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探索

2023-03-27 07:34杜改芝
中国稻米 2023年2期
关键词:基层工作思政人才

实现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人才资源,人才是决定事业发展前途的核心因素,是统筹乡村振兴各项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力量。人才从哪里来,最主要的还是来自高校。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同样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大学生接受了系统的思想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已经从懵懂少年蜕变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青年人才。值此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之际,更需要大批大学生人才进驻乡村,充实乡村基层干部队伍,利用各自专业所学,解决乡村发展建设中的各类问题,促进乡村产业升级、推动乡村治理机制革新、提高农民生活幸福感,为促进乡村发展做贡献。而要让大学生自愿、自觉甚至积极主动进驻乡村,就要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塑人功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事业观,引领大学生塑造正确思想价值观,主动承担乡村振兴重任,以为乡村振兴事业发展做出个人贡献为荣。因此,从高校教育角度看,必须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让思政教育成为推动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事业稳健迅速发展的支撑手段。由王邵军、王莉莉等著写的《新时代高校实践思政教育创新研究》一书立足乡村振兴事业发展需求,从实践人才培养角度对思政教育创新建设实施了系统探究,对科学构建“大思政”格局提出了新颖方法,旨在为包括乡村振兴在内的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实践具有显著指导价值。

一、紧贴实践发展需求,转变思政教育方针

实施思政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才培养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实践,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对乡村振兴来说,迫切的经济增长需求、社会治理优化需求、人口素养提升需求、医疗保障需求、产业发展需求、生态和谐治理需求,是当前乡村工作的重点,如何使大学生能够学有所用,有针对性地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是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发力的地方。本书对乡村振兴建设有全面了解,能够站在乡村基层工作协调的角度思考问题,对于现阶段乡村建设所遇到的难题有着清晰的认识,因而能够明确指出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方向,从乡村基层工作实际出发考虑人才培养关键问题。针对当前农村产业发展续力不足问题,要充分引导大学生认识到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强化自身引领产业创新和经济管理能力,从思想意识层面树立对乡村产业发展工作的责任感;针对乡村生态治理难的问题,思政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充分了解“美丽中国”战略的建设意义,以生态文化传播、生态行为养成为目标,逐步推进乡村生态治理。

二、推广实践思政教育,提升大学生基层工作能力

新时代,思政教育应当与社会建设、国家战略充分融合,而不是成为书斋中的研究性学科。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则,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思政教育创新,推动“大思政”格局建设。因此,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思政教育创新,就不可能局限于理论研究,而要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基层工作实务的积极性,将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到乡村工作实践过程中,在系统训练大学生基层工作能力的过程中磨练其意志心性、强化其专业能力、塑造其完善人格、增强其荣誉感自豪感,为毕业后投身基层工作奠定基础。在作者看来,以乡村作为实践思政教育的练兵场,不仅能够让大学生充分领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价值,强化自身专业能力,还能在潜移默化中转变大学生职业观和职业选择,让其将个人价值实现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充分融合。

三、引导农村大学生理性择业,为乡村建设提供充足人才储备

农村大学生作为农村区域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原本是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但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农村人口外迁,以及大学生择业观的转变,思想认知、价值观念的改变,许多农村大学生已经不愿意再回到乡村、回到家乡就业,而对高薪的都市工作环境表现出很强的渴望,造成农村建设人才回流困难的局面。随着每年毕业生人数的增加,也有一部分农村大学生选择回到家乡工作,但还远远不够。因此,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更具针对性,将推动农村大学生回乡发展作为今后思想教育的一个重点,通过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毕业生就业动员”等课程与活动,有序引导农村大学生回流乡村,担起建设家乡、振兴乡村的责任。

猜你喜欢
基层工作思政人才
人才云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固本强基 推动基层工作取得实效
开展“五区”联动推动基层工作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