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巧
《左传》记载:鲁昭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20年)春,“宋华亥、向宁、华定自宋南里出奔楚”。春秋时期的宋国是殷商后裔,周初被封为公爵,国君子姓,属于中原国家。华亥、向宁、华定都是宋国权臣,出逃到南方霸主楚国去,是何缘由?
先说华亥这个人。他与宦官勾结,出卖亲族,登上高位,作为宋国右师掌控着宋国朝政。他扶植宋元公继位,但是宋元公“无信多私”,登上国君之位后,就想铲除华亥和向宁等人。宋国君傲臣骄,内部矛盾重重。
鲁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初夏,华亥、向宁、华定先设计抓住宋国一些公子,并逮住了宋元公的几个亲信。宋元公去求情协商,反被扣留,并被勒索将太子和两个儿子作为人质,宋元公也要求华亥、向宁、华定各以一个儿子作为人质,双方互押人质,订立盟约。十月,宋元公背弃盟约,杀了华氏、向氏的质子,并向华、向发动了进攻,华、向势力败溃,华亥、向宁、华定流亡陈国。鲁昭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21年)五月,华亥、向宁势力偷偷返回宋国的南里再次发动叛乱。战事几经反复,在晋、曹出兵援助下,宋元公才打败叛军。这个事件在历史上称为“华向之乱”。
华亥曾同楚灵王有过会盟,颇有交情,于是,他代表宋国反对力量派人向楚国求援。楚国正要培植亲楚势力,于是就向宋国提出要将叛臣带出宋国,表面说是为解决宋国乱局,但其目的一看即知。宋元公仗着有晋国等中原诸侯联盟(“中原联盟”)撑腰,表示这是本国内政,谢绝干涉。楚国颇为尴尬,准备军事干预。
春秋时期,楚庄王成就楚国霸业,其后很长一段时期,与老牌霸主晋国平分霸权。早在鲁成公十八年(公元前573年)夏天,趁晋国内乱之机,楚国和郑国就联合进攻晋国的盟国宋国,攻破其都城,扶持了傀儡政权。其后,宋国在“中原联盟”支持下才铲除了国内亲楚势力。
?楚国一直是北方诸侯国的对头。此时,“中原联盟”认为如果扣留華亥三人在宋国,鱼死网破,其势力必定拼死一搏,并且,楚国为维持大国面子,必会派遣精兵进入宋国帮助叛臣,局势会复杂难料,不如就坡下驴,同意楚国将叛臣带走。在“中原联盟”的压力下,宋元公只好看着他痛恨的华亥、向宁、华定等人大摇大摆地跟着楚国人走了。晋、楚、齐、吴、曹、卫六国也随即撤军,一场为期三年、牵动“天下”的内战才宣告平息。
华氏的败逃流亡早有征兆。一是,鲁昭公六年(公元前536年),宋国左师向戌认为,华亥通过阴谋从同族手上夺取权位,毁坏自己宗族,于人于己都没有什么好处,并以《诗经》中“宗子维城,毋俾城坏,毋独斯畏”来警告他难免逃亡的下场,此言15年后果然应验。
二是,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夏天,宋元公派大夫华定作为使者到鲁国通报新君继位,鲁国招待他,并演唱祝颂诗《蓼萧》,华定却不了解诗意,也没有回以相应诗篇。鲁国大夫叔孙婼预判,华定对当时外交礼仪常引用的《诗经》不熟悉,没有学识,不知谦虚,不能胜任官职,“将何以在”,以后必将罹祸,至少逃亡。果然,10年后,华定出逃楚国。
再说,“国际因素”施压宋元公放走了叛臣,好像是四两拨千斤,为宋国解除了一劫,也暂时缓和了“国际”冲突,但是后遗症也多,宋国外逃的流亡势力时刻对国内虎视眈眈。
宋元公去世后宋景公即位,之前流亡陈国的宋景公弟弟公子辰返回国内,与右师乐大心发动了政变。此后,宋国朝政逐渐被皇氏、灵氏、乐氏三个大族控制,称为“三族共政”。皇氏和乐氏均是宋戴公之后,为戴氏一支,宋国政权被戴氏实际掌管,此时的宋国已嬗变为戴氏宋国,也称为“戴氏取宋”,宋元公一系的子姓宋国实际上灭亡。
鲁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宋国左师向巢领兵进攻郑国,趁机攻打逃亡在宋国、郑国之间嵒、钖地的子姓宋国流亡贵族。郑国出兵救援,于第二年春天歼灭宋军,把边境六座城邑毁为废墟,此后,宋国一蹶不振。
春秋时期,霸主国家干涉他国内政的事情频频出现,将当时国际局势弄得纷繁复杂,最后,一起跨进了“礼崩乐坏”、杀伐不断的战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