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禹君 温鑫
摘 要:新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高校关工委要在发挥好固有工作优势的基础上常学常新、因势利导,瞄准当代“00后”大学生成长特点,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通过助力“五老”掌握“微”技能、激發思政教育“微”潜力、拓宽关心学生“微”场域、打造双线联动“微”品牌等对策,破解传统工作困境,构建网络育人模式,实现关工委工作与青年大学生成长同频共振,进而提升育人的实效。
关键词:高校关工委;关心下一代;网络育人工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5.090
高校关工委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它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以离退休的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以下简称“五老”)为主体,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关心并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为开展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工作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5G移动通信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将驱动全社会进入万物互联的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正在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形势下,高校关工委该如何顺势而为,进一步占领网络育人新阵地,有效运用新的互联网手段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提质增效,是一项亟须讨论和解决的课题。
1 网络育人融入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应有之义
大学生是善于接受新事物、敏于运用互联网的活跃群体,在当今日新月异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对个性化、差异化、形象化、符号化 表达方式的追求正在改变着他们接受教育的思维和方式,这就为高校关工委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将网络育人融入关心下一代工作是顺应时代变革与发展的需要,有着多重应有之义。
1.1 是推动高校关工委工作因势而新的需要
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社会发展趋势,正在推动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由传统的单向“灌输”向现代的双向互动转变。加之在当前疫情防控背景下,“云端教学”“线上课堂”更是得到了催生和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校的教育教学环境由以前的教室空间为主逐步转向教室和网络空间并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势头不可逆转。关工委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之一,必须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搭乘网络信息技术的快车,实现工作模式和路径的改革创新,为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注入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进而提高育人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1.2 是贴近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需要
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当代大学生成长与互联网技术发展相生相伴,手机、平板电脑、iWatch等已成为大学生群体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时至今日的网络空间也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一环境”。包罗万象、互联互通、倍道兼进的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了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的便利,网络信息的“爆发式涌进”使得大学生自我主体意识、平等互动愿望、多元表达需求日益增强,深刻影响着其接受教育的方式。因此,有针对性地将互联网手段运用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是贴近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必然选择。
1.3 是巩固拓展关心下一代教育阵地的需要
2022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关工委网络阵地建设,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现代技术高度融合”。可见网络阵地建设是新时代关工委工作适应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变化和需求的应然之举。面向大学里最活跃的“00后”受众,面对“日日新、又日新”的教育内容和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教育工作相融合的新要求,互联网无可规避地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故打造网上关心下一代工作阵地是固本之策,有利于更好地担负起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 高校关心下一代网络育人工作面临的困境
将互联网技术手段融入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大势所趋、时代之需,换言之,开展高校关工委网络育人工作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一招。当前,高校关工委网络育人工作的实施也面临着困境。
2.1 离退休老同志掌握互联网技能不熟的困境
离退休老同志作为高校关心下一代的主体,是开展关工委工作的重要力量和宝贵资源。由于历史发展和时代变迁等原因,离退休老同志掌握对网络技术特别是智能化、数字化的操作技能掌握相较于年轻一代不熟悉、不熟练,面临着开展关心下一代网络育人工作的“数字鸿沟”。例如大多数“五老”还在使用不具备智能化功能的老式按键手机,即便部分老同志配置了智能手机,能基本进行电话拨接、微信收发、新闻查阅等简单操作,但对于“腾讯会议”“学习强国”“两微一端”等APP的功能性操作存在较大困难,成为他们开展网络育人工作的一大瓶颈。
2.2 关工委网络技术工作队伍建设不足的困境
将互联网技术手段融入高校关工委工作需要建设一支网络技术工作队伍。当前高校关工委工作大多依托“五老”报告团、延安精神研究会,通过同大学生面对面的线下讲授形式开展专题辅导报告、讲座等活动,针对新一代“00后”受众的学习、认知特点,大多尚未采用微党课、微故事等网络育人方式开展线上工作,缺乏网络技术工作团队的支持。因此高校关工委亟待建设一支网络技术工作专班,一方面可帮助离退休老同志学习并掌握开展线上工作的必备技能,另一方面也可对关工委网络阵地进行日常运营和维护,对“五老”报告团、宣讲团的线上微党课进行专业技术策划、图文编辑、视频录制与剪辑,实现“术业有专攻”。
2.3 网络阵地覆盖面和吸引力不够的困境
建立和拓展网络阵地是新时代高校关工委加强教育阵地建设的关键环节。当前,高校关心下一代的网络阵地建设尚存在薄弱环节。从横向建设来看,多数高校只在学校官方网站建立了关工委专题网页或栏目用于发布通知、推送新闻,对于“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建设仍是留有空白,拓展面不够宽;从纵深建设来看,高校二级教学单位在各自网站大多没有设置关心下一代专栏,即便有专栏设置,展示的内容也较为单一、数量不足,其微信公众号、微博认证号亦复如是;从阵地吸引力来看,关工委网页版面设计较为简易,内容相对更新较慢且多以图文为主,缺乏创新元素,没有形成网络育人的“磁场效应”。
3 高校关心下一代网络育人工作的路径思考
在新时代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关工委应搭乘信息化、智能化的“快车”,顺时而动、应势而为,将互联网技术手段有机融入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探索出高校关工委网络育人的新模式。
3.1 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助力“五老”掌握“微”技能
“五老”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是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主体,只有帮助“五老”熟练掌握智能化的互联网应用和操作技能,将网络育人元素嵌入关心下一代工作中,“五老”的政治优势、理论优势、经验优势才能进一步得到全面有效发挥。据此,高校关工委要建立健全网络素养和技能提升的培训机制,加强对“五老”的网络业务培训。一方面,要以老年大学为依托,定期举办网络工作能力培养与提升培训班,邀请校内外相关专家进行集中授课,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发展前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讲解和示范,让“五老”在学习中探索“微”技能。另一方面,从校内选拔一批信息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等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组成关工委青年志愿服务队,形成对“五老”的一对一网络实操服务,在“五老”开展线上工作时担任其网络技术助手,在“五老”在实践中巩固“微”技能。通过有针对性、可及性的培训帮扶,使离退休老同志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具备“云”思维和“微”本领,进而跨越开展关心下一代网络育人工作的“数字鸿沟”。
3.2 配备技术工作队伍,激发思政教育“微”潜力
如果说加强网络技术培训、使“五老”掌握开展网络育人工作的基本技能是必要前提,那么配备专业的网络技术工作队伍就是重要保障。高校关工委要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组建网络技术工作专班,可通过社会公开招聘、校内遴选、劳务派遣、研究生助管聘用等方式吸纳互联网技术相关专业的人才组成2~3人的工作团队。在常规业务上,专事负责关工委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网络育人软硬件设备的运营和维护,线上推送内容的图文编辑、排版和发布,以及“五老”报告团、宣讲团微党课、微故事、微报告、微讲座的直播、录制、剪辑、合成等工作;在特色活动上,同学校党委宣传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和团委密切协调,牵头开展“互联网+关心下一代”的学“四史”、普法、防诈骗、禁毒等网上品牌課程、宣传片的技术策划和制作,为“五老”网络育人导师团队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和后勤保障,使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微”潜力得到充分挖掘,进而切入“云端”工作快车道。
3.3 强化网络阵地建设,拓宽关心学生“微”场域
阵地建设是增强队伍凝聚力和工作战斗力的重要载体,强化网络阵地建设是打通高校关心下一代网络育人“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环节。高校关工委要运用系统思维同学校党委宣传部、大学生网络思政中心、网络与信息管理中心等相关部门协同联动,打造关工委“两微一端”和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推动专题网站改版升级,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平台的学校强国号推送优质内容,推动网络阵地的思维革新、表达革新、颜值革新,形成网络育人工作矩阵,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鲜活载体上持续发力。同时要建立“学校-学院-学生组织-班级”上下联动的网络育人共同体,各二级教学单位关工委要在学校关工委的指导下建设并拓展关心下一代网络育人新阵地,充分调动学生组织、班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校、院两级关工委网络育人工作采集素材、反馈信息,为网络阵地的内容更新提供新鲜优质的一手材料,实现校院关心下一代阵地共建、资源共享、声音共鸣,构筑起纵横交织、互联互通的网络育人格局,拉近与“00后”的距离,拓宽关心青年大学生的“微”场域,进而更好地引导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
3.4 深化丰富教育内容,打造双线联动“微”品牌
在解决了“五老”技能困境、组建了网络工作专班、搭建了网络阵地平台的基础上,设计并构建好让大学生喜闻乐道、引人入胜的育人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在高校关工委承担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不仅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过硬的理论水平、丰富的工作阅历,大多还具备书法、歌舞、太极、国画、茶道、厨艺等爱好专长,为育人内容的丰富化、多样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方面,以党和国家重要会议、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纪念日为契机,可面向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国家安全、普法禁毒、民族团结进步等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根据“五老”的工作经历和擅长领域,结合学生们的关注热度,重点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微课程。
另一方面,可依托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推出以写对联、打太极、画国画、品尝茶、包饺子、猜灯谜、扎粽子为内容的实践课程,学生可通过关工委网络工作平台进行课程报名,参加现场教学进行体验式学习;关工委在“五老”线下讲授、实操的同时面向全校师生进行课程直播,因现场教学名额限制报名未成功的学生可通过线上进行观看、学习,对反响好的课程进行录制,纳入学校慕课资源库。因此,紧扣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两条主线,既充分发挥了“五老”的综合优势、丰富了教育内容,又迎合了学生的需求、形成了双线联动的育人“微”品牌。
4 结束语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在新时代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关工委要瞄准当代大学生成长特点,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因势利导、破解困境、精准施策,通过助力“五老”掌握“微”技能、激发思政教育“微”潜力、拓宽关心学生“微”场域、打造双线联动“微品牌”等路径,实现关工委工作与青年大学生成长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同频共振,使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在创新中充满活力、踵事增华。
参考文献
[1 ]刘佳.融媒体时代关工委“迭代传承”教育路径探析 [J ].科教文汇,2020,(02):30.
[2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意见》 [N ].人民日报,20220210(1).
[3 ]常娅.新媒体语境下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思考 [J ].教育现代化,2019,(12):186.
[4 ]何晓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关工委立德树人工作的路径与实践 [J ].国际公关,2020,(10):204.
[5 ]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第一辑 [M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199.
[6 ]李双依.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网络育人的工作思路 [J ].现代教育科学,2021,(04):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