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铭华 吴 杰 张 洁
(1.南京市长江河道管理处,江苏 南京 210011; 2.南京市水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1)
建立生态补偿制度有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水生态补偿机制是健全国家生态补偿制度的重要一环[1]。长江河道整治工程中常采用增殖放流、人工鱼巢、生态浮岛、孵化暂养槽、鱼礁建设等进行水生态补偿。增殖放流是长江下游段水生态补偿普遍采用的措施[2-3],人工鱼巢多见于长江上游水生态补偿,近年来,长江下游也偶有应用,如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水域生态修复等[4]。长江八卦洲汊道航运条件特殊、水文条件复杂,在此处采用人工鱼巢进行水生态补偿,需对其适应性等方面展开研究。
长江八卦洲汊道河道整治以确保防洪安全、河势稳定、沿线设施正常运行为前提,通过一定的工程措施,达到稳定左汊分流比并改善左汊局部水域条件的目的。工程内容包括:洲头水下鱼嘴加固工程、右汊进口护底工程、洲头右缘深槽防护工程及一系列护岸加固工程,可为左汊工矿企业码头运行创造有利条件[5]。
计划工程建成后,第1年、第2年、第3年的4—7月,在左汊对岸滨江路沿岸、左汊共和村,外沙村沿岸、八卦洲洲尾,各设置2500m人工鱼巢。鱼巢点位布置见图1。
图1 鱼巢点位布置示意图
人工鱼巢以毛竹为框架桩,使用绳索固定成长10m、宽5m的长方体框架单元结构,为避免水位波动和其他不可控因素导致鱼巢被破坏,每个单元以牢固可靠的毛竹作为两端固定柱。选择叶大、韧性强,长度约1.5~1.6m的棕榈皮或芦苇,将5~8根草条整齐地在根部捆绑成直径约0.1m的草团,使叶子尽量散开,以增加鱼巢黏卵面积,一个草团为一个鱼巢。
取4根毛竹,每条长度约2.0m。首先取2根毛竹,上下夹着4个鱼巢的根部,并用铁丝或绳索固定,鱼巢之间间距0.5m;其次取2根毛竹从鱼巢根部向尾部平行移0.5m,上下夹着4根鱼巢的中部,并用铁丝或绳索固定,扎成规格为2.0m×0.5m的长方形框架,形成一只完整的鱼巢框架。
将制作好的鱼巢框架以6只为一组,用10.0m长毛竹串联绑扎在一块形成一个鱼巢单元。在靠近岸边的水域安置,并与江边平行,整体的鱼巢用绳索牵引,用竹(木)桩固定每组的两端。鱼巢单元布置见图2。主汛期开始前,将人工鱼巢回收上岸,集中保存,次年4月继续投放。
图2 鱼巢单元布置示意图
根据《南京长江岸线资源综合利用总体规划(2010—2030)》,宝塔水道(即八卦洲左汊)为长江南京段副航道,长约23km,河道形态为鹅头型弯道,其通航条件受到左汊河道衰退、浅滩河床冲淤及二桥净空高度的限制和影响,提高和改善航道条件有一定的困难。
沿线码头多为石油化工企业专用码头,过往船只载运的货物中有较多的石油化工制品,危险性较高,如发生碰撞等航运事故,可能导致连环效应,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经过实地踏勘,规划布设人工鱼巢的点位在航运现状条件下距离码头片区均较近,且均处于航道范围,往来船只频繁,部分中小船舶习惯贴岸航行,风险性较大,布设人工鱼巢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由于八卦洲的特殊地理位置,夹江河道常年流速较大,特别是5月进入汛期后,水位及流速明显加大,同时频繁的过往船只造成的船行波对沿岸冲刷明显,不利于鱼巢的固定,特别是鱼卵的附着。八卦洲岸线几乎不存在内凹型缓流岸线区域,且洲内河道河口处均布设有闸口,也不利于人工鱼巢的布设。北部中段马汊河河口沿线码头多,船只来往频繁,且由于江心有浅滩,航道进一步被压缩,在此区域布设人工鱼巢对航运造成的干扰更大。目前已有的漂浮型人工鱼巢案例多位于长江上游或湖泊缓流区,流速较缓的水域适宜鱼类产卵栖息,也利于鱼卵在人工鱼巢上的附着。在流速较快的长江下游干流水域布设产黏性卵人工鱼巢目前尚无成熟的技术,即使布设也收效甚微。
八卦洲汊道水域水位变动较大,4—7月水位变幅最大可达5.0m以上,在水位频繁变化的水域布设人工鱼巢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由于漂浮型人工鱼巢需要锚定与支柱固定,水位的频繁变动必然对其产生较大影响。在水位下降的情况下,鱼巢极易搁浅,无法起到作用,同时对于附着于人工鱼巢上的鱼卵,鱼巢搁浅可直接导致鱼卵脱水失活,造成生态损失;在水位上涨的情况下,原本漂浮于水面的人工鱼巢被江水淹没,甚至可能位于水下数米深处,鱼巢锚定点与支柱需承受水压与湍流冲击,可能造成损毁或锚定脱落,尤其是后者将对航道造成威胁,同时被淹没于水下的人工鱼巢不利于后期的回收,一旦进入汛期,几无回收可能,同时此种深度水文条件下也不适宜产黏性卵鱼类生存。
主体思路为将人工鱼巢方案调整为增殖放流。增殖放流和人工鱼巢均为常用的有效生态补偿措施,均能够为施工江段提供渔业资源。两种方法主要差别在于:人工鱼巢能够为产黏性卵的鲫鱼、鲤鱼提供产卵场所,为活动能力相对较弱的鱼卵仔鱼提供较好的栖息、繁育场地[6];增殖放流将鱼卵仔鱼生长发育阶段在人工繁育场完成,放流繁育完成的鱼苗[7]。
长江上游江津段人工鱼巢布设效果评估结果显示[8]:长江江津段共检测到鱼类产卵4批次,监测期间共计采集样方30个(12.5m2/个),人工鱼巢布设期间单年度共计黏附鱼卵5.67亿粒,平均密度56677粒/m2,卵粒孵化率40.69%,仔鱼成活率15.57%,稚鱼成活率4.27%。
据此计算八卦洲原计划布设人工鱼巢1000m2,连续布设3年,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导致的损失情况下,理论上单年度鱼巢布设鱼类补偿效果换算成稚鱼成活量的计算公式为
理论稚鱼成活量=人工鱼巢面积×着卵密度×卵粒孵化率×仔鱼成活率×稚鱼成活率
计算结果为153.32万尾/年,三年总成活量为459.96万尾。此数据可作为人工鱼巢效果量化补偿的依据之一。
在不改变原人工鱼巢经费和人工鱼巢补偿效果的前提下,根据市场价格、鱼苗育种规律、市场供应情况以及方案可操作性,拟定了三种备选方案。考虑河道整治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各方案的增殖放流均安排在运行期实施,且均计划在每年6—7月开展增殖放流,连续开展3年,并在放流结束之后进行增殖放流效果评估。
4.2.1 方案一
鱼苗鱼种选择鲤、鲫、鳊等产黏性卵的鱼类,见表1。
表1 经费预算
4.2.2 方案二
表2 经费预算
4.2.3 方案三
鱼苗鱼种选择鲤、鲫、鳊,同时增加鲢、鳙等经济鱼类,见表3。
表3 经费预算
表4 各方案效果对比分析
在不改变原人工鱼巢经费和人工鱼巢补偿效果的前提下,根据市场价格、鱼苗育种规律、市场供应情况以及方案可操作性,将人工鱼巢调改为增殖放流,满足生态补偿的要求。
为更好地达到生态保护与修复目的,建议后续采取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加强运行期管理与巡视,严禁乱抛乱弃,减少对水域生境的干扰和破坏;完善后续鱼类增殖放流及效果评估工作,补偿施工过程损失的水生生物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禁止非法捕捞,发现有非法捕捞的立即向有关部门举报;如发现受伤的保护动物,及时采取就地保护和救护等措施;继续进行生态修复效果跟踪监测,及时发现并修复恢复力稳定性较低的生态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