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2023-03-24 03:11王芳山西省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
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儿歌美育德育

王芳 山西省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

为了缩小城乡之间美育的差距,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美育基础薄弱学校帮扶机制,在乡村建设中植入美育的种子,让美育在基层的土壤上生根、开花、结果。

一、音乐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贝多芬说过,音乐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来;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先生也说过,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地培养一些少数有伟大成就的所谓人才,而是希望通过音乐教学,把每一个孩子都提升到拥有一颗高贵心灵和完美人格的境界。

我们发现,尚在襁褓中的婴儿,听到一点点音乐都会有很强的刺激反应;刚刚会站立行走的孩子便表现出无穷的创造力和表现欲,听到音乐就会本能地扭动身体,唱着、跳着,显露出孩子的天性。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最关键的时期,孩子们的成长离不开音乐,音乐的作用又如此之大,因此,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就应该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使幼儿的道德品质与艺术教育相融合,通过德育渗透引导幼儿形成积极的合作精神,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和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自觉性,促进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乡村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缺乏

城市幼儿园的孩子大多数在婴幼儿时期就备受关注,从胎教到早教都在接触音乐的熏陶,而乡村幼儿园的孩子一般是没有这么好的条件的。

(一)乡村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德育的现状

在对本省几十所乡镇农村的幼儿园调研中,发现存在以下共同问题:根据所属的地市级别不同,乡镇幼儿园相对于村里的幼儿园在硬件和师资上虽然有明显优势,但是在教育理念和教师成长的培养方面远不及一、二线城市。在音乐教学方面,存在教育观念淡泊的普遍现象,教育理念陈旧,缺乏受过专业的音乐技能训练的教师,往往由仅仅喜欢、能唱几句的老师兼任,他们不了解音乐教法和音乐知识,更不注重发挥音乐教学的德育作用,失去了音乐教学美育的初衷,即便在德育过程中也缺乏方法,简单盲目。

对于更多的乡村幼儿园而言情况更糟,没有教材,没有教师,没有专门的教研室引领和课程规划,更没有走出去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的机会,可以说仅仅是个托儿所。很多家长忙于打工,把孩子放在这里以“有吃,有喝,不出事”为目的。年老的阿姨只会讲一些老掉牙的故事,传统的儿歌都唱不了几首,年轻一些的教师则通过手机播放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幼儿伸着脖子跟着成人的流行歌曲又喊又唱,乐此不疲,教师的音乐审美品位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发展需求。

在对某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音乐调研中也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来自乡村的孩子普遍不识谱,对音乐的音准、节奏感知能力很弱,不敢开口歌唱,学生反馈从幼儿园到中学几乎没有上过音乐课,使得这部分的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很吃力,甚至带来了心理压力。

(二)乡村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德育缺失的原因

首先,由于国家教育经费紧张,乡村经济发展落后,生活水平较低,限制了乡村幼儿园的发展和家长对教育的投入,很多家长外出打工,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

其次,幼儿入园接受教育的必要性还没有引起当地教育部门足够的重视,缺乏对师资的培养,教师自身的素质不能深入挖掘音乐中的美,更不能生动地展示给孩子音乐的美,德育融合思想认识不到位,融合方法单一。

乡村幼儿音乐教育中德育渗透的缺失,使乡村美育成为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不少乡村孩子走向城市往往或多或少透着自卑心理。认识到幼儿阶段对孩子的德育渗透直接影响孩子未来发展的自信心和人格发展的重要性,加强乡村幼儿园的美育教育更显得迫在眉睫。

三、乡村幼儿园在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目前,乡村幼儿园受设施和师资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不能向城市那样进行教学改革,因此要因地制宜地采取简单有效的教学形式实现德育的初衷。结合乡村幼儿园教学理念的现状和经济条件的实际情况,儿歌演唱教学既是最直接、最容易实施,又是最符合乡村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重要形式,幼儿园的歌唱活动也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乡村幼儿园儿歌演唱活动可以通过幼儿学唱儿歌展开多种形式的音乐教学活动,使德育潜移默化融入歌曲演唱中,提高幼儿德育素质,加强幼儿品德,培养幼儿的文明生活习惯,助其形成良好性格。考虑到乡村幼儿园设施的简陋和教材的短缺,可以在儿歌演唱德育渗透的教学实施中采取以下策略:

(一)优选儿歌内容

儿歌中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蕴含着美的因素,教师要懂得选择适合幼儿演唱的歌曲,善于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塑造生动的音乐形象,唤起幼儿的共鸣。教学中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设计生动的教学方法,有音乐欣赏引导的手段,提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感受音乐的“旋律美”,跳出节奏的“律动美”,理解歌词的“真善美”,发挥幼儿想象力,促进幼儿“创造美”。儿歌曲目的选择要有以下依据:

1.儿歌要主题鲜明,有童趣,兼具音乐审美和教育功能

活动内容主题的设计可以与爱国、孝道相结合,与情感相结合,与传统节日和民风民俗相结合。如《国旗多美丽》《我的好妈妈》《我和爷爷打月饼》等,不是每首儿歌都要生拉硬拽地为德育而德育,要让幼儿大胆自主地创作,流露自己的感情,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幼儿的表现力和自信心。

2.儿歌选择要有灵活性和综合性

儿歌歌词涵盖了很广的知识面,根据内容划分为劳动类、生活习惯类、科学常识类、道德品质类等;依据音乐题材划分为进行曲、摇篮曲、圆舞曲等;根据音乐风格分为抒情类、舞蹈类等,还有各地区和各少数民族特有的民间音乐。因此,儿歌选择上要有灵活性和综合性,如《劳动最光荣》《玩具进行曲》《春晓》等,关注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3.把德育有机地贯穿于幼儿园一日生活

从早晨入园的《问好歌》到饭前的《洗手歌》、就餐前的《大馒头》、活动时的《锻炼歌》、擦桌椅时唱的《幼儿园里好事多》、养成午休好习惯唱的《小鼓响咚咚》、游戏时唱的《对不起,没关系》等,习惯的养成、品质的培养、性格的塑造贯穿于每一个活动环节,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突出本土特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

传承当地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将当地民间优秀的传统音乐、戏曲进行提炼融入教学可使幼儿了解本土文化,珍爱民间优秀传统文化。比如,山西省左权县作为有名的民间歌舞之乡,每到正月,满大街都在表演“小花戏”,演员身穿花红柳绿的戏装,手执彩扇,载歌载舞,热闹非凡。如此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现在却不受年轻人的青睐。如果巧妙地把它融入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不仅活用了教学内容,更把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扎根在了幼儿心中。

5.走进大自然,因地制宜,废物利用

受乡村教学场所及设施条件的限制,我们可以将音乐创设从室内走到室外,如给小树浇水时,让幼儿在演唱《小松树》中快乐成长。经费短缺,我们可以带领幼儿利用废旧物品自制乐器,易拉罐、塑料瓶、小石子、沙子都是进行音乐活动的有效物资。通过自制乐器演奏和体会《我是小小音乐家》的乐趣,这既激发了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又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丰富教学手段

在乡村幼儿园儿歌演唱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借鉴城市前沿的教学经验,结合乡村实情,在不同教学形式中尝试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

1.故事导入

例如,学习儿歌《二小放牛郎》时,教师生动地讲述了王二小放牛郎的感人故事,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语言交流,感受二小不怕牺牲的英雄形象,引导幼儿用歌颂、赞美的情绪演唱,在歌唱中感染幼儿的心灵,培养幼儿勇敢正直的高尚情操。

2.角色扮演

儿歌《走路》里边有好多小动物,小兔子、小鸭子、小花猫、小乌龟,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头饰就可以开始游戏。小朋友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模仿不同的小动物走路的姿势,“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小鸭走路摇呀摇呀摇,小乌龟走路慢吞吞,小花猫走路静悄悄”。教师只需要表扬“小朋友学得真像,小动物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你们还会模仿哪些小动物走路呢?”主场自然而然就交给小朋友了,小朋友们这时会把自己所有的聪明才智和表演能力都发挥出来。从音乐的角度可以感受到节奏强、弱、快、慢的变化,从幼儿主体的角度培养幼儿参与、创新的能力,从德育角度渗透小朋友的团结友爱和集体合作精神。

3.儿歌律动

音乐律动可以是肢体律动,也可以是敲击小乐器的节奏律动,主要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自然渗透德育,如儿歌《我是解放军》,幼儿在踏步和行进的律动节奏中学习解放军保卫祖国的精神。幼儿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动,律动可以让全体幼儿都能参与进来,既有整齐划一的要求,又有个性展示的机会。律动中的幼儿是最放松和快乐的,对于幼儿形成开朗的性格,以及改善和提高与小朋友交往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4.音乐游戏

游戏是幼儿快乐成长的自由乐园,音乐游戏有角色、有故事情节、有舞蹈、有演唱、有律动、有规则、有合作、有创新。很多儿歌演唱都可以设计游戏活动进行,音乐游戏最大的作用就是发展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关注每个幼儿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性,促进团队的合作精神。最经典的传统音乐游戏《丢手绢》《跳皮筋》经历几代人一直玩到现在,更具时代性的音乐游戏层出不穷,教师可以创新性地自编游戏。

5.音乐欣赏

有能力的教师可以通过音乐带领大家欣赏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名曲,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欣赏的关键是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倾听音乐,从中感受欢乐、悲伤、雄壮、愤怒、柔美。听完音乐幼儿大胆想象,把自己对音乐情绪的感受用肢体自由地表现出来。比如,《狮王》这首乐曲就可以引导幼儿联想小动物欢迎狮王的情景、装扮狮子威风凛凛的样子、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姿态组织游戏。

欣赏乐曲不要怕幼儿听不懂,只要在幼儿的认知水平上巧妙地找到切入点就好。

6.表演创编

表演创编注重发挥幼儿的天性,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不限制幼儿的思维。学习儿歌《春天在哪里》,可以让小朋友无拘无束地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春天的景色:小花、小草、小鸟、小河……在自由自在的创编中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开朗的性格。

儿童音乐剧是幼儿非常喜欢的表演形式,怎样用最经济的办法使幼儿实现表演的梦想,我们曾做过一个教学课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剧本是由几首幼儿熟悉的儿歌围绕“留守儿童”的主题,用简洁的语言和演唱、舞蹈、游戏的形式串联起来,题目为《新年好》。这种形式的自创儿童音乐剧经济简洁,同样有角色扮演和故事情节,关键可以面向每一个幼儿,每个孩子都可以承担一个角色,在舞台上尽情表现,做音乐的主人,登上音乐的舞台,收获成功的喜悦。

(三)完善教学评价

儿歌教学的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德育渗透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要实现真正有价值的教学活动,在乡村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还要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衡量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结果是否能够有价值地实现的手段,是对教师、幼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诸多因素的反馈机制,对改进教学、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想提高乡村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及德育渗透的水平,教育部门可以采取针对学校评价、教师评价、课程评价和成果评价的多渠道评价机制。

学校评价主要针对幼儿园领导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管理水平进行,要求园长认真领会教育部的美育政策,更新教育观念,制定本园相应的教学标准,重视教师素质的提升,组织教师培训、教学研讨、教学竞赛、教师考核等一系列活动;教师评价围绕提升教师个体的专业素质和教学基本功而进行,教师每学期参与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需不少于一次,每周参加教研活动一次,展开集体教学研讨,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程评价围绕教学活动展开,考量教学活动设计的目标、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生理年龄和认知水平,是否促进了幼儿兴趣及主体的参与、体验,是否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表现能力,是否促进了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成果评价围绕教师的教学成果,包括论文、课题、课堂教学获奖、教学设计而进行。

以评促教,以评促改,走出去,请进来,引入先进的教育资源,协助乡村幼儿园音乐教育和德育水平快速提升,尽快缩小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

以上是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粗浅认识,希望和大家共同探讨发挥音乐教育特有的德育功能,对促进乡村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儿歌美育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七月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