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日战争时期,重庆的抗战漫画以灵活的漫画展览的运动形式和多维度表现抗战的题材成为对敌宣传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融入了这场全民族抗战救亡的时代进程,肩负起了伟大时代所赋予的抗日救亡重要命题。
关键词:重庆;抗战救亡;漫画运动;发展阶段
抗战时期,重庆的漫画运动是整个中华民族抗战美术史中的重要一环。此前关于重庆抗战漫画的研究,有张怀玲在其学位论文中讨论了重庆漫画运动的历史与现实意义[1],对抗战时期重庆漫画的历史文献、出版发行情况进行了整理与研究[2],以及郭洋等对报纸媒介的副刊进行的整理[3]。这些关于重庆抗战漫画运动的研究多采用文献综述的研究角度,少于关注艺术家个案和历史阶段分类研究。因此,本文将聚焦重庆抗战漫画运动与代表性艺术家和历史阶段进行研究,以作补充。
一 、多元斗争的重庆抗战漫画运动
重庆在抗战时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是中国抗战美术的重要堡垒。在抗战时期,这里聚集了一批全国知名的美术家,因此,形成了重庆众多抗战美术团体,如中华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中华全国漫画作家抗敌协会等。从某种角度上看,当时重庆的漫画活动并不自由,国民党当局严格控制着文化活动,进行严密的书刊审查,加上物质条件的匮乏,故而虽复刊了《抗战漫画》杂志,但仅仅出版了三期便不得不宣告停刊。而后,漫画宣传队又相继创办包含抗战漫画作品在内的综合性刊物《抗战画刊》、《时事新报》专门发表抗战漫画的副刊《漫画双周刊》和《国民公报》的漫画副刊《漫画报》。然而,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政策下,漫画刊物显然已无法生存。
(一)抗战漫画展览的举办
在出版自由受到较大限制之时,漫画家们转换抗争策略,灵活地采用举办画展的方式展开斗争,因此可以说当时重庆的抗战漫画展现与流播形式的最高峰就是举办“漫画展览”。如当时的“军委会政治部漫画队”于 1939年3月26日至29日在中央公园球场举办漫画展览;同年4月16日至18日,漫画展“香港的受难”展出特伟、叶浅予、丁聪、黄新波等人的69幅作品,生动刻画了在日寇疯狂肆虐下香港人民的苦难生活;同年12月,这次展览沿小龙坎、山洞、歌乐山、沙坪坝、磁器口、北碚等地巡回展出,引起民众的广泛共鸣。1941年4月,“漫协”在重庆举行第二届全国漫画展览会。1942年,重庆的漫画展览较少,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丰子恺于11月28日在重庆励志社举办的漫画展览。1943年,漫画展览呈现频繁态势,仅重庆中苏文化协会就举办了4次漫画展览;同年3月12日,张文元举办抗战6年来漫画、国画作品展,展出作品60件;同年3月24日至29日,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举办的叶浅予“战时重庆”漫画展亦是盛况空前,100多幅漫画是对重庆“大后方”世态百相的真实描绘,展览分为“重庆1941”“走出香港”“苗族同胞”三个部分。1946年3月,成功举办了廖冰兄的“猫国春秋”和张乐平的“东南战地写生”两个专题画展。当然,其间其他机构与团体以及漫画家个人依然在频频开展着漫画展览活动,受到社会广大民众的热烈欢迎。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因此,漫画运动日趋高涨,当年5月3日,重庆中印协会在两浮支路举办的叶浅予“旅印画展”,记录了1943年画家到印度采访的沿途见闻,其中对远征军战斗生活的描绘尤为精彩;同年8月2日,膺社第一次诗书画展览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举行,参展画家包括高龙生、张文元、吕凤子、陈之佛、傅抱石等;同年11月25日至28日,漫画家余所亚和黄新波的“漫画木刻夜莺联合画展”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举行,展出作品以抨击法西斯、呼唤胜利的内容为主。
而最为重要的、规模与影响最大的是“八人漫画联展”,该展览于1945年3月15日至20日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盛大揭幕。画展参加者有张光宇、叶浅予、丁聪、廖冰兄、特伟、沈同衡、余所亚、张文元八人,而主要组织者即为叶浅予。这次展览,不论就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水平来说,都是空前的。画展在重庆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尽管采用购票参观的方式,但观众仍然空前踊跃,影响力可谓巨大。漫画展览的作品因描绘善良人民生活的真相而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如廖冰兄的作品《爱敌如友,视民如何?》,将国民党当局因软弱而对降敌的优礼,以及对同胞苦难的熟视无睹表现得淋漓尽致。1945年3月21日的《新华日报》便对展览的盛况作了如下记述:“这次八位画家的《漫画联展》,深得各界欢迎……最后一天,参观者仍极踊跃,脚一踏进门,就掏钱买票,深怕失掉看的机会。临走时必问:明天还有没有?听到是最后一天,就说:唉,真可惜,真可惜。” [4]画展也受到了当时中国共产党驻重庆办事处的充分肯定,周恩來热情接见了参展画家,并给予高度肯定。《新华日报》为此发表评论:“可说是对敌人对罪犯的利刃,是为那些罪犯写了可憎的面目。”[5]该展览获得空前成功,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参展画家们知名度高、艺术水准上乘,故而有很强的社会感召力;二是准备工作与策展思考周全,并得益于良好的宣传与组织工作;三是展出作品贴近真实社会生活,呼应了当时抗战的紧迫需要,能够充分体现广大群众的深切意愿。总之,展览能够紧跟社会时代步伐,充分满足群众的精神需要,深刻反映民众心声,必然引起全社会的同频共振。
(二)漫画家的抗战活动
1.漫画家张谔
张谔在重庆《新华日报》从事抗战漫画创作,任漫画主编。在重庆期间,他以极高的工作效率和满满的战斗激情让《新华日报》佳作频出,几乎每天都刊载有他的作品。除了在主刊上依据社论创作抗战漫画以外,他还为副刊创作漫画,出色的漫画质量使其成为《新华日报》的中流砥柱。为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和汪精卫的叛变行为,张谔以“旧阴谋、新花样”为题,每天依据新闻绘制出漫画连环画一组四张,刊登在《新华日报》上,前后持续3个月之久。1940年,张谔将1938—1940年间发表于《新华日报》上的抗战漫画共计140幅编辑成册,由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名为《漫画自选集》,将抗战漫画打击侵略者、鼓舞人民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2.漫画家丰子恺
因为避难而寓居重庆的丰子恺,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反映抗战主题的漫画作品,并于1940年11月下旬在夫子池等地举办了“个人漫画联展”,展出避难以来的漫画和色彩风景作品,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力。他所参与的重要展览活动,比如1943年携其新近作品100余幅,到重庆周边县城长寿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努力宣传抗战救国,积极倡导救亡募捐;再如1945年11月1日在重庆两路口举办的“丰子恺画展”,参展作品均为一尺大小,共计两百余张,其中一部分是画家凭借记忆对战乱逃难中失散作品的复刻,一部分为其新创。当年重庆的报刊亦常常刊登丰子恺独具风格的描绘与抒情漫画佳作,好评多多,于此可以借用俞平伯评价丰子恺作品之语为证:“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那便是我看了《子恺漫画》 所感。”[6]可以说,丰子恺的漫画感人肺腑,是以充满温情的、人本主义的笔触鲜活地记载着人间冷暖与日常生活,其抗战漫画秉持了抗日救亡的宣传需要,又洋溢着温柔悲悯的浓郁情调。
3.漫画家张光宇
张光宇在重庆也很活跃,由他创作的漫画《西游漫记》也于1945年11月22日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公开展出。此次展出的漫画为首集,共十个篇目,每篇计六格漫画。漫画创作的文本依托西游记的故事,采用古今穿插的漫画构图绘制与故事讲述模式,以妖魔鬼怪象征法西斯,有力地揭露了日本法西斯的残酷暴行,深刻地批判了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公不义的社会丑恶现象。此次展览引起了重庆《商务日报》的重点关注,其所属的漫画专刊《星期漫畫》便对画展做了较为丰富的专门报道,不仅刊载了张光宇的漫展“自序”,而且还刊载了叶浅予针对其漫画的评论文章,以及漫友署名为“痕”者针对张光宇《西游漫记》专题漫展的评论文章。“痕”说:“《西游漫记》的用色明快,故事幽默有趣。同时它还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价值,漫画故事的表现围绕物价飞涨、强拉壮丁、思维僵化和受降的真伪不分等社会问题,画家都采取了嘲讽的手法表现。漫画就是要将真理放在寓教于乐中深刻地体现出来,这样的漫画才是好的漫画作品。”的确,作者采用了他颇为擅长的装饰画法,以强烈、浓重的民间用色,流畅而简洁的线条,描绘了生动的漫画形象,其对待艺术的态度严谨而认真,内容与形式有机统一,引人关注,催人思考,皆为上品。
4.漫画家叶浅予
叶浅予也于1943年3月24日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举办了名为“战时重庆”的个展。作者以速写与新闻漫画等方式,对抗战时期重庆各个方面的社会形态进行了生动、真实的记录表现。其作品主题鲜明清晰、人物造型生动、构思巧妙新颖、画面活泼有趣,如《土货与洋货》等作品,观众被深深打动了。他于1945年4月15日还与丁聪、特伟一起在重庆参与了综合性展览“香港的受难”,描绘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的中外军民艰苦支撑18天的社会现实,揭露了日军在占领香港后的种种残暴行径。
二、重庆抗战漫画运动的发展阶段
而当我们顺着抗战历史的纵向发展脉络并以此为线索向下整理时,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重庆抗战漫画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抗战防御阶段(1937年11月—1938年10月),而这一时期恰好是重庆抗战漫画的萌芽阶段。以重庆青年酆中铁、刘鸣寂等成立于1937年的重庆木刻研究会为标志,研究会虽势单力薄,成员的社会影响力不强,但他们秉持着救亡图存的历史责任感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经常聚集在一起研习、创作漫画和木刻,积极参与重庆的各种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并将作品发表于同时期的《新蜀报》等重庆本土报纸上。在这一时期,重庆的漫画创作的社会影响虽不及上海来得广泛与深远,但却为之后抗战漫画的发展与勃兴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第二个阶段是抗战僵持阶段(1938年10月—1943年7月),这个阶段是重庆抗战漫画的勃兴与发展阶段,以1938年10月“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搬迁至重庆为标志。在渝期间,漫画木刻画家们克服各方面的艰苦条件,通过各种小型画展,深入到田间地头和郊县乡村,结集出版抗战画册,举办各种义卖捐献救国运动,为切实动员老百姓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漫画与木刻画运动至1942年达到高潮,以重庆的木刻画研究会为中心,各种画展风起云涌,各种书刊、出版物纷纷涌现,对外交流颇为活跃。在这一时期,关于漫画的艺术创作理论及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第三个阶段是抗战反攻阶段(1943年7月—1945年9月),这一时期是重庆抗战漫画发展的高潮阶段,以1945年3月至4月在重庆举办的“八人漫画联展”最具代表性。这一时期漫画家的创作,不仅抨击了日寇的凶残罪恶、歌颂中国军民的英勇奋斗,还折射出当时的社情民意,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揭露,表现国人在抗战胜利前夕的思考和对光明未来的热切向往。
第四个阶段是国内和平谈判阶段(1945年9月—1946年5月),这一阶段是重庆抗战漫画的消歇阶段。最具标志性的事件便是随着抗战获得胜利,“全国漫画作家抗敌协会”复会为“全国漫画作家协会”并迁回上海。在这一时期,漫画家们的艺术创作又被赋予了新的任务,如汪子美在重庆举办的“天方夜谭”漫画展,以对比的方式披露了社会现实,漫画创作内容已经由抗战对敌转为阶级斗争。因而,这场轰轰烈烈的重庆抗战漫画运动就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以展览为主要活动形式的重庆抗战漫画,作者多是活跃于20世纪30年代的漫画界前辈,经过民族解放运动的淬炼,他们都有着突出的进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其作为漫画家的政治责任心和社会担当意识得到了加强,创作的漫画作品往往一扫上世纪20年代软弱柔情或滥情平庸的低俗格调,纷纷化笔为枪,坚毅地投入到自由民主和民族解放运动中去,形成了一道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无比壮丽恢宏的史诗篇章。
三、结语
历史向我们清晰地呈现,中国抗战时期的漫画家们化笔为枪,谱写了中华民族抗击外敌侵略最为辉煌的一章,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重庆抗战漫画艺术,风起云涌,蔚为大观。而漫画家们都是时代的鼓手,其抗战漫画作品紧贴时代与社会的需求,完成了时代所赋予的抗日救亡的社会命题,成为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具体化体现。
参考文献:
[1]张怀玲.抗战时期重庆的漫画运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2.
[2]张怀玲.抗战时期重庆漫画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J].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9(04):66-70+65.
[3]郭洋,姜晶,张怀玲.抗战时期重庆漫画副刊整理与研究[J].文史杂志,2020(01):90-94.
[4]漫画联展闭幕参观者万多人[N].新华日报,1945-03-21(003).
[5]漫画联展今天开幕[N].新华日报,1945-03-15(003).
[6]俞平伯.子恺漫画·跋[A].丰华瞻,殷琦编.丰子恺研究资料[M].青海: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253.
作者简介:
刘瑜(1980—),男,汉族,重庆人。博士研究生,重庆大学艺术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