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菊 彭晓玲(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
随着社会发展,高血压呈现年轻化趋势,且发病率持续走高,很多人对其知之甚少,不了解高血压所带来的危害。若高血压控制不当会引发心、脑、肾脏、血管等病变,引起脑卒中、心室肥厚、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因此,一经发现高血压要积极诊治,平时了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也显得尤为重要。
高血压的定义为: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 次测量,其收缩压大于等于140 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 毫米汞柱。患有高血压病史且正在服用降压药,即使患者血压小于140/90 毫米汞柱,仍可诊断为高血压。
患者多感到持续性钝痛、胀痛,一般出现在早晨睡醒时,起床活动后症状逐渐减轻。头晕在女性患者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多在患者突然蹲下或者起立时发生,需要一段时间来缓解。
双耳长时间、持续性出现耳鸣的症状。
早期高血压会导致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活动时出现心肌供血不足。高血压会引发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肌梗死等病症,皆会引发心悸气短的症状。
患者手指、脚趾麻木,出现手指不灵活的情况,身体其他部位也会出现麻木异常,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半身不遂的情况。
若父母双亲无高血压病史,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大约在3%左右,父母亲中有一方患有高血压,子女的患病概率在28%左右,而当双亲皆患有高血压时,子女的患病概率大幅提升,达到46%。因此,父母患有高血压,其子女也应定期体检,测量血压,防患于未然。
高血压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存在一定关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经研究表明,75 岁以上人群中患高血压的概率为72.8%,而18~24 岁的青壮年人群中患病概率最低,为9.7%,其他年龄段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概率逐年递增。
人体内摄入过多的钠盐,会引起血管平滑肌肿胀,导致管腔变细,同时增加外周血管阻力,血容量会在短时间内激增,对心脏及肾脏造成沉重的负担,从而导致患者血压升高。经研究调查表明,正常膳食中钠盐摄入量平均每增加2 克/天,血管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会分别增高20 毫米汞柱和12 毫米汞柱。
高血脂患者机体的总脂肪基数较大,而随着脂肪量的增高,对于氧的需要量呈现增加趋势,血液中对氧的输送量也明显增加,加剧了心脏负担,会引发血容量增加,使得血压持续升高,危及生命安全。
糖尿病患者易发高血压是人们的普遍认知,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对动脉内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使得血管壁增厚,血管的弹性下降,同时还会增加血液流通的阻力。
经调查研究表明,吸烟是引发高血压的诱因之一,与不吸烟的人群相比,吸烟人群患高血压的概率呈倍数增长。吸烟会引发内皮功能损伤,促进氧化应激及激活炎症反应,还会导致血管壁内膜增厚,引发小血管痉挛,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与不饮酒的人群相比,常饮酒的人群患病概率更高,且随着饮酒量的增加,患高血压的概率会呈倍数增长,长期大量饮酒是引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人每天对盐的摄入量要控制在6 克以内,不仅仅指食用盐,还涵盖了味精、酱油等含盐调料和食品中的盐量。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限盐来加以控制高血压,缺乏专业工具时可以参考一啤酒瓶盖的盐量,并在原有的盐量上适当地减少1/3~1/2。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刺激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使其处于兴奋的状态,然后肾上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小动脉受到刺激产生收缩动作,引发患者血压升高。长期吸烟还会引发大动脉粥样硬化,内管内壁附着物增加使得小动脉内膜逐渐增厚,血管的弹性减弱呈现硬化趋势。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控制饮酒,做到非必要不饮酒,若情况所迫无法避免,要酌量饮用。
钠的摄入会引发人体血压升高,而钾的摄入能够缓解该症状,起到镇静安定的作用,其作用于小动脉时能使其扩张,以减少外周血管的阻力,同时能够增加水分和钠的排出,抑制血管紧张肽原酶和血管紧张素的分泌,减少肾上腺素分泌,刺激钠-钾泵的活性等。
高血压患者需严格地控制饮食,减少膳食脂肪的摄入,定期补充优质蛋白质。在日常生活中减少食用脂肪高的猪肉,增加含蛋白质较高、脂肪较少的禽类及鱼类的摄入量,其中奶、蛋、鱼、虾的蛋白质质量较高,植物蛋白中可以选择豆类食用。
高血压患者要结合自身的身体情况合理运动,秉持有恒、有序、有度的原则,选择舒缓的运动方式,如步行、跑步、走楼梯、打太极拳等,养成运动的好习惯,定期开展有氧运动,坚持每天散步1 小时。
高血压患者在日常饮食及药物服用上,要谨遵医嘱定时定量,不得自己随意减量或者停药,要定期就医,结合医生的指导调整治疗药物,有效地控制血压,避免其反跳,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概率。
高血压患者在自我检测之前,要选择安静且温度适宜的环境,测量前30 分钟避免饮用咖啡、茶、含酒精饮料,放松自己的神经,安静休息5 分钟后坐立起来(若患者是在未起床时测量应处于仰卧位),在测量时倚靠座椅将肘部与上臂、心脏在同一水平线上,选择肱动脉测量血压,将袖带捆在上臂,避免使用腕戴式血压计、指套式血压计,计容易出现误差。
经治疗血压达到正常值后,患者可以间隔3 个月进行随访。血压未达标的患者则要增加随访的频率,建议2~4 周随访一次,在随访中若出现血压异常波动或其它症状,要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