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下中职体育田径训练的方法探究

2023-03-30 19:04宋锐
当代体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田径素质中职

宋锐

隨着社会与教育的发展,当前教育要求培育全方面综合发展的人才,要充分考虑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核心素质的形成与提升是中职学生长远发展的保障力量,能够推动学生提升自身能力,适应自身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素质教育中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能够给予学生公平的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升自身能力。拥有良好的素质能够从内在上指导学生自主进行自我提升,在体育田径训练中注重学生素质的教育,是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体现。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师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适应学生需要的田径训练方式,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科能力。

1 当前中职体育田径训练存在问题

1.1 忽视学生体育核心素质的培养

中职院校教师在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当前学生的主要思想都在于学业与就业发展,由于部分学生的个人原因,中职学校学生存在素质教育不到位、学生思想较为偏执的现象,部分学生由于自身体质较差而抗拒体育训练,教师管理不到位或教学方式的错误进一步加重了这部分学生抗拒体育、身体素质低下的恶性循环,也导致教师进一步忽视了对学生体育核心素质的培养。体育训练中不仅需要对运动的动作技巧等方式进行掌握,还应拥有一定的体育精神,包括意志力、毅力、竞争思想等,但教学实际中,教师大都忽略了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而一味督促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并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素质的综合发展与提升。

1.2 缺乏对学生的心理关注

中职学生处于成长的青春期,有着自主的思想和行动能力,有着一定的独立、叛逆思想,同时有着职业发展、学业、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因此不喜欢体育运动的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抵触较大。教师在训练中不能关注学生个人的实际状况,不能了解学生的思想,与学生进行交流是当前体育田径训练开展的阻碍之一。中职学生更偏向于自身的个人思想与感受,需要更个性化的教学,在体育训练中需要得到肯定与鼓励。但教师未能深入关注学生的心理,了解中职阶段学生的心理的特点,根据学生需求设计高效的体育田径训练方式。

1.3 缺乏完善的评价机制

对于身体先天条件原因影响等方面的评价机制尚不完全。体育训练中的评价虽有一定的等级划分,但对于非体育专业的中职学生,学生对体育能力的要求较低,针对身高、体重等方面需要更细化的评价机制,以使学生获得体育田径训练的公平感,激励学生进行体育训练,以进一步在保障学生基本体测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体育发展。中职学生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学生在体育田径训练中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更完善的教学成果评价。

1.4 训练方式过于单一

在实际教学中,中职体育教师大部分不能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教学方式传统、单一,在田径训练中只进行各项目的实践训练,而缺少了对学生的深入教学与知识拓展。教师一味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学生的体育田径训练,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导致学生在长时间的枯燥训练中抵触心理增强,难以进行纠正。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深入挖掘体育教材的价值作用,在教学时教学目标不够明确,造成教学内容的反复,训练方式的重复,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教师在教学前不能进行更加精细化的教学设计与安排,不能处理好学生的教、学、做的关系,进一步不能做好学生的素质教育。

1.5 课堂纪律落实不到位

由于对体育田径课程的不够重视、教师教学设计的不完善等原因,在体育课程中大都出现了纪律松散、训练不能落实等现象,教师让学生自由进行活动,学生在心理抵触的影响下都没有真正落实教师的田径训练任务。课堂纪律过于松散导致教学内容不能真正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导致学生素质教育的搁浅。

在教室外的操场中,教师单人不能管理好全部学生,导致部分学生逃课、训练中躲避、敷衍等。因此教师要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制定好训练纪律规章,采取一定的奖罚制度督促学生完成课程训练,自主提升自身思想,提高自身素质水平。

1.6 教师队伍不够完善

教师在体育田径教学方面的职业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素质教育与体育田径训练的水平。良好的师资队伍能够利用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落实学生学科中的核心素质教育。但目前中职学校的师资队伍过于偏重体育田径中的实践训练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全方面素质教学,在教学中不能为学生进行知识拓展或思想教育。

体育田径教师不能积极主动利用多方资源进行学习与课题探索等,田径训练方式的改革与创新较为缓慢。学校未能为体育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与提升环境,给予中职体育教师一定的待遇或制定适合的教师考核制度以激励教师的教学创新。

2 素质教育下中职体育田径训练的策略

2.1 提升师生体育重视度

师生在教学中若不能做到重视体育田径这一课程内容,就难以将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中,因此在体育田径中培养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要转变师生对体育田径的传统理念,重视这一教学内容。

教师要积极主动学习,综合利用学校图书馆、网络资源,积极参加讲座、培训等,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不断探索改革自身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高效、高质的教学,在自我提升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对体育教学的观念与能力,进而能够将自身的重视思想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学生,达到师生理念共同转变的目标。在理论教学中教师除专业的运动动作、知识的讲解外,还应融入一些思想品德元素,生活元素,如体育中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等体育高尚思想,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将不同田径项目运动带来的不同好处结合身体素质提升和学生的生活体质需要向同学们传授,让同学们明确田径运动的实际好处,将体育运动精神融入学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心理上产生对体育田径的向往,从本质上为学生的素质教育打好基础、提供保障。

在学生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体育相关知识竞赛、将校运会中的运动比赛参与度与学生的学业综合评价相结合,将田径能力以一定的方式融入中职学生的学期评奖评优项目,利用类似的方式从侧面提升学生对体育田径的重视度,激励学生自主进行田径训练,在自主训练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体育培养学生的珍爱生命、自我管理、健全人格等学生核心素养。

2.2 五育并举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在当前全面综合发展的教育要求下,体育不能局限于实践训练,而应改革创新,纵向深入进行知识教授,横向拓展进行素质提升。田径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联合教学训练方式。如结合生物学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分析交流,解析运动过程中身体产生的变化等,帮助学生串联学科知识,提升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采取先学科理论融合教育,再实践感悟的训练方式,在了解理论知识后再进行实践感悟,以理论知识启发学生探索提升自身田径能力的方法。如在田径运动中会产生乳酸,根据理论知识如何进行运动后的拉伸放松处理等,帮助学生综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素养。

在学科融合的训练模式中,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学科特点进行融合设计,包括田径训练与文科相关的融合,教师可以将训练进行举行竞赛化改革,结合文科知识进行文化运动比赛,在比赛中营造好文化氛围,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学生美商,引导学生发现运动中的文化、运动中的美学,培育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在学生强烈的思想情感带动下激发学生进行田径运动的热情。与劳动教育相融合,以劳动精神培育学生的意志力,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坚强的意志力及良好的技巧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田径能力。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及问题,教师可以时事热点为素材,向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展开,让学生在田径训练中发现运动与体育能力的重要性与作用,发现田径中存在的人文因素,提升学生的整体思想水平。在学科融合的训练方式设计中体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培育。

2.3 注重学生个性化教学

由于学生个人身体素质等原因的不同,教师在进行训练时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化训练方式,依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不同程度或内容的训练,尽量缩小学生的两极化,让每一个学生都尽量得到提高,避免学生之间因为能力的差异而受到局限。学生田径训练的个性化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为切实提高学生能力与素养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意见及训练数据的收集及分析。

首先教师将不同项目进行“项目重点班级化”,即将不同的田径项目设置为主修项目,在对应的班级中主要进行该项的教学,而减少其他项目的訓练比例。让学生进行不同田径项目的选择,选择自身的弱项或爱好项进行主修,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一定的换班次数规定内向教师提出申请更换班级,选择主要训练其他项目。教师要做好项目班级的系统设置,保障教学的秩序性,确保学生参与课程训练,切实提升自身的体育素质。

教师要注意训练的渐进性,不能一味进行项目相同、程度相同的训练。要注意教学进度与学期天气等对田径运动的影响,为学生设计好训练的阶梯性进步模式。如在开学前期进行程度较低的训练,随课时的进行再不断增加训练力度,避免造成学生的不适与心理抗拒。教师还可以采取等级划分训练制,结合学生的实际训练表现为学生进行训练等级的划分,对于由于自身身体素质等原因,难以得到田径能力提高的学生进行划分与个性化教学设计,帮助该类别学生进行瓶颈突破,尽量让学生能在身体舒适的条件下得到提高,减少学生的心理抗拒,同时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等级的训练力度,保障田径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得到足够的训练。

2.4 丰富教学方式

中职体育田径训练项目包括走、跑、投掷、跳跃等,教学包括了理论与实践操作。当前大部分教师在学生的教学中都偏向了实践环节而忽视了体育理论与紧急救护等知识的教学。因此在理论教学教师需要丰富教学方式,进而平衡实践与理论的教学。减少学生由于对动作要点,理论等的不理解而导致的错误运动动作习惯的形成。让学生能够从理论本质上进行学习训练,运用理论知识自主发现并纠正自身存在的错误,切实提升自身的能力素养。

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较为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如多媒体等,利用视频、图片等向同学们教授正确的运动动作,改变传统的“体育课在教室外”的观念,让体育进入课堂,使其更为完善。尤其在天气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体育课进入教室能够保障体育课程课时完整,避免占用体育课进行其他课程的教学,造成学生对体育课程的不重视。

教师还可利用合理安排,利用课程时间进行形式多样的田径教学训练活动,如在特定条件如天气影响时,进行体育观影活动,与同学们共同观看奥运会中的田径比赛等,结合运动员的表现、裁判的判决等为同学们展开拓展教学,让体育田径课更有趣,打破学生们“田径就是要跑步”的错误思想,引导学生发现田径中的乐趣与竞争精神,从学生思想上进行田径训练教学,丰富体育课教学方式,通过多方面的知识拓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实践训练中,教师可以改变单一的训练方式,将训练融入游戏、比赛中,减轻学生对体育的心理抵触,运用中职学生好胜、好玩等心理特点进行训练设计。在竞赛式训练中,教师可以合理将学生分为体育素质水平差不多的小组,以积分的形式进行比赛,每次比赛准备一定的奖品,如在获得学校支持后,针对学校的食堂优惠券等,将奖品设置为实用的物品以激励学生的竞赛心理,再结合有趣的竞赛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人文情怀、责任担当等素质。在游戏式训练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为学生设计不同的田径游戏,如针对护士专业设计的“吊针田径”,护士携带模仿输液的物品进行跑步比赛,在抵达终点后为预备好的假人进行输液,合格后返回,最后可以规定时间内小组救治的人数、救治者医治方式的正确性等作为判定,通过田径与专业的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要做好活跃氛围的工作,保障游戏式训练中学生的兴趣与实践参与,保证教学方式改革的有效性。

2.5 完善训练结果评价机制

针对教师做出的田径训练方式的改革,教师也要制定并完善相应的训练结果评价机制,以保障学生的心理平衡与教学的顺利进行。在评价机制的制定过程中,教师要参考学生实际情况,根据教学实际对评价内容进行性改进。评价内容要结合教师所采取的训练方式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同时要注意所制定的评价指标与国家体测标准要求的接轨,保障学生学业的顺利进行。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引入先进的体育测试设备或软件。在训练过程中使用电子设备对学生的训练过程及成果进行客观的评价,一方面可以避免人力测评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对学生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在电子设备的检测下,可以更好督促学生自主参与训练,避免逃避、作弊等现象的出现。应用电子设备所测的数据作为评价参考数据也能更好保障训练成果测评的公平性,给予教师准确客观的教学成果数据,并能及时向教师反馈,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与改进。引入相关的体育软件,帮助督促学生进行田径训练。学校可以选择合适的软件平台入驻,帮助教师更好进行田径训练。通过软件的数据分析,为学生进行准确、全面的田径能力测评,为学生提出提高策略。将数据反馈给教师,让教师能够依据数据结果,结合软件平台给出的建议,为学生制定更加个性化的训练方式,帮助教师更好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学科融合教育,进行学科联合教学。

猜你喜欢
田径素质中职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