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塑造录

2023-03-30 04:04
智族GQ 2023年3期

斗柄指东,天下皆春

早春的深夜,京西门头沟赵家洼观景平台,海拔四百多米,气温零度。这里明显比十分钟车程以外的山下冷。一阵狂风吹来,卷起裸露在山体上的沙尘,打在人脸上生疼。卖咖啡、零食的小木屋刚结束一天的营业,店主关了灯上好窗板准备离开,上山看风景的人们,也陆续回到停在路旁的车里,启动后调头返回,而属于张敬宜的时间才刚刚开始。她支好三脚架,占据取景器中大幅面积的是深蓝色的夜空,狮子座正在升起。

观星,夏天当然是最好季节,白天的暑热消退,气候凉爽,夜晚的户外惬意自得。春天则正相反,这时昼夜温差大,兼具寒冷多风和气候不稳定。不过敬宜并不介意这些,春日星空依然是她最喜欢的,原因之一,是此时最适合看狮子座和室女座,这两个分别是先生和她自己的星座。看到它们并肩升起、“腻”在一起,她感到亲切。

“站在这种比较空旷的地平线上,就能拍到和自己星座合影。”敬宜一边说,一边示范着走到相机前面的位置。

她记得那场夜空启蒙的内蒙旅行,当时她小学,跟着父母去内蒙旅行。那里不但没有城市的光害,夜晚甚至还会拉闸限电,是真正的”黑夜“。半夜,敬宜在墙上涂着牛粪的房间中醒来,她好奇地开门走出窗外,原本以为伸手不见五指,室外却有微光。抬头看,就见到至今想来都感觉震撼的一幕:整条银河横卧头顶,星星密密麻麻,低得像要垂下来,星空有种让人窒息的压迫感。那是一切的起点。

一个离家半小时车程的山顶,目之所及处几乎都被城市的灯火照亮,这里的观测条件当然既不如内蒙或者新疆的荒野,也不如敬宜曾经生活了十年的西澳城市郊外,不过每几年春天,她依然经常来此地,有时候只是看,有时候像今天这样带上全套装备,拍上几个小时。

蘇州石刻天文图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根据实测绘制的全天石刻星图。它观测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至1085),刻制于南宋1247年,那时古人就将春分点标记在星图之上。

南半球,4月的星空中,银心矗立。

明安图观测基地,银河正从地平线上慢慢升起,这是每年北半球的春天都能看到的景象。

“春天最让人心动的一件事,就是银河会从地平线上平平地立起,好像银河起床了。整个一条贴在地平线上,然慢慢转着升起。”

这正是眼前正在发生的场景,借助观星软件StarWalk的模拟以及肉眼可见的猎户座、金牛座中的亮星,你可以在眼前唤出这个场景。

“不光大地回暖,天空也在回暖。”敬宜说,夜空中虽然没有树木变绿发芽、花朵开放的直观景象,但自古以来人们就能通过星象不同感知春天来到,譬如北斗的的变化移动。“看北斗星就能知时节,它在不同季节有不同指向,春季的‘勺子’像是立在那里的。‘斗柄指东,天下皆春’说的就是这件事。”

除却最亮的北斗,划过北斗星的斗柄方向延伸,指过牧夫座中的大角星和室女座的角宿一,正好生动连接出“春季大曲线”。这是此时夜空的另一个重要看点。

现代天文学源自古希腊,八十八星座的理论体系在全球深入人心,不过敬宜对中国自古流传的星象系统——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更感兴趣,那里深藏中国古人的智慧。为此,她去苏州石刻博物馆看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全天石刻星图,到先农坛观摩隆福寺星空藻井,每次都有新的收获。“人间在天上有着对照呼应,作为一个北京人,在天空中我像能看到北京的古老街市,还有其中的那些大小天官。”敬宜说。

随着渐渐夜深,赵家洼观景台再没有了别人。敬宜一会举起望远镜,一会调整相机构图角度。此刻,春日星空下的她进入了自己描述的那种状态:放空大脑,让星空占据视野。

乌兰察布的火山群,春季银河正从地平线上升起。

乌兰察布的火山群,春季银河正从地平线上升起。

张敬宜

(Tea-tia),星空和水下摄影师,天文摄影作品四次登上NASA网站首页。作为科普博主和“科学家老公的日常”超话主持人,新浪微博粉丝超过250万。

TIPS

观星的乐趣不难意会,但想要感受“星空猎人”的乐趣是有条件的。这儿有一些離你比较近的、配备了天文台的奢华酒店,完美解决一切软硬件问题。

海拔3100米的甘海子草甸区,是玉龙雪山景区内唯一的奢华度假酒店,酒店建筑结合丽江传统纳西古村落布局,东高西低,迎面正是宏伟壮观的玉龙雪山。这里靠近赤道、海拔高、光污染小,每年都吸引着大批观星爱好者。而最根本的是:酒店本身是国内首家拥有私属天文台的奢华酒店。酒店内配备24台各种型号的望远镜与一台16寸RC解构望远镜——这是国内天文爱好者所能使用的最大口径望远镜。

马尔代夫不乏配备天文台的小岛,但吉哈瓦岛脱颖而出:这有着马尔代夫最好的水下餐厅,也有着马尔代夫最好的天文望远镜,酒店的天文台位于鸡尾酒酒吧的屋顶。夜幕降临,你可以在从酒吧端出一杯独家制作的克哈瓦岛冰茶——印度洋白朗姆酒、Arak烧酒、荔枝、桃子、柠檬汁、格雷伯爵茶——然后在微醺状态下观星。这台研究级16英寸Meade LX200望远镜,让土星环和木星卫星一览无遗。

下次去泰国时,不妨把这里放入目的地:索尼娃奇瑞位于泰国的沽岛,位于曼谷东南面350公里处,是泰国的第四大岛,这里有完好无损的山坡、丰富的野生物种、洁净无瑕的沙滩,展现着原始的热带雨林生活。酒店有一个专业的天文台,优越的地理位置带来良好的观测条件,在这,你可以和来访的天文学及当地居民一起探索浩瀚深空,对星象,了解古人种植、收获和导航的故事。

斯那都吉,钦则画派画师,13岁起(2012年)开始练习唐卡绘画,师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族唐卡(钦则画派)代表性传承人次仁罗布大师。是目前云南藏区杰出的唐卡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一代传承人。

手、眼、心一体的视觉滋养

23岁的斯那都吉已经研习唐卡绘画10年,而今作为成熟的画师生活在丽江金茂璞修· 雪山酒店,每日花七八个小时绘制或教授唐卡画。有时绘制一幅较大尺寸的唐卡作品,斯那都吉需要一年的时间。

在藏语中,斯那指福气,都吉代表着力量。13岁斯那都吉进入家乡的汉藏双语慈善学校,了解经文、医药、唐卡等藏族非物质遗产。“刚开始学的时候,要掌握佛像的度量经。” 斯那都吉介绍,从释迦牟尼的头像比例开始,画几百张甚至更多,直到画得标准,再学习等身像的画法。能用铅笔画出精准的线稿后学习染色、涂色,接下来学习勾线,有黑线、红线、金线,最后学习开眼。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画几年,毕业之前要用两三年时间画出一幅巨大而复杂的完整作品,把它送给自己的师傅作为结业礼物。“一般都是从小开始学画唐卡,身体条件和视力都好。”这样才能轻松画出衣服上的纹路、佛光上的光线,头发丝的排列等细节。

唐卡除了对画师眼力有要求,还有对体力的挑战。作画之前要准备画布,将棉布四周串线拉平绑在木质画框上,正反面刷两遍专用涂料,再找一块大小正好能握在手里、表面平整、质地细腻的石头,一遍又一遍细致地磨布,磨到画布表面光滑平整、适于作画。因此画师手上的茧子不仅是常年握笔的印记,也有奋力磨布、研磨颜料的功劳。

在学校习得勉唐派画法后,斯那都吉赴拉萨学习钦则派画法,师从次仁罗布大师。“唐卡是藏族的百科全书,医药、历史、民俗、传记,乃至寓言故事,都是唐卡画的素材。”虽然整个学习和绘制都要严格按照经书的仪规和上师的要求,斯那都吉总是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我喜欢蓝色。唐卡中蓝色代表一种威严的感觉,愤怒相就是以深蓝色为基调的。”红黄蓝白绿是唐卡的五大颜色,斯那都吉继续介绍颜色的寓意:“红色象征权力,会用来画护法神。但很少在佛陀上用深红色,阿弥陀佛的色调也是淡红色。只在画马头金刚时用本色,他也是观音的护法神。黄色代表功德广大和知识渊博,譬如释迦牟尼像、文殊像都用黄色来画。白色,意为慈悲吉祥,比如画观音像用白色。绿色则强调生命力和健康,凸显旺盛的状态。”

长年沉浸在绚烂的视觉体验中,带来生命的滋养,斯那都吉说学唐卡对自己最大的影响是更容易静下心来。在手、眼、心一体的协调律动中,心境平和不易起伏。“画画时,不一定要在极度安静的环境中,因为外界事物不怎么能干扰到我。注意力在画上,成为了习惯。”他现在抓住由坛城激发的灵感,用传统唐卡的元素和结构,以及尼泊尔曼陀罗画法的画风,想要创作出新式的唐卡。

春日的振奋之声

春天,候鸟开始北飞。

二月初,一只偶然光临上海的黑喉潜鸟,没能像五年前它的那只明星同伴一样,在悠然停留68天后换上新羽后翩然北飞。因为羽毛沾染上海洋油污,这只黑喉潜鸟只待了短短几天就死亡了,再也无法飞到下一站。何鑫是这只黑喉潜鸟在上海世纪公园的尸体打捞者之一,看着黑喉潜鸟被制成标本的过程,何鑫耳边仿佛听到它生前发出的声音:飞行中的翅膀拍打声,试图弄掉身体油污时搅动的水声,以及临终前的绝望啁啾。

从十几年前成为一个观鸟爱好者,到如今以研究自然科学为工作,何鑫日复一日的聆听着自然。对于何鑫,万象更新的开始,正是海岸边、林地间渐渐热闹起来的鸟鸣。

上海春日时光的进程,在何鑫脑海中就像有一份以声音记录的时间表,随着不同鸟鸣的出现更迭向前:2月开始,先是乌鸫,接着是白头鹎,它们悠扬婉转开始了求偶的鸣唱,春天这样拉开序幕;伯劳和喜鹊的声音单调而易辨识,它们的加入让户外热闹起来,一切显得生机盎然;随着东方大苇莺的呱噪和大杜鹃、四声杜鹃那独特声音的出现,已近晚春……

通过波形图的对比,你可以很明显地发现,乌鸫(对页)的叫声比树麻雀(本页)的声音要更婉转、多变。

如果是在远古时代,何鑫也许会成为某个部落的祭司。通过收集大自然传达的微小信号来洞悉时令节气,通过对每个细节的感知来占卜征兆。没错,千百年前的古人就是这样解读万物的,而大自然中种类繁多的鸟类鸣叫,正是他们寻找灵感的来源。中国的《诗经》里众多语句于描绘鸟类鸣叫,而日本的《万叶集》中则收录大量鸟类鸣叫拟声词。“在古代,没有现在那么多噪音,人也没有现在这么多事情做。自然的声音更容易听到。”何鑫说。

多年的观鸟经历与科研训练让何鑫练就了听声识鸟的绝技,他能精准地通过声音判断若干种柳莺,还能凭借音调的不同来分辨大山雀的“籍贯”:尽管被称为“观鸟”,但许多鸟的独特辨识标志,不是外观,而是其鸣叫声。因而,听鸟既是重要线索,更是这项风靡世界一百多年的自然活动乐趣所在,其乐趣正如何鑫所说:“通过聆听而准确识别鸟类会给人一种成就感,你会觉得此刻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份子,能明白它的意思,和它有效交流。”

不过就算是刚入门的观鸟者,没有何鑫这番功力,依然能通过相对简单的声音获得春日的自然乐趣,譬如四声杜鹃的“咕咕咕咕”,那几乎是人尽皆知的春日声音。何鑫说拿《北京欢迎你》举例,那首歌的前奏中就有此声音元素。“光棍好苦”、“ 豌豆包谷”、“One more bottle”……在中国的不同地方,从中国到英国,四声杜鹃那极具辨识度的声音被赋予不同解读,这也让它的鸣叫成了属于整个欧亚的春日声响。

早春的万物,就像是美美睡了一觉后刚刚醒来那种狀态,带着一种心满意足又充满希望的振奋。这种振奋正是用声音构成的。“在一个自己熟悉的地方,那些迁徙来的鸟就像是每年遇到的老朋友,听到它们第一声鸣叫,就感觉特别亲切。而如果到了一个陌生地方,听到不熟悉的鸟叫,求知欲便一下被激发,我会想尽办法,通过各种线索寻求答案,找到声音的主人。”何鑫说。

他用一个料峭春夜的寻“鸮”之旅举例,在那次江浙之行中,领角鸮的身影从未现身被看到,但他们始终能听到那遥远而富有穿透力的鸣叫穿过早春的寒气,空灵又神秘。

嗅觉不同寻常的性质,是它往往成为唤起幼年记忆的线索,诱发强烈的情感。实验早已证明气味比其他感官线索更容易唤起一个人10岁之前的记忆。这种力量与大脑皮层有关:大脑皮层储存了大量记忆信息,而它是由专管嗅觉的机体进化而来的。这就是为什么当你看到木屑时不会想起父亲的木工活,但当你闻到木屑时,所有的场景就会被重新构建。

春天依然可贵

城市正在春天里复苏,而我们从未像此刻一样需要这个季节,需要在这个季节走出门,去大口呼吸,去闻那些令人沉醉的花香,让自己浸润在独属于春天的气息里,唯有这样才能相信春天真的来了。

是的,嗅觉比其它感官更能调动起身体的情绪。人们相信嗅觉并且钟情某些气味,那是作为动物的古老本能。动物之间往往通过气味分辨敌友、划分领地,婴儿在尚未有意识时期,最先熟悉的也是妈妈的气味。嗅觉也是唯一能直接到达大脑情感和记忆中心的感觉——想想看,你是不是经常有被一种气味带回到某一段回忆里的时刻,或者由一种气味想到某个场景。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惧怕这种本能甚至视之为羞耻和罪恶。伊甸园故事的众多版本之一,就是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是因为受到了蛇故意加在苹果上的气味引诱。这种基于嗅觉的本能意味着享乐和堕落,需要被克制和批判。而“香”这种令人愉悦的气息则是神明或者君王才能享用之物,从中国到西方,都有用香氛举行祈祷、祭祀的仪式。

直到十八世纪,一些哲学和文学作品中开始承认嗅觉作为一种感官的地位。而十九世纪兴起的个人主义思潮促进了人们重视自己的身体和感觉、接受欲望与本能,嗅觉成为跟外界产生联结的媒介。

人类伟大之处在于,一旦承认了某种东西的正当性和意义,就能基于此作出无穷无尽的创造。于是面向大众的香水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一种潮流。

MISS DIOR迪奥小姐花漾女士淡香水¥1400/100ML

从诞生之日起,香水就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MISS DIOR迪奥小姐花漾女士淡香水的灵感来源于CHRISTIANDIOR迪奥先生心爱的妹妹卡特琳娜·迪奥(CATHERINEDIOR)。1947年问世之时,CHRISTIAN DIOR迪奥先生希望将迪奥小姐香水打造成告别阴霾时期的庆典。甜美的香豌豆气息和略带苦涩的香柠檬味道调和出活泼果敢的前调,明亮活泼似春日中舞蹈的少女,令人一见钟情。中调馥郁浪漫的大马士革玫瑰芳息,结合了柔和的牡丹香与隐秘的广藿香气息,感性又清新。从丝柔花瓣的甜美到淡淡的水果香味,曼妙花香更加明媚闪耀。尾调是轻柔甜美的麝香,柔曼芬芳,如同爱意缱绻悠长。

除了香水本身,MISS DIOR迪奥小姐花漾女士淡香水的香水瓶也体现了品牌的奢华和精益求精。瓶身采用轻便设计以减轻玻璃重量,沿袭了MISS DIOR迪奥小姐女士香水的包装风格,以品牌标志性高订蝴蝶结装饰瓶身。瓶身上的提花缎带是MAISONFAURE高订工坊的作品,该工坊1864年成立于圣埃蒂安(SAINTETIENNE)地区,技术精湛。缎带由368根丝线精心纺制,需采用传统木织机历时数月方能织就。色彩柔和的点彩缎带,与印有“MISS DIOR”的品牌全新流线型浅色高订标签相得益彰。

TIPS I Wear

香水在现代英文中搭配的动词是“wear”——用香水跟穿衣服一样平常,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那些认为拥有某种特定形象或者身份才能够使用香水的偏见跟曾经只有神明才能享受香薰供奉一样不可理喻。

作为生活方式的香水是一种自我展示与表达。

同时它又极其私密,只有亲密的人才能真正了解,这意味着它们往往连着最深的情感和记忆。此刻被送出去的香水是无法矫饰的爱意,诚恳,坦荡,丰俭由人。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接触香水、用香水表达自己往往需要一个契机,而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和适合的香水更像是一场自我探索:如何发现自己、成为自己。

你当然也可以一直找不到自己最爱的那款,那么不妨多试一试,去感受去体验去寻找,如同蜜蜂游戏花丛。不必受评论家们的规训,不用考虑花果香与木质香调分别的排序和高级与否。香水潮流和文化发展至今,带给人们的是勇敢和自由,勇敢展示自己的美和个性,自由选择爱与不爱。正如著名香水评论家卢卡.图林说:“只是香水而已”。

味觉带给我们直接而又强烈的感觉,与其他感官不同,关注的是人的肉体状态,而不是周围的世界。

自然茶寮

几根细杆撑起的茶寮,顶部是在风中随意舞动的布幔,内里一方简单又精巧的茶席。落座其间在风中、阳光中、天地中品茗的人,是孙亚超。他主理的茶室在丽江金茂璞修·雪山酒店中,窗外正对着玉龙十三峰。

“这里虽然海拔3100米,身体却没有明显感觉在高原上。因为周遭被森林包围,含氧量高,湿度也很舒服,负氧离子特别多。”夏至时候,孙亚超在屋顶的“天空之境”镜面上安置茶寮,他说喝茶是与时间肩并肩坐在一起,共同看蓝天白云、金山落日。小寒时节,他把茶寮设在雪山脚下,干河坝峡谷里的茫茫白沙中,裹着棉服喝着暖茶,他说这里是玉龙雪山终年不化的“雪”。过了农历新年,就盼着万物萌动的惊蛰了,他说最喜欢在初春和大家在茶室外面的草甸上喝茶。

“不用担心风吹来的草末沾进茶杯,我这一步正是溫杯涤具。”彼时的孙亚超一边解释一边忙着为朋友泡茶,“这不是为了洗杯子。热的茶液如果接触冷的杯壁,被突然吸附走热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口感。同理,咖啡馆里也会用温热的杯子接espresso。”接下来是注水,“今天用的是玉龙山的桶装水,水源地是泸沽湖边的恩列村。”孙亚超对丽江各处水源如数家珍。他曾收集大小山泉去检测成分,选用泡茶。

茶人跟水的联结不仅仅在入口的刹那。烧水的时候不用一直盯着,而多依赖听觉。水接近沸腾的时候音量渐弱,变得温柔起来。因为海拔高、沸点低,用适合温度的水泡茶,还要有一双经验丰富的好耳朵。在味蕾打开之前,眼睛也会捕捉到水的动态。“壶嘴的口径形状,决定了出水的状态。”孙亚超的每一款茶器他都亲自设计烧制,他说工艺好的煮泡器,倒水就像倒油一样,水流看起来润泽黏稠,没有棱角或纹理,反之就噗噜噗噜不平滑。

在自然里体验茶寮,茶席之外还可以抬眼四周,欣赏初春苔原上低饱和度的自然色调,感受风穿过森林、经过茶寮时带来的混合音效。伸手摸一下席边树上的松萝,好像捋过柔柔长发。再喝茶,都品出自然博爱。“在哪里喝茶就是在哪里停泊,茶让我们慢下来,因为喝快了,首先会烫到嘴啊。”孙亚超开玩笑。慢下来才有时间打开五感,舒展开气定神闲的节奏,去享受茶,享受自然的馈赠。

孙亚超,国家级茶艺技师、高级评茶员、茶艺师考评员,艺术家及珠宝设计师

茶有春味

茶是自然的产物,但茶的内质好,只是第一步,良好的工艺,让它可以呈现出非常迷人的风味。有位朋友说,她喝茶能感受到茶树的生长环境是阳面还是阴面,我虽然没那么细腻,但相信她所说的,茶确实带着很多讯息。我们爱喝茶,不仅仅是追逐味嗅觉的感受,而是一种更完整的体验。

這种体验是带着审美性质的。就像你在一棵树下,能闻到树叶和土壤的味道,能听到树梢上小鸟的叫声,能感受到风吹过,以及听见树叶沙沙作响。你觉得这一切很美,但不能去拆解,因为这是一个整体。

二十四个节气里,我最喜欢雨水前后,此时万物开始生长,我喜欢的细碎花朵,比如茶花,梅花,梨花,桃花也都在这个时段开放或凋落。我会喜欢喝些香型茶,比如单丛或花茶,香气高扬清澈,可以让自己的情绪也愉悦起来。

雨水前一天,和朋友去家附近的公园喝茶,我们带了炭炉,冲了一泡古树单丛茶,天气晴朗的时候喝茶感觉非常香。我们坐在石条上,看着咕噜咕噜的水汽,从每一口茶中,都喝到了花开的香气。

我们今年补种了一批水仙茶树,这是我第一次完整的参与种植环节。从挑选茶苗,到挖山,到种植,到浇水定根。山上雾气很大,有一天,我们开车回住处,突然看到路边雾气散去,一株很大的山樱花从雾气里浮现出来,然后就是整座山的绿意扑面而来。去买茶苗的时候,记得山上还是枯黄的,那一瞬间,感受到春天来了。

在我的家乡福建各地,迎春会做春卷。一张薄的饼皮,里面的馅料是自己炒的,一般会放笋,香菇,时蔬,瘦肉等。

笋是其中最核心的食材。我们现在吃的新鲜的笋,严格来说还是冬笋的尾声,到了三月中旬,是真正春笋季,山上的农民都会去挖笋,然后晒成笋干(也有用烤的)。我对笋干要求很高,喜欢那种特别特别嫩的,笋头尖尖的笋干,一次买几十斤,可以慢慢吃,吃一整年。

曾昔,昔物所主理人

TIPS

春茶季对于整个六大茶类而言其实很长,三月份绿茶黄茶就开始出来了,四月是采摘等级比较高的红茶白茶(银针/白牡丹),五月是乌龙茶的季节,而等级低的红茶和白茶中的寿眉会持续到初夏。我们以福建茶为主,所以三-四月会去福鼎选银针,然后去武夷山选红茶,五月就在漳平做乌龙茶,岩茶因为焙火次数比较多,所以到八九月才会去挑选。最近没有什么有趣的茶,但这两年我们有做一款创新的花茶,叫做“梅花小种”,从春天开始选武夷红茶的底料,到了冬天窨花(腊梅),整个过程要跨越一年。

以我最了解的乌龙茶来说吧。虽然有“春水秋香”的说法,但我觉得乌龙茶的春茶还是优于秋茶。因为休息一个冬天,茶的内质更为丰厚。选择上,可以从香气/口感/体感,这三个层面来看。香气是否愉悦;是浮于表面还是落水香;口感允许略苦,但不要太涩;是否有回甘生津。总而言之,要尊重自己的感受。

打造春宴的秀色

一场成功的春宴,在征服味觉之前,首先要征服视觉,布置餐桌、挑选器皿、精选菜色,才能宾主尽欢。

春宴的乐趣在于活力,最好的活力来自于大家可以参与制作。春饼是个代表性的、宾客可以参与制作的春菜。它的馅料百无禁忌、豆腐馅、肉馅、春笋……可以呈现以不同的单品小碟,一道道视觉效果很丰盛之余,大家可以自由组合,只是看着就非常有趣。

无论是做中餐还是西餐,春宴的时机离春节不远,那么比起用年夜饭的鱼肉场面感,轻盈更佳。主要的食材应该取一些小小的、清淡的、令人联想起春天的植物,比如说新鲜的笋、蚕豆、甜豆。绿叶植物可以装点菜色和调酒,西餐可以用罗勒、中餐可以用香菜调鸡尾酒。做面食时可以压入罗勒的叶子,它叶脉会被压出来,如同标本,赏心悦目。

可以用生牛肉塔塔作为肉食的点缀:作为生牛肉,秋冬天呈现在桌上点冷,夏天呈现在桌上又显得厚重。春天刚好,看起来有点血腥、有点狂野、分到每人盘里只一小块大小、有点犹未尽——这种感觉也很春天。

如果做了生的塔塔,可以再做一道热的汤,譬如用龙利鱼和番茄,点缀上意大利芹和荷兰芹,番茄是红的、鱼是白的、香料是绿的,视觉会很明快。

除了食物本身,也不能忽略器皿。但比起玻璃或清透的白瓷,春天更适合有分量的陶土系器物,但要选其中轻盈的,和冬日会用的深色系陶土器皿区分开。 春饼还可以搭配草编、藤编和箩筐。大箩筐拿来插花,扁箩筐拿来放饼皮,更大的可以用来盛放料碟。但整体记得点缀亮色,把餐桌的素净氛围打破。

我的春宴肯定还会装点上春天的花材和蜡烛。既然是“宴”,人多,除了桌面上的顶光光源,我会在侧面配一个两头或三头的蜡烛烛台,一个多头的烛台会让餐桌的层次更丰富。

唐七seven,食物、花艺及餐桌造型师,生活方式策展人

选用来自新西兰90日大的春羊造成一道香草烤羊架,从烹调方式到食材组合都是一道非常经典的春季法国菜,然而却隐藏了广东的风土味道和饮食文化。羊架先用潮州鱼露调味,涂上腐乳,以广东人吃羊的最佳搭配来代替了传统的法国第戎芥末,同样带来咸鲜和微辛,再铺上香草面包糠,在经典的意大利欧芹和细叶香芹中加入了柠檬叶,从中散发出广东清幽滋味。烤至三分熟的香草羊架搭配以浓鸡烹调味、酿入香炒野菌的羊肚菌、甘甜的毛豆泥和炒甜豆,缀以新鲜青豆苗,淡淡的青涩味道令菜式增添春天的清新气息;最后淋上鲜甜浓郁的烤鱼汤汁,以咸鲜味道带出春羊细腻的肉香,也组成经典的“鱼羊鲜”搭配。搭配来自法国Loire Valley 的年輕 Cabernet Franc (品丽珠) , 其充满活力的酸度和丰富的果性,通常带有黑加仑和黑莓的气息。来自Cabernet Franc 独特的青椒和草本气息更可让菜色香气变得更丰富。

菜品:Rêver ·玥 2023 春季菜单酒水搭配:酒水总监 Dayton So 苏若豪

经典法式奶冻,用顺德名物-水牛奶代替一般牛奶,令甜品更添如双皮奶的轻盈,上面铺上以新鲜蜜瓜低温慢煮的静岗蜜瓜粒、再以清爽的青苹果片包裹,缀以青苹果啫喱;搭配加入罗勒、薄荷和青柠的青苹果雪葩,最后淋上混入香草油的香槟苹果汁,清幽的草本气息及明亮的酸度,令整道甜味展现出春天那份清爽轻柔的季节味道。

搭配来自福鼎市的茉莉香芽,最嫩的芽尖绿茶经过六次手工窨制,展现出绿茶甘甜的滋味并且充满芬芳的花香。经过12小时冷泡之后,鲜爽的茶感令甜品变得更清新,而甘甜的茉莉花香气更能提升整个甜品的复杂度和层次感。

当我们想到触觉,总是会联想起手的动作。但触觉其实拥有身体最大的感知器官:皮肤。皮肤具有对力的直接经验,这种经验告诉我们世界的真实性。因为看见还不足以令人信服,所以耶稣才让那些不信的门徒去触摸他自己。这就是为什么你总想触摸艺术馆里的展品:触摸和是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渠道,我们轻拍哭泣小孩的后背,伸出手扶稳老人,抚摸所爱之人。

让雕塑发出触碰信号

雕塑是借助物质材料运用而成立的创作媒介,毛冠帅在研究材料上花了很多时间,他发现不同材料本身会带有不同的性格色彩。在毛冠帅常用的材料中,木材是一个柔弱的书生,它比较温和也给人温暖,需要稳定的温度和湿度,如果水土不服就会生病;石头则是一个英勇的将军,可以上战场横刀立马,但石头一磕碰就碎了,是看起来很强硬但内心很脆弱的性格;金属非常稳定,它会给你一个千年万年不变的承诺,这是它跟木头石头都不太一样的地方。至于玻璃钢之类的3D打印材料,在毛冠帅看来性格极度无聊,毛冠帅不会拿它们去做创作。

对于探索造型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毛冠帅在创作的时候会先用泥稿做出自己喜欢的造型,再用不同材料去尝试,这其中会有很多未知的方向,他自己也并不确定材料性格最终落地后会呈现出怎样的感受,用不同材料做出同一个造型会带来不一样的刺激。

在创作中毛冠帅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如何不让雕塑成为立体的绘画,哪些创作只有雕塑可以实现,而其他艺术形式做不到。毛冠帅意识到雕塑与物质语言之间的强关联,其他艺术形式比如绘画,创作者可能试图创造出一个拟人化的对象,但在雕塑中这是很容易的事情,三维物体天然的立体感很容易形成拟人化的语境,甚至不需要特意去创作。这种物质语言会引发更多其他感官上的思考,比如触觉,因为大部分展览不允许触摸艺术品,当人们去面对物质实体雕塑的时候,对材料质感的判断与感受实际上并不来自于真实的触觉体验,而是来自基于视觉的联想,这给了艺术家创作的空间,在视觉体验上模拟出触觉,或者利用这种差异欺骗观看者的眼睛。

如果希望通过视觉让观众产生对雕塑触觉上的联想,毛冠帅觉得艺术家要去延伸材料,先从已有的经验中判断这种材料的触觉在什么范围,比如木材应该是怎样的触觉,石头应该是怎样的触觉,然后往光滑与粗糙两个边界去探索,打破已知的常规经验。毛冠帅认为触觉是人类很本能的感受力,当人看到一种不同于已知经验的全新东西时就会想要去触碰,木材本身的常规经验里就有粗糙的记忆,因此艺术家要突破这种常规的粗糙,往边界两个方向去找到平衡的位置,作品就会自然引导观众做出与触觉相关的反应。

很重要的一点是,毛冠帅希望赋予自己的作品宁静和包容,就好像一阵风吹过来,它可以破风没有太多的阻力。毛冠帅的作品带着一种接纳的情绪,有每一根经线跟纬线组合起来的顺滑感受,它不具有攻击性,是一个经过思考的结果,而不是一种极度轻松、娱乐化的随性的样子,最终会给观看者一种平静感。

毛冠帅希望观众在面对作品时会感知到触碰的信号,但他不在意观众能不能真的触碰到作品本身,当观众的大脑告诉他们自己想要去触碰这件作品时,大脑就已经做出了预设,但最终观众真实的触碰感可能是不太完美的,所以毛冠帅不太期待观众有没有对触碰的反馈,他在意的是作品在散发出触碰感的信号,这一刻的状态反而是非常完美的。

这种信号的发出与作品所处的语境有着密切关联,毛冠帅非常重视让自己的作品在中国古代文人创造的语境中,他的作品很少取无题这样的名字,就像中国古代文人会在绘画旁边写一个自题诗作为画面的延伸,因为画面只是凝固住一刻,没法呈现出之前或之后的动态,时间感会比较弱,而同样篇幅的文字呈现出的时间感和空间感是绘画的数倍,所以古人在绘画之后会有精简但非常重要以及恰当的题跋在画面里,毛冠帅觉得自己作品的命名跟中国古代绘画的自题诗运用方法一样,是相当重要的。

当作品在不同的展示环境当中,带给观看者对作品质感的体验是不同的。对毛冠帅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自己的作品放在中国古代文人经过漫长历史创造的语境中必须是成立的。在一次展览中,毛冠帅将4件作品并排放在4张台子上,让它们如一卷长轴山水画般展开,这种长轴书画作品的观看体验正是中国古代历史沉淀下来的艺术表达语境。每一件作品都会在展览中形成气,与整个空间的气韵流动交融,毛冠帅很看重中国古代文人们所做的工作,尤其在西方话语权强大的当代艺术中,他更不愿意抛弃中国本土古典精神的视角去呈现与观看。

“木材是一个柔弱的书生,石头是一个看起来强硬但内心脆弱的将军,金属会给你千年万年不变的承诺,每一种材料都有自己的性格”,在毛冠帅的艺术世界中,自然与人工智慧结合出的不同性格的材料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宇宙。

《春》Spring, 东非黑黄檀Africa Blackwood,25*26*31CM, 2018

很多取材自然材料的雕塑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比如风化、生锈、腐朽等等,这种时间带来的可能性让毛冠帅在创作作品之前需要给自己足够必要的理由,因为他知道作品会存在很久,远远超过自己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时间,作品未来一定会带有美妙的时间痕迹。雕塑身上自然时间带来的变化是不可控的,虽然人工技术可以让材料以极快的速度产生时间上的感觉,但这种感觉与自然几千年形成的风味完全不同。同样,时间也会毁掉雕塑,超过三五百年的雕塑在结构上已经是破损的,同时表面部分也会发生变化,比如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和玉器,经过漫长的埋藏之后会产生沁色,这些残缺与改变都是极美的。毛冠帅很难想象自己今天的作品经过一千年的时间会变得多么丰富,这对于创作者来说是很有趣味的事情。

每一个创作者都没法忽略时间的问题,必然要去思考如何去对抗时间的存在,时间怎样在具体的事物中被展现出来,但人们又看不到时间,只能去感受。毛冠帅找到了一种看到时间的方式,他喜欢收藏动物骨骼标本,大部分是松花江里冲刷出来的距今一万年左右的半石化标本,面对这些标本的时候,毛冠帅感觉自己看到了时间,这些标本是大地的颜色,它们在江里存在了一万年,颜色、质感、重量都跟当年的骨骼完全不一樣,它们是客观体现时间的东西,一万年就这样被浓缩在其中。

这些标本原本在松花江水面20米以下,它们在泥沙中的摩擦与移动很缓慢,表面包浆的形成也很缓慢,那种细腻度是在其他任何物质上都看不到的,毛冠帅会去欣赏标本的皮壳,感知它们的润滑度。在收集动物骨骼标本的过程中,毛冠帅感觉到它们发出的带有触碰感的信号在吸引自己,这些标本深埋于河底的泥沙中,采砂船的活动把它们带上来,它们很自然地发出了信号,吸引让人们去触碰它们,把它们带回家,毛冠帅想要去研究它们发出了哪些信号,这些信号是怎么来的,如何去发出吸引触碰的信号,这些都可以被运用在雕塑创作中。

在接下来的创作中,毛冠帅希望探索与光和水有关的雕塑方向,他认为自己的作品不是抽象的而是存在主义的,通过这些作品能提出一些问题,是否可以超越已知的经验去拓宽产生新的经验。

与余景天一起感受流动的旷野之息,裹挟在日光里,穿过沉睡的身体,抵达二者眼底,将你我于这旷野间一并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