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累积风险因素和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问题行为的影响

2023-03-25 10:38马文燕马文琴邓雪梅
教育观察 2023年3期
关键词:教养编码问卷

马文燕,马文琴,邓雪梅

(1.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毕节,551700;2.黔西市中坪镇中心幼儿园,贵州毕节,551515)

问题行为是指幼儿在成长与发展中出现的异常行为,包括攻击、违纪、多动等外化问题行为,以及焦虑、抑郁、低自尊等内化问题行为。[1]问题行为会降低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同伴接纳程度,从而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2-3]有研究发现,家庭因素是导致幼儿出现问题行为的重要因素。[4]家庭作为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直接作用。生态系统理论指出,家庭环境与个体的身心发展关系密切。[5]良好的家庭环境不仅能降低幼儿的问题行为,还能维护幼儿的身心健康,但家庭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会威胁幼儿的健康成长。

家庭风险因素是指在家庭中可能存在影响个体健康成长的各种不利因素,如家庭结构不完整、亲子分离等。[6]有研究发现,幼儿的问题行为受到家庭养育[7]、家庭经济条件[8]、亲子分离[9]等风险因素的影响。在家庭风险因素中,单一风险因素对个体的身心发展影响较小,而多个风险因素则会使个体的身心发展陷入不利处境,容易出现心理及行为问题。[10]累积风险模型指出,家庭中累积的风险因素越多,个体身心发展受到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并容易出现敏感、自卑、攻击、自伤等心理和行为问题[11-13]。因此,家庭中累积的风险因素可能会让幼儿的身心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和行为倾向。平等、支持、参与、鼓励等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有积极作用,而敌意、强制、专制、暴力等教养方式则会引发子女的问题行为。[14-16]根据家庭压力理论的观点,家庭中的各种风险因素会给父母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父母容易出现消极情绪,在养育子女过程中会过多采用强制、专制和暴力等方式,进而影响子女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17-18]因此,本研究以幼儿为研究对象,探讨家庭累积风险因素和父母教养方式对其问题行为的影响,为降低幼儿的问题行为和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对贵州省的黔西市、赫章县、纳雍县、威宁县4地的幼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幼儿的父亲或母亲填写。剔除无效问卷后,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557份。在调查的幼儿中,男生297名,女生260名;小班幼儿219名,中班幼儿198名,大班幼儿140名;年龄范围为3—6岁,平均年龄为4.95±0.89岁。

(二)研究工具

1.家庭累积风险因素问卷

参照徐文明[19]和熊俊梅[6]等人的研究,采用以下6个变量衡量家庭累积风险指数。第一,亲子分离。父母均在家编码为0(无风险),其余编码为1(有风险)。第二,家庭结构。完整家庭编码为0,其余编码为1。第三,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文化程度均为高中及以上编码为0,其余编码为1。第四,家庭经济压力。采用王建平等人编制的家庭经济压力量表测量[20],共4个条目,采用5点计分方式,得分高于或等于第75百分位数则编码为1,其余编码为0。在本文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83。第五,家庭亲密度。采用Moss等人编制的家庭亲密度量表测量[21],共9个条目,采用“是”和“否”评分。得分低于或等于第25百分位数则编码为1,其余编码为0。在本文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80。第六,家庭冲突。采用Moss等人编制的家庭冲突量表测量[21],共9个条目,采用“是”和“否”评分。得分高于或等于第75百分位数则编码为1,其余编码为0。在本文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65。家庭累积风险指数为6个风险因子得分之和,平均值为2.43±1.31。

2.问题行为量表

采用Goodman编制的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22],共25个条目,包括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问题和亲社会行为5个维度。问题行为由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和同伴交往问题4个维度组成。问卷采用3点计分方式,“1”表示“不符合”,“2”表示“有点符合”,“3”表示“非常符合”,最终得分越高表示幼儿的问题行为程度越高。在本文中,该问卷的Cronbach’s α为0.67。

3.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采用父母行为问卷调查父母教养方式,该问卷由MC Lovejoy等编制[23],贾守梅等人修订[24],共20个条目,包括支持/参与、敌意/强制两个维度。问卷采用6点计分方式,“0”表示“从不”,“5”表示“总是”。在本文中,该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8。

(三)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人口学特征上的比较、相关分析、回归预测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各变量在幼儿人口学特征上的比较

男生的品行问题、多动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留守儿童的家庭累积风险因素、同伴交往问题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父母支持/参与得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小班幼儿的情绪症状得分显著高于中班和大班幼儿,大班幼儿的情绪症状得分显著高于中班幼儿,如表1所示。

表1 各变量在幼儿人口学特征上的比较[M±SD]

(二)各变量的相关分析

家庭累积风险因素与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问题、父母敌意/控制显著正相关(r=0.15—0.28,p<0.001),与父母支持/参与显著负相关(r=-0.29,p<0.001);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问题与父母支持/参与显著负相关(r=-0.14—-0.35,p<0.001),与父母敌意/强制显著正相关(r=0.15—0.39,p<0.001),如表2所示。

表2 各变量的相关分析

(三)各变量的回归预测分析

家庭累积风险因素负向预测父母支持/参与(β=-0.30,p<0.001),正向预测父母敌意/强制和问题行为(β=0.15—0.18,p<0.001);父母支持/参与负向预测问题行为(β=-0.26,p<0.001);父母敌意/强制正向预测问题行为(β=0.33,p<0.001),如表3所示。

表3 各变量的回归预测分析

(四)中介效应检验

使用Hayes编制的SPSS宏程序Process,采用偏差校正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重复抽样5000次,对中介效应95%置信区间进行估计,结果显示:父母支持/参与、父母敌意/控制分别在家庭累积风险因素对问题行为的作用中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29.17%和20.83%,如表4所示。

表4 各变量的中介效应检验

图1 中介效应模型图

三、讨论

本研究发现,男生的品行问题和多动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说明男生存在较多的品行及多动问题。穆立娟等人认为,好动、探索欲强等特点容易导致男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指数偏高等问题。[25]社会性别角色理论指出,性别角色差异会造成男女生之间个性及行为的差异,如男生具有活泼好动、精力旺盛、易冲动、情绪易外露等特点,女生具有较温顺文静、情绪不易外露等特点,而这种不同的特质差异会影响男女生的问题行为。[26]有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同伴交往问题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父母的支持/参与得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依恋理论指出,在儿童早期,亲子关系质量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及行为问题。[27]儿童的社会化理论也指出,亲子关系也会影响儿童的社会化发展,这说明良好的亲子关系不仅可以维护儿童的身心健康,还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对于留守儿童而言,亲子分离、缺乏父母关爱、依恋关系受损等问题会让留守儿童陷入不利处境,不仅容易出现焦虑、自卑、敏感等心理问题,还容易出现退缩、攻击等行为问题,进而影响留守儿童的同伴交往。[28]

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支持/参与和敌意/强制的父母教养方式分别在家庭累积风险因素与问题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说明幼儿的家庭累积风险因素不仅可以直接影响问题行为,还可以通过父母支持/参与、父母敌意/强制间接影响问题行为。以往研究发现,家庭中的风险因素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6],即家庭中累积的风险因素越多,个体身心健康受到的威胁也就越严重,容易出现自卑、焦虑、抑郁、攻击等问题。[13,19]家庭压力理论指出,家庭中的风险因素会给父母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导致父母出现较多的消极情绪,在养育子女过程中容易缺乏耐心,较少采用理解、支持、参与等积极的教养方式,会更多采用强制、专制,甚至是暴力等消极教养方式[29],容易使子女出现自卑、焦虑、抑郁、攻击、多动等问题,从而导致子女的人际功能受损、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并最终影响子女的健康成长。因此,家庭和社会各界应积极采取措施降低幼儿的家庭累积风险因素,给幼儿营造支持、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从而减少幼儿的问题行为,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及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教养编码问卷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教养方程式
Genome and healthcare
问卷网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问卷大调查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