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帆,梁青山,张西南,边 旺
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是一种非心源性,致死率极高的疾病[1],其特点为发病急、进展快,一般发生在急进高原(海拔>2500 m)后一周,其诱因多为过度劳累、寒冷和上呼吸道感染等[2]。对于长期居住在高原的人来说,罹患HAPE的概率低,临床较为罕见。本例为久居高原的战士,临床容易漏诊。
患者,男,汉族,29岁,军人。于3 d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偶有咳痰,量少,呈黄色黏液样痰,伴呼吸困难,乏力,活动后加重,伴发热,最高体温38.2 ℃,无胸痛,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等症状。入院查体:血压110/80 mmHg,血氧饱和度60%,心率130次/min,体温37.8 ℃。口唇发绀,呼吸急促,30次/min,双肺可闻及湿性啰音。既往体健,在藏9年(平均海拔 3650 m),否认近期急进高原,长期从事烹饪工作,生活规律,无不良嗜好,工作强度适中,否认毒物接触史、服药史、淹溺史、气胸、血胸、外伤、过敏等病史,定点医院定期体检未发现异常。入院后完善胸部螺旋CT示:(1) 双肺改变,考虑:肺水肿?炎症?(2) 纵隔及右肺门区少许淋巴结钙化;(3)肺动脉增宽(图1)。心脏彩超示:三尖瓣轻度反流。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检验指标: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BNP)1143 pg/ml;降钙素原0.24 ng/ml;C-反应蛋白(CRP)13.53 mg/L;白细胞(WBC)11.9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8.07×109/L;心肌酶、心肌标志物、肝功能、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入院诊断为:(1)HAPE;(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患者入院后嘱半坐卧位,给予高流量吸氧(5 L/h),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 0.2 g/次,1次/12 h)抗感染治疗,氨茶碱针(0.25 g/次,1/日) 缓解气管痉挛;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次,1次/d) 抗炎治疗,静脉注射呋塞米注射液(10 mg/次,1次/d) 利尿;口服连花清瘟胶囊(1.4 g/次,3次/d) 清热解毒治疗。入院第2天,患者诉咳嗽、呼吸困难症状较前明显好转,未再发热。复查BNP 89.9 pg/ml,CRP 13 mg/L,WBC 10.58×109/L。第三天复查胸部X线正侧位片示:双肺门向心性纹理增粗、模糊,点片状密度增高影,考虑肺水肿可能(图2)。与3 d前胸部CT结果相比点片状密度影明显吸收,减轻。第7天复查胸部正侧位片未见明显异常,治愈出院。
图1 患者影像学检查
上呼吸道感染是急诊科常见病症,而对于高原环境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应引起重视[3,4],因为其不仅是高原肺水肿的常见诱因,也可能是肺水肿的临床表现之一。肺部感染及肺栓塞等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与HAPE均有差异,为了避免漏诊和误诊,本例入院后即可进行胸部CT检查以明确诊断[5]。通过对该患者既往病史采集及相关检查发现,临床诊断既不支持心源性肺水肿[6],也不能判断为常见类型的非心源性肺水肿,如中毒性肺水肿、药物性肺水肿及感染性肺水肿等[7]。针对此类型HAPE,有研究发现,对于长期生活在高原的健康人群,在某些诱因作用下,可以出现类似于急进高原后HAPE的症状[3,8],临床上容易误诊和漏诊[9]。该患者最终诊断为特殊型HAPE,高原低压性缺氧是主要诱因[1],低氧性病理生理改变是其发病基础[10,11]。笔者分析该患者罹患特殊型HAPE的可能原因如下:(1)长期居住高原,血红蛋白为181 g/L,高于平原常驻人群平均水平,存提示其存在慢性缺氧[12];(2)发病时间为1月中旬,正值冬季,西藏地区高寒,氧含量为一年中最低值[13];(3)发病3 d 前受凉后,出现了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未及时就诊,是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14];(4)发病后出现高热,机体代谢加快,对氧气需求量增加,进一步加重了组织缺氧[15];(5)发病后仍于炊事班正常工作,劳累及环境因素加速疾病进展[16]。
高原地区冬季气候气温低、低气压、低氧分压。久居高原的官兵长期处于低氧环境,在习服过程中,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缺氧性病理改变,如慢性红细胞增多症、心肌肥厚等[16],周围环境的变化极易诱发或加重既往所患疾病[17]。对于高原地区驻守官兵,特别是患慢性高原病或对缺氧较敏感的人群,应加强健康宣教和卫勤保障:(1)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日常预防措施,如冬季注意保暖;(2)适当调整训练时间,降低训练强度[18],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3)注重日常保健式氧疗[19],延缓慢性高原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