教也对高陵传统文化进行补充与发展。但是单从高陵地区文化分析,可归纳为:善与孝、重实用与道德、敬神明。同时这也是高陵区人民典型的精神文化符号,体现在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总结

以位于泾河与渭河交汇处的高陵区为研究对象,兼顾文学性与民族性的双重视域,运用文学人类学和文学地理学方法对其文学生成的多元文化表述、发展趋向及文本形态进行把握,进而从理论层面汇集归纳其生成规律,丰富和充实族群发展的自身因素的研究。对当地人民的风土民情如婚丧嫁娶等民俗进行微观的把握。营造对其中的审美经验及风俗民情规律性的认可和追求,再现高陵区地貌及风土民情的独特性与复杂性。从整体性与民族性的双重视域出发,对个别类型把握辅以案例分析解读,挖掘其民族或区域特色。

猜你喜欢
陵区关学工商学院
四川工商学院简介
四川工商学院简介
四川工商学院简介
“关学”的精粹及其对后世的启迪——张载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
张载关学暨关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学术会议在西安举行
张载关学暨关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学术会议在西安举行
四川工商学院简介
召陵区
“共享村落”萌芽——高陵区开发闲置民房资源
国内首家关学研究机构在西北大学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