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食品化工类专业群“产学研转创”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创新探索与研究

2023-03-24 05:59张雯雯雷昌贵
农产品加工 2023年22期
关键词:化工类产教职业院校

张雯雯,雷昌贵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2022 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中指出,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推动多元化职业教育办学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目前,产教融合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企业需要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管理方式,这就迫使各类职业院校要不断改进育人模式来适应市场的需要。因此,在深化产教融合的背景下,职业院校要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从专业群层面出发,构建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集生产、学习、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创新创业5 个方面为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式,以满足企业行业对高质量技术人才的需求。

1 食品化工类专业群育人模式现状

专业群通常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一个集合[1]。食品化工类专业群通常选择按知识逻辑建群,以食品智能加工技术和食品检测技术为核心专业,由药品生产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应用化工技术等专业组成一个专业群。

1.1 食品化工类专业群市场需求现状分析

食品及化学工业是人类的生命产业,是一个最古老而又永恒不衰的常青产业。近年来,我国食品与化学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其中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已成为食品与化学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不仅可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而且可改善食品品质,开发新食品。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新智能加工技术应用于食品加工领域,食品加工业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智能化的繁荣景象。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食品化工类专业技能型人才供求矛盾表现得尤为明显。目前,职业教育培养的都是熟练掌握食品生产加工技术的专业人才,教育模式滞后于专业市场发展。尤其是在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食品化工行业也开始实现智能化,要求食品化工类专业人才需要进行结构调整,迫切需要拥有生产加工与智能操作的拓展能力,同时具备食品生产加工、质量控制、产品研发及销售领域得综合性技能人才。对食品化工类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转变方向,对培养学生职业知识的融合性和职业技能的多样性,包括目标定位、教学内容、课程资源、教育模式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1.2 高等职业院校食品化工类专业群现有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产教融合虽然已经被职业院校广泛使用,但还是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职业教育与产业契合度不高,培养目标不明确。职业教育的食品化工类专业设置固化、老化,相互独立,没有紧随产业市场的发展方向进行调整和整合,造成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脱轨。绝大多数职业院校受限于传统教学模式,对“产教融合”理解不深入,有的也仅仅是流于表面功夫,没有深入市场调研,深入了解食品化工产业的实际需求来进行专业设置和教学,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也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导向,产教融合浮于表面。

(2) 行业企业参与度不高,育人主体地位缺失[2]。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学校的主体责任,职业教育亦是如此。企业参与的广度和深度都不高。目前,有很多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定了“订单班”“学徒班”等模式,但在实际合作过程,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企业没有负起主体责任,只是让学生去流水线上生产,有的校企合作培养出的学生就业意愿不强,也会造成企业不愿深入培养。究其根源是企业得不到利益补偿,导致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很难激发[2]。

(3) 职业学校教师实践技术不强,创新服务能力不够。随着职业院校招生渠道增多,生源不断上涨,职业院校的教师教学工作日益繁重。无论是从个人主观意愿上还是从学校政策支持上来讲,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实践的机会和时间都非常少。没有企业一线生产经历和实践,就会造成教师的教学方法、内容都容易脱离生产实际,高新技术的开发和服务社会能力凸显不足。

2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食品化工类专业群育人模式创新

2.1 必要性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一个高新科技飞速发展阶段,正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挺进,因而需要一大批高水平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职业院校要与时俱进、加快步伐、转变育人模式,由过去的“学术型”人才培养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变,培养出与行业企业需求接轨、能将知识运用于生产实际的高质量技能型人才。通过这种创新,有助于建立多元化、多形式的育人方式,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效衔接[3]。

2.2 关键点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既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更是职业教育的独特优势,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校企合作的难点,即“校热企冷”的现象长期存在,尽管有一些院校和地区搞得有声有色,但整体盘面上的困局未能化解。在深化校企合作中,关键在于融合育人,要在“融”字上下功夫。搭建产教融合的路径、构建多元办学格局。

(1) 高水平专业建设带动育人模式创新。专业发展方向与育人模式变革的联系非常紧密,需通过强化专业群建设撬动职业教育育人模式改革,以满足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3]。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与普通本科高校有所不同,不能简单复制。职业院校需要从社会生产实际出发,结合行业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设置专业,并依托区域经济形成专业群,通过产教融合,带动职业教育育人模式改革,将知识和实践技能运用到生产实际中,实现知行合一。

(2) 食品化工类专业群整合推进产教融合深入发展。食品化工类专业群是由应用型强的专业组合而成,按照“产业引领、优势互补、共享发展”的理念,职业学校通过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实习实训基地、服务中心、科研中心等一体化融合平台,着力解决“融什么”“怎么融”的问题,以专业群整合为基础,将最新的智能加工技术、检测技术及时融入教学,与行业产业的升级转型紧密结合,最终进一步深度实现产教融合。

(3) “双师型”教师队伍与企业技术大师相互配合。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除了专业群设置和教学目标内容的融合之外,还有师资力量的深度融合。承担职业教育教学主讲的教师要掌握行业企业的先进技术、工艺、流程和规范。一方面,职业院校的教师要加强自身企业实践经历,提升创新实践能力,达到“双师型”教师要求;另一方面,要聘请行业企业技术大师、能工巧匠加入到职业教育教师团队中来。既可以传授学生最新的生产实际知识,还能与学校教师沟通交流,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食品化工类专业群育人模式创新探索实施途径

3.1 落实专业群建设,实现专业特色与行业企业精准对接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制度,建立一个基于行业产业链下的专业群建设模式,形成校企联盟、订单合作的合作机制,为职业院校提高育人质量。首先,要精准对接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找准食品化工类行业定位。在组建食品化工类专业群时,除面向产业链、相关岗位群之外,还要用敏锐的嗅觉去洞察行业与时代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组群的布局,主动革新教学培养目标和课程设计,实现专业群真正与市场接轨、行业对应、产业相符合企业融合[4]。其次,各专业要打破壁垒、整合各自资源、集体协同创新,真正形成一个群体,搭建起互通交叉式的课程体系,甚至与其他院校、地区形成多方位多维度深度合作,建立专业群联盟,共同开发资源,共建育人体系。最后,要突出职业院校自身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通过现代智能技术,逐步建立教学资源数据平台,时刻关注行业动态,持续更新教学资源,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为行业企业培养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复合技能型人才。

3.2 “产学研转创”五位一体协同发展,创新育人模式

“产学研转创”五位一体协同发展是指依据协同学原理,通过对生产、学习、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简称“产学研转创”) 5 个方面的系统结合,建立科学的协同发展机制,促进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相互适应、相互协作、和谐发展,形成优势资源互补、双方资源整合,达到两者同步、良性的发展,最终达到“1+1>2”的“协同效应”。

产教融合主要在于教育推动人才的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又带动教育水平的提高,同样也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在职业教育中,要找准“产学研转创”五位一体的协同发展定位方向,引导职业院校在育人过程中综合考虑当地经济结构,主动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产业对接,建立相互支持、相互协调发展机制。

第一、扩容食品与化工专业群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提升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同时兼顾企业生产经营,让企业参与进来指导生产,获取盈利,提升企业的参与度。放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和效益。

第二、发挥产业学院的人才、设备、资源优势,培养地方相关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型复合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优秀人力资源,保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第三、积极引导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科研中心,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解决地方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技术瓶颈。

第四、理清校企合作责任关系,构建稳定、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育人机制措施,明确校企双方责任主体。企业培养食品化工专业人才的同时,积极将学校研究成果转化成经济效益,实现校企共同发展。

第五、尝试混合所有制办学形式,共建技术技能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吸引社会资本进入职业教育体系,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实践培养模式。组织职业院校学生与企业员工进行混合实训培养,共同提升发展,有效调动学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1+X”证书制度,为企业员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发放职业技能证书,弥补企业在这方面的劣势,提升企业员工专业素质的同时也能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3.3 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职业院校要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与当地食品化工行业进行沟通交流,了解行业企业需求,积极提高教师实践技能。以赛促教,积极实施教师能力提高计划,出台各项政策鼓励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对于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认定“双师型”教师,给与相应的教学工作量抵扣或是职称评审优先等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鼓励措施。

此外,积极投入建设食品化工专业“大师工作室”,聘请行业企业技能专家,能工巧匠担任专业课教师,为师资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实现与校内教师的“混编”。给学生传授最先进、最贴合生产实际的专业知识,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达到有效契合,为学生毕业即就业创造条件。

3.4 注重育人体系内涵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新职业教育法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必须坚持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在创新育人模式过程中,要常态化开展工匠精神的教育活动;在建设课程内容中,要注入课程思政内容,营造技能文化氛围,将产业文化、企业精神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在企业技能大师、能工巧匠亲身示范,亲手指导过程中,让学生近距离体会“扎身基层”“干一行爱一行”的螺丝钉精神,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精神。

4 结语

通过“产学研转创”五位一体协同发展,创新职业教育食品化工专业群育人模式,同时落实专业群建设,与产业精准对接,着力打造双师型“混编”师资队伍,注重育人体系课程思政的内涵建设,对于深化产教融合,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食品化工类育人模式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化工类产教职业院校
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化工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学生安全素质养成教育的探讨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化工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