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三甲医院血小板抗体阳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3-03-28 08:25向红铭彭海燕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3年6期
关键词:血型系统性抗原

刘 娟,向红铭,彭海燕△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1.输血科;2.病案科,湖南常德 415000

血小板输注是维持血小板减少及血小板功能障碍患者止血的必要疗法[1]。然而,反复进行血小板输注可能会导致同种异体抗体的形成[2],主要包括血小板相关抗体、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及CD36抗体[3]。血小板抗体是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后紫癜、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原因[4]。因此,血小板抗体检测对于血小板相关疾病的预防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红细胞抗体检测已成为临床输血前的常规检测项目,但血小板抗体检测还未得到充分重视。本研究对2017-2021年在本院住院并可能需要输注血小板的2 229例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并分析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的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提高血小板输注疗效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本院2 229例住院患者的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其中男1 160例、女1 069例,平均年龄(44±25)岁。纳入标准:(1)血小板计数<50×109/L及伴有出血需输注血小板治疗;(2)血小板输注无效;(3)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4)输注血小板后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5)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6)不明原因的血小板减少患者。排除标准:病历资料不完整。本研究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会批准。

1.2主要仪器与试剂 IH-1000全自动血型分析仪为美国伯乐公司产品;配套所用血型分析稀释液及血型检测卡为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单克隆抗-A、抗-B标准血清为北京金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抗-D标准血清为英国密理博有限公司产品;血小板抗体检测反应板、冻干血小板抗体筛检细胞、低离子强度溶液、抗人IgG抗体、指示红细胞以及阴、阳性对照为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产品。TD-3A型血小板专用离心机为长春博研科学仪器有限责任公司产品。

1.3方法

1.3.1血型检测 采集患者静脉血2~3 mL置于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管中,离心后用IH-1000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对标本进行ABO及RhD血型鉴定,有疑问的标本采用试管法复查。

1.3.2血小板抗体检测 采集患者静脉血3~5 mL,待血清析出后离心,取上清进行检测。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检测前将试剂盒平衡至室温,取冻干血小板抗体筛检细胞配制血小板悬液;并将洗涤液原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合适浓度配制洗涤工作液,抗体检测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指示红细胞在微孔底部形成单层判为阳性反应;指示红细胞只结合到部分孔底判为弱阳性反应;指示红细胞在微孔中央形成细胞扣判为阴性反应。

2 结 果

2.1住院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分布 2 229例住院患者中,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276例,阴性1 953例,阳性率为12.38%。男性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9.66%,女性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1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输血史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15.03%,无输血史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不同血型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的科室分布 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主要分布在风湿免疫科(41.27%)、呼吸内科(22.22%)、感染科(15.15%)、新生儿科(15.15%)等科室,结果见表2。

表2 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的科室分布

续表2 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的科室分布

2.3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的疾病分布 在疾病分布中,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最高的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其次为结缔组织的其他系统性受累及紫癜和其他出血性情况,结果见表3。

表3 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的疾病分布

2.4血小板抗体阳性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本研究中因变量为血小板抗体是否阳性(阴性=0,阳性=1),自变量为性别(男=0,女=1)、输血史(无=0,有=1)、各病种(以其他病种为参照),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有输血史、系统性红斑狼疮、结缔组织的其他系统性受累、紫癜和其他出血性情况是血小板抗体阳性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4 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 讨 论

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血栓形成、维持血管完整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5]。血小板输注是一项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近年来,血小板输注已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医疗实践中,用于预防和治疗患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实体瘤、大手术出血、外伤患者的血小板减少性出血,以及更少见的血小板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6]。然而,尽管在血小板的生产、储存和输血方面已取得了重大进展,输血反应仍然是一个重大的临床问题。免疫因素是导致输血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7]。血小板表面含有多种抗原,包括ABO血型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人类血小板抗原(HPA)和定位于CD36上的Naka抗原[8]。相关研究表明,HLA抗体和HPA抗体的存在是血小板输注引起各种反应的主要原因,如血小板输注不应期 (PTR) 和输血后紫癜(PTP)[9]。因此,早期检测血小板抗体并在输血前选择抗原阴性供体的血小板是临床预防和应对PTR的主要途径[10]。

本研究结果显示,2 229例患者的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率为12.38%,稍高于文献[11]报道的10.62%,这可能与区域、人群分布等因素有关。女性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与吴燕等[12]的研究结果较一致。这可能是由于女性的妊娠所致,妊娠是导致血小板抗体阳性的重要因素[13]。另外,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输血史是血小板抗体阳性的危险因素,这与牛佳萌等[9]的研究结果较一致。由于当前血小板输注主要采用ABO同型随机输注法,避免了ABO系统不合的不良反应,但血小板表面抗原系统多而复杂,除了ABO抗原外,还包括HLA抗原和HPA抗原等,一旦输注的血液制品与患者抗原存在差异时,易刺激机体产生血小板抗体。此外,袁慧铭等[14]的研究还指出,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输血次数之间呈正相关,血小板阳性率会随着输血次数的增多而增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风湿免疫科为血小板抗体阳性检测率最高的科室。将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的疾病种类按ICD-10分类,系统性红斑狼疮、结缔组织的其他系统性受累以及紫癜和其他出血性情况为血小板抗体阳性的危险因素,其原因可能是患有这几类疾病的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失调,容易产生针对自身血小板相关抗原的抗体,从而导致血小板破坏加剧,血小板计数减少[15]。有研究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除产生血小板抗体外,还可能产生抗磷脂抗体,而抗磷脂抗体又可与血小板结合。因此,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血小板减少症的机制可能依赖于抗磷脂抗体与血小板抗原抗体之间更复杂的相互作用[16]。此外,本研究发现呼吸内科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也较高,且该科室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多为肺炎患者,说明机体发生炎症反应时,也可能会刺激机体产生血小板抗体。有研究在15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拟捐献血浆者中发现其血小板抗体全部呈阳性,但具体发生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17]。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女性、有输血史、系统性红斑狼疮、结缔组织的其他系统性受累、紫癜和其他出血性情况是血小板抗体阳性的危险因素,在输注血小板前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尽可能选择血小板交叉配血相容的献血者血小板,防止出现输注无效。

猜你喜欢
血型系统性抗原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超声引导经直肠“10+X”点系统性穿刺前列腺的诊疗体会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Lppx和MT0322人T细胞抗原表位的多态性研究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
盐酸克伦特罗人工抗原的制备与鉴定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
时态的系统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