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叶广西女性作家的地域分布及家庭影响初探

2023-03-27 06:00李宇星
广西地方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临桂广西作家

李宇星

(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299)

清中叶广西女性作家的涌现是伴随着清代广西文坛整体的繁荣,以及清代全国女性创作的潮流应运而生。以《三管英灵集》《峤西诗钞》《历代妇女著作考》《国朝闺秀正始集》《粤西十四家诗钞》《挹苏楼同人诗钞》《千首清人绝句》《清代闺阁诗人征要》《广西历代文人著述目录》《临桂县志》等多部文献为总量范围,对清中叶广西能够确定地域的女性作家进行定量分析,统计得出至少有27人,现对清中叶广西女性作家的地域分布及家庭影响展开整体探究。

一、地域信息的来源

本文将嘉庆、道光年间以及前后相近年代作为研究时段,统称“清中叶”,并将记载清中叶广西女性作家作品的二十余部文献作为研究来源,统计地域信息,包含有:总集类文献、别集类文献、方志文献。

首先,总集类文献大多只辑录作品,偶有具体地域信息存于卷末小传、附录中,如梁章钜《三管英灵集》卷五十一至五十三共收赵宜鹤、朱庭兰、陆媛、陈莹英、秦凤萧、黄氏、石禾玉、罗瑛、查瑶溪、秦璞贞、钟瑞金等20位闺秀的诗作及其小传;清人张鹏展编《峤西诗钞》(民国钞本)辑闺秀为一卷,收唐玉弟、唐联弟、罗瑛、石朱玉、罗氏、白蕙、唐氏、赵宜鹤、罗氏、潘任姬、黄氏、查氏、陆小姑、秦璞贞14位女性作家,共55首诗歌;施彰文编《挹苏楼同人诗钞》(民国油印本),附录一卷单收闺阁才人,记录了陆媛、梁惠姑、李学玉、汪淑媛、凌氏五人,共收诗87首;此外,还有挥珠《国朝闺秀正始集》、单士厘《国朝闺秀正始续集》、黄辉清《广西诗见录》、吕集义《广西诗征丙编》、周鼎《漓江曹旧集》等均收有清代广西妇女诗作及作者个人小传,小传或附录基本会介绍女性诗人生卒年、地域、家族及作品情况等,“闺秀每姓名下各叙里居表字与夫”,虽较为简略,但十分重要。就地域信息而言,《三管英灵集》有着独到的价值,这是广西第一部由官方出版的诗歌总集,同时也是清代广西地域诗歌总集的代表之一[1],其“闺秀”卷对书中20位女性作家中的15位记录了明确的居住地,这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极大帮助。胡大雷也在其著作《桂学研究》中肯定《三管英灵集》:“这些女诗人的生平事迹大部分已不见于其他史料中……如陆小姑,如果不是因为《三管英灵集》的记载,我们几乎不可能知道她曾创作了如此多的作品,并且取得了如此高的成就。”[2]由此,其独特的史料价值可见一斑。

其次,部分别集类文献也留存于世,如《梅神吟馆诗草词草》收何慧生诗歌57首、词作4首;《况周颐集》第三册《澹如轩诗存》及第五册《玉栖述雅》共收录了朱镇的63首诗歌,况周颐作跋并对祖母朱镇的生平和诗作情况进行了论述;民国十三年石印本《啖蔗山房诗存》附文祚闲作品集《静怡诗存》,收录其作品一百余首;朱玉仙作品集《画诗楼稿》中收录132首诗歌,这些别集对何慧生、朱镇等部分女性作者生平、地域、家族进行了简述,但有诗集的女性作家不多,因此可参考的地域信息较少。

最后,方志类文献为考察女性作家的地域提供了较为直接确切的验证,清嘉庆《广西通志》、光绪《临桂县志》、道光《平南县志》、民国《武缘县图经》、新编《宾阳县志》、《广西文献名录》等广西各地方志,对其辖区内居住或出现过的较为著名的女性作家有所记录。如新编《宾阳县志》中记载:“陆媛(1806—1834)宾川城内人。惯称小姑,清代女诗人。陆小姑自幼受儒学父亲的薰陶,尤喜爱诗词。”[3]谢启昆《广西通志》二百六十九《列传十四“列女一”》有言:“陈莹英,字端文,大学士宏谋女。莹英幼读书,能诗,适秦氏子,有心疾,女自伤其生之不辰。未几暴卒,盖未成妇也。有诗一卷,名《含贞轩集》。”[4]蒙起鹏的《广西近代经籍志·卷七·集部四》末附闺秀一集,收录了朱凤亭、朱镇、唐氏、赵宜鹤、罗柔嘉、陆小姑、苏念淑、朱玉仙等人的著作、地域、生平等信息,如对朱玉仙的介绍为:“女史博白朱氏。”[5]在介绍朱凤亭时曰:“黄孝廉蓼园先生之配,太史春庭先生之母,桂林朱凤庭孺人,著有《红兰池馆摭存诗》。”[6]寥寥几句便将朱凤庭的家庭、地域和著作情况交代清楚了。还有,清光绪《临桂县志》也涉及陈莹英、赵宜鹤、朱庭兰、查瑶溪、秦凤萧等人,清道光《平南县志》收录了罗柔嘉、罗瑛等人,张阳江著《桂林历史人物录》对朱庭兰、何慧生、陈莹英、秦璞贞、查瑶溪的地域、生平信息进行了简介,但对沈桂、罗裁云的生卒年代未有提及;张庆芝著《中国历代女名人录》介绍了陆小姑,罗训森主编《中华罗氏同谱》第一册中也有对罗柔嘉的介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宾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宾阳文史资料·第4辑》对陆小姑进行介绍,并附录其三十首诗。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编《广西文献名录》对韦懿贞、何慧生诗集进行简介。

综上,文献古籍中有记载的广西清代女性作家,偶有交集重复的情况,如《广西近代经籍志·卷七·集部四》和《三管英灵集》都收录了陆小姑、罗柔嘉等人的地域信息,“宾州人,有《紫蝴蝶花馆吟草》”[7]“罗柔嘉,桂平人,傅澄室,有《兰心诗草》”[8]。因此,针对不同文献中地域信息记载,本文遵循“求同存异”的创作原则,对清中叶广西女性作家的地域信息进行统计分析。除去重复,剩下的至少有45位,其中,部分女性作家生卒年不能确定或是不在嘉庆、道光以及前后相近年代这一研究时段,有陈肖兰、陈肖菊、况桂珊、张洛、张含兰、钟瑞金、白蕙、邓氏、姚氏、罗裁云、周洁11人;部分女性作家地域不可考,或是经考证里居非属广西的有沈桂1人;另外,还有部分女性作家生卒年及地域信息皆不详,如唐氏(与此前唐氏不是同一人)、梁月波、袁鹤侪、秦贞、潘任姬、凌氏6人。因此,有明确地域记载的清中叶广西女性作家约有27位:朱庭兰、陈莹英、赵宜鹤、朱镇、李学玉、姚氏、萧玉姑、朱凤亭、何慧生、唐氏、查氏、秦凤箫、朱玉仙、文祚闲、石禾玉、苏念淑、秦璞贞、韦懿贞、梁惠姑、蒋静如、唐玉弟、唐联弟、张苗泉、陆小姑、罗瑛、黄氏、罗柔嘉。如下表:

地域信息来源广西清代女性作家地域明确的清中叶广西女性作家文献古籍朱庭兰、陈莹英、赵宜鹤、朱镇、李学玉、姚氏、萧玉姑、朱凤亭、何慧生、唐氏、查氏、秦凤箫、朱玉仙、文祚闲、石禾玉、苏念淑、秦璞贞、韦懿贞、梁惠姑、蒋静如、唐玉弟、唐联弟、张苗泉、陆小姑、罗瑛、黄氏、罗柔嘉、徐平之、沈桂、张含兰、钟瑞金、白蕙、邓氏、罗裁云、袁鹤侪、潘任姬、凌氏、周洁38人朱庭兰、陈莹英、赵宜鹤、朱镇、李学玉、姚氏、萧玉姑、朱凤亭、何慧生、唐氏、查氏、秦凤箫、朱玉仙、文祚闲、石禾玉、苏念淑、秦璞贞、韦懿贞、梁惠姑、蒋静如、唐玉弟、唐联弟、张苗泉、陆小姑、罗瑛、黄氏、罗柔嘉27人。

二、地域分布考察

(一)地域分布概况

清中叶广西女性作家数量增多,其里居分布较广、地域较多,且地域分布并不平均。参考《三管英灵集》《峤西诗钞》《历代妇女著作考》《广西古代诗词史》《桂学学术史》等二十余部文献著作,清中叶广西有明确记载地域信息的女性作家至少有27位。首先,从时间上看,20余位清代广西女性作家,最早的出现在顺治年间;出生在乾隆,生活于嘉庆、道光年间的最多;咸丰、同治、光绪以至民国初年次之,故将嘉庆、道光年间以及前后相近年代作为研究时段,统称“清中叶”;其次,从空间上看,20余位女作家里居范围较广,分布于广西各地,涉及临桂、灵川、永福、苍梧、北流、贵县、玉林、平南、桂平、藤县、宾阳、邕宁、武缘等13个县。[9]以清中叶为研究时段划分,27位女性作家中,临桂居多共12人,其它15人散布于桂平2人、玉林2人、灌阳2人、藤县2人、武缘1人、灵川1人、宾州1人、平南1人、兴安1人、苍梧1人、永福1人,整体来看分布在桂东地区,呈现以临桂为中心,向南部、东部扩散之势。同时,临桂女性作家数量将近其他地域数量之和,足以可见清代广西临桂文坛的繁荣,领粤西之先锋。如下表:

(二)地域分布特点

1.整体上看:呈现“以临桂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的特点

由分布概况可知,清中叶时期,临桂是大部分女性作家的里居地,甚至将近其他地域数量之和,由此渐渐形成了以临桂为中心的作家群体,这一时期聚居于此的女性作家至少有12位:朱庭兰、陈莹英、赵宜鹤、朱镇、李学玉、姚氏、萧玉姑、朱凤亭、何慧生、唐氏、查氏、秦凤箫;而处于临桂周边的桂平、玉林、灌阳、藤县、武缘、灵川、宾州、平南、兴安、苍梧、永福等地,只散居一两位女性作家。根据《三管英灵集》所收诗人诗歌地域分布情况可知,从唐至清道光年间,收录女性诗人总数最多的4个县,一是临桂,131人1042首诗歌;其次是苍梧诗人33人诗歌214首;平南诗人31人282首、上林诗人31人125首。[10]临桂地区诗人数量最多,苍梧、平南、上林三县逐次之,临桂一县诗人数量高于三县之和,其诗歌亦多于其他县,可见临桂在广西古代诗坛的地位,也可见出临桂长期作为广西古代省治州治府治,是人才的聚集地。由此可知,无论是处于清中叶,还是历代广西,临桂都是文人墨客聚居之地,整体呈现以临桂为中心向四周扩散散居的地域特点。

清中叶广西女性作家地域分布表

2.局部来看:呈现“自东向西,逐渐递减”的特点

若是将清中叶广西划分成东部、中部、西部三局部来看,有“自东向西,逐渐递减”的特点。据《清史稿·卷七十三·地理二〇·广西》记载:清早期顺雍乾嘉广西各府下设桂平梧郁道、右江道、左江道,分辖桂林府、柳州府、庆远府、思恩府、平乐府、梧州府、浔州府、南宁府、太平府、镇安府、郁林州。[11]府下主要设州、县。其中,桂平梧郁道、右江道、左江道自右向左分布,恰好分别位于广西的东部、中部和西部。首先,清中叶广西女性作家居住于广西东部的地区有临桂、灵川、玉林、藤县、永福、苍梧、兴安、灌阳等地,至少有21人。临桂长期作为广西文坛中心,同时“顺治初,因明旧为省治”[12],清朝继承明朝行政区划,恢复了以往的行省制度,设立清代广西行省省治为桂林,[13]也就是临桂,正是清中叶广西女性作家聚集的区域,有朱庭兰、陈莹英、赵宜鹤、朱镇、李学玉、姚氏、萧玉姑、朱凤亭、何慧生、唐氏、查氏、秦凤箫等人。灌阳、灵川、永福、兴安地区距离临桂较近,与临桂同属于桂林府管辖,位于广西的东北部,清中叶里居于此的女性作家有:唐玉弟、唐联弟、秦璞贞、韦懿贞、蒋静如等。苍梧、藤县、玉林三地虽距离临桂稍远,但与临桂、灌阳等地同属于桂平梧郁道管辖,均位于广西东部地区;其次,位于广西中部右江道的平南、桂平、宾州、武缘四地均有女性作家出现,至少有6人,平南及桂平由浔州府管辖,居住的女性作家有:罗瑛、黄氏、罗柔嘉,武缘、宾州属于思恩府管辖,张苗泉、陆小姑等在此居住,四地均位于广西中部偏东地区,有向东部靠拢的趋势;最后,位于广西西部的左江道未有清中叶女性作家地域的记载。纵观人数的差距可知,广西东部女性作家最多,中部次之,西部最末,东部作家人数是中部的数倍,正是“自东向西,逐渐递减”。张彦曾在《〈三管英灵集〉研究》中总结清代诗人里居特点是:桂东为主,桂中过渡,桂西为辅。[14]清代女性作家的地域分布同样符合这个特点。

三、地域分布差异原因

造成清中叶广西女性作家地域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探究地域差异背后的原因,正是对女性作家地域特殊现象的解释。究其原因为三点:一是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二是省治中心临桂家庭的文化优势;三是桂东临海家庭的经济优势。其中,家庭影响占主要因素,文化与经济为次要因素。现从家庭、文化、经济三方面逐一做简要分析。

(一)家学环境:优渥氛围

清中叶广西女性作家的出现极大程度受到了家庭的影响,既离不开渊源深厚的原生家庭的教导,也有婚后家庭优渥氛围的熏陶影响。

这类女性作家大多拥有较好的家庭文化环境,成长于渊源深厚的文学世族、官宦世家,家族亲长或达官显贵,或文官清流,一方面,其自身文化水平较高,家庭文化氛围浓厚,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子女产生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大家族较为注重文化教育及传承,从而会更加重视培养其子女的学识,大家闺秀往往从小就在私塾学习,加以名师指点传道。故而,长期接受文学的熏陶使她们拥有优良的文学素养,为后期诗词创作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尤其是临桂地区女性作家,其家族地处广西政治中心,家中多有名臣高官,家庭环境及文学氛围较之其他地区更好。较有代表性的如临桂陈莹英,其父陈宏谋不仅位极人臣,且在文学上著作颇丰,代表作有《五种遗规》《培远堂全集》《陈榕门先生遗书》等,被誉为“贤臣名宦”,是清代桂林籍官员中职位最大的治世名臣[15]。《清史稿·列传》称赞陈宏谋“乾隆间论疆吏之贤者,尹继善与陈宏谋其最也……宏谋学尤醇;所至拳拳民生风俗,古所谓大儒之效也”[16]。陈宏谋十分重视女儿陈莹英的教育,曾在《五种遗规·教女遗规序》中表达了对于女性教育的看法和意见,既理解女子学习不易的处境“天下无不可教之人,亦无可以不教之人,而岂独遗于女子也?当其甫离襁褓,养护深闺,非若男子出就外傅,有师友之切磋,诗书之浸灌也”,也肯定女性的聪慧天性,强调学习教育的必要性:“疑女子知书者少,非文字之所能教,而弄笔墨工文词者,有时反为女德之累,不知女子具有性慧,纵不能经史贯通,间亦粗知文义”。[17]这些开放先进的文学理念,为陈莹英幼年的教育提供了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如此,陈莹英在文学创作上有所成就,其著作集有《含贞轩诗》《含贞轩词》,收录诗词有愈百首,成果颇丰,但由于不易保存,今仅见《三管英灵集》中存其诗18首;又如朱镇生于临桂地区的极有影响力且家学渊源的朱氏文学家族[18],其后嫁与况祥麟为妻,将朱氏与况氏两大文学家族联系起来,互相促进文学创作。

临桂之外,也有部分女性诗人拥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如生活于藤县的苏念淑,其父苏时学“学富才博,赋性恬淡,世家名儒”,其兄苏念礼也喜爱吟诗作赋,著有诗集《雌伏吟》,受到父兄的影响,她在文学创作上的造诣也极高,擅作咏花诗、怀人诗,有作品集《绿窗吟草》,三人活跃在清中叶的藤县文坛上,在诗歌创作上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有一定的影响力,史称“镡津三苏”[19];再如宾州陆小姑曾在幼时拜滕问海为师,在其门下学诗六年,积累了丰富的学识,其作品集《紫蝴蝶花馆吟集》今不存,唯《三管英灵集》和新编《宾阳县志》共录其诗31首;又如永福韦懿贞,其父韦知谦为知县,堂弟韦葆森是文人,后嫁与名士唐鹤轩先生为继室;再如武鸣张苗泉,其父张献廷为举人,她少从家学,撰诗填词,诗人韦丰华评价其:“诗笔清稳,不亚(陆)小姑。”[20]总而言之,这类女性文人大多生活于优渥的环境中,但临桂地区所占高门望族、书香世家比例具有绝对性优势。

(二)文化浪潮:夫妻唱和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提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21]。至于清代,一代之文学莫过于“词”。词自宋兴起盛行,至元明衰落,但又在清代形成中兴之势[22]。叶恭绰曾曰:“词学滥觞于唐,流衍于五代,极于宋而剥于明,至清乃复兴。”[23]陈匪石亦云:“词肇于唐,成于五代,盛于宋,衰于元,亡于明,复兴于清。”[24]词学在清代的复兴共分三个阶段派系:浙西词派、常州词派、临桂词派,兴起于清中叶,一直持续至晚清。清中叶前半段康熙年间,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和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词派兴起,后半段由嘉庆年间的张惠言、周济为首带领常州词派,共同造就了词学在清中叶的复兴局面,掀起全国词学以至文学的浪潮,广西虽“僻处岭外,文化逊于中原”[25],但也不例外产生了文学的繁荣。据民国《广西通志稿》统计:明清全省十一府中试的举人有9697人,其中桂林府占了4958人,超全省一半。[26]清代一百余年间,广西共计5075人中举,585人中进士,仅临桂一县进士人数即达190余人,且广西清代进士人数已达明代的数倍,由明代占全国进士总数的百分之零点几上升到2.2%;从嘉庆到光绪年间,占全国状元总数的3.5%,[27]足以可见清代广西文化教育较之前代有了明显的进步,以及临桂绝对的文化中心优势。在这种教育背景下顺势出现了一批文坛先辈,从雍乾年间的“治世名臣”陈宏谋,到乾隆盛世的“粤西诗人之冠”朱依真、张展鹏,再到嘉道年间“三元及第”陈继昌、“岭西五大家”的吕璜、龙启瑞等,以及清末出现的“杉湖十子”“临桂词派”成为晚清词学复兴的领军[28],一系列的文坛巨匠不断奠定广西诗坛的地位。

这些文臣举人不仅对广西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内在家庭中也发挥了传播文学的功能。自幼生活优渥、博识群书的女性作家们,在成年后大多也嫁入了门当户对的书香之家或豪门显贵,其丈夫也多为举子文人,文官雅士,夫妻之间相敬如宾,志同道合,相互唱和,互为师友。如临桂何慧生,字莲因,生活于道光年间,擅写诗作画,极具才情,著有《梅神吟馆诗词集》一书,其夫龙启瑞,清道光二十一年甲一名进士,被誉为“岭西五大家”之一,代表作有《经德堂诗文集》《小学高注补正》《经籍举要》《古韵通说》等,且官至江西布政使,不仅是名家学士,也是显赫高官,在这种优越的环境下,夫妻二人共同创作文学,并有文集传于后世,还有为人所熟知《摸鱼儿》《南乡子》两纸词札,不仅表达了龙启瑞对于妻子的思念之情,也是夫妻唱和的一种体现。正是有这样的家庭氛围,其子龙继栋在文学上也有所成就,作品有《味兰簃传奇》《槐庐词学》《烈女记》等,继而形成了以龙启瑞、何慧生、龙继栋为主要代表人物的龙氏家族,在临桂盛极一时。同时期的临桂夫妻文人还有很多,如况祥麟与朱镇、黄苏与朱凤亭、罗辰与查瑶溪、黄东昀与唐氏、汪运与李学玉,其夫亦多生于世家大族,或为当世名士文人,夫妻诗学皆深,才名遂著。相较于临桂的名门望族,其他地区女性文人的创作环境稍显普通,但也大多是书香门第或中等阶层。

这种繁荣不仅推动了大量男性文人创作,更刺激着一批女性作家的文学细胞,文人举士们在全国性及地域性的文化浪潮推动下大量出现,并进一步对家庭女性产生影响,夫妻间的唱和切磋为女性作家提供了文化交流的家庭氛围,延续了女诗人们良好的家学渊源。临桂作为广西省省治,处于一省的文化中心位置,其地域文化相较于省内其他地区先进许多,正是如此,临桂地区产生的女性作家数量最多、聚居的密度最高,高于其他地区数倍;同理,如玉林、灌阳等其他地区距离文化中心较远,文化发展程度较慢,且文学浪潮波及较浅,故女性作家相对不多。

(三)经济发展:资本的萌芽

清代前期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广西农业经济得到了极大的恢复与发展,同时,随着外来资本的逐步侵入,商品经济也渐渐萌芽。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物质财富逐渐增加,也促进了广西市场繁荣、稳定了生产秩序、改善了人民生活。[29]尤其是对于省治的临桂以及周围的桂东北、桂东南地区,经济复苏效果十分显著。据民国《桂平县志》记载:“人心朴实,盗作不兴,物阜价微,谋生殊易。”[30]虽有些夸大,却可以得知,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清中叶桂东北地区经济带来了繁盛。同时,桂东南地区凭借临海较近、资本主义萌芽较早、地主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等优势,商业贸易发展更加昌盛。[31]且桂东南地区渐渐出现了货币地租和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32]如嘉庆十五年陆川县“范智昌出押租钱八千文,向黄添茂承批田租七石二斗,如欠租不纳,把押租钱抵数。”[33]又如嘉庆二年北流县“李怃雇廖宗荣夫妇帮做农工,每月共给工钱六百文。宗荣夫妇即在李怃家侧居住,并无文契年限,亦无主仆名分。”[34]这种地租、雇佣都是资本主义早期的表现形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清前期农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积淀,清中叶成为清代广西经济鼎盛时期,又因为临桂及桂东地理位置优越,其经济更加发达,里居于此的女性作家的家庭大多为书香门第、官宦世家,社会地位高,家庭经济条件也较好,为该时期女性作家的大量出现提供了优良的物质基础。而临桂周边地区的女性作家,其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弱,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支撑,故而出现的女性作家相对减少。正如:“整个桂北地区,由于漓江的恩泽,自秦汉以降,便比广西其他地方首先受惠于中原先进文明,整个封建时代,桂东北的文化、教育领先于粤西各地,一直发挥着核心主导作用;桂林,作为该区域的中心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则一直决定影响着该区域的发展进步,区域内各县都接受桂林的引导和辐射。”[35]

纵览清代广西社会,清中叶是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涌现了一批数量众多的女性作家。这类女性作家的地域独具特点,呈现以临桂为中心,由桂东向桂西逐渐减少的特点。清中叶广西女性作家的出现主要受其家庭环境的影响,不仅是当时经济、文化繁荣的映射,更是女性创作意识的体现,在广西清代历史上留下了一页精彩的篇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后代女性文人的创作。

猜你喜欢
临桂广西作家
桂林临桂供电局:营配协同创典范提质增效优服务
作家的画
广西临桂凤凰土话同音字汇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我的临桂情缘
夏橙在临桂县的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