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科普文的翻译分析
——以《葡萄酒全球史》为例

2023-03-23 12:23梁晓薇
名家名作 2023年32期
关键词:破折号葡萄酒原文

梁晓薇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民大众对科学知识的需求与日俱增。阅读科普著作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拓展人们的认知,教会人们科学地思考。因此,在中西方科学文化交流日益加深的背景下,科普文的翻译至关重要。英国作家马克·米隆撰写的科普著作Wine:A Global History(《葡萄酒全球史》)详细讲述了葡萄酒的起源与历史发展,不仅能为读者科普专业的葡萄酒知识,还可以帮助葡萄酒爱好者了解丰富的葡萄酒文化、获取葡萄种植的知识,为人们揭开葡萄酒世界的神秘面纱。本文以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结合《葡萄酒全球史》汉译的实例,从词汇、句法、语篇层面探讨交际翻译在科普文翻译中的运用。

二、交际翻译理论概述

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根据语言的不同功能,将不同类型的文本划分为表达型文本(Expressive text)、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 Text)、呼唤型文本(Vocative Text)。在纽马克看来,翻译不同类型的文本时,译者应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于是,根据不同文本类型,纽马克在《翻译问题探讨》中提出了语义翻译理论与交际翻译理论。

语义翻译以原文作者为中心,强调译文要忠实于源语文本,翻译时,在目标语结构以及语义允许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再现原著的语言风格以及准确的意义。表达型文本遵循“作者至上”的原则,着重强调对原文思想内容、形式以及作者意图的忠实。表达型文本重点在于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思想情感,翻译此类文本时,译者要忠实于源语,译出的译文要与原文的内容与语言风格保持一致。表达型文本包含小说、自传、散文、诗歌以及政治性文本。因此,在翻译表达型文本时多采用语义翻译策略。

交际翻译以目标语读者为中心,更注重读者的感受,在翻译时译者要帮助读者更好地接受与理解原文内容,满足读者的期待。在交际翻译理论中,纽马克指出,译文对目标语言读者所产生的效果应尽可能接近原文所产生的效果[1]。也就是说,相比于表达内容与形式是否与原文一致,交际翻译强调译文所产生的效果是否达到交际的目的。运用交际翻译这一策略时,译者有一定的翻译自由度。考虑到目标语读者的语言习惯与接受度,译者可对原文的形式、逻辑、表达稍作调整,使译文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更符合目标语表达习惯。信息型文本的核心是“真实性”,信息功能重点在于信息以及客观事实的传递,在语言上不夹杂个人情感,此类文本包括科普、经济类等非文学性的文章。因此在翻译信息型文本时,应以交际翻译策略为主,在传递有效真实信息的同时以读者为中心,进而达到读者接收到有用信息的效果,并帮助读者更好地接受与理解原文内容。

三、科普文的文体特点与翻译策略

科普文具有科学性、客观性、逻辑性和通俗性四大特征。第一,科学性。科普文是以传递科学知识、信息为主的非文学作品,科学性为其第一大特点[2]。科普文并不是凭空想象的,它的内容基于科学事实和研究成果,旨在向大众传递准确无误的科学知识。此外,科普文中专业术语的频繁运用也体现了科学性的特性。第二,客观性。科普文向读者介绍事物的客观存在,不带主观情感色彩。第三,逻辑性。科普文的内容有明确的逻辑关系,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便于读者理解。第四,通俗性。科普文的广大读者不具备全面的科学知识,只有通俗易懂又能忠实传达原文内涵的文章,才能收获大众的喜爱,且能最大限度地传播科学知识[3]。

科普文主要是给读者普及、传播某一领域的科学知识,内容客观、真实,逻辑清晰,表达上通俗易懂,属于“信息型”文本。科普文在汉译的过程中应遵循翻译三原则,即忠实、准确和严谨。《葡萄酒全球史》为葡萄酒及葡萄种植专业知识的科普读物,汉译时,不仅要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还要注重文本的可读性,也就是译文是否达到交际目的。因此,在翻译科普文时,为了使译文的效果尽可能接近源语的效果,让目标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译者应采取交际翻译策略。

四、交际翻译策略在科普文汉译中的应用

作为科普文,《葡萄酒全球史》旨在向读者传递真实、准确且有效的葡萄酒领域的信息,以下是交际翻译策略应用于《葡萄酒全球史》的代表性案例。

(一)词汇层面

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都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在科普文翻译实践中,专业词汇较多,通常一个词语存在多种意义,分别适用不同专业与学科[4]。交际翻译理论要求词汇的翻译准确达意,译者要在词汇的众多词义中选择最确切的词义,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原文的内涵。

例1:Once wine could be stored,perhaps in pots buried in the earth to keep it cool or set aside in the constant temperature of caves, it could be conserved for a period of months or even longer without spoiling.

译文:为保持凉爽,一旦葡萄酒贮藏起来,或将酒坛埋入土里,或单独存放于恒温的洞穴中。如此,葡萄酒能留存数月甚至更久却不会变质。

分析:“spoil”一词有多种含义,常见之意有“破坏;宠坏;溺爱;糟蹋”。根据原文,此处指的是葡萄酒能长时间存放without spoiling。在生物学中,“spoil”通常指食物变坏了、不能再食用了,可译为“变质”。因此,在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这句话中的“spoil”应选择“变质”之意,译为“葡萄酒能留存数月却不会变质”,从而将信息准确传达给读者。

例2:Thus wine did not need to be consumed immediately but could be reserved for the most important banquets.

译文:因此,无需即刻饮用,葡萄酒也能留存到最重大的场合供人享用。

分析:“consume”及其名词形式 “consumption”在《葡萄酒全球史》中频繁出现,且大部分情况下都与 “wine”一词相搭配,因此对“consume”词义的选择十分重要,它会直接影响读者对原文的理解。“consume”常见的含义有“消费;消耗,耗费(燃料、能量、时间等)”。显然,在这句话中译为“消费”和“消耗”并不合适。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consume”还有“吃;喝;饮”之意。原文“consume”与 “wine”搭配,在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consume”应译为“饮用”,与原文表达更贴切,读者也更易理解。

在科普文翻译中,除了要根据专业领域确定具体词义,还要适时进行词性转换。英文多用名词、形容词,是一种静态语言[5]。中文,作为一种动态语言,更常用动词,且动词可在句中充当多种成分。

例3:The domestication of plants and animals allowed Neolithic man to build communities that could be lived in as permanent settlements all year round-the origins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as we know it.

译文:在新石器时代,人类通过栽培植物、驯化动物,进而建造起可供一年四季居住的村落。西方文明起源于此,这是众所周知的。

分析:在本案例中,“The domestication of plants and animals”是一个名词性短语。若翻译时不进行词性转换,照搬英文的名词性结构,译为“动植物的驯化”,并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因此,在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在汉译时进行适当的词性转换,将“domestication”名词形式变为动词。并且“domestication”修饰了“plants”和“animals”两个名词,为了让读者接收到更准确的信息,翻译时应用不同的动词搭配不同的名词,译为“栽培植物、驯化动物”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二)句法层面

为了客观地描述事物和传递真实信息,英文的科普文会频繁运用被动语态。但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习惯上的差异,汉语多使用主动语态。因此,在科普文汉译实践中,为了让译文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需对原文的被动句进行灵活转换。

例4:Vineyards were fumigated in an attempt to eradicate the pest, but ultimately most succumbed.

译文:为了根除这种害虫,人们对葡萄园进行熏蒸,但大多数葡萄园最终没能幸免而惨遭感染。

分析:在这个例子中,原文作者使用被动语态“Vineyards were fumigated”强调了葡萄园被熏蒸的客观事实。但在汉语中,“熏蒸”为执行的动作,在表述时通常会加上执行动作的主体,在汉译时可以增添“人”这一主语,将被动语态转换为主动语态。因此,在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在译文中增添“人们”一词作为动作实施者,有效地将被动语态转换为主动语态,译为“人们对葡萄园进行熏蒸”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5:By the middle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the great and minor vineyards of Europe were all mainly well established.

译文:到19 世纪中叶,欧洲已基本建造起大大小小的葡萄园。

分析:英文通常使用被动语态来强调受事者,汉译时要进行语态转换[6]。本案例中的画线部分为被动句,翻译时若直接照搬被动形式,并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因此,在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汉译时,将句子中的受事者 “the great and minor vineyards”转换为宾语,并增添“欧洲”作为主语,将被动语态转换为主动语态,将画线部分译为“欧洲已基本建造起大大小小的葡萄园”,更易于读者接收有效信息,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除了频繁使用被动语态,为了使文章表意更为形象、生动,科普文通常会大量使用破折号。英语与汉语的破折号具备的功能相似,但是不同语言之间的标点符号体系依旧存在差异,英汉两种语言的标点符号的功能不完全对等。因此,译者在翻译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在英文中,破折号通常具有解释、转折、列举、省略、引出话题等功能。译者在翻译中应有意识地加以判断,决定原文的标点符号是去是留。

例6:Noah was most definitely not the first human to enjoy-and to suffer-the intoxicating effects of that most magical, noble and wondrous of all beverages, wine.

译文:葡萄酒是世间最妙不可言、高贵优雅、甘美香醇的果酒。诺亚绝非畅饮美酒、酩酊大醉的第一个人。

分析:双破折号是破折号的一种特殊用法。一般情况下,破折号单独使用较常见,但当破折号引出的内容与下文无法构成通顺语句时,作者常在引出内容之后再添加一个破折号形成双破折号。此处“to enjoy-and to suffer-”的双破折号有分隔修饰语的作用,在翻译时若保留破折号,译文则较生硬,语言缺乏连贯性。因此,为更好地达到交际目的,在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翻译时可处理为汉语的逗号或顿号。在这句话中,破折号隔离出来的部分“and to suffer ”与前文 “to enjoy” 并列,都属于“the first human”的定语,为了避免句子冗长,造成读者的阅读负担,作者在此处使用双破折号将定语分隔开,在翻译时,将破折号处理为汉语的逗号使表达更清晰、流畅。但是,此处“to enjoy-and to sufferthe intoxicating effects”译为两个四字格“畅饮美酒”和“酩酊大醉”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四字词语之间用顿号连接更好,因此破折号处理为顿号更合适。

(三)语篇层面

语篇的连贯是句子间通过各种衔接手段构成的,衔接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译文的可理解性[7]。在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要采取适当的衔接手段,如增添关联词和指示代词,从而增强语篇连贯性,达到交际目的。

例7:While in the classic wine regions, the concept of systematic grape growing under legally defined restraints led to the creation of the appellation d’origine contréle (AOC)in France.

译文:然而,在经典的葡萄酒产区,由于产地司法的限制,原产地命名控制(AOC)在系统葡萄种植概念基础上孕育而生。

分析:这个例子中出现了 “the concept of systematic grape growing”“restraints”“AOC”三个概念,若对整个句子进行直译,译为“产地司法限制下的系统、葡萄种植的概念使得法定产区葡萄酒(AOC)得以诞生”,句子的逻辑并不明晰,不易于读者理解。在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在语篇中增加关联词“由于”并进行断句,再将原本为宾语的 “原产地命名控制(AOC)”在翻译时转换为主语,能有效帮助读者理解句子逻辑关系,对三个概念也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例8:Pottery vessels began to appear around 6000 BC and scientific analysis has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wine in clay pots found in the mountains of northern Iran, dating back to around 5000 BC.

译文:早在公元前6000 年,陶器就已出现。考古证实,出土于伊朗北部山区的陶罐中有葡萄酒残留的痕迹。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 年左右。

分析:在例8 中,“dating back to around 5000 BC”是对前面句子中 “the presence of wine in clay pots”的补充说明。在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为使句子之间更加连贯,汉译时可增加指示代词“这”,使译文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五、结语

交际翻译理论对科普文的翻译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在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以《葡萄酒全球史》为例,从词汇、句法、语篇层面探讨了科普文的翻译策略并提出了具体的翻译方法,如根据专业领域确定单词含义、词性转化、转换语态、有效处理破折号以及增添关联词,证明了交际翻译在科普文翻译实践中的可行性。在科普文翻译实践中,译者应灵活运用交际翻译策略,提高译文质量,向读者传递准确的原文信息,为读者科普专业知识,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

猜你喜欢
破折号葡萄酒原文
自制的葡萄酒为啥爱“上头”?
留意文中破折号,它对解题很重要
破折号的作用
冬天的枝条是破折号
十款葡萄酒与十块石头
法国葡萄酒何以誉满天下
火爆的破折号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基于葡萄酒理化指标的葡萄酒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