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道强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兔子能够成为十二生肖之一,表明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今年是农历兔年,让我们来了解关于兔子的趣味知识吧!
兔子只有一种吗?
基于生物学的分类规则,“兔子”并非专指一种动物,而是兔形目60多种动物的总称。我们不妨把最常见的兔子划分为穴兔和野兔两大类群。其中穴兔起源于地中海沿岸,顾名思义,它们是穴居动物,生下来没有毛,眼睛也睁不开,需要洞穴的庇护。穴兔的模样比较萌,家兔便是由穴兔驯化而来的。相比之下,野兔则充满野性,像许多草食性动物一样,生下来不久就能奋力奔跑,时速可达70千米。
兔子有哪些类别呢?
白兔是白化的家兔,属于穴兔家族的成员。相对于野兔来说,家兔的耳朵不算很长,因为耳朵太长会妨碍它们钻洞。野兔长长的耳朵能够耳听八方,随时逃跑。兔子的耳朵敏感且脆弱,人们在抓兔子的时候,可不能揪着它们的耳朵,而应该轻柔地抱起它们的整个身体。
出现在中国成语和古籍里的兔子,绝大部分是野兔,确切地说是中国常见的华南兔,因为中国没有穴兔自然分布。比如“守株待兔”中的兔子,还有跟随嫦娥奔月的“玉兔”,大概率都是野兔。
凡事都有例外。“狡兔三窟”里会打洞的兔子怎么可能会是野兔呢?这一典故出自《战国策·齐策》,那时的齐国不可能有野生穴兔,更不可能有被驯化的家兔,因为家兔的驯化地远在欧洲。这难不倒后人自圆其说,《战国策》成书于东汉时期,因丝绸之路引入了西方的家兔,难免有家兔逃逸到野外,过上穴居的生活。于是写书人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让家兔“穿越”到了战国时期的齐国。
再来看看“龟兔赛跑”里的兔子。这个故事出自古希腊时期的《伊索寓言》,明清时期传入中国,我们耳熟能詳。在通行的《伊索寓言》英文版里,这只兔子是“hare”,表示它并不是我们熟知的“rabbit”。两者的区别在于,“hare”指的是野兔,“rabbit”则常指穴兔和家兔。且不说自然界里龟和兔相遇的概率有多小,更别说赛跑了,故事里磨磨蹭蹭、不慌不忙的兔子理应是穴兔。故事传入中国,在不同时期的绘本里,这只兔子大多被描绘成萌萌的宠物兔或小白兔。总之,这只兔子的品种仍然是一桩悬案。
兔子尾巴真的长不了吗?
歇后语“兔子的尾巴——长不了”是用来形容做事情没有耐心,草草了事。真实的兔子尾巴说不上很长,却也不是很短,虽然它看上去的确像一个小毛球蜷(quán)在屁股中间。如果把兔子尾巴拉直了,就会发现它的尾巴犹如一把卷尺,平时总是收得紧紧的,只让尾尖露在外面。难怪兔子在奔跑时主要依靠长长的耳朵来平衡身体,而不是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