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芦庄实验小学 冯晓奕
课程的本质是价值,当学校的足球课程建设以“育人”为导向时,校园足球运动就能走出“重竞技、轻育人”的困境。足球教育应该构建课程育人图谱,围绕目标的设计和课程内容的研制,开展群体性的课程教育与活动,并在多元评价中实现文化育人、特色育人的价值。
小学校园足球运动课程建设必须遵循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紧扣“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综合性”的课程性质,选择国家课程中的足球主题,建构足球运动校本课程。
校园足球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足球教育的价值,必须坚持以“球”育人,取得足球技术能力和意志品质培育的双赢。同济大学国际足球学院游松辉等专家指出,引导少年儿童树立团队合作、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坚韧不拔、永不服输的精神,可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由此,足球课程文化建设必须凝练课程理念,建构校园足球文化的精神表征。如学校不断丰富“励竞”校训的文化内涵,在勉励学生竞进中超越自我,不断挖掘、整合师生的足球意识、足球精神、足球道德等精神文化,从培根铸魂的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出发,鼓励学生发扬进取、冒尖、永不言败的开拓精神,培育学生坚韧不拔、团结合作、拼搏奋进、遵守规则的足球文化素养。同时,学校积极创构校园足球文化的形态,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人有我优”的特色发展目标,全面重视理念、管理、教学、课程、优势项目建设,尤其重视建立适配的课程运行机制,通过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家校交互,使足球运动能普适于学生、普惠于家庭、普及于社会,促进学生身体、心理、智能协调发展。
足球课程目标架构必须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目标为依据,围绕“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设计足球课程目标。在课程目标的指引下,学校把以“球”健体、以“球”健心、以“球”健智、以“球”健美的素质发展定为足球课程育人目标(见表1),体现学校以“球”育人的价值成果。学校明确以上足球课程的总体目标,旨在引领校足运动从“竞技”走向“育人”,使学生在足球运动中习得一项技能,培养一种运动习惯,培育一种生命精神。
表1 “四健”课程素养目标
足球教育“四合”课程(见图1),其内容的重构同样遵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保证基础、重视多样、关注融合、强调运用”的整体设计的理念。在深度分析校情的基础上,学校根据足球传统学校的良好条件基础,为更好地实践“励竞”校训,确立了多形态整合的大概念主体要素,建立足球课程体系的完整链条,以生成四个课程群的方式,打破足球课程与学科间的知识界限,实现足球课程的体系化和结构化,使其成为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以帮助学生实现“足尖上的梦想”,以“球”健体,成就成长梦想;以“球”健心,成就心灵梦想;以“球”健智,成就知识梦想;以“球”健美,成就美丽梦想。
图1
“四合”课程内容分年级进行设计,以保证课程教育和活动符合学生层级水平,使素养发展循序渐进。
学校注重创新性地建构文化环境,熠熠生辉的足球主题雕塑、金光闪闪的足球荣誉室、内涵丰富的足球文化体验馆、自主设计的球韵壁报、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窗等,让班校环境洋溢着足球元素。学校以“爱运动、知足球、爱足球、爱学校”为环境课程育人目标,引导学生在参与创设环境的同时与环境对话,如低年级以参观校园足球运动设施、讲解足球雕塑、学习足球专题壁报、与教师一起设计班报等为课程内容;中年级在低年级基础上增加学习足球壁报的足球信息并介绍足球小明星、组织足球主题班会、学习“励竞”校训和足球精神等内容;高年级在中年级基础上增加了解足球雕塑的丰富内涵、学习环境铺陈的足球故事并向家长做宣传、独立设计足球小报以及开展“讲讲足球文化体验馆里的故事”等内容,使环境育人的内容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让学生在与环境对话中被文化濡染,逐步培养“知足球、懂足球、爱运动;知礼仪、懂合作、勇竞进”的优良品格。
班校两级社团课程的内容,同样根据目标进行层递式设计。如低年级根据“知足球、懂足球,遵守基本规则,初步培养运动习惯”的素养发展指标,以简单的足球知识和技能名称、基本的足球规则、基本的足球礼仪、单项足球比赛为课程内容;中年级根据“团结合作、勇于学习、意志力、自信乐观”的素养发展指标,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竞赛规则、班级联赛为课程内容;高年级根据“坚韧、拼搏、责任心、协作精神”的素养发展指标,以足球技能的灵活应用能力、良好的判断能力、基本救护知识、班级和校级联赛为课程内容。
在班级社团建设基础上,学校探索校级社团发展模式,周密制订周期目标和训练计划,组织训练成果的验收评价;积极支持社团与不同学校学生同场竞技,提高学生竞技水平,增强学生自我意识。
班级社团与校级社团联合的方式主要体现在足球主题活动、班级足球联赛上,通过现场观摩校级社团的集训、听取经验介绍等方式,加强两级社团的梯队衔接等形式,促进特长型学生的技能进阶和竞技战术的综合运用。
足球学科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工程,学校足球学科课程内容的设计从整体着眼,推进“足球进课堂”活动。各年级按规定开设足球课,依托国家教材和自主开发的校本教材《足尖上的梦想》,以富有童趣的“乐乐”“朵朵”为人物主角,分设“小足球,我知道”“小足球,我能行”“小足球,大道理”“小足球,真有趣”四个内容板块,并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让学生从足球知识、足球技能、活动参与、意志品质进行自评和互评,并同时纳入日常的体育课程整体评价系统。
在此基础上,学校积极研究推进多门学科教学与足球教学的整合,以善于学习、迁移运用、知美示美、创造能力为育人目标,结合道德与法治、语文、音乐、美术等相关学科特点,寻找整合要点,分别确定读、写、唱、绘、讲的课程内容和形式;以课堂嵌入或课后拓展的形式,让各学科教学呈现丰富的足球元素,通过课程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球节课程以“团队合作、自信乐观、责任意识、知美示美”为素养发展目标,举办一年一度有主题、泛参与、长时程的足球文化节。如组织班级足球联赛,赛前通过全校征集、网上投票,发动师生和家长参与为班级球队命名,设计吉祥物、球队服装、队标等活动;根据足球节主题,组织集中学习、知识竞赛、绘画、摄影、写作、观影、故事会、设计创意小报等系列活动,并邀请家长和社区代表参与相关足球文化系列活动,共同感知足球文化的发展并参与学校特色文化建设;赛后组织优秀班级足球社团、优秀领队、最佳射手、最佳守门员、优秀家长等评比活动,共同感受足球文化的魅力。
学校提出了“人有我优,特色进阶创品牌”的足球教育目标,聚集家社智慧制订校园足球文化建设五年规划。目标任务通过年度工作计划的实施,带动班级推进特色建设,以校内联动促进文化建设、管理建设、教学建设和课程建设,使内部循环成为足球特色发展的原动力和持久保障。
1.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足梦”共识
学校通过理事会、家委会、家长学校活动、半日开放活动等多种途径宣传特色建设,引领社区志愿者、家长了解校园足球,亲近校园足球,让社区和家长充分了解足球文化建设和社团活动的理念与育人价值,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同时,学校充分利用各类平台加强家校联系,宣传足球教育的实况和取得的成绩。
2.创设开放环境,密切家校互动
学校的特色班队活动、班级联赛、足球节会向社会和家长开放,吸收家长和社区志愿者参与校园足球节的设计,组织学生、教师、家长讲好“我的足球故事”。家长的足球故事,或生动讲述他们与学生一起参加足球运动、知足球、懂足球的亲身经历;或记述他们在绿茵场上同声相呼、同笑同泪的鲜活场景;或表达足球运动并未影响孩子的学习,而是让孩子发展了心智、增强了自信、强大了内心、促进了体会。学校把学生、教师、家长的足球故事结集成册,形成共同语言,营造了多元开放的足球育人环境。
学校把建立富有校本特色的评价制度作为激励师生积极成长的关键。学校为每个学生定制了一本评价手册——“足‘梦’印记”,内页设计“文化标识”“我的足球之旅”“我的足球俱乐部”“我的足球荣耀榜”等板块,在形成性评价中采用观察法,常态化地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度、课程学习的态度以及积极心理状态等,同时采用作品展示、学习故事等形式,对学生的运动习惯、年度体质健康、心理品质、团结合作等素养表现,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让教师、同伴、家长参与评价,以评价促成长,让“足‘梦’印记”成为学生六年小学生活的个性化成长手册。
同时,班、校两级分别组织“骄子章”“绿色小天使”评比以及“梦想杯”班级联赛,通过足球文化墙、班本足球微课程、学校微电影、“讲讲我的足球故事”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展示自我,以丰富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总结反思,以评价促进学生不断超越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四合课程”促进创“特”有绩,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体育传统学校、首批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学校有24个学生先后入选省、市足球队,学校连续三年蝉联无锡市小学生足球赛冠军,《中国教育报》曾专题报道学校足球教育的经验。“足尖上的梦想”足球文化建设项目被评为无锡市特色文化建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