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危机事件研究回顾、述评与展望

2023-04-02 10:41:44粟路军贾伯聪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危机旅游影响

粟路军,贾伯聪

(中南大学商学院,中国 长沙 410083)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各种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不断涌现,导致各种危机事件层出不穷,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客观上需要面对“常态”和“应急态”两种形态[1]。在这种背景下,旅游地发展过程中的“黑天鹅事件”也不断涌现,呈现出广泛化、频繁化等特征[2]。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并演化成为一场持续性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给酒店和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灾难性冲击,更是给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3]。危机事件频发对旅游地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带来了新考验、提出了新要求。精准识别危机事件的成因、有效应对危机事件的影响、积极做好危机后旅游市场的恢复和振兴,已经成为了摆在政府部门与旅游地经营管理者面前的现实挑战[4]。旅游业在与危机对抗、和危机共存中顽强发展,也逐步发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重大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要深入分析,全面权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因此,有效应对旅游地所发生的各种危机事件,提高“应急态”下旅游地危机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相应贡献是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现如今,旅游地危机事件发生得更加频繁且越来越难以避免,以至于全球每个角落的旅游地在历史的某个时刻都真实面临着某种形式的危机[5]。旅游地对危机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旅游危机管理逐步成为了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6]。然而,旅游危机对目的地和产业的影响机制并未得到系统探究[3]。尽管许多研究重点探讨了危机事件产生的负面后果,并指出危机事件不但有可能破坏旅游者体验、减少旅游地居民收入,也可能迫使旅游企业倒闭、阻碍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当地经济社会正常运转[7]。但是,危机事件对旅游地的影响是复杂的与变化的,学术界尚未形成对旅游地危机事件的清晰梳理与建构性理解。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危机事件对旅游地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探究与分析[3]。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给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冲击,促使旅游地迫切需要旅游理论研究成果的指导,也推动旅游地危机事件研究成为国内外旅游研究的焦点[8]。

然而,系统回顾国内外关于旅游地危机事件的文献发现,尽管学界对这一研究主题给予了高度关注,但是少有研究采用系统化视角,从旅游地危机事件发展过程出发开展研究,尚未构建起较为完整的旅游地危机事件理论框架体系,导致现有理论成果在旅游地实际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所起到的指导作用较为有限。因此,本文首先鉴于旅游地危机事件给旅游地利益相关者带来的严重影响,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原有研究可能存在的局限,从旅游地危机事件研究的起源与发展、定义与属性、类型划分等7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其次,现有综述类文献缺少对旅游地危机事件多层次、全过程动态变化的考察。基于此,本文从4个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述评,为推动基础理论研究,从纵向、动态视角认识旅游地危机事件,找寻未来研究重点与研究机会创造条件。第三,新冠疫情、气候变化、科技革命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使旅游地危机事件具有了新的发展特点,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产生了新的作用结果。因此,本文归纳与论述了旅游地危机事件未来7个研究方向,并基于危机生命周期理论,识别旅游地危机事件5个关键节点,开发了旅游地危机事件多阶段、多维度、多层次深度分析模式,树立了旅游地危机事件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治理理念,构建了旅游地危机事件精准管理整合框架,进而为更好地指导我国旅游地实现“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实现旅游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1 文献概况

为了更加系统全面地收集旅游地危机事件相关文献,我们使用电子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针对性搜索。在英文文献检索过程中,将“tourism/hospitality/destination”等旅游领域相关术语和“crisis/disaster/crisis management/disaster management”等危机领域相关术语两两配对组合,依次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主题与关键词栏目中输入及检索。在中文文献的检索中,使用“旅游”“酒店”“旅游地”“目的地”等主题词与“危机”“灾难”“风险”“危机管理”“灾难管理”“风险管理”等表述两两配对组合,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分别搜索主题和关键词并检索国内论文。在文献搜索过程中发现,旅游地危机的文献通常涉及跨学科研究,研究主题丰富。因此,我们不仅关注旅游地本身,同时也包含酒店业等相关领域文献。这种方法可以从更加宏观的视角观察危机对于旅游地整体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是全面搜集旅游地危机事件相关文献更为有效的办法[2]。保留用于后续分析的文献需符合以下条件:(1)研究内容需和危机事件相关;(2)发表于酒店、休闲、体育和旅游领域的SSCI收录的期刊或CSSCI来源期刊;(3)不包含旅游业报告、新闻报道、书籍专著、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等;(4)剔除重复论文。最终共检索的英文学术论文1 075篇,中文学术论文207篇。检索截止日期为2022年1月25日。

接下来,由两位研究人员分别独立阅读每一篇论文的标题、摘要和全文,进一步核实所搜索到的文献是否属于旅游研究、危机事件是否对旅游地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对于两位研究人员判断产生分歧的论文,由研究小组的第三位研究者参与并共同探讨是否删除。最终,在初步检索获得的英文文献1 075篇中,487篇被剔除,保留文献588篇;在初步检索获得的中文论文207篇中,22篇被剔除,保留中文文献185篇。

2 旅游地危机事件研究回顾

2.1 旅游地危机事件研究的起源与发展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危机事件受到了气象学、公共管理学、组织行为学、营销学等众多学科的广泛关注[9,10]。1974年,旅行研究协会(Travel Research Association)召开“危机年代旅行研究之贡献(The Contributions of Travel Research in a Year of Crisis)”的主题会议,倡导旅游学者和旅游地经营管理者提升对于危机事件的关注和认识,并首次将危机事件作为旅游研究理论与实践层面的重要课题[11]。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旅游地危机事件研究成果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03年的非典疫情更促使该领域研究迎来小高潮。我国关于旅游地危机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并在2003年非典疫情后围绕公共卫生危机[12]、自然灾害[13]等特定危机事件展开了全面的探究。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全球旅游业的首要危机,其对于旅游地的影响受到学界前所未有的关注,国际旅游学顶级期刊Tourism Management和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等特别组织专题/专刊,国内旅游学顶级期刊《旅游科学》与《旅游学刊》等组织多场全国性学术会议,共同探讨新冠肺炎疫情下旅游业的发展,掀起了旅游地危机事件研究新的高潮[14,15]。

在旅游地危机事件近半个世纪的研究中,学者们对旅游地危机管理和危机沟通等领域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然而研究主要集中于特定危机事件对旅游业的影响,较少从微观视角对旅游地危机事件进行界定与分析[16]。现有研究认为,准确识别与科学应对危机事件是旅游地能力的体现,是旅游地对于潜在旅游者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旅游地的正常运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17]。因此,旅游地对于危机事件的识别、评估、应对对实现旅游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 旅游地危机事件的定义与属性

从现有“危机”研究成果来看,危机(crisis)、风险(risk)、灾难(disaster)、负面事件(negative event)等表述有共同的研究焦点且时常交互使用。这些概念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在发生概率、影响程度、发生主体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18]。本文着眼于旅游地所发生的各种危机事件,分析与探讨危机事件对旅游地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这一热点问题[19]。因而,我们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系统梳理,以厘清各概念之间的边界(表1)。

表1 相关术语概念与辨析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旅游地危机事件的内涵尚未形成共识[23,24]。现有旅游学文献对旅游地危机事件的定义主要来自公共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和营销学[18]。因此,学者们也逐步从旅游危机的一般概念出发,从不同视角对旅游地危机事件进行定义。Sönmez等[25]将旅游危机定义为任何可能威胁旅游地正常运营、旅游企业经营和旅游者行为决策的事件,这一定义得到了大部分学者的认同[18,26]。作为旅游危机的一种,旅游地危机是从旅游业发展的角度出发,重点分析危机事件在旅游地这一特定区域对旅游地本身及其利益相关者产生的影响[3]。世界旅游组织(WTO)将旅游地危机定义为影响旅游者对旅游地信心,并会危及该地旅游业持续正常运转的任何不曾预见的事件,这类事件可能以无限多样的形式在许多年中不断发生[11]。总体来看,当前旅游地危机事件的定义在旅游危机定义的基础上强调了旅游地危机事件的过程属性与结果属性,每一个定义都具有从过程向结果转化的内涵,都存在潜在的负面结果[5]。

通过对旅游地危机事件的定义进行归纳,本文发现旅游地危机事件既存在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属性,也具有其特有属性。由于旅游业的敏感性和脆弱性,旅游地经营管理者难以预测何时何地发生何种程度危机事件,因此,旅游地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与不确定性[27]。同时,旅游地危机事件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且可能伴随着时空变化而不断演变,往往呈现出模糊性和复杂性。正是这种模糊性和复杂性导致旅游地难以快速确定危机类型,也难以快速确认危机原因和后果[2]。

2.3 旅游地危机事件的类型划分

由于学术界对旅游地危机事件的内涵认识存在差异,旅游研究往往缺少对危机类型的探讨,旅游地危机事件的分类也尚未形成明确共识[3]。在危机类型探索初期,Santana[28]通过构建3(类型:社会经济/自然/技术)×2(程度:正常/严重)危机矩阵的方式对危机类型进行了划分。Sausmarez[29]根据触发因素不同将危机划分为由行业内部触发的、渐进变化的内部危机和由行业外部触发的、难以预料的外部危机。随着时间的推移,危机事件层出不穷且类型不断增加,一些研究者逐步发现合理划分危机事件类型有助于旅游地识别与区分危机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18]。Duan等[3]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对于旅游危机的定义将危机事件分为自然灾害危机(如地震)、社会安全危机(如恐怖袭击)、经济金融危机、健康安全危机(如疾病疫情)、环境安全危机(如有害物质释放)、事故灾难危机(如交通安全事故)和舆情危机等8类,较为全面地对旅游地可能面对的各种危机进行了系统总结。这些分类方法虽然都有文献依据,但是现有文献对旅游地危机事件的分类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框架,对于旅游地危机事件类型的探讨尚有不足[24]。旅游地危机事件类型划分的部分代表性研究成果整理如表2所示。

表2 旅游地危机事件类型划分

2.4 旅游地危机事件的测量视角与测量方式

由于看待旅游地危机事件的视角存在差异,研究者们采用多种方法对旅游地危机事件进行测量,导致测量指标体系和测量方法存在巨大差异[40]。一些研究从危机事件产生的影响视角测量旅游地危机事件[27,41]。如:Canh等[27]采用经济脆弱性指数(EVI)测量了新冠疫情对全球各国的国内旅游经济的影响;Cró等[41]测量了25个国家各种类型旅游地危机事件对国际旅游访问需求的影响;Rosselló等[4]从国家层面测量不同类型危机事件对国际入境旅游流的影响。一些研究从危机事件观的视角对旅游地危机事件本身进行测量[11,42,43]。如:冯四朵等[11]在Kovoor-Misra等[42]和Lerbinger[43]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旅游地人为危机事件的八属性模型,从危害性、突发性、模糊性、紧迫性、机遇性、持续性、可能性、可控性8个维度对旅游地危机事件进行测量。但总体来看,当前从危机事件观视角系统地对旅游地危机事件的维度划分与测量方式进行深入探究还较为缺乏。旅游地危机事件测量视角与测量方式的部分代表性成果整理如表3所示。

表3 旅游地危机事件的测量视角与测量方式

2.5 旅游地危机事件的影响因素

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行业容易受到各种危机事件的影响,精准识别旅游地危机事件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提升旅游地危机应变能力。从现有研究成果看,可以将旅游地危机事件的影响因素划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学者们一直以来都持续关注旅游业外部因素对旅游需求可能产生的影响[4,45,46]。从现有研究来看,恐怖主义作为最早被探究的旅游地危机事件外部影响因素受到了学者们的持续探讨。近年来,随着国际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研究者们发现长期的政治不稳定与恐怖主义同样会对旅游地危机事件产生影响[41]。除政治因素外,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和人口快速增长等因素导致的气候变化加速了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自然环境变化作为旅游地危机事件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得到了学者们广泛的证实,并表明其会对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冲击[47]。此外,以SARS、埃博拉病毒、新冠肺炎病毒等为代表的由于新型病毒快速传播与公共卫生资源短缺因素叠加所产生的危机对旅游产业、旅游模式、旅游需求所带来的多重影响同样引发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48]。

近年来,一些学者们逐渐关注到旅游地无法履行对游客接待的功能性承诺[49]、旅游地违背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50]、旅游地工作人员沉湎于过去的成功[4]等旅游地内部因素所引发的危机事件,可能比旅游地外部不可抗因素对旅游者、旅游组织、旅游区域、旅游业带来更严重的冲击与更长久的破坏[51]。

2.6 旅游地危机事件产生的结果

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危机事件对旅游地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3,52]。宏观影响具体表现在危机事件对旅游地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其中,经济影响覆盖范围广、严重程度高、持续时间长,任何形式的旅游地危机事件均有可能对旅游地经济发展或多或少产生影响[16]。同时,政治危机、恐怖袭击、区域冲突等旅游地危机事件既有可能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破坏社会安定团结,也有可能逐步演变成为对于政府及国家政权的颠覆事件,影响社会整体发展[18]。

中观层面主要体现在旅游地危机事件对旅游业发展及旅游地运营等产生的综合影响。旅游地危机通过扰乱旅游地形象、破坏旅游地生态、妨碍旅游地运营等方式阻碍旅游地可能获得的投资机会,降低旅游地对于市场主体的吸引力,削弱旅游地的市场竞争力[53]。同时,由于旅游具有异地性与不确定性,旅游需求对于与健康、公共卫生等方面的问题格外敏感[54]。从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文献看出,未知疾病与公共资源短缺所引发的危机会大幅度削减旅游地游客数量,降低酒店入住率与航班乘坐率,增加了旅游地救援与消杀投入,支出了更多设备维护与保险赔偿等费用,收入降低的同时增加了旅游地的成本投入[55]。

微观层面旅游地危机事件更多作用于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从业者三大旅游利益相关主体。其中,旅游地危机事件对旅游者行为决策的影响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4]。旅游者的出游决策受到外部事件的严重影响,人身安全因素是影响旅游者出游意愿与旅游地选择的重要原因[10]。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游客对于可能面对的危机所产生的认知情感与行为决策存在差异,对于危机并不是十分敏感的旅游者甚至不会受到旅游地危机影响[56]。对旅游地居民而言,旅游地危机事件会影响当地居民就业稳定性与收入稳定性、破坏社区活动、降低旅游地居民自身幸福感与身份认同感[57]。同时,危机事件会迫使旅游从业者将企业最大程度维持在一个低位运营甚至停止运营的状态,最大限度降低旅游地危机可能给自身发展带来的风险,保障企业存活,为危机后恢复经营提供可能性[16]。

从现有研究可以看出,旅游地危机事件产生的负面影响存在由微观经中观向宏观的传导过程。旅游地危机事件在中观与宏观层面产生的消极影响本质上源于危机事件对旅游者等微观主体行为决策的影响,且这种影响很有可能是不断变化的[16]。然而,现有研究更多关注于旅游地危机事件中观层面产生的影响,对于危机事件的传导机制以及动态变化过程有待进一步探究[3]。

2.7 旅游地危机事件的应对策略

旅游业容易受到危机事件的影响并会产生负面后果,科学的危机应对策略对有效化解旅游地危机显得尤为重要[58]。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旅游地危机事件的应对策略基本沿用组织管理学、营销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总体上将危机应对策略统一到以“和解—辩解”为两极的分类尺度中[59]。但是,已有应对策略,如淡化影响、弥补损失、社交媒体披露、安全沟通等主要是对危机事件发生后的被动响应,用于缓解和减弱旅游地危机事件产生的负面影响[60]。这种宏观性的危机事件应对策略往往忽略了旅游地危机事件产生结果的根源,难以从根本上消除旅游地危机事件对旅游地造成的损害[18]。事实上,营销学等相关学科研究发现危机事件应对策略的效果在不同情境下存在较大差异,在恰当的应对时机、通过恰当的应对主体、采用与危机类型相匹配的应对策略对化解危机事件负面影响具有更好的效果[58]。总体来看,现有大多数应对策略基于“越多越好”的原则,而忽略了成本的因素。脱离具体情境盲目开展的应对策略,不仅难以缓解和消除危机事件产生的负面影响,还可能造成二次伤害[31]。旅游地危机事件应对策略的代表性成果整理如表4所示。

3 旅游地危机事件研究述评

3.1 旅游地危机事件的基础研究尚不扎实

旅游地危机事件是当前国际旅游学界的研究热点[16],因此,科学界定旅游地危机事件的概念、归纳旅游地危机事件的属性、划分旅游地危机事件的类型、开展旅游地危机事件的测量、总结旅游地危机事件特征等是旅游地危机事件研究的首要问题,也是其他相关研究的基础[18]。同时,也可以为旅游地管理者开展危机事件管理提供源头性理论指导[60]。然而,少有研究基于旅游业、旅游消费等特性,界定旅游地危机事件概念,辨析与其他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导致其与灾难、风险等概念交互使用,缺乏概念基础[24]。此外,不同类型旅游地危机事件具有很强的差异性,不同情境下旅游地危机事件的属性及其破坏性均有所不同[4]。了解旅游地危机事件的特征与属性有助于更好地对旅游地危机事件进行分类与测量,然而,现有旅游研究往往忽视了对旅游地危机事件类型与属性的探究,使得已有研究基础不够扎实[18]。

3.2 旅游地危机事件的形成机制不够明晰

根据危机管理生命周期模型,危机事件可以划分为危机前的准备与规划、危机中的反应与恢复、危机后的消除与反思3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危机事件各具特征且产生的影响也存在差异[18]。因此,系统刻画旅游地危机事件发展的全过程才能更加合理有效地做到危机前的精确预警、危机中的精细评估和危机后的精密应对。然而,从研究视角上看,现有研究侧重分析危机后旅游地危机事件在中观层面产生的影响以及危机后的恢复及反思,缺少对危机前旅游地危机事件影响因素的系统性思考[3]。从研究内容上看,现有研究大多忽略了旅游情境的特殊性。对于旅游地而言,其主要目的是为旅游者提供适宜的旅游环境并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虽然,这些诱发旅游地产生危机事件的因素可能无法避免且难以完全消除,但旅游地本质上并不希望危机事件发生,并会采取相应的行动抑制旅游地危机事件的产生。因此,分析旅游地危机事件的影响因素并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是抑制旅游地危机事件发生的重要手段,但有关旅游地危机事件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框架还不够明晰[6]。

表4 旅游地危机事件应对策略代表性研究成果

3.3 旅游地危机事件的变化规律尚未掌握

危机被认为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危机的强度、空间、时间属性会发生显著变化,其产生的影响也会发生变化而不是一蹴而就的[18]。旅游地危机事件在旅游业中普遍存在,理应符合这种危机发展的一般规律。根据过程导向理论范式和事件系统理论,客观上要求学者们将危机事件的强度、空间、时间属性的变化作为变量,建立动态模型,以便更准确地反映、预测危机事件可能引发的变化[64]。事实上,旅游地危机事件的动态变化会导致旅游者决策、旅游地运营乃至区域发展随之产生动态变化。因此,需要研究者们基于过程导向理论范式,采取动态建模方法,探究旅游地危机事件的影响走势及变化规律[65]。然而,现有研究主要基于变异导向理论范式,采用静态建模方法,分析旅游地危机事件产生的静态影响[52]。这种旅游地危机事件的静态分析模型未能系统反映和把握旅游地危机事件的动态下游效应,特别是难以准确刻画旅游地危机事件的动态变化规律,从而现有研究模型还不够精准。

3.4 旅游地危机事件的应对策略不够有效

根据反应匹配理论,当旅游地危机事件应对策略达到或超出外部利益相关者期望时,会促使他们对旅游地产生一个中性甚至积极的评价和响应;反之,未能达到期望时,他们则会对旅游地做出负面评价,采取消极行为[58]。因而采取恰当的旅游地危机事件应对策略是有效化解旅游地危机事件负面影响的关键[50]。然而,现有研究大多聚焦于旅游地危机事件的宏观应对策略,较少考虑旅游地危机事件本身的属性,忽略了危机事件类型、应对时机、应对主体和应对策略之间的适配性,相应的应对策略缺乏针对性,从而导致应对效果欠佳,甚至事倍功半,适得其反[58]。此外,少有研究采取系统化视角,从旅游地危机事件发展过程出发开展研究,因而研究结论得出的管理实践启示较为零散,对于现实应用的指导意义还不够富有成效。

4 旅游地危机事件研究展望

4.1 明析旅游地危机事件的本质特征

首先,未来的研究可以在借鉴吸收其他学科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旅游业、旅游消费等特殊性,从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从业者等利益相关者视角挖掘发生于旅游地的危机事件所具有的旅游学意义。其次,旅游地危机事件作为特定事件具有事件所存在的一般属性,因此,可以借鉴事件系统理论,从时间、空间和强度3个属性对旅游地危机事件的本质特征进行阐述,这样也有助于准确刻画旅游地危机事件的动态变化[66]。基于此,旅游地危机事件可以被视为旅游地希望避免却始终未曾避免的、具有不同强度并在特定时空内不断演化,影响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信心,危及旅游目的地旅游业持续正常运转的事件。第三,要结合危机事件的发展规律和背景特征丰富旅游地危机事件的维度结构,关注旅游地危机事件可能存在的如推动志愿旅游发展、提升安全感知、加强社区团结等“隐藏机遇”,科学开发相应测量量表[47]。第四,要结合中国特色国情,充分考虑中国旅游地危机事件的特性,挖掘、把握具有中国特色旅游地危机事件的本质特征。

4.2 识别旅游地危机事件的影响因素

首先,划分旅游地危机事件影响因素的类型。根据影响因素产生的源头,可以划分为旅游地自身内部原因导致危机事件发生的内部因素和外部不确定因素导致危机事件发生的外部因素;根据这些因素是促进还是抑制旅游地危机事件的发生,可以将其区分为诱发因素和抑制因素。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可以将旅游地危机事件的影响因素划分为外部诱发因素、内部诱发因素、外部抑制因素、内部抑制因素4种细分类型。其次,探讨不同影响因素对旅游地危机事件产生的影响。在研究内容上需要关注政府风控政策、行业安全督查等外部抑制因素[67],以及旅游地自身所开展的安全培训、安全体系建构等内部抑制因素[68]对阻碍旅游地危机事件发生产生的直接影响。在作用路径上需要关注不同影响因素对旅游地危机事件产生的间接影响。外部因素是旅游地危机形成的条件,内部因素是旅游地危机事件发展的依据,外部因素势必会通过内部因素而产生作用。最后,探析影响因素对旅游地危机事件影响的边界条件。旅游地危机事件类型繁多,各影响因素除了作用路径不同之外,在不同情境下对旅游地危机事件的作用也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探讨不同类型旅游地、不同发展阶段旅游地等情境下,各影响因素作用的差异性。

4.3 厘清旅游地危机事件的动态变化

事件系统理论为未来探究旅游地危机事件在强度、时间、空间上的动态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66]。在探究旅游地危机事件强度变化规律过程中,应从新颖性、颠覆性、关键性即危机事件区别于以往事件的程度、危机事件对常规活动的扰乱程度、实体为危机事件需要付出多少资源及优先应对程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近年来,旅游地很多危机事件均为首次发生,很难用一般规则进行判断,旅游地危机事件的新颖性、颠覆性、关键性为未来探究旅游地危机事件强度变化规律,探究旅游地危机事件强度所形成的“放大效应”提供依据[69]。在探究旅游地危机事件时间变化规律过程中,应考虑事件时间因素包含的三个方面:时机、时长、强度变化。时间变化强调了旅游地危机事件的突发性与不确定性,有助于解析现有危机往往不存在预警期与潜伏期,很可能直接进入爆发期的原因,为优化旅游地危机事件管理模型提供依据。同时,旅游地危机事件时间变化也意味着旅游地所面对的危机并不再像从前一样在一个爆发点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失。在线上与线下共同推波助澜下,危机在时间变化的过程中会存在两个甚至多个爆发高峰,甚至传导出新的危机[31]。在探究旅游地危机事件空间变化规律过程中,应考虑事件起源、扩散、距离等因素。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旅游地危机事件逐渐从单一型转变为复合型,逐步从地域化转变为“脱域化”,扩散范围往往超越了旅游地本身的地域限制,扩大了危机潜在影响范围。同时,每一名潜在旅游者都有机会直接了解危机信息,改变了传统层层发展的危机事件空间传播模式[70],主观上拉近了旅游者与旅游地危机事件的感知距离,很可能在危机事件空间变化过程中形成扭曲效应,加速了危机的演变[31]。因此,过程导向理论范式和事件系统理论为进一步探讨旅游地危机事件的动态变化提供了思路。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将危机事件的时间、空间、强度属性的变化作为变量,建立动态模型,以便更加准确反映与预测危机事件的变化规律。

4.4 探明旅游地危机事件产生的结果

旅游地危机事件产生的结果对旅游地经营与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未来研究应在现有感知风险视角、记忆效应视角、溢出效应视角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这三个视角所呈现出的强度上的变化性、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延展性,从微观层面探究旅游地危机事件可能产生的其他结果,并探讨各个结果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首先,从感知风险的视角,挖掘旅游地危机事件强度变化对结果的影响。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应重点回应旅游者对目的地口罩佩戴率、疫苗接种率、地区防疫政策等安全因素的关切[39]。这一方面降低了旅游者外出旅游的频率,另一方面催生了虚拟旅游等新型产业的兴起,规避了包括病毒传播在内的出游风险,激发了旅游者积极情绪[71]。其次,从记忆效应的视角,探索旅游地危机事件时间变化对结果的影响。时间上的延续性影响不仅是现在到未来的时间延续,也有可能是危机历史产生的影响到现在的延续。是否存在危机事件历史是影响旅游者感知风险,促使旅游者作出合理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20]。同时,借鉴Eugenio等[56]关于经济危机后延迟出游的研究成果,可以进一步探讨旅游地危机事件对旅游者延迟性影响。此外,记忆效应视角与危机事件自身因素紧密关联,可以考虑旅游地环境、旅游地知名度、旅游地声誉等因素所起到的调节作用,找寻旅游地危机事件产生结果的边界条件。第三,从溢出效应的视角,研究旅游地危机事件空间变化对结果的影响。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考虑将间接影响和直接影响作为旅游地危机事件产生的结果共同纳入旅游地危机管理框架。也可以探讨附加受害者面对更加突然、更加复杂、更加不确定的溢出危机时是否存在不同的生命周期规律,甚至是不同的危机管理方法。同时,旅游发展是一个综合性整体,不仅需要考虑旅游地危机事件结果在地理空间上的纵向传播,同样应考虑这些结果可能在旅游地各个组成部分中的横向溢出。最后应重点强调,即使绝大部分危机对旅游地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但近年来部分学者发现旅游地危机事件有助于缓解本国经济危机[35]、促使志愿旅游发展[47]。这些在客观上可能存在的“积极意义”不能被研究者所忽略且同样值得被持续关注[8]。

4.5 提升旅游地危机事件的应对策略

未来研究应打破现有应对策略“越多越好”的格局,构建包含宏观应对与微观应对的旅游地危机事件应对框架,努力实现旅游地危机事件应对策略的一致性与完整性。未来宏观应对应重点探究旅游地是否对危机进行回应、危机回应是否及时、危机回应与旅游者预期是否一致等因素对旅游者行为决策的影响[53,58]。在微观应对策略方面需要探究旅游地危机事件应对策略的一致性不仅是宏观的、单一存在的,而是与旅游地危机事件自身属性(强度、时间、空间),与危机事件类型(自然灾害、服务失败……)、应对时间(及时应对、延迟应对……)、应对主体(政府、旅游地……)等交互作用产生影响[16]。借鉴归因理论可以帮助旅游者结合危机自身属性更好判断危机事件成因,也使旅游地在旅游者认知评判的基础上更有针对性选择应对策略[72]。情绪渲染理论与形象修复理论视角,为旅游地和旅游地所在区域结合危机事件类型,选择合适的应对主体,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微观层面的危机应对与形象修复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理论遵循[62]。借鉴社会事件舆情发展规律和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时间会使旅游者感知与情绪得到恢复、认清危机责任归因、客观评价补救措施,这为旅游地选择合适时机开展危机应对提供了帮助[50]。

4.6 理顺旅游地危机事件的恢复方法

虽然危机事件的恢复与反思是研究者讨论最多的主题之一,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需要研究者遵循新冠肺炎疫情变化与发展规律,认真审视并重新规划旅游地危机事件恢复策略[54]。旅游地危机恢复首先需要行业和政府之间的合作[8]。旅游地利益相关者需要了解政府指导当地恢复发展的原则,并遵循疫苗接种、航班飞行等政策实现有效恢复。同时,旅游地利益相关者作为旅游地恢复参与主体也可以在恢复过程中衡量政府恢复政策对旅游业的影响,对恢复政策的匹配性进行合理评估。同时,Farzanegan等[55]发现拥有大量国际游客的国家更有可能面临新冠肺炎疫情袭击,而Karabulut等[73]发现流行性疾病仅对低收入国家而非经济发达国家产生影响,表明未来的研究还应考虑特定区域和国家的因素。尽管各个国家的恢复政策有所不同,无法进行简单模仿,但在探究政府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相关危机事件恢复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跨区域、跨国研究为本国疫情防控及旅游恢复策略提供有益的帮助[55]。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强制改变了旅游者思考方式及出游习惯,迫使每个人重新思考旅行、休闲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及其所包含的意义,带来了感知风险、焦虑、恐惧等影响旅游者决策的新因素,重新调整了游客出游思考的优先顺序。可持续性、幸福感、自我实现等目的逐步成为后疫情时代旅游者行为决策和目的地选择的主导因素。这就需要旅游地利益相关者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恢复旅游地发展过程中重新审视旅游者认知情感上的新变化。未来研究应将疫苗接种、隔离政策、风险认知、社交距离等因素纳入旅游地恢复过程,充分考虑疫情促使越来越多的游客不选择前往真实目的地的现实顾虑,通过促进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机器人支持服务等业态发展,探究虚拟旅游、在线旅游等新型旅游模式的应用效果,为旅游地产业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创造新机遇[74]。

4.7 聚焦旅游地危机事件的媒体作用

在过去十年里,酒店业和旅游业日益关注社交媒体在实践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相信社交媒体在未来将持续扮演重要角色[2]。社交媒体既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远距离的信息传播,极大降低沟通成本并提升沟通效率,也可以影响旅游者对目的地的看法,引发连锁反应并产生破坏性事件[67]。因此,未来研究应全面考虑社交媒体在旅游地危机事件不同情境下可能产生的双刃剑效应。一方面,社交媒体作为旅游地发布危机相关信息的重要渠道,可以加快旅游地对于危机的响应速度,快速开展以物质支持与情感支持为导向的危机后自救行动,有助于维护旅游地声誉与其特有的文化价值[18]。另一方面,社交媒体为吸引阅读会利用情绪化的表达方式过分强调负面结果,并通过以偏概全的报道达到危言耸听的目的[33]。此外,社交媒体不仅是旅游地危机事件的影响因素之一,同样也是进行危机沟通、化解危机影响、开展危机恢复的重要环节[75]。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充分考虑社交媒体在危机前的预警、危机中的评估、危机后的应对等各个环节中的应用。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社交媒体的快速更迭,为旅游地持续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从文字到表情,从图片到视频,研究者们可以始终将社交媒体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持续不断地思考其在危机管理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应从纵向、动态的视角开展旅游地危机事件相关研究,需要明确识别危机事件影响因素、明晰危机事件基本内涵、评估危机事件动态影响、开展危机事件匹配应对、推进危机事件协同恢复5个关键节点。根据危机生命周期理论,将旅游地危机事件划分为危机前、危机中和危机后三个阶段,建立“预警危机事件发生、识别危机事件类型、明晰危机事件属性、评估危机事件影响、洞察危机事件变化、把握危机事件时机、匹配危机事件策略”的应急态下的旅游地危机防危、减危、救危“三位一体”战略思路。在此思路的指导下,对旅游地危机事件进行多阶段剖析、多维度审视、多层次考察、全过程刻画、全要素鉴别、全方位把握,形成“三多三全”旅游地危机事件深度分析模式,逐步树立危机前精确预警、危机中精细评估、危机后精密应对的“三精螺旋强化”旅游地危机事件治理新理念。以防危、减危、救危“三位一体”为旅游地危机事件管理战略思路,“三多三全”为旅游地危机事件管理分析模式,以“三精螺旋强化”为旅游地危机事件治理新理念,三者有机融合,从而构建旅游地危机事件精准管理整合框架(图1)。同时,结合我国旅游业发展实践,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地危机事件管理理论体系,为全球旅游地危机管理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图1 旅游地危机事件精准管理整合框架 Fig. 1 The integrated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the tourism destination crisis event

猜你喜欢
危机旅游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英语文摘(2019年4期)2019-06-24 03:46:08
停电“危机”
旅游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中国塑料(2016年3期)2016-06-15 20:30:00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危机”中的自信
汽车观察(2016年3期)2016-02-28 13:16:35
旅游的最后一天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海外英语(2013年8期)2013-11-22 09:16:04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