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延龙,赵 阳
(西京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3)
骨胶是胶原经简单水解后形成的一种蛋白质类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水溶性好、环保无毒、原料广泛、成本较低、使用性能良好等优点[1]。广泛应用于造纸、包装、印刷、纺织等轻工行业,具有常温下固化更快、黏结强度更高、不易老化等优势。传统的骨胶,存在使用不便、耐水性有限、不易存储等缺点[2]。
合成胶黏剂在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会析出大量甲醛、苯酚等有毒有害物质,且由于成本不断上涨,人们开始寻求绿色环保、价格低廉的天然胶黏剂。通过对骨胶进行改性,克服其缺点,开发绿色环保、价格低廉的改性骨胶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3]。
目前对骨胶的改性主要有化学改性、物理化学结合改性、共混改性等方法。其中以化学改性为主,主要有水解接枝共聚、缩合、酯化、醛修饰、金属离子配位等改性方法[4]。卜海艳等[5]在参考海洋贻贝黏合剂黏结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改性方法,该方法可明显改善骨胶的耐水性、凝固点、黏度、剪切强度等指标,并且工艺简单、污染较小,是一种十分值得期待的改性方法。
本文首先用碱对大分子骨胶进行降解,然后用分散剂进行分散,最后引入金属离子,与小分子骨胶的氨基、羧基进行配位,以期改善骨胶的性能,为未来骨胶的改性提供参考。
骨胶,工业级,河南鼎盛胶业有限公司;NaOH、硫酸铝,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十二烷基磺酸钠,分析纯,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杨木单板,含水率 8%~9%,市售。
VERTE70型红外光谱仪,德国Bruker公司;D8 Advance型X射线衍射仪,德国Bruker公司;SU801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HITACHI公司;TG 209 F1型热重分析仪,德国NETZSCH公司;DSA100型表面润湿角测量仪,德国克吕士公司;Instron 4302型万能材料试验机,美国英斯特朗公司。
1.3.1改性骨胶的制备
取骨胶25 g,置500 mL三口烧瓶中,加入100 mL蒸馏水,充分搅拌10 min;升温至60 ℃,加入氢氧化钠1 g和适量十二烷基磺酸钠,搅拌10 min;调节pH值至中性,加入适量硫酸铝,继续揽拌30 min,可得黄褐色黏稠状产物。 层胶合板的制备,试件参照GB/T 9846.7—2004制作,通过正交试验对热压工艺进行优化[6]。
1.3.2表征与测试
用红外光谱仪对骨胶改性前后的结构进行分析,扫描范围4 000~500 cm-1。用X射线衍射仪对骨胶改性前后的结晶性进行测试。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骨胶改性前后的表面和断裂面形貌,样品喷金处理,加速电压20 kV。用热重分析仪(TGA)分别测定骨胶改性前后的分解温度,测试条件:氮气保护,温度50~500 ℃,升温速度10 ℃/min。用表面润湿角测量仪,按ASTMD 5725—1999,对骨胶改性前后的水接触角进行测定。参照GB/T 9846.12—1988对胶合强度进行测定。
骨胶分子中含有的氨基、羧基等活性基团,可以和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其中羧基可以和金属离子以共价键结合,而氨基中的氮原子则通过提供孤对电子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从而达到改性目的。
骨胶是胶原经简单水解生成的蛋白质衍生物,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且分布较宽,其分子中较长的肽链相互形成笼状结构,对极性基团产生包裹作用。骨胶经NaOH降解后,笼状结构被打破,且长肽链被打断成短链和氨基酸,释放出活性基团,有利于Al3+的配位[7]。
在配合物中,Al3+的配位数通常为6,需要6个空轨道,采用sp3d2杂化,形成正八面体结构,骨胶分子中的2个O可提供两对孤对电子,2个N可提供两对孤对电子,剩余两对孤对电子由水中的O或肽链中其他的O或N提供[8]。
改性前后骨胶红外光谱图见图1。
图1 改性前后骨胶红外光谱图
由图1可知,3 475 cm-1处为骨胶中N—H或O—H(氢键)的伸缩振动吸收峰,1 645 cm-1处为酰胺Ⅰ带的特征吸收峰,1 551 cm-1处为酰胺Ⅱ带的特征吸收峰;而改性骨胶中相应的特征峰则分别移至3 435、1 643、1 543 cm-1处,且强度相对减弱。在改性过程中,Al3+与骨胶分子中的N、O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稳定的五元环结构,共轭效应和环中各原子周围的电子云密度均有所增强,宏观表现为特征峰向低能量迁移;另外,由于五元环状结构的位阻效应,各官能团的振动、弯曲强度减小,特征峰强度减弱。
改性前后骨胶的XRD谱图见图2。
图2 改性前后骨胶的XRD谱图
从图2可以看出,相对于改性前的骨胶,改性后的骨胶衍射峰强度明显降低,且未出现新的衍射峰,表明Al3+是以配位键的方式与骨胶结合。
骨胶改性前后的微观形貌见图3。
图3 骨胶改性前后的微观形貌
从图3可以看出,相对于改性前的骨胶,改性后的骨胶胶膜表面更为规整,没有孔洞、坑洼、细小裂纹等明显缺陷;断裂面整体呈现海藻状结构,无明显的孔洞,表明骨胶改性后具有更强的耐水性。
改性前后骨胶的TGA曲线见图4。
图4 改性前后骨胶的TGA曲线
从图4可以看出,骨胶在改性前后的热分解温度没有明显变化,表明该改性工艺对骨胶的热稳定性没有太大影响。
改性前后骨胶的水接触角见图5。
图5 改性前后骨胶的水接触角
从图5可知,骨胶改性后,水接触角由61.55°增至102.72°,表明骨胶改性后的耐水性显著增强。这是由于Al3+与骨胶分子中的氨基、羧基等配位后,形成二维或三维空间结构,可有效阻止水分进入,使骨胶耐水性得以提高。
以热压的温度、时间、压力和存放时间为考察因素,胶接强度作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法对胶合板压制工艺进行优化。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见表1。正交试验结果及极差分析见表2。
表1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
表2 正交试验结果及极差分析
从表1、表2、表3可以看出,各因素对胶接强度的影响依次为A>D>C>B,较优组合为A2B3C2D3。因为热压时间对胶合板的胶接强度没有大的影响,故本实验选择最优组合为A2B3C3D3。
骨胶经Al3+配位改性后,胶膜表面更为规整,没有明显缺陷,断裂面整体呈现海藻状结构,热稳定性无明显变化,耐水性明显提高。热压温度对胶接强度影响相对较大。当热压温度110 ℃,热压时间 20 min,热压压力4 MPa,存放时间48 h时,胶合板胶接强度相对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