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会内控管理薄弱环节及改进措施

2023-03-24 18:07安徽宿州
现代企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财会事业单位管理工作

□ 安徽宿州 赵 丽

事业单位在推动我国各项社会服务工作开展、实现系统正常运行的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事业单位能否得到高效的运转受到了财会内控管理水平的影响。通常情况下,财会内控管理是与资金活动相关的内部控制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保证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甚至影响了事业单位各项服务工作、经营活动的开展水平。在事业单位中,财会内控管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体系,不仅需要相应制度的支持,还需要优秀人员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风险防范、预算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开展,提高财会内控管理的整体水平。近年来,伴随着事业单位生存环境的复杂化,财会内控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只有提高自身在管理上的整体水平,才能积极应对时代的挑战,发挥事业单位应有的职能作用。

一、事业单位财会内控管理的意义

目前我国经济转型的速度不断加快,对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控制的要求不断提高。事业单位必须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发展,对内部管理控制的细节加以优化,这样才能进一步发挥事业单位应有的职能作用,为其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对于事业单位而言,财会的内控管理发挥了重要的功能,这一活动的高效开展具有以下意义。

1.有助于提升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事业单位在推动我国社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不仅影响了公共性服务工作的开展,还直接作用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内控管理是其基本的管理内容之一,通过这一工作的高效开展,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公共服务的整体质量,使得事业单位能够以更好状态投入于社会建设发展的进程中。这是因为,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本身就不能缺少财政资金的支持,内控管理能够实现资金的有效使用,实现资金用途的合理安排、科学规划,从而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另外,财会内控管理等活动的开展还能进一步降低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上的风险,有效避免防范可能出现的部门、岗位贪污腐败的问题。事业单位可以在财会内控管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在各项工作上的执行力度,监督规范自身在资金使用上的行为,发挥每一笔资金应有的价值,这样才能积极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变化,为自身的稳定发展提供助力。

2.满足了国家财税改革的要求。目前我国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积极开展了供给侧改革、会计制度更新发展等一系列工作,但是这也为事业单位的生存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事业单位并不是封闭的个体,需要积极主动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对单位中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进一步调整优化,以此来实现管控机制、职能作用的转型发挥。而财会内控管理的更新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一改过去事业单位粗放盲目的发展状态,实现精细化管理方向的转变。尤其是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事业单位可以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根据内部具体经营内容、管理方向、改革诉求等,搭建系统性、针对性的财会内控管理平台,并灵活运用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各项技术,在做好数据挖掘与分析的基础上,为事业单位管理决策等工作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这样才能满足国家财税改革、事业单位长远发展的诉求,对于事业单位各项服务工作的开展同样具有积极的作用。

3.有助于防范各种经营风险。从本质上来看,事业单位的经营性质本身就与一般的企业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即使如此,事业单位在经营中依然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与事业单位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财会内控管理是对各项财会数据信息的整合分析,有助于在把握内外环境变化的基础上,系统地把握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通过信息的分析来了解风险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并对其可能产生的作用影响进行分析。在财会内控管理的支持下,事业单位能够制定出更具有针对性、防范型的预警方案,以此来提高自身风险管理的整体水平,将风险可能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对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各项社会服务工作都具有一定的推动价值。

二、事业单位财会内控管理的薄弱环节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财会内控管理在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也提高了对财会内控管理的重视程度,在内控管理制度构建、管理活动的开展上进行了积极主动的尝试。但是内控管理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也是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开展的考验。本文就结合实际情况,将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会内控管理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制度构建滞后。在事业单位开展财会内控管理的过程中,内控制度的构建是开展各项工作的依据与标准,发挥了一定的约束作用,事业单位应该通过内控管理制度的构建,进一步提高这项工作在开展上的高效性。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都将工作的重点集中在社会服务上,采取了传统守旧的管理机制,在财会内控制度的构建上处于滞后状态,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事业单位财会内控管理的意识有着直接的关系。虽然目前也有部分事业单位尝试构建了财会内控管理制度,但是并未按照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外环境去完善、更新制度,一旦遇到财会内控管理上的问题,将会陷入无序的状态,对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2.预算管理处于薄弱状态。在事业单位日常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预算管理的高效开展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财会内控管理的整体效果。结合实际情况来看,事业单位由于管控意识的缺乏,无法调动相关部门、岗位积极参与到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造成财会部门所能搜集到的信息数据有限,只能凭借着自己的主观臆断、个人经验去完成相应的预算管理工作,这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不利于控制成本的投入,也容易造成单位整体工作效率呈现低下的状态。由于预算管理的薄弱,会造成事业单位的职员、管理者不去主动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的投入,这也是事业单位工作效率停滞不前的主要影响原因之一。

3.缺乏必备的风险管控意识。我国事业单位的工作氛围较为稳定,很多职员之所以选择事业单位是因为其相对稳定、和谐的工作环境,造成上到管理者、下到职员都缺乏一定的风险意识。由于受到事业单位自身性质的影响,其资金的主要来源为上级政府的补贴,这也造成他们的风险管控意识始终无法得到强化。而在市场经济的现实背景下,事业单位所处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可能出现的各种服务风险、管理风险、资金风险等问题也被放大。但是我国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风险认知不足的问题,缺乏一定的风险防范能力,这也对各项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阻碍,无益于财会内控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4.收支管控出现失衡的情况。目前事业单位在收支管理上存在着较多的纰漏,收支的不平衡对财会等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诸多的困扰,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财务风险埋下了安全隐患。与此同时,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的低下、资金使用方向的不明确等问题,不仅会对事业单位、国家财产带来损害,还会影响事业单位对外良好形象的树立,催生公众的不信任感。不仅如此,很多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管理上存在空白,经常容易出现收支失衡的情况,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将会对事业单位的稳定经营、长远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

5.财会管理人员的素质低下。为了推进事业单位财会内控管理的高效开展,不仅需要制度的支持、意识的推进,还需要培养专业的高素质财会管理人员。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会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都处于低下的状态,加上他们的日常工作量较大,难以保证他们在内控管理工作上的开展达到相应的标准要求。不仅如此,我国事业单位普遍缺乏对财会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于人才的招聘、培养处于滞后的状态,这也对各项管理工作的落实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6.内部监管职能的缺失。事业单位财会内控管理工作的开展不能缺少监管的支持,通过高效的监管不仅能够发现资金使用等方面的问题,还能找到当前财会内控管理的局限性,将各项工作的开展落实到实处。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普遍未在内部构建监督机制,即使开设了监管部门,但是相关负责人多是由领导直接委托,其专业素养、管理能力无法考量评估,这也造成监管职能发挥的整体效果差强人意。不仅如此,还有部分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与监管部门达成了某种利益关系,即使发现了违纪行为,也采取了一种漠视的态度,对财会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埋下了一定的隐患。

三、事业单位财会内控管理的改善措施

我国事业单位要想实现自身在财会内控管理工作上的更新优化,必须要更新过去的管理理念,在树立成本效益、相互牵制等原则的基础上,改善管理的整体水平。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高内控意识,优化管理制度。为了推进财会内控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事业单位需要构建自上而下的管理制度,调动所有人员都树立较高的内控意识。对此,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必须首当其冲,加强对内控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构建完善的内控制度。在具体制度构建的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从内外两个环境入手,即需要把握事业单位的外部运营现状、内部经营发展,对财会管控进行整合规划。制度的构建不仅需要事业单位内部的支持,为了保证其科学性、合理性,事业单位还可以邀请专业的部门、第三方机构,去评估这些制度、方案的合理与否,作为后期执行的标准。不仅如此,事业单位还需要采取动态更新的方式,即在制度实施开展的过程中,对其效果进行跟进评价、全面分析,找到制度体系的缺陷,以此来进行改进完善,为后续财会内控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支持。

2.结合财务状况,强化预算管理。目前事业单位所生存的社会经济环境急剧变化,单位需要积极应对市场经济体制、供给侧改革等多个方面的要求,提高自身在预算管理上的整体水平。而针对目前自身在预算管理上的缺陷,事业单位可以积极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事业单位应该对预算编制的方法进行优化,能够把握管理的方向、需要等,将预算管理的范围拓展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以此来系统地把握单位内部财政收支的情况。其次,事业单位需要根据自身在经营发展上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使用零基法、增量法、固定法等多种方法,开展高效的预算编制活动,对预算编制的细节进行优化,制定详细的预算收入、支出的用途额度,提高预算管理的水平。再其次,事业单位需要根据相关支付的要求来对支出项目进行合理安排,把控好资金的流向,从根本上杜绝资金的不合理支出、挪用等行为的出现,保证资金在使用上的安全性、有效性。

3.提高风险意识,强化防范能力。事业单位所生存的市场环境是复杂的、多变的,其在经营管理中不可避免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果不能加强对风险的有效防控,将可能会造成事业单位收支不平衡、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一系列的问题。对此,事业单位必须要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根据财会内控管理的诉求、相关制度构建风险评估框架,从更为系统全面的角度入手,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对业务流程、管理流程进行梳理整合,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关键风险点,尤其是在财会内控管理上,重点检索廉政风险、经营活动及业务管理等多个方面的风险,加大内部管控的整体水平,为风险的防范提供支持。不仅如此,事业单位还可以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在带动单位上下树立风险意识的基础上,建立明确的责任机制、追究制度,加强对违法犯纪人员的打击力度,提高内控管理的执行效果。

4.提高人员素质,培养管理能力。在事业单位开展财会内控管理的进程中,财务部门等相关人员自身的能力、素养直接影响了内控管理的效果。财务人员需要在端正自身认知态度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操守、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将此作为开展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对此,事业单位应该对现有的财务人员进行“洗牌”,即分析了解他们的能力,捕捉他们在管控工作上的局限,如若遇到财务人员不足的情况,应该多招聘一些优秀的人员,作为开展工作的支持。

另外,事业单位还需要注重对财会管理人才的培养,这种培养需要从专业素养、技术能力、岗位责任、工作经验等多个方面出发。在开展日常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强化对内控管理人员的观察、考核,如若发现工作态度、能力等方面的问题,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甚至可以追究他们的法律责任。在人才培训制度的构建上,事业单位可以鼓励财会人员走入基层、前线,在重要的岗位工作中加深感知与经验。如果财会人员在经过反复培训之后,依然无法达到相关工作的要求,事业单位则可以采取必要的方式手段,这样才能督促财会人员对自身的工作能力进行完善,积极参与到内部财会管理的进程之中。

5.完善信息沟通,构建监管机制。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事业单位需要构建完全的信息沟通机制、监督管理制度,为财会内控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稳定的环境。对此,事业单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入手。首先,事业单位应该对现有的内部报告制度进行完善,推动财会信息的上传下达,这样才能为管理层、决策层提供更为真实具体的数据信息,避免决策的盲目制定、被动实施。其次,事业单位还应该构建违规举报机制,对相关环节容易出现的违规行为、舞弊行为进行举报,使得各个部门、岗位都能够严格按照管理流程开展工作,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为了加快信息传递,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引入信息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在内部构建信息管理平台,降低信息构成中的时间、成本消耗。再其次,事业单位还需要对现有的监管机制进行完善,通过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权威性,真正发挥好审计部门的功能价值。事业单位还可以采用“内部监督+政府相关们监管+社会监督”有机结合的模式,构建完整的财会内控监管体系,为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四、结语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事业单位要重视规范财务管理活动,将财务管理职能发挥出来,不断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水平,这样才能保证各项资金的安全,提升自身的服务效果、发展水平。对此,事业单位需要从制度意识的拔高入手,加强预算管理、监督管理等细节化的工作,推动财会内控管理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猜你喜欢
财会事业单位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