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悬念,波澜起伏

2023-03-26 13:51胡善恩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23年3期
关键词:悬念小巷梨花

胡善恩

人都有好奇心,内心充满探究欲。彭荆风的小说《驿路梨花》,行文曲折,引人入胜,其中奥秘就是层层设置悬念,激发人们去思考,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所谓悬念,就是设置疑团,不加解答,使读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走向产生极大的阅读期待,从而增强故事的吸引力,使情节在一张一弛中形成波澜。彭荆风的《驿路梨花》一文,就是设置悬念的经典之作。今天,我们就以此文为例,来学习如何在写作中设置悬念。

《驿路梨花》一文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这个问题三次设置悬念,一波三折。第一个悬念是,夜晚来临,“我们”正为没有住宿的地方感到焦急时,发现了小茅屋,而屋里却没有人,也没有灯光。于是“我们”发出了疑问: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至此形成了第一个悬念,领起了全文。第二个悬念是,“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而老人却说他不是小茅屋的主人,而他只是一个过路的人。那么,到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瑶族老人说,他打听到,小茅屋的主人是一个叫梨花的哈尼族小姑娘。此时造成误会,形成悬念,推动了故事情节的继续发展。第三个悬念是,当一群哈尼族小姑娘在梨树丛中出现,而“我们”要感谢哈尼族小姑娘时,她却说,“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误会消除,接着就产生了第三个悬念:解放军为什么要盖房子呢?文章再次设置悬念,引人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次次悬念都悬而未解,令文章一波三折,直至结尾处,才峰回路转,通过哈尼族小姑娘的诉说,“我们”终于知道了事情的原委:解放军为方便过路人,学习雷锋精神建造了这个小茅屋;梨花姑娘受到感动,照料小茅屋;她出嫁后,妹妹接替她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我”和老余等过路人,也都尽力照料好小茅屋。原来他们都是小茅屋的主人,都是在传承和发扬雷锋精神。正是利用悬念的设置,令文章曲折推进,虚虚实实,不仅不断丰富着文章的内容,增强着作品的感染力,而且还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使文章拥有永恒而持久的魅力和感染力。

悬念,包括“设悬”和“解悬”,一般在情节发展中设置疑问,使读者产生急切想知道答案的期盼心理,却又不马上作解,而是在适当的时机揭示谜底,以此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写作中要设置悬念,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篇设悬,吊人胃口

开篇设悬,指的是一开始就设置疑问,或是设置一个让读者产生阅读兴趣的悬念,然后在文中阐释,慢慢揭开疑团。这种设置,可以是情节方面的,可以是情感方面的,也可以是人物方面的,当然也可以借助环境来渲染。如《驿路梨花》一文,开篇设置“谁是小茅屋的主人”的悬念,就是情节设悬。《卖火柴的小女孩》一开始就描写了环境: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这就是渲染式设悬。

常见的开头设悬方法有倒叙法、设疑法和突兀法。倒叙法就是把故事的结局先写出来,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让人们带着悬念去阅读。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开头不久就写出那句“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就是倒叙法,至于为什么“我”不能忘记父亲的背影,这就吸引读者通过阅读来探究。设疑法就是开篇提出问题设悬,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开篇就提出了“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的疑问。突兀法就是先交代让人纳闷的动作言行或独特的环境,引起读者的好奇。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这样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作者为什么停住脚步?作者看到了什么?这就设置了悬念,吸引了读者的视线。

二、中间设悬,一波三折

要突破平淡的情节发展,设置悬念便是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设悬,就是把正在发生发展的主要情节或尖锐的矛盾搁置起来,暂时不把故事的结局告诉读者,让读者产生一种强烈的期待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再交“底”,这样就造成了情节的波折。例如上文,作者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这一问题,三次设置悬念,两次误会,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同时,在叙述中,运用两次插叙追溯往事,这样处理,使故事的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中间设悬常用的方法有误会法、欲扬先抑法、设问法、插叙法等方法。《驿路梨花》一文设问和误会巧妙结合,同学们已经熟悉了。比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經〉》则先抑后扬,让情节波澜起伏。而鲁迅的《故乡》一文,当写到“我”回故乡准备拜访亲戚本家时,情节突然中断,插入一大段回忆少年闰土的文字,制造了悬念,读完插叙的内容以后,我们不禁要问:“我”心目中的少年英雄闰土,他现在怎样了?这样的插叙,一方面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另一方面可以使文势曲折变化,跌宕起伏。

三、结尾设悬,耐人寻味

悬念式收束的结尾,是一种“艺术的留白”,给读者留有回味的余地,感情的抒发自然也会更有韵味。结尾设悬常用的方法有余音绕梁式、环境渲染式、自我发问式、艺术留白式、矛盾对立式,等等。例如鲁迅《社戏》中的结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就属于余音绕梁式,留给读者很多揣摩的空间,含蓄地点出主旨。而《紫藤萝瀑布》的结尾是这样的:“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是艺术留白式,作者加快脚步预示着什么?让人思索,耐人寻味。再看鲁迅的《孔乙己》一文的结尾:“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则采用矛盾对立式的结尾,引发读者的疑问和深思,增强了作品的深度和厚度。

今夜,小巷无眠

储丁忆

夜,无眠,我从小巷的这头走到那头,又从小巷的那头走到这头。心里缱绻着的,尽是不舍与依恋,有泪,从脸庞轻轻地掉落……

小巷的青石板,早已被磨得光滑;两旁房屋的墙壁也早已斑斑驳驳,显示着岁月的无情。它虽从岁月的深处走来,一头扎进这城市的心脏,却散发着朴实、亲切的气息。

小巷里的一切都是真实的。笑脸是真实的,话语是真实的,时而响起的叫骂声,也是真实的。走在小巷里,你的每一个步伐都是从容的,你的每一天心都是安稳的。

傍晚,柔和的夕阳,像是浅浅的河,从小巷的一头流淌过来,家家户户的饭菜香也悠悠地在小巷里流淌,荡起一巷的温馨。那时的我,总是喜欢和小伙伴们围在一起,蹲在地上弹弹子;又或是追着一个铁圈,玩得不亦乐乎。等到一句“回来吃饭了”,便“哦”的一声,直直向家里跑去。

清晨,雾气缭绕时,女人们便起身张罗着一家人的饭食,然后端着衣盆,往小巷一头的小河走去;男人们则推出自行车,载起孩子,“吱嘎吱嘎”地骑向小巷的另一头。不久,阳光落在小巷里,像一条晶莹的小溪,涌在我们的面颊和脊背上,试图与我们的血液汇拢。

过年时,小巷里是浓浓的年味。家家户户搬出椅子,小孩子们拿着春联,提着一长串的小灯笼,在家门口开始装饰起来。东家招呼着别人到自家拿点粽子叶,西家又把一些新鲜的蔬菜往邻居手里放,脸上都是灿烂的笑容。到了晚上,小巷成了我们孩子的欢乐场。烟花、鞭炮成了我们独有的玩具,我们围着烟花拍手叫好,在“噼里啪啦”声中,荡起一阵阵欢笑。

此刻,小巷也无眠。它的身上,载着一村人的欢乐,是有些人一生的依靠。可是,明天这里将被拆迁,这样的欢乐,这样的依靠,这一切的温暖,都将在明天不复存在,在滚滚的烟尘中散去。风幽幽地从这小巷尽头吹来,一股从未有过的冷意扑向心头。泪,又落了下来……

这是一篇巧设悬念,情节起伏波折的佳作。作者开篇设悬,从流泪开始写起,制造出悬念。接着作者并没有道出原因,而是继续写小巷留给自己的回忆、带给自己的欢乐,直到结尾解开悬念,才知道原来小巷即将拆迁,方才交代出自己流泪的原因。这样布局,尺水兴澜,情节波折。在写法上,作者以“小巷”贯穿全文,展现出小巷的文化、淳朴的民风,富有地域特色。

猜你喜欢
悬念小巷梨花
门前的小巷
《古村小巷》
梨花美
梨花艳清明
小巷深处
梨花之歌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梨花里的白》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