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创新

2023-03-28 07:58田增志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4期
关键词:现代创新

【摘 要】晚清以后,西学思潮也随之兴起,并在中国文化中生根发芽。在梁启超的提倡下,中国的许多地方都出现了新文学的风潮。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经历了辛亥革命以后,经历了一次深刻的变革。传统在受到西方文化和内部变革的双重影响下,发生了近代的变革。

【关键词】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创新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4—026—03

自20世纪末期,中国文化的发展与趋势在整个社会引起了一场新的讨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近代化的关系是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在激烈的辩论之后,关于文化问题,学界并未达成共识。但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近代文化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中国近代的一种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

一、文化的定义

“文化”这个术语本身就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广义地说,可划分为三个层面:工具层面、制度层面和概念层面,涵盖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从狭义意义上讲,文化是指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回应,是以核心价值为中心的。当前,中国文化联盟所探讨的议题,尤其是中西文化的交流,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在观念层面上,我们在文化与思想方面,探讨了由优秀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过渡的问题[1]。

二、文化的属性与特征

纵观古今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历程,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社会思想层次的文化,它把文化看作是从社会现实中来的。但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文化自身也是一个高度独立的个体,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自身的发展趋势。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在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的生存都受到了社会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文化是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因此,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决定了一个民族走向怎样的现代化道路,如何处理好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与融合,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几千年的历史和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并对人民的生存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上种种特点,都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三、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过程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具有民族特性和特点的民族文化,它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演变与融合。这是一个国家在各个时期的思想、文化、观念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中国人民和祖先創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悠久历史、深厚内涵和优良传统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和发展的。在五千年的中国,中国的历史上,从夏代起,就出现了一个奴隶制的社会。从自由向统一的转变,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开端,也是各个民族文化融合的标志,中华文明是一个典型的民族。中国文化从西周起就逐渐形成了鲜明的特征。汉字自造象形字以来,已步入成熟时期。伴随着汉字的出现,一些古书和青铜的出现,表明中国的物质文化正在逐渐成型。在春秋时代,有一批知识渊博的先进人物,孔子笔削《春秋》,留《论语》遗世,老子修《道德经》,又有创立诸子学派的大家以巨大的热情、雄伟的气魄和无畏的勇气,开创学派,编撰,修订《易》《礼》等中国文化的“元典性”著作,他还在宇宙,社会,生活以及其他非常广阔的方面进行了评论。在唐朝,李白,杜甫等人的带领下,文学与文化重新回到了鼎盛时期。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里,青花瓷器是女性的一种和谐,端庄、雍容、亭亭玉立、不可侵犯;水墨的魔力就像在薄雾里一样鲜活;龙飞凤舞,飘逸如风,飘逸如影;绚丽的唐朝服饰,如同一副山水画卷,有着自己的悠久的文化底蕴[2]。

五四运动前夕,随着“走向民间”的呼声越来越高,一场以民谣征召为出发点的近代民俗学运动,由北京大学向全国蔓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积极地进行了对外开放,吸收了大量的外来文化,使中国人民的风俗习惯以及艺术形式发生了变化。从此,中国这个区域的文化变革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中国文学的近代化是一种必然的历史动力。就当前学术界的研究状况来看,这种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西方文化的输入;二是国内社会转型的需求;三是文学本身的发展;在启蒙之后,西方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在经历了几年的发展和成熟之后,又向中国扩散开来。戊戌变法以后,民众的思想观念也随之产生了质的变化,民主、自由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在历史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文学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必须对传统文学进行改革。

中国的文化变迁是一个重大的转折。要引导优秀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变,要把改革开放的先进思想和理论进行全面推广,把一切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先进文化引进和传播,引导民族民间文化适应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新观念和新行为方式,建立科学文明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它的转变应从历史、现实和民族三个层面来进行。换言之,在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改造时,必须立足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文学观念,同时兼顾人文关怀与中国的实际情况。借鉴西方优秀的文学理论,借鉴一些积极的文化理念,进行改革与创新。认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与现实困境,认识其必然性及相应的应对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上,我们应该对传统进行改造,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要保持优秀传统文化。比如,在中国数千年的文化熏陶下,我们仍然要继续发扬尊老爱幼、尊父母、知耻和敬礼的优良传统[3]。

当前,我国的文化变迁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随着国家的开放,外来的文化和艺术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一方面,它弥补了我们民族文化需要的空白,另一方面,也是我们民族文化需要的薄弱环节。我国有着5000年的文化底蕴。从文化知识到日常生活琐事,无不彰显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贵。在我国,有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奇,有热血豪迈的爱国史诗,也有悲壮悲壮的爱情。我们的每一个节日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而我们的每一条习语都有一条格言。对,我们每一种传统都有自己的看法。这些优秀传统文化都是先贤们提出并加以改进和发展的。他们是由我们的先辈继承和改良的。我们怎能忘了自己是中国人的先辈?所以,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就成了当代社会的一种重要任务。

四、优秀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

在我国思想文化领域,文化交流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国现代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正在逐步走向正确的轨道。从传统到现代,更要重视经济的发展,以经济带动社会,以文化为动力,以经济为物质基础,以经济基础建设文化,以经济发展为载体,以经济建设。

在处理西方文化时,应从西方文化特征入手,加强文化交流,接纳和借鉴不同的文化,这是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对西方文化的具体借用,应先对其自身进行剖析,对其共性、个性进行深刻剖析,并对其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大差异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归纳,从而实现由传统到当代的转换[4]。

五、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正面研究和宣传,提升民族文化自觉和自信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革命时期的思想模式的影响,我们很少正面地研究、宣传、吸收和借鉴优秀传统文化。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指出:“为了增强人民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影视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大正面宣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等。”其实,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是非常珍贵的,没有他们,我们今天的一切成就都离不开他们。在中国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中国奇迹”的历史和文化基因的认识也日益迫切。所以,中国人要把中国5000年来的灿烂文化展现给世人,让我们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得到加强,把中国的现代化、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知识传播开来。并且,中国人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视谈判、友好交往和教育下一代。把这些正面的经验加以总结,就能客观地说明,我们中国的历史、文化、今天的成绩,都是值得我们中国人去办的,这样才能使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

六、从解决现实问题出发,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

中国党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长河中,用自己的理论和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但要将当代中国与世界所面对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就不能以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优秀传统文化理念为合法性标准,而应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切入点和归宿。只有如此,才能把马克思主义和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同时,要形成被广泛认同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把马克思主义和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中國文化推向国际舞台。比如,我们党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就提出了“24个词,12个观念”这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世界所接受。同时,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文化融合起来,把“接地气”的方法与世界发展趋势、民族风格、中国发展的现实情况等联系起来,把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史进行深入的研究,把它运用到今天的文化建设、理论普及工作中去,在人民群众中形成一种普遍认同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

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推动中国现代文化的建设

中国近代文化制度是由革命文化、先进社会主义文化、中国5000年文化的综合而形成的。它是一种融合了世界上所有人类文明的成果的现代、包容、开放、革命的文化。从话语体系、哲学思维模式、社会思想文化、大众文化五个层面进行论述。在这种体制下,优秀传统文化是根本,马克思主义是精髓,不同的文化形式是支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信念,是一套系统的科学。在社会主义近代化过程中,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教训,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一个科学的、具有科学性的理论体系。然而,马克思主义是怎样被建构成一个系统的?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人们的衣食住行、礼乐制度等都是比较完备的道德规范。所以,我们必须在中华文化的土地上生根,在中国与世界的结合上,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在新的文明与人类的命运共同体的指引下,建设当代中国的中国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为世界的发展贡献中国的智慧与中国的解决之道。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发掘和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所有有价值的思想进行深刻的学习和诠释,从而推动中国近代文明的全面发展,把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来源,推进中国文化强国的建设和现代化[5]。

八、结语

在现代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相互交融的进程中,近代文化以其对当代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而日益为人们所接受。这意味着,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现代的文化已经不象其它的了。当代社会中,现代文化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并逐渐融入到了这个社会的文化之中。与之相比,所谓的“现代”与“传统”之间的直接联系,则被朱炳湘先生称为“大传统”和“小传统”之间的关系给折服了。国家通过设置假日来控制意识形态,那么,我们就可以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来寻找政治正当性。由于相对于底层的“民间”文化,现代文化的现代经济、政治、哲学、文化、艺术等等,在现代社会中的接受度自然要高得多。而且,现代国家力量的获取也有赖于现代文明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狄平.双创背景下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传承与设计创新探究[J].明日风尚,2022(7).

[2]王明俊,赵婷婷.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传承与设计创新的研究[J].天工,2022(2).

[3]王镛.试论民间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创新[J].剧影月报,2014(5).

[4]李贻衡.民间传统文化重在保护更在创新[J].文史博览,2004(9).

[5]李贻衡.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创新[J].北京观察,2004(6).

作者简介:田增志(1971—),男,汉族,河北隆尧县人,博士,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文化社会学、教育社会学、传统文化与教育。

猜你喜欢
现代创新
论现代工笔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烟草工业发展趋势及降焦减害技术应用研究
谈森林管理管理体制的创新
解放军,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