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若冰,陶丽萍
(武汉轻工大学管理学院,武汉 430023)
特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社会文化繁荣方面处于重要地位,可以带动经济、文化、社会、科技全面发展。仙桃市特色文化产业基于丰富的文化资源、基础产业和政策支持,“十三五”时期以来,仙桃市政府积极助力特色文化产业建设,推进仙桃市文旅融合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逐渐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本研究在深入挖掘仙桃市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仙桃市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难题,并以此为出发点,对仙桃市特色文化产业优化发展路径展开论述,致力于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特色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在特定地域空间的具体实现形式,是依托区域特色文化资源、产业发展基础、高新技术优势和经营创新能力,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满足文化市场(社会)需求为目标,以产业化生产方式为手段,向社会(市场)提供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并具有跨区域影响力的文化产业[1]。特色文化产业具备特色文化因素、特别产品形态、特色地域影响力三大要素[2]。
仙桃市特色文化产业以仙桃市特色文化资源和产业发展为基础,通过现代科技转化、内容经营创新发展,以满足文化市场需求为导向,提供具有仙桃市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产业形态。挖掘仙桃市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不仅是仙桃市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还可以在社会效益层面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活力,以文惠民,改善民生;在经济效益层面,带动当地人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2.1 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十三五”时期,仙桃市政府积极实施相关政策,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大量涌现,初步形成了以旅游业、演艺业、手工艺美术业和节庆会展业为主体,以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文化服务中心等为助力的产业发展格局。从2013 年开始,仙桃市先后建成了陈友谅纪念馆、沔阳名人馆和杨显东生平事迹馆、7 个图书馆分馆、1 个自助图书馆及一些乡镇、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截至2020 年,仙桃市已拥有1 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 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印刷企业60 家,书店50 家,各门类传统文化产业基础逐步增强。此外,以动漫服务业、广播影视业为代表的新兴业态项目落户进一步增多,具有鲜明仙桃市特色的工艺美术产业、文化会展产业、演艺娱乐产业都呈现出加快发展的势头[3]。
1.2.2 文旅融合有序推进“十三五”期间仙桃市文旅融合发展成绩突出。以排湖休闲娱乐园、沔城旅游新镇、刘口文化美食街等特色示范区为依托,大力引入剪纸、麦秆画、淡水贝雕、雕刻等精品文化产业项目,发挥品牌效益,拓展产业链条,规模不断扩大。仙桃市在建(已建)文旅项目13 个,投资总额近150亿元,梦里水乡文化旅游区、九合兰园等核心景区建成营业,沔阳小镇、荆楚云天海世界等湖北省重点文旅项目,以及沔州百万花海、牛鼻子岛等生态农业园和民俗村等农旅项目全面推进,“一江两沔三湖四带”的文化旅游发展空间格局和4 条精品文旅线路已经基本形成。2019 年、2021 年梦里水乡和沔阳小镇分别获评国家4A 级、3A 级旅游景区,排湖密塘渔村获评省级旅游名村。
1.2.3 产业发展“双效合一” 仙桃市在积极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管齐下,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发展。
一方面,政府鼓励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为当地人们增加就业机会,给予相关就业人员优惠补贴政策,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突出。2022 年仙桃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迈上千亿新台阶,生产总值为1 013.14 亿元,比上年增长5.3%,增速居全省第四位。其中,第三产业增值较大,占比为42.33%。
另一方面,仙桃市坚持以文化惠民,在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同时,为人们谋福利。仙桃市图书馆和群艺馆按照每周56 h、名人馆和陈友谅纪念馆按每周42 h 向社会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服务零投诉;22个镇办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实现按要求免费开放;全市还以“红色文艺轻骑兵”等形式,广泛开展送花鼓戏、电影、皮影、图书等系列活动。在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带动当地人们就业改善民生的同时,也为产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4]。
2.1.1 文化资源底蕴深厚 仙桃市素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称,1 500 多年的悠久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仙桃市不仅拥有考古发掘的大量文物古迹和名胜古迹,如沙湖、狄仁杰沔城问政、沔城禹公祠等,而且还是荆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文化底蕴厚重,人才辈出,走出许多名人,如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友谅、辛亥元老张难先、奥运世界冠军李小双、行业精英雷军等。仙桃市的民间艺术和饮食文化资源也很丰富,其中沔阳皮影戏、沔阳雕花剪纸、仙桃贝雕、仙桃麦秆画、沔阳三蒸等特色文化资源入选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仙桃市独一无二的城市名片。
2.1.2 拥有一定规模的创意园区和基地“十三五”期间,仙桃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为重点,成功建设了一批如江汉文化产业创意园、沔阳影视文化产业园、三伏潭麦秆画生产基地、沙湖淡水贝雕基地等文化产业园区基地以及仙桃市文化艺术中心等文化活动中心。这些初具规模的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活动中心为仙桃市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1.3 市委市政府的政策支持 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仙桃市文化和旅游管理局出台了一系列对仙桃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性政策,协调与强化产业政策体系建设。第一,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行为给予市场主体培育、土地、招商、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营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第二,出台相关企业支持政策,保护和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支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优化企业经营环境。积极培育微型创意型企业,扶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大力培育强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强化政策扶持,促进不同行业和地区的产业兼并或重组,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集约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仙桃市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5]。
2.2.1 招商融资渠道窄,发展资金不足 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除了政府投入是主要的资金来源外,招商融资将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渠道。仙桃市招商融资渠道还相对比较窄,产业融资不能充分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大部分产业面临资金、专业人才缺乏的困境,产业基础设备无法更新,产业发展存在诸多困难,致使一些文化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不高,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较弱。
2.2.2 专业人才缺乏,产业起步困难 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核心在于创新,而创新则依靠人才。仙桃市特色文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除了资金影响外,人才匮乏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仅产业发展专业人才较为短缺,乡土人才、非遗人才及文化创意、文艺创作、文化装备等领域人才也较为稀缺;此外,高端研发和管理人才的培育、引进和保障机制不够完善,也制约了产业的持续性发展。
2.2.3 宣传力度小,产品知名度低 仙桃市文化底蕴深厚,拥有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在此基础上,仙桃市依托“旅游+”,打造了具有仙桃市地方特色的文旅产业,衍生了特色产品产业链。沔阳三蒸、鳝鱼粉、沙湖皮蛋等仙桃市的美食将地方风味变成旅游名片,让种类丰富的农产品变成旅游“伴手礼”。但这都缺少宣传,知名度不高,无法扩大仙桃市的旅游影响力,更不能形成仙桃市特色文化产业的附加品牌效应,产业的溢出效应不强。
2.3.1 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2014 年8 月13 日,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政策大力支持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鼓励培育一批富有活力的各类特色文化市场主体,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文化企业、产品、品牌[6]。2018 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全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大力支持发展荆楚特色文化产业。统筹推进省内特色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促进生产与服务、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为省内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提供了政策性支持[7]。
2.3.2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仙桃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大力开展“三乡”工程,推进“三生”一体(生产、生态、生活)与“三产”融合,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进现代农业、乡村建设和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着力推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促使仙桃市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
2.4.1 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2020 年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社会各方面受到严重冲击,全国各地的相关文化产业都受到影响。仙桃市也受此严重影响,计划的文化项目和与其他区域合作的文化项目都被迫暂缓,文化产业的发展进度停滞不前,直到后期疫情好转产业才逐步向好发展。
2.4.2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相较于仙桃市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湖北省外有北京、洛阳、西安、开封等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完善的基础文化设施吸引游客的关注,湖北省内有武汉、荆州、襄阳、宜昌等城市,特色文化产业基础设施更好、发展速度更快。各地受自身经济实力制约,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不均,有快有慢。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仙桃市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进程需要加快,并实施一些策略改变现状,扩大市场。
一是以“旅游+”为突破口,加强文旅融合发展。立足仙桃市特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以“旅游+”为突破口,深化“旅游+”融合发展,发展集吃——沔街,住——沔阳小镇、五乐台度假区,行——交通便利,游——仙桃梦里水乡文化旅游区、沔城风景名胜区,购——武商仙桃购物中心,娱——荆楚云天、仙桃乐园6 个方面为一体的配套旅游区。发挥地域特色文化,整合特色旅游景点,培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实现特色文化资源与特色文化产业的良性互动,让游客在旅游中体验到乐趣,激发他们的游购欲望。
二是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拓展衍生品产业链。仙桃市特色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其产业衍生品的创新开发。仙桃市的非遗资源丰富,具有深厚的文化、美学和经济价值。以仙桃市政府为主导,以非遗核心技艺和核心精神内涵为依托,与专业研究人员和设计公司合作,打造集非遗产品创新、文化展览、公益活动于一体的文化IP 新形象,形成一种既能适应规模化量产化市场又能保留非遗精髓的文化品牌[8]。此外,可以加大开发具有鲜明个性的非遗衍生产品及文旅服务项目,并推出旅游纪念品、工艺美术品、装饰品等产业衍生品,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游购需求。此外,鼓励仙桃市的商品零售、餐饮住宿等业态在店面装饰、商品陈列、市场营销等方面,加强相关的文化创意和设计,从外到内使仙桃市的独特文化品牌更加深入人心[9]。
新兴科技的创新应用是创新特色产业新业态的重要手段,可以促进文化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和产业转型升级。将现代科技与仙桃市特色文化资源相结合,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技术在文化创作、传播和消费场景中的应用。对仙桃市历史文化、风俗民情、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活态化数字开发,即融合新兴科技,进行技术创意转化,开发“智能技术+特色文化”产品[10],重塑传统文化产业,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推出结合特色文化、著名历史人物、文化遗产、民间工艺等资源开发,如动漫、卡通形象、微电影等特色鲜明的数字创意产品,从而推动仙桃市特色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要进一步加大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投入,在资源、资金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实施办法,对重点特色文化产业项目给予贴息、补贴、奖励等支持方式。强化政府指导性投入,设立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加大财政支持;完善特色文化产业的目标管理约束机制和责任体系,加强对其资金的运用与管理,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促进特色文化产业有效发展。此外,在政策上支持金融机构加强与融资担保公司合作,加大对特色文化产业的信贷担保力度。支持仙桃市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发挥融资平台的作用,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为产业提供投融资支持,做好文化企业从初创期到成熟期各发展阶段的融资方式衔接。
在发展仙桃市特色文化产业过程中,离不开优秀人才的力量。加快构建“三位一体”(政府、学校、企业)综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一是加大对人才的引育力度。政府要完善文化产业优秀人才的培育和引进机制,积极引进文化产业策划管理、资本运营、文化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高水平人才,注重文化产业优秀人才的培养。对于引进的高水平文化产业人才应给予资金奖励、生活补贴、住房保障等政策支持。
二是加强合作培养专业人才。与当地学校、企业合作,共同建立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实践基地。积极与企业协调,为学校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并强化基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提高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11]。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功能,鼓励学校通过文化领域校企联合、学徒制等多种形式培养文化人才,实现产、学、研不同主体和资源的优化整合。
首先,引进全媒体传播模式,加大宣传力度,线上线下同时推进。线上宣传以各大网站、微信平台为主,加强热点话题策划,合理把握宣传时机,有效创新宣传形式,用好重大活动、重要节点、热点话题宣传仙桃市特色文化,以吸引社会关注;线下在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非遗传习所等文化场所,科学设置非遗宣传陈列展示,因地制宜开展仙桃市非遗文化活动,扩大仙桃市独特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其次,在媒介基础上创新宣传方式可以进一步推进大众围绕仙桃市非遗及其文化资源而展开的全面、深度的认知提升[12]。加强与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合作,鼓励用直播推广、博主推荐等手段,推广宣传仙桃市特色文化及衍生品,吸引更多新媒体用户成为仙桃市非遗文化和特色文化产业的参与者、支持者、分享者和传播者,以此扩大品牌影响力,共同打造仙桃市知名文化品牌,在保护非遗文化、创新产品的同时促进仙桃市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对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仙桃市本土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是发展其特色文化产业的基石,是促进其优化发展的重要内源动力。因此,仙桃市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要牢牢把握住这些文化资源,优化特色文化的生产要素,采取创新性举措,在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创新产业新业态、强化政策扶持、加强人才培养、宣传推广方面加大力度,从而进一步推动产业优质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