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刚 申领艳 栗淑芳 康少辉 黄鹏程 张蒲修 闫凤岐*
(1 张家口市乡村振兴促进中心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2 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 河北 张家口 075000;3 张家口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干旱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为复杂的自然灾害之一。随着全球变暖的逐渐加剧,干旱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对蔬菜的正常生长、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张家口市位于半干旱地区,坝上地区有4 县,分别为沽源、张北、尚义、康保县。海拔高度在1 400~1 600 m,属于典型的大陆季风高原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沙;夏季炎热短促,降水集中;秋季晴朗,冷暖适中;冬季漫长。坝上蔬菜生长季是4~10 月份,降水距平百分率能直观反映降水异常引起的干旱,因此,在干旱监测和评价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针对张家口市坝上地区气象干旱的频繁发生和长期持续,不但给当地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造成水资源短缺、生态与环境恶化等不利影响。本研究利用降水距平百分率,对张家口市坝上地区近30 年逐月降水数据进行干旱灾害变化特征分析,为以后的抗旱防灾工作和气候特征提供气象依据。
1.1 资料来源。本文选取张家口市坝上4 个县气象观测站1989~2018 年的逐年、逐月降水量资料,气候平均值为1989~2018 年31 年的平均值。
1.2 研究方法
1.2.1 降水距平百分率(Pa)指数计算。降水量距平百分率(Pa)指某地某时期的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相比的百分率,计算公式:公式中:Pa—某时段降水量距平百分率,%;p¯—某时段降水量,单位为mm;—常年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单位为mm。
1.2.2 常年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计算。常年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计算公式:公式中:n—研究的年数;— 某时段第i 年降水量,单位为mm。
1.3 分析方法。利用GB/T20481-2017 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和张家口市的实际情况划分干旱等级(见表1)。
表1 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划分的干旱等级
2.1 降水特征分析
2.1.1 年降水变化特征。从图1 可以看出,张家口市坝上地区1989~2018 年间的降水量呈现出总降水量一般在890~2 000 mm,年平均降雨量为1 416.45 mm。其中全年最大降水量达到了1 901 mm,出现在1995年,全年降水量最少的是893.5 mm,出现在2009 年。极差为1 007.5 mm。
图1 1989~2018 年张家口市坝上地区年降水量变化
2.1.2 月降水变化特征。分析多年平均降水在坝上4个县及不同地貌地形条件下的空间分布特征,由图2可知,多年平均降水量中尚义>沽源>张北>康保。由图3 可知,4 月份多年平均降水为271.1mm,7 月份多年平均降水为3 223 mm。由此得出,坝上4 县月降水量变化明显,一般集中在6~9 月份。
图2 1989~2018 年张家口市坝上地区降水空间分布
图3 张家口市坝上地区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变化规律分析
2.2 干旱年际变化特征。由图4 可知1989~2008 年张家口市坝上4 个县降水距平百分率变化情况。由于受到季风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张家口各地级市降水年际分布不均,使得坝上4 个县多次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干旱。由图4 可知,1989~2008 年间共出现了15 次干旱事件,平均2 年1 次干旱,干旱年份有1989 年、1993年、1997年、1999 年、2000 年、2001 年、2002 年、2005年、2006年、2007 年、2009 年、2011 年、2014 年、2015 年、2017 年。其中2005 年、2014 年为轻旱;2001 年、2017 年为中旱;1989 年、1993 年、1999年、2000 年、2002 年、2006 年为重旱;1997 年、2007 年、2009 年、2011 年、2015 年为特旱。30 年发生干旱15 次,频率为50%,其中轻旱发生的频率为6.67%,中旱发生的频率为6.67%,重旱发生的频率为20%,特旱发生的频率为16.67%。30 年中有15 年各站点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干旱,其中重旱发生的频率较高,特旱次之,轻旱和中旱发生的频率较低。
图4 1989~2018 年张家口市坝上地区降水距平百分率
本文利用张家口市坝上地区1989~2008 年降水资料,采用降水距平百分率分析法分析张家口市坝上地区30 年降水变化特征,主要结论如下:
3.1 1989~2018 年,30 年之间发生干旱15 次,频率为50%,发生轻旱2 次,中旱2 次,重旱6 次,特旱5 次。
3.2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年降水集中在6~9 月份,多年平均连续6~9 月的降水量为2 183.5 mm,其中7 月份多年平均降水为3 223 mm。
3.3 只考虑降水量指标对干旱的影响,选取降水距平百分率干旱指标过于单一,而且降水数据的时间尺度不长,研究的精确度有待提高,这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期为干旱监测提供更加客观合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