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探赜
——基于《美诺篇》的文本考察

2023-03-23 12:23王晓禹
名家名作 2023年32期
关键词:苏式苏格拉底美德

王晓禹

苏格拉底的形象始终占据柏拉图哲学的重要位置,而“精神助产术”更是在柏拉图的著作《美诺篇》中得到充分运用。重访文本,“精神助产术”贯穿苏格拉底与美诺谈话全程,以主客体之间开展对话为依托,以表述者的层层诘问为话题导向,形成一种既复杂多变又耐人寻味的讨论现象。借助及时反应和不断追问从而对谈话者抛出话题,发现对方的逻辑漏洞和思维局限,为在追求德性的过程中达成真理性知识开辟“迂回的”坦途,是所谓的苏式“精神助产术”。

一、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的实施前提——自知无知

苏格拉底坦诚自己的无知,在《美诺篇》中他直言自己对美德的定义并不深知,更不必说对一个不知之品质是否可教的问题提供真知灼见。在字里行间,苏格拉底并没有体现出其对无知的卑微和歉疚,相反,他自信而坦荡。承认无知不但不会降低威信,反而它还是良好品行的开端。从自知无知的立场出发,才能对他人实施“精神助产术”。

(一)“无知”之知

被女祭司所传达的神谕肯定为众人中最有智慧的人,苏格拉底对此感到非常迷茫。可是包括他在内的雅典人虔诚地相信神是没有错的,那么智慧在哪里?最后苏格拉底发现,自诩有智之人实则无知至极,而自知无知才是真正有智慧。倘若苏格拉底自诩无所不知,神谕的字面应验,无所不知就没有“无知之处”,那么他还是有不知之处,因而他就不是无所不知,神谕就出现了矛盾。苏格拉底向美诺坦言自己无知,二者的探讨方能摆脱灌输式单向教导的传统模式,从而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与美德层层递进。在无知中求知,是美诺获得有关美德之“知”的重要铺垫,也是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的无知之始。

(二)“无知”之智

自知无知,并非不求上进而永远不知。事实上,苏格拉底的“自知无知”不仅不会给他的形象减分,反而会散发智慧的光芒。

其一,正因“自知无知”,苏格拉底在与美诺对话时保持谦逊的认识态度,并在平静的引导中激起美诺思维的火花,打消其固有的傲慢和自大。人们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聪明的愚蠢”,弥补自己知识的短板。

其二,“自知无知”为美诺质疑权威提供了理论支持,促使二人不断追求真理。“辩证法”不承认权威,盲目崇拜权威会给谬误可乘之机,声明无知而付诸热烈的讨论更易获得真知。美诺没有受压于苏格拉底的名气或命令,而是同他对美德的定义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语言回击。

其三,“自知无知”激发了美诺的求知意识,激发了他的探索欲望。认识到人本身知识的有限性,自觉地意识到本身处在无知的范围内,从而引导美诺再生心灵中的知识,保持知识的与时俱进。在苏格拉底看来,应对“美诺悖论”的永恒前提和必然结果是“学习即回忆”和“灵魂永生”。在此意义上,他将美德与知识等同。[1]

定义是“精神助产术”的目的。从现代哲学的视域看,苏格拉底的归纳的目的在于为美德下定义,在定义美德中获得系统的、全面的、概括性的知识,对它的类本质进行界说,对找到的真理加以表述。定义的环节使苏式“精神助产术”站得住脚,进而“更上一层楼”。

导数应用的所有问题都以研究导函数f′(x)的零点, 即方程f′(x)=0的解为基础, 当断定方程f′(x)=0有解, 但又发现其解不能求或不易求时, 就可引导学生提出新的解题构想,即“设而不求 整体代入”的方法.

(三)“无知”之用

用现代话语对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运用“精神助产术”的实例进行重述,不难看出这位智慧之师在雅典城邦内与美诺的谈话,启发了以美诺为代表的雅典青年的智慧,推进了雅典启蒙深入,避免雅典城邦陷入极端无知的自大窘境。文本中,从美诺喜欢对颜色定义的倾向得以明晰, 雅典城邦的年轻人日趋受影响于基于数学的自然学,他们的美德等概念的定义也逐渐僵化和同质化。[3]苏格拉底注意到了自然哲人们和几何学家们仅仅陶醉于研究雅典传统自然哲学理论的缺陷,对雅典青年给予智慧和美德的启蒙,推动了“自然哲学”向“人本哲学”的转向,使人们“第一次在真正的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4]不断省察自身,从而追求尽善尽美的生活——苏式方法论为加强人的道德世界建设提供了可行思路。

二、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的推进环节

苏格拉底并非汲汲于诸神赋予的殊荣和雅典现世的利益,他坦言自身的无知,是对美德的探索进行精神助产。苏格拉底企图将美诺拉出相似的浅尝辄止的人群中,铺就他教诲青年的哲学道路。在柏拉图笔下,美诺在有关美德的问题中一步步接受苏式发问,找出贯穿美德普遍具象的共有东西,得出“美德即知识”的苏式结论。于苏格拉底而言,“精神助产术”从无知开始,运用讥讽、诱导和归纳并最终得出定义。

(一)讥讽

讥讽也就是反讥,在谈话和辩论过程中让对方说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通过反问或诘问揭露谈话者的矛盾冲突,迫使对方陷入窘态,进一步使对方放弃原来所认同的观点,承认自己的“无知”。可以说,苏式讥讽会从根基上动摇谈话者本身坚持的观点,为谈话双方共赴知识正途开场。从此意义上讲,讥讽的环节自然应该是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的环节之始。

职业高中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基地,所以教学方式一定要满足时代发展的最新特征,特别是会计电算化和数字化。一来是因为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更专注的课堂注意力,提高职业高中会计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二来让学生在学校就掌握现代会计的操作流程,更有利于学生尽早适应社会,为学生日后的就业前景奠定夯实的基础。

(二)诱导

此次“精神助产”,有关美德的讨论在最后美诺对苏格拉底措辞的肯定中推至顶峰。苏格拉底对美诺建议,如果用他精神助产出的观点说服阿尼图斯,那么雅典则会从中受益。[2]借用苏格拉底之语,如果我们能够明晰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的价值意蕴,那么我们也会从中受益。

(三)归纳

归纳是“精神助产术”中引导方向的步骤。归纳是指引导对话者把自己的思想从个别的、特殊的转向一般的、普遍的,对知识进行归纳,从而形成一定的逻辑和条理。不同于将实例作为既成定义或者原版再现,苏格拉底跳出了缺乏思考的舒适圈,对事物和案例进行整合归纳,搭载着美诺回到苏式“精神助产术”的哲学模式中。

(四)定义

我还搞了蛮多次关于学习动力的主题班会,跟他们分析为什么要上好的大学,即使你无法自我创业成为马云、俞敏洪,但是你可以成为他们的同学,然后创业时成为他们的“开国功臣”;即使你无法成为富二代,但是你可能成为王思聪的同学,据说他爸王建林在他创业时给他五个亿……更高的平台,意味着更高层次的朋友圈子,意味着将来社会上更多的助力。

三、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的价值意蕴

诱导是“精神助产术”中的关键环节,也被称为“狭义助产术”。在对话者承认自己“无知”的基础上,苏格拉底运用比喻、启发等方式,对对话者进行引导,帮助对话者逐步把自己头脑中产生真理和知识。苏格拉底尽其所能将对话者引领至最接近真正美德之处,纵然他并没有直白地将定义加以陈述,但事实上将对方引至真理入口处,他的助产工作就算已经完成。

(一)人走进哲学——为哲学彰显人的价值提供思维范式

首先,“精神助产术”有利于促进人作为生命主体的哲学思维的跃迁。苏格拉底“坚守心中哲学之神”[2],他认为哲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单纯研究自然事物,而脱离有用处的人事问题,而要借助“精神助产术”探寻美德的定义、治国的道理、统治者的品质等。

其次,“精神助产术”有利于增进人的主体性意识。“精神助产术”反思了脱离人去开展哲学空洞的事业,重新奠定了作为思维者的人的地位。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的力量在于它鼓励人们阐明自己的观点,进而在被层层诘问中延伸思维、 重视思维的过程,也就是重视人自己、关注人自身。不同于物化的、人为物役的社会,人应该也必须走向哲学的重心。

1.2.1 对照组 在出院时给予常规性出院指导,包括指导患者遵医嘱口服抗血小板药、扩张血管药、降压药、他汀类调脂药、β2受体阻滞剂;指导患者戒烟、戒酒、避免过度劳作、增加睡眠休息时间;指导患者进食富含维生素、纤维素及优质蛋白的食物,确保大便通畅。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有这样的成就,跟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大的方针确定是有密切关系的。而福建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在工业发展方面是走在全国前列的。虽然今天尽管取得这样大的成就,但是不能不承认我们这种跟西方的差距,还得要像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说的,继续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继续加强交流,要提高科技方面的革命和先进技术。

(二)伦理学转向——为人的道德世界建设提供逻辑理路

苏格拉底的“无知”显示出极其真诚的态度,而无知的态度是实施“精神助产术”的必要前提。声明自己无知有何作用?然而苏格拉底或许不必阐释这点。文本中苏格拉底承认了自身的无知,所以人们可以看到,正因无知,苏格拉底无须也不会为所有问题给出回答,那么讨论就没有固定的答案,他与美诺的讨论就可以一直进行下去。在某种程度上说,一次次诘问是否定,更确切地说是积极的否定、辩证的否定,自称无知也就不能说毫无用处。

11月1日-11月5日,农资行业一场精彩纷呈的游学大会强势上演,金丰公社2019年首届事业合伙人游学会,“1个目标、2省跨越、3地取经、4天征程、10处观摩点近千余人”的游学之旅取得圆满成功!

(三)教学相长——为启发式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进路

哲学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应用为教育思想。可以看到,苏格拉底同美诺一问一答的交流过程并非压制性的单方面知识注入,而是在平等地位下双方表达自身观点,其中一方担任着领路人的角色。“精神助产术”本身为启发式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启发式教学引领了实践进路。

首先,从教师层面看,“精神助产术”对于传统填充式教学方式而言是一剂解毒良药,它并非直接强行灌输给学生问题的正确答案,其教化意蕴在于促进学生归纳整理和逻辑思考,在师生双方的问答对话中启发学生。“一个教师应该具有苏格拉底精神”[5],教师与学生亦师亦友,在平等的基础上构建积极的学习范式。

最后,“精神助产术”促使人养成理性辩证的思维方式。“精神助产术”有助于我们从经验直观式的哲学思维方式转向理性辩证的哲学思维方式。同时,对理性辩证的重视,反过来会为当代人们运用理性把握自然与人类社会的更宽泛的领域提供可能性空间。

其次,从学生视角看,启发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通过教师及时合理的引导,学生可以坦然面对和承认自己的无知。学生不断揣摩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对教师提出的层层递进的诘问深入思考,思维在归纳中跳跃,进而对自己观点中片面的、僵化的部分进行修正,蕴藏着促使学生达成真知的定义的可能性。学生对无知之处坦诚求知,在虚心求教中获得真知。

(四)破立并举——为精神“堕胎”现象敲响警钟

破立并举是一种进步的哲学方法,这意味着要通过质疑和批判旧有观念和认知来开创新的认识思路。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在横扫权威、摆脱教条方面无疑起到了“破”的作用,至于“立”,精神助产并不总能得到“胎儿”,存在着最终“堕胎”的可能性。于“精神助产术”的当代价值而言,其内在地包含着避免“堕胎”的要求,这也值得我们思考。

首先,提高交流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进交流效果。前车之鉴是,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在精神上采取旁观和非介入的态度,基本是主动发问与被动回答的过程。精神助产活动要想诞生真理的“胎儿”,就需要兼顾谈话双方的感受;要达成良好的谈话效果,就不能只是一方咄咄逼人的语言输出和另一方层层败退的言辞闪躲。谈话双方,尤其是提问者,理应意识到自身提问的能力和价值,进而展开互问互答的精神助产活动,避免精神“堕胎”的出现。

DeviceManager.GetInstance().DeviceAtIndex(EnumDevice.AI16AO2).ReadData(ref data,1); //设备调用,获得经过滤波处理的数据

其次,划清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促使真理越辩越明。苏式方法更看重讨论过程,而不将重点放在结果上,对于结果的正确与否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然而,真理究竟是什么?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想要拨开思维的迷雾逐步接近真理,就必须给予真理展示的舞台,一味地掩藏真理往往得不偿失。

正如法国哲学家让·布伦所说:“苏格拉底的言论被人们尽可能地派用于各种各样的场合。尽管那些审判者想强迫他无言,但这个在雅典响起已有2300 年的声音,却从未沉寂过。”[6]苏式的“精神助产术”在历经岁月沉淀接生了无数真理“胎儿”的同时,内在地包含和要求着避免精神“堕胎”的危机意识和批判思维。不破不立,破立并举——几千年后的人们应该透过历史风云看到苏式“精神助产术”的价值追求。

四、结语

“精神助产术”在层层除弊的不断诘问和省察中带领人们共同探寻真正的知识和德性之途,人们借助“精神助产术”的航船无限靠近或真实接近真理的彼岸。以柏拉图的对话作品《美诺篇》为分析文本,苏格拉底与美诺关于德性问题的辩护讨论打开了探究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的大门。总体来看,“精神助产术”的阳光依旧普照着古今中外的人们,其实施前提、推进环节以及价值意蕴的逻辑链条仍然清晰可见。对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的理解和对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的需要,并未随着《美诺篇》的结束而终止。

猜你喜欢
苏式苏格拉底美德
诚实是美德
苏式美酒——惠泉
打开一扇窗,读懂苏式生活
园林美——童眼里的苏式家具
苏格拉底的信仰
苏格拉底
她是自立自强的美德好少年
逝前的美德
助人为乐是美德
刍议苏式教育在体校英语课堂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