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一含,姜庆丹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
中药配方颗粒是在中药饮片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制药技术对其进行加工处理而浓缩成的中药药品[1]。中药配方颗粒是中药饮片的创新产物,可在保留饮片药效的同时弥补其煎煮困难、不易携带等缺点,为医生的调配和患者的使用都增加了极大的便利性,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临床所需。2021 年11 月《关于规范医疗机构中药配方颗粒临床使用的通知》出台的同时中药配方颗粒结束试点阶段,中药配方颗粒开始实施备案制,并扩大中药配方颗粒的销售范围至具有中医执业资格的各级医疗机构。预计中药配方颗粒的未来国内市场规模会到达新高峰,在国际市场的发展也会迎来新的机遇。对FS 中医院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有利于预测和寻找未来发展方向的发力点,并为试点后具有中医执业资格的医疗机构提供合理建议。本次研究的信息收集以某FS 医院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中药配方颗粒使用情况为主,以医生对中药配方颗粒了解情况的调查为辅,相关信息研究分析过程如下。
收 集2020 年1 月 至2021 年12 月 某FS 医 院 的中药配方颗粒应用情况,并将其输入至Excel 中进行分类统计,内容包括名称、处方数、销售额、销售量等。
在Excel 中对收集的应用情况信息进行分类排序统计,将中药配方颗粒按照月份、销量进行分别排序,统计以年、月为单位的使用量。
纵观2020 年至2021 年这两年,中药配方颗粒使用情况整体上是稳步攀升的;相较于2020 年销售总量,2021 年提高约21.7%,销售总额提高了约23%,处方数增加了约21%。具体见表1。
表1 2020 年—2021 年FS 医院中药配方颗粒销售总量、总金额
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各月销量排名前15位的单方颗粒品种重合度较高,偶有几种不同,大部分药品均以利水止汗、健脾健胃促消化等为主要功效,茯苓、黄芪、当归、党参、白术、山药、柴胡等药品常年排在销量前几位,以下为15 种常见单方中药配方颗粒销售总量、总金额,见表2。
表2 2020 年—2021 年15 种常见单方中药配方颗粒销售总量、总金额
单方中药配方颗粒月销售情况在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整体变化不大,呈增长趋势。2021 年各月销售总额除1 月外,2 月至12 月均高于2020 年各月销售总额,其中销售总额最高的月份是12 月。2020 年销售总额最低的月份是2 月,最高的月份是12 月。从变化幅度来看,2020 年与2021 年两年均是1 月至3 月和10 月至12 月变化最大,除2020 年2月受疫情影响有明显降低外,整体销售额均有明显增长。另外将年销量排名前三的茯苓、黄芪、党参三种中药配方颗粒的月销售总量进行统计分析可见,茯苓在2021 年1 月销量最低,在2021 年12 月销量最高;黄芪在2021 年1 月销量最低,在2021 年9 月销量最高;党参在2021 年1 月销量最低,在2020 年5 月销量最高。见图1 至图4。炒麦芽颗粒、柴胡颗粒的月销量变化情况见图5、图6。
图1 2020 年—2021 年各月单方中药配方颗粒销售总额的变化情况
图2 2020 年—2021 年茯苓颗粒月销量变化情况
图3 2020 年—2021 年黄芪颗粒月销量变化情况
图4 2020 年—2021 年党参颗粒月销量变化情况
图5 2020 年—2021 年炒麦芽颗粒月销量变化情况
图6 2020 年—2021 年柴胡颗粒月销量变化情况
整体来看,在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之间,某FS 医院最常使用的15 种中药配方颗粒包括利水消肿药、补气药、补血药、发散风热药、理气药、消食药、活血调经药、养心安神药。其中补气药、利水消肿药、补血药的使用量较高,分别占38%、15%、14%;其中茯苓、黄芪、党参的使用量较高,分别占15%、9%、8%。如图2、3、4 所示,三种颗粒的月销量除在1 ~3月较低(2020 年2 月份受疫情影响销量暂不作分析)外,全年呈现上升趋势,中间的几个月趋势平缓,偶有少量的增加和减少;茯苓和党参月销量曲线的变化较黄芪明显,黄芪的销量在2021 年5 月有明显下降,其他月份变化不大。利水消肿药中以茯苓用量最大,补气药以黄芪用量最大,二者均常年排名第一。在功效方面,茯苓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功效,在《神农百草经》中被列为上品药,常用作配伍使用[2];而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排脓生肌等功效,有着非常普遍的应用[3];党参则是常用的滋补药,在补脾肺之气方面能调节消化功能,对肿瘤治疗也有效果,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党参和红茶制作的党参红茶还可用于调节人体免疫力[4]。从药物的月销量变化中可以看出由于药效的差别,各种颗粒剂在不同月份的销量有细微变化,换季时期补益药的销量会有所增加,换季时病情变化较大,如脾胃失调、尿少水肿、妇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销量靠前的药物都是治疗季节性感冒、风湿类疾病、肺部疾病等慢性病的常用补益药。而饮食困难的月份里消食药使用量有明显提高,如图5 所示炒麦芽颗粒2021 年6 月的销量比5 月高24%,7 月的销量为全年最高,6 月到9 月三个月的销售总量约占全年的58%;柴胡颗粒在感冒频发的月份使用量也出现增高的情况,9 月份的销量较8 月份增加了21%,12 月份销量全年最高,9 月至12月三个月总销量约占全年总销量的40%。由此可见,季节变化所影响的患者的身体变化对中药配方颗粒的销售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且中药配方颗粒稳定性好,传统中药饮片的质量很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容易发霉、变质等[5],在储存、售卖等方面均需要注意,中药配方颗粒在稳定性方面优于中药饮片,质量受天气影响较小,携带方便[6]。有学者针对药师调配、卫生学、价格、成本、临床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中药配方颗粒的调配误差远低于中药饮片,细菌数也低于中药饮片[7]。在相关后续推广应用中应考虑季节因素,针对不同季节增加其对应功效的中药配方颗粒的产量及购入量,医生为患者开具处方时应根据季节变化调整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比重。中药配方颗粒的普及度和价格与中药饮片相比仍有不小的差异。在普及度方面,王金荣[8]统计分析了基层医院患者对中药配方颗粒的认可度,发现对于中药配方颗粒,使用过的患者大多数会主动选择再使用,但不了解的患者就不会选择使用。何佳奇[9]对浙江省中药配方颗粒临床使用情况的调查中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笔者对某县中医院的患者和医生进行了相关调查访谈,此次被访谈患者的年龄处于30 ~60 岁之间的居多,学历多为大专及以下,绝大多数患者不清楚中药配方颗粒的组成和疗效,认知度和接受度较低;约73% 的患者不了解中药配方颗粒,只有不到10% 的患者非常了解中药配方颗粒,87% 的患者希望能够及时获取中药配方颗粒的使用知识,28% 的患者希望了解相关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患者生病时选择购买中成药或中药饮片的概率非常高。在对医生进行访谈时,医生提到医院内部组织中药配方颗粒宣讲会的次数较少,一年仅有1 ~2次,且参加人数较少,所以其对中药配方颗粒的了解程度也不高。调查显示76% 的医生希望能从专业人士的讲解中获取中药配方颗粒知识。在为患者开具处方时,医生会优先选择患者较为熟悉的中成药和中药饮片,这是考虑到患者对其接受度和了解度较高,但中药饮片的缺点较多,所以超过70% 的医生认为需要对全民进行中药配方颗粒相关知识的普及,以有效增加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结合上述调研发现,重视中药配方颗粒的普及宣传工作是增加其市场占有率的基本工作,日本汉方生药制剂协会每年均会举办一次“市民公开中药研讨会”,以便广大市民能够轻易理解中药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市民们可免费参加,在购买药物时还可自行填写购买药物的确认单。确认单既可帮助患者自购药物,还能有效普及相关知识,增加患者对药物的认知度。目前,我国一方面应对市民加强基本中药配方颗粒知识的普及,以社区为单位进行知识宣讲;另一方面还应为医生增加开设研讨会的次数和频率,邀请研究专家和生产企业代表参会讲述,医生及时反馈患者的使用感受和治疗效果,双方互相交流;企业和专家可更具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研发,医生也可以更了解药物的最新消息,为患者更高效地开具处方[10]。在价格方面,中药配方颗粒对比中药饮片确实不占优势,中药饮片市场已趋于饱和,市场价格在集采后有所下降且相对透明,各个生产企业报价相差不大;但2019 年末以前中药配方颗粒仅在国家允许的试点企业进行生产,中药配方颗粒不仅价格相对较高,且受企业和地区影响,价格相差较大[11],市场集中度较高,试点后虽放开企业生产,但形成规模化仍需要时间。如今中药配方颗粒在大部分省份已纳入医保,在国家医保政策下价格有所降低,可被患者所接受,但距离理想价格仍有差距。政府方面应参考中药饮片进行集采后的诸多变化,中药配方颗粒应加速集采的步伐,在有效降低价格的同时还可增加销量,对生产企业和购买者来说是双双获益;监管部门还应增加监管力度,出台相关制度,各地医保制度应加快统一。在企业方面,国家试点后开放了企业生产,非试点企业应尽快提高生产质量,使药品符合国家标准,并完善销售网络,加入中药配方颗粒生产的队伍中,丰富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避免垄断,形成良性竞争。政府和企业双方应共同发力将药品价格降下来,从根本上减轻患者的购买负担。但疫情后原料药价格的提高会影响到中药配方颗粒的市场价格,相关医保政策还在逐步推行中,价格偏高仍然是中药配方颗粒推广的难点之一。如今中药配方颗粒的标准正逐步完善,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各省也在积极发布省级标准,除龙头生产企业外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参与到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大军中,国家也在同步推进集采的进程;参照日本汉方在日本国内的市场占有率,未来我国将会迎来中药配方颗粒发展的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