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 飞,裴 露
(1.湖北省孝感市妇幼保健院,湖北 孝感 432001;2.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西河镇卫生院,湖北 孝感 432013)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1]。西医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抗生素治疗为主,必要时使用解热镇痛药退热,临床疗效确切,但患儿退热时间较长,且易反复发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归属于中医“感冒”范畴,中医认为本病是机体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进而产生发热、恶风、鼻塞流涕、喷嚏及咳嗽等症状。中医治疗本病经验丰富,其中小儿推拿、中药足浴等中医外治法广泛应用于本病的治疗中。本研究主要观察小儿推拿联合中药足浴辅助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7—10月孝感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106例,根据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观察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1~5岁,平均(2.3±1.2)岁;病程3~5 d,平均(3.9±0.8)d。对照组男30例,女23例;年龄1~5岁,平均(2.2±1.1)岁;病程3~5 d,平均(4.1±0.7)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孝感市卫生保健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2021年12月31日)。
1.2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儿科学»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制定[2]。主要症状包括流涕、鼻塞、干咳、喷嚏、咽部不适、发热、恶寒、头痛乏力等,可伴有腹痛、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主要体征包括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有时可见下颌及颈部淋巴结肿大,肺部听诊未闻及干湿啰音。
(2)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儿科学»中感冒的诊断标准制定[3]。风寒感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鼻流清涕,喷嚏,咳嗽,口不渴,咽无红肿及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风热感冒:发热重,恶风,有汗或少汗,头痛,鼻塞流浊涕,喷嚏,咳嗽,痰稠色白或黄,咽红肿痛,口干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急性起病,起病时间<3 d;患儿体温37.5~41.0℃;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5×109/L,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患儿意识清楚,愿意配合治疗;患儿及其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合并高热惊厥者;中暑所致高热者;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尿路感染等炎症性疾病所致高热者;血液系统疾病、原发性脏器疾病所致高热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足浴部位有外伤者[4]。
2.1 对照组 接受注射用头孢呋辛钠(Esseti Farmaceutici S.r.l.,国药准字HJ20160013,1.5 g/瓶)静脉滴注,每次按100 mg/kg体质量取药,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中,每日两次,连续治疗3 d。若患儿体温>38.5℃,则采取口服布洛芬混悬液退热处理。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小儿推拿联合中药足浴辅助治疗。
(1)小儿推拿治疗 ①风寒感冒。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各100次,掐揉耳后高骨10遍,清天河水100次,推三关300次,清肺平肝200次,揉一窝风100次,掐揉二扇门100次,揉拿风池、肩井各100次。②风热感冒。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各100次,掐揉耳后高骨10遍,清天河水300次,推三关100次,退六腑300次,清肺平肝200次,推天柱骨300次,揉涌泉100次,推脊柱100次。
(2)中药足浴治疗 风寒感冒药物组成:荆芥15 g,北柴胡15 g,香薷15 g,艾叶15 g,麻黄10 g。风热感冒药物组成:荆芥15 g,北柴胡15 g,薄荷15 g,青蒿15 g。将以上药物用3 000 m L水浸泡30 min后煎煮,去渣取汁2 000 m L。将药液放入恒温足浴盆中,设定温度为38~40℃,每次治疗20 min。针对3岁以上患儿,小儿推拿和中药足浴可同时进行,3岁以下患儿一般先足浴,再行小儿推拿治疗。此外,中药足浴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内容:①治疗前应使用水温计测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药液应没过患儿足踝;治疗时,患儿应取坐位,不能坐的患儿应由家长协助。②一旦患儿发生烫伤,应使用大量冷水冲洗或冰块冷敷局部,并涂以烫伤膏。③患儿出现药物过敏,应立即停止治疗。④患儿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等虚脱或晕厥症状,应使患儿取平卧位,并抬高下肢,饮用糖水,不能饮者应给予静脉补液等对症处理。⑤治疗结束半小时内患儿不能外出,以防止受寒。⑥患儿治疗期间应清淡饮食,多食易消化且营养丰富之品,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等[5]。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定[6]。
(1)即时退热疗效 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5 min及治疗后30 min的体温变化。显效:治疗后,患儿体温降低1℃以上。有效:治疗后,患儿体温降低0.5~1.0℃。无效:治疗后,患儿体温升高或无变化或降低不足0.5℃。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持续退热疗效 痊愈:患儿体温在24 h内体温恢复正常(腋温≤37.0℃),且未再次升高。显效:患儿体温在24~48 h内恢复正常(腋温≤37.0℃),且未再次升高。有效:患儿体温在48~72 h内恢复正常(腋温≤37.0℃),且未再次升高。无效:患儿体温无明显改变,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即时退热疗效比较 观察组即时退热总有效率为83.02%(44/53),高于对照组的56.60%(3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即时退热疗效比较
(2)持续退热疗效比较 观察组持续退热总有效率为94.34%(50/53),高于对照组的77.36%(4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持续退热疗效比较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占我院儿科就诊人数的70%以上。发热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症状之一,控制发热有助于减轻患儿不适症状及其家长焦虑情绪。西医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采用口服或注射抗生素、解热镇痛药,临床疗效确切,但患儿退热时间较长,且易反复发热,一定程度上影响疗效。中医认为小儿感冒以感受风邪为主,常夹寒、热、暑、湿、燥等邪,加之小儿卫气不足,六淫之邪易客于肺卫,导致营卫失和,肺气失宣,脏腑阴阳失调,发为感冒。
本研究选用小儿推拿联合中药足浴辅助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结果显示观察组即时退热总有效率、持续退热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小儿推拿联合中药足浴辅助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具有较好的即时退热及持续退热作用。小儿推拿是一种用手在小儿体表穴位或其他部位施加物理性刺激的中医外治法,通过刺激机体,发挥扶正祛邪功效,调整小儿脏腑功能,激发机体调节作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本研究中,针对风寒感冒及风热感冒患儿均选用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掐揉耳后高骨、清天河水、推三关及清肺平肝手法治疗,能祛邪解表、肃肺镇静。风寒感冒重推三关,加揉一窝风、掐揉二扇门、揉拿风池以发汗解肌,揉拿肩井可升散外邪;风热感冒重清天河水,加退六腑、推天柱骨、揉涌泉、推脊柱清热泻火,固护阴液。中药足浴是一种通过中药煎煮液浸泡双足以治疗疾病的中医外治法。清•吴师机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认为药浴等外治法“虽治在外,无殊治在内也”,为中医外治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小儿感冒多由风邪侵袭肺卫所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邪在肌表,可用足浴熏蒸、温浴等法以使汗出[7]。通过温热的中药液浸泡患儿双足,一方面可起到湿润肌肤、疏通经络的作用,另一方面可打开患儿毛孔,舒张毛细血管,加快血液循环,促进药物吸收,更好地发挥药效。加之小儿肌肤柔嫩,皮肤含水量高,亲水性强,温度较成人高,角质层不如成人发达,有利于药物渗透,故足浴疗法更适用于小儿。本研究中,针对风寒感冒,足浴药物选用荆芥、柴胡、香薷、艾叶、麻黄,可发挥发汗解表、疏风退热之效;针对风热感冒,足浴药物选用荆芥、柴胡、薄荷、青蒿,可发挥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之效。方中荆芥能解表散风,荆芥水煎液可增强皮肤血液循环,增加汗腺分泌,且有解热作用[8];香薷能发汗解表,主含挥发油成分,起到发汗解热的作用[9];麻黄味辛、微苦,性温,能发汗解表;艾叶气香味辛,性温,可散寒;薄荷能疏散风热,所含薄荷油可扩张皮肤毛细血管,促进汗腺分泌,增加散热,起到发汗解热的作用[10];青蒿苦寒,清虚热,解暑热;柴胡能疏散退热,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均有明显的解热作用[11]。
综上所述,小儿推拿联合中药足浴辅助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可有效患儿缩短退热时间,且退热效果持久,安全无痛苦,患儿和家长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