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骏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飞速的发展,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体育俱乐部也慢慢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体育俱乐部是在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重大变革下出现的,是体育教学事业的进步所必然产生的产物。就现目前的情况而言,体育俱乐部大多是以类似学校的教育机构为平台,充分地遵循学生的自由意志,鼓励学生自愿自发的参加,通过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的良好习惯,体育俱乐部不仅能帮助小学生增强身体素质,也能在运动的过程中接触到更丰富的体育运动技能,有助于更好地培养优质的体育人才。体育俱乐部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新型社会化组织机构,它的出现以及发展对于学生整体运动水平和素养的提升都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有利于帮助小学生在幼儿阶段就培养起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更好地落实学生课外丰富的体育锻炼实践,再将一些体育精神内核延伸到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这样就能将学校的体育群众化,紧扣终身体育的发展主题。但现目前在很多学校尚未对俱乐部制引起重视,由此,本文就采用俱乐部的形式开展课外的体育活动来探讨分析,以期为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1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活动现状
体育课程的教学主要是在校内课堂上,大多数教师对于课堂的体育教学关注度更高,而忽略了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事实上,课外的体育活动也是学校开展体育工作的重要部分之一,教师除了紧抓课内的体育教学而外,也要充分的结合课外的体育活动,让学生的整个体育锻炼变得更加全面而综合。体育课的教学是每个学校体育工作中比较复杂的工作,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在课堂上获得基础的体育知识技术,再通过课外的体育活动对于相应的体育知识进行巩固,从而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并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而要实现学生体育素质的综合发展,就离不开课外的体育活动。就目前的小学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而言,大多数学校往往沿袭原有的教学方式,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 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乏味单调
在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大部分的教师过于关注课堂内体育知识的训练,从而对于课外的体育活动安排往往并不重视,教师把大量的精力集中在知识的单向传输上,而对于学生是否感兴趣以及课堂内容是否丰富,并没有认真的了解和关注,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时大多数属于被动式学习,很难进入学习的状态,以至于整个体育训练的效果不甚理想。针对于课外的体育活动时间,大多数的教师往往沿用原有的训练项目,比如篮球,跳绳,排球,立定跳远,仰卧起坐,乒乓球等,这些项目由于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就一直接触到毕业,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对这些项目产生疲惫感,以至于很多学生都是为了应付而应付,没有切实的感受到体育项目和锻炼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由于这些传统的项目过于流于形式,所以往往起不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很大程度上还会消磨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面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应当积极的反思自身的教学方法,并查阅相关的资料,以丰富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缺乏对于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视
随着现在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家长对于自身孩子的要求日益拔高,都希望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所以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将关注点集中在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上,而对于体育课程的关注则相对较少,这就导致了学校的相关领导对于学生的体育素质提高重视程度不足,尤其是针对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这方面,学校以及老师所投入的精力远远无法满足当下社会发展对于学生体育素质的需求。有些学校的领导不仅不重视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動,甚至会取消相应的课外体育活动,将原来属于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用于文化课的学习,这就使得整个体育锻炼效果不甚理想,很多学生无法达到足够的训练时间,以至于整个的身体素质和健康发展难以满足学生正常成长的需要。而另外一些学校虽然是安排了相应的体育课外活动,但是由于对其缺乏重视,所以就导致了整个管理系统不够完善,很多教师对于课外的体育活动认识也相对片面,有时候甚至会随意的取消或者更改原有的体育教学活动,课外的体育活动大多都属于放养式。有时遇到上级的检查,很多教师也没有提高重视程度,还是任由学生动作懒散,精神萎靡,呈现一个相对低质的体育教学成果,这也会让学生在整个体育课上难以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学习风气,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后遗症”,比如做事粗心大意,敷衍式学习课堂教学内容等,以至于影响了整体的体育教学效果。
1.3 活动设施难以满足学生体育活动需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各个地方的学校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学校原有配备的体育设施已难以满足当下学生的运动需求。由于日益增多的人数与学校原有的场地器材难以匹配,体育经费相对缺乏,学校的设施也比较陈旧,体育活动的开展受到场地与器材的制约,是各个学校所存在的普遍现象。特别是一些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农村学校,很多学生进行体育活动都会受到设施和场地的限制,这就影响了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学习以及自身体育习惯的养成,即使学生对于体育活动充满兴趣,但由于受到场地以及器材等方面的设施限制,学生也很难在这有限的环境中将自身的兴趣培养起来,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外界条件缺乏而逐步丧失了对于体育活动原有的热情。针对传统的课外活动难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现象,教师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积极将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目标落到实处,通过了解更加丰富而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来帮助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比如在学校采取体育俱乐部的形式来进行课外活动,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的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来,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开设体育俱乐部的必要性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积极贯彻“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学校的教育也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将学生的健康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因此,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各大学校也逐步地开始引入了学校体育俱乐部,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学校的体育俱乐部也需要不断地革新,要进一步的明确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其直接关系到人一生的成长,作为祖国发展和壮大的新生力量,在小学阶段就要树立正确的青少年健康习惯,帮助青少年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以及良好身体素质,为我国优质人才的培养保驾护航。其次,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应当养成终身锻炼身体和保持健康的优良习惯。在学生锻炼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遵循自己的自由意志自主的选择学校所开设的若干项目,学生以自身的身心特点以及情感需求出发,在学校所开设的所有运动项目中,选择1到3个自己比较喜欢或者擅长的运动项目,通过老师的教授以及帮助来培养自身的运动习惯以及爱好特长,从而自发的养成,终身锻炼的体育习惯。这种自发式的选择项目的方式,既能充分地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也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差异化发展提供发挥的空间。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人才的培养也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传统的体育培养模式难以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所以尽快的转变传统的体育训练模式已是势在必行。
3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俱乐部开展现状
3.1 小学体育俱乐部的分类现状
自20世纪末以来,我国的体育事业也在不断的蓬勃发展,体育俱乐部作为高等院校体育改革的重大课题之一,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进入21世纪后,高校的体育改革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体育俱乐部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是促进学校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现目前的体育俱乐部所呈现的形式来讲,体育俱乐部的类型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第一种,教学类的体育俱乐部。教学类的体育俱乐部是以体育人才的素质为培养目标,结合小学生的需求而开设的一种俱乐部新形式。教学类的体育俱乐部是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建立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为主要目标,引导学生掌握长期从事体育锻炼方法,从而发挥出自身体育才能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形式既是帮助小学生在幼儿阶段培养其体育意识,又能在幼儿阶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第二种,课后类的体育俱乐部。这种体育俱乐部的类型是与教学类相辅相成的一种活动,属于课余时间的体育运动组织,以学生为主要的活动对象,但却更加具有娱乐性和竞技性,相对于教学类更加丰富而多样。第三种,训练形式的体育俱乐部。训练形式的体育俱乐部的主要对象是优秀的运动员,其形式是将有较高水平的学生有序的聚集到一起,针对这类运动天赋稍高的学生进行专业化的训练,培养其代表学校参加相关的比赛。第四种,社会类的体育俱乐部。这种体育俱乐部是指以社会群众为主要的对象,全方位地向社会各界所有人士开放,同时,也开设一些满足小学生健身需求的项目,依托于市场经济规律而自主经营的俱乐部形式。
3.2 小学体育俱乐部的组织管理现状
体育俱乐部虽然在20世纪末就作为重点课题,但其在各个高校的发展状况却不甚理想,在小学阶段中的运用也是相对较少。当前,小学的体育俱乐部大多都属于业余的性质,俱乐部的成员大多都是学生组成,而且活动范围也仅仅局限在学校里,管理模式也相对粗放,一般都是由教务处或者体育老师来进行管理,而活动经费来源也较为单一,在管理制度方面仍不够健全。大多数老师在体育俱乐部的活动项目设置上,仍然沿用传统的运动项目,比如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等。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如果一直沿用传统的运动项目,就很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运动疲劳,面对一成不变的运动项目,学生的兴趣也会逐渐消散,进而直接影响到后期的体育项目以及知识的学习。
3.3 小学体育俱乐部的其他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速度也在日益加快,而相对应的场地、器材以及设施却发展比较滞后,在大部分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校所能提供的场地和器材难以满足当下学生体育素质发展的需要,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课堂中充分的發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呈现一个相对较为理想的体育学习状态。此外,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属于应试教育,大多数老师对于文化课的学习关注度更高,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体育俱乐部的活动中,很多教师都是采用自己比较熟悉的一些体育项目,而对于近些年来兴起的轮滑,体育,舞蹈以及网球等活动所涉猎的较少。针对于近些年来学生所感兴趣的这些新兴运动项目来说,专业化的教师少之又少,以至于教学改革的推进速度也相对滞后,所以,培养一些优秀的新兴项目的专业化教师是十分必要的。孩子的体育运动心理与当下所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现目前的运动项目大多集中于篮球、排球和羽毛球等,相关的田径运动以及游泳,轮滑等新型项目却由于受到场地以及师资条件的限制,在各个小学未进行普及和开展。
4 结束语
现目前影响我国小学体育俱乐部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俱乐部的场地以及器材设施难以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体育俱乐部的组织以及管理形式不够完善、专业化的教师配置以及师资力量薄弱、运动项目以及设施陈旧单一、学校对于体育俱乐部的管理逻辑不够清晰等。面对这样的体育俱乐部开展现状,各个小学在推进体育俱乐部活动的过程中,应当进一步的健全相关的组织机构以及督促负责的成员来履行自身的职责,同时,建立更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措施。针对于体育俱乐部的活动也要引起重视,在每次进行活动之前,要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设定明确的活动目标,确保学生能在体育俱乐部活动期间达到规定的活动时间以及次数,同时也记录学生在体育俱乐部活动中的表现,针对于学生的问题及时给予反馈。除此之外,学校应当积极落实习总书记在十九大中所提到的“健康中国”的内容,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地调整原有的俱乐部项目设置,确保体育运动项目让学生更富有学习热情,积极地引进新兴的一些流行项目,更好地满足当下小学生运动发展的需要;针对教师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情况,学校也要有计划的组织教师团队学习深造,并选派一些体育教师进行专项的课程学习,同时,引进一些新兴项目的专业化教师人才,进一步的丰富与充实教师团队,引入新兴力量,从而改善原有的体育教师生态。综上所述,小学体育俱乐部的开展是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联系的,体育俱乐部在小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以及意义,其不但是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丰富学习生活,提高自己的锻炼意识与体育品位。但是就目前的小学体育俱乐部而言,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相关的体育工作者积极的面对并解决,通过不断地改革与创新,逐步的完善原有的体育俱乐部管理制度,才能逐步地建立健全的小学体育俱乐部管理模式,帮助小学生营造一个更加愉快的运动氛围,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锻炼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