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娟
闽剧是福建省的主要剧种,在福州及闽东地区广泛传播。[1]33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闽剧对于福州的文化意义重大。目前国家对地方戏曲的保护传承给予了诸多政策上的支持,包括完善保护体系、推动人才培养和支持学校教育,力争壮大青年传承队伍。福建省和福州市也制定了相关政策,加大对地方戏曲的保护和扶持力度,推动剧团培育、剧目创作和演艺专业人才的培养。众多政策的出台使得戏曲的保护和教育都得到较好的改善和发展。
闽剧音乐作为闽剧的重要呈现方式,演员的演唱和乐队的伴奏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表演过程中,演员通过精湛的演唱技巧,将剧情、情感和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同时,乐队的伴奏与演唱相互配合,通过鼓、板、弦等乐器的合奏,营造出独特的音乐氛围,增强戏曲表演的艺术感染力。可以说,闽剧音乐的演唱和伴奏是互为补充、密切配合的,共同为观众呈现出精彩的表演场面。闽剧音乐自1955年被专家学者记录整理以来,其发展曾经历低潮,但改革开放以后又取得了较好的发展。[2]1-2历来对闽剧音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音乐史的研究上,对其继承与发展探讨得较少。[3]25-27近来涉及闽剧音乐继承与发展的论文逐渐增多,但联系其本体特点深入研究的还比较少。
近年来,福建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新编历史剧,如《贬官记》《兰花赋》,为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光彩。这些新编历史剧具有独特的题材选择、新颖的立意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不仅表现了剧作家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心,同时也展现出他们在艺术上独特的发现和思考。[4]15-16新编历史剧《贬官记》《兰花赋》在闽剧音乐的创作上独具特色,它们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表现出突出的创新性。本文主要通过对这两部新编历史剧音乐创作的对比分析,考察闽剧音乐在新时代继承与发展的路径。
《贬官记》是由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创作演出的历史剧,自1987年在福建省戏剧会演获奖后,已在舞台上演出数百场,期间经过多次加工修改产生了几个完全不同的版本。该剧在农村以及港、澳、台等地区演出,一路行来好评如潮,获奖不断。此剧荣获1992年文化部“天下第一团”会演(南方片)优秀奖、1997年文华奖和“五个一工程”奖,2003年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剧目。本文所采用的是入选国家精品工程的第四版《贬官记》。
《贬官记》被定位为一部融合正剧和喜剧元素的作品,整个故事情节既具有传奇性又兼具戏剧性。全剧包含两个主要线索,第一条是贯穿全剧的事件线索:知府边一笑因娶青楼女子而被贬为县令,一上任就陷入通奸案件中,“花花官审花花案”,对于美艳奸妇的赞叹和同情,引发了许多曲折的故事情节。第二条则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线索:巡按崔云龙贬了边一笑的官职,边一笑以破案为借口拒绝迎接巡按,结果引来巡按的暗访,而边一笑却不知情地将其误认为学生。最后,在审案的过程中,两位正直的官员相互理解与欣赏,彼此产生共鸣,共同彰显正义,展现了正气。
《贬官记》在入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时,被明确定位为喜剧风格,这为该剧的音乐设计提出了新的、需要突破的课题。音乐设计师陈新国先生认为,在这出戏的音乐设计中要突出喜剧特色,充分展现福州真正的“虾油味”。这里的“虾油”并不是过去的虾油,而是经过现代科技手段和新的配方酿造出来的虾油,追求味道更好、更鲜美,不仅要让福州人爱吃,而且要让全省乃至全国的观众都爱吃、喜欢吃。
总体上,《贬官记》的音乐设计属于重点块状深入型。整部剧的音乐由前几场小高潮唱段和第六场的核心唱段组成。在第六场里,崔云龙通过对张岫玉的重新认识,理解了边一笑;边一笑通过“教导后生”的宣泄积愤、陈情述志,使崔云龙自省自责,宽容理解了边一笑的行为。这些关键转折点成为音乐设计分布的重点部分。通过这些唱腔,整个剧情被推向高潮。因此,可以说《贬官记》的音乐总体设计具有重点突出、块状深入的特点。
《兰花赋》是福州闽剧院创作演出的一部现代闽剧剧目,2001年参加第七届中国戏剧节并荣获“曹禺优秀剧目奖”以及包括音乐在内的九个单项奖。该剧在创作之初就立足于市场,将剧目定位为能够参加会演、取得丰厚经济回报、深受观众喜爱的戏剧。福州闽剧院的创作团队几易其稿,几经修改排练,最终将《兰花赋》打造成一出故事情节惊心动魄、歌舞场面清新高雅、唱腔设计优美动听的佳作。
《兰花赋》借鉴了闽剧传统剧目《斩浦霖》,并以当代意识进行重新创作,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全剧贯穿始终的主题音乐是一曲既优美清新又磅礴悲壮的兰花颂歌。《兰花赋》故事发生在古代福建长泰,描绘了贪官污吏恣意加征捐税,导致农户生活困顿并奋起抗争的情景。然而,农民的抗争遭到了残酷的压制,18人惨遭镇压致死。由于上下官府的贪赃受贿和相互包庇勾结,冤案层出不穷,农民难以申冤。福建巡抚严子轩在受到皇帝赐匾“守正如兰”嘉奖后,得知此案的冤情,决定对案件进行重新审查。然而,出于顾及亲情,他最终落入了腐败势力设下的陷阱,不自觉地走上了贪污腐败的道路。最终,在伸张正义、平反冤案和惩处贪官之后,他毅然承担罪责,身披枷锁前往京城请罪。
在音乐创作方面,《兰花赋》的音乐设计者以观众需求为出发点,认真研读剧本和导演构思,并广泛参考相关资料。他们全面把握舞台音乐表现的总体基调和风格特点,并注重场景之间的衔接以及每场音乐与整个剧作的和谐统一,使音乐旋律既具备个体的统一性,又符合剧场的整体完整性,如一条红线贯穿全剧。在音乐创作上,他们重视闽剧音乐传统的特色,并融入了现代音乐和交响音乐的创作手法,使全剧的音乐既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又丰富了闽剧音乐的表现方式。
《兰花赋》的唱腔音乐在总体设计上属于点线延伸型。点线延伸型,是在戏曲中通过几个关键事件来串联整个剧情的表现手法。在《兰花赋》几个主要角色中,最难掌握的是严子轩这个人物,这个人物的塑造关系着全剧的成败,因此剧中的几场重头戏,如严子轩面临的三次考验和他作出的选择,都成为音乐设计的关键。所以《兰花赋》的唱腔音乐在总体设计上呈现出点线结合、高潮迭起的特点。
新编历史剧《贬官记》《兰花赋》在新时期闽剧音乐创作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下通过对这两部剧目在音乐创作方面的异同比较,探讨这一时期闽剧音乐创作上的特点。
1.运用主题音乐贯穿,对核心唱腔采用板腔化处理方式
这两部新编历史剧在音乐创作上都借鉴了许多现代作曲手法,其中最突出的是主题音乐的贯穿。这种手法增强了戏曲音乐的整体感,使所用的材料更集中、更典型、更个性化,同时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传统的闽剧音乐曲牌以其短小而精悍而著名,旋律个性鲜明,每个曲牌都具有独立性,能独自表达某一情节的思想和感情。这些曲牌通常用于短小的唱段,具备很强的适应性,并能够产生突出的效果。然而,当这些短小的曲调用于大段唱腔时,由于唱词内容冗长繁重,很难承担复杂的主题思想。因此,传统闽剧曲牌采用了几个曲牌连缀在一起应用的“联套体”。[5]13-14然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戏曲故事情节也要求快节奏发展,原来的曲牌联套体无法很好地表现剧情发展到高潮和矛盾激化时人物快速的情绪变化。因此,在这两部戏中,音乐设计者不约而同地对核心唱腔采用了板腔化的处理方式。这种处理方式使核心唱段能更准确地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
2.以传统曲牌的特性音调为基础,强化剧种特色
这两部强调创新的剧目,虽然借鉴了一些现代乐器和作曲法,以及兄弟剧种的表现手法,但也注重对闽剧音乐传统的继承。例如,在《贬官记》中,尽管开场乐使用了现代音乐配器的形式,但在曲牌的选择上,音乐设计者使用了闽剧传统曲牌中情绪活泼的“菊花串”,并通过使用颤音强调后半拍的闽剧音乐中带有典型喜剧色彩的节奏来强化闽剧的剧种特色。在 《兰花赋》中,严子轩的恩师常麟出场时,为了表现他京官的身份,唱腔的前两句使用了昆腔的润腔方式。然而,在后两句中,音乐设计者立即运用了闽剧的特色乐器——逗管的带腔演奏,将人物形象拉回闽剧之中,强调闽剧的剧种特色。这些创新手法不仅丰富了戏曲音乐表现手法,同时也保留了传统曲牌的特性音调、节奏和特色乐器,并在此基础上强化了剧种特色。
3.创作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音乐元素
在《贬官记》和《兰花赋》的音乐中,序曲、幕间曲和尾声一般都使用主题音乐或主题音乐变奏。这些序曲和幕间曲在戏曲中能够起到提示剧情、渲染特定气氛等作用。在《兰花赋》中,还出现了相对独立的舞蹈音乐和描写音乐,丰富了闽剧音乐表现手法。这些创作手法不仅使音乐更加多样化,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戏曲艺术体验。序曲、幕间曲和尾声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和人物的情感,而舞蹈音乐和描写音乐则能更加直观地表现了人物形象和情感状态。这些音乐元素相互配合,使得整部剧目更加完整,也更加生动形象。
4.适度使用西方音乐手法进行戏曲音乐创作
由于西洋管弦乐器、电声乐器等在描绘特定情境中能够发挥很好的效果,因此在现代戏曲乐队中,管弦乐器、电声乐器的使用已经变得非常普遍。然而,在对这些外来乐器的使用上,《贬官记》和《兰花赋》的音乐设计者十分谨慎。他们仍然以传统乐器和闽剧特色乐器为主,只有在传统乐器表现力不足的情况下,才适度使用管弦乐器、电声乐器等为戏曲音乐服务。这种谨慎的态度不仅能够保留传统戏曲音乐的特色,同时也能够充分利用现代音乐技术提高戏曲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适度使用西洋管弦乐器、电声乐器等外来乐器,能够为戏曲音乐带来新的音色和表现手法。
《贬官记》和《兰花赋》的音乐设计者还借鉴了和声、复调等西方音乐手法,使得戏曲音乐呈现出全新的面貌。这些手法不仅大大丰富了戏曲音乐的色彩和表现手法,而且能够多层次、多侧面、立体化地描写环境、渲染气氛、刻画人物、表现感情。通过和声和复调等手法的运用,音乐设计者能够将不同的音乐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音乐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满足现代观众对于音乐多样性的需求。
《贬官记》和《兰花赋》是两部被裁定为不同戏曲风格的剧目。《贬官记》被定性为歌颂性的喜剧,而《兰花赋》则是一出悲剧。出于不同戏曲风格的需要,两部戏的音乐设计者在保持剧种特色方面采用了不同的方式。
在《兰花赋》中,音乐设计者大量运用了重唱、伴唱、合唱等现代作曲技法来丰富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例如,剧中通过优美的女声伴唱来表现兰花仙子高洁的品质,运用重唱的方式来增强音乐中的戏剧性,使用女声或男女声二重唱来表达音乐中歌颂性的场面。这些作曲技法不仅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同时也使观众更加容易理解和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相比之下,这方面的作曲技法在《贬官记》中运用得较少。
在《贬官记》中,音乐设计者通过与地方音乐的结合来强调闽剧的剧种特色。例如,在剧中的唱腔和乐队中融入了大量具有浓郁福州地方特色的“十番”音乐及高低音锣的介头等。这些手法不仅能够保留传统戏曲音乐的特色,同时也能够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到闽剧的独特魅力。在《兰花赋》中,音乐设计者则更加注重现代作曲技法和西方音乐手法的运用。他们使用西洋管弦乐器和现代电声乐器来渲染气氛,同时也强调闽剧特性乐器和传统乐器的作用,创新旋律与传统曲牌的结合。例如,在剧中“送灵”场面中的开场伴奏通过交响化的MIDI 音乐烘托出悲壮的情绪,但在唱腔前的伴奏则使用二胡独奏将观众带回闽剧之中,不让交响化的MIDI 音乐淡化闽剧音乐的色彩。这种手法不仅能够让观众感受到现代音乐技术的魅力,同时也能够保留传统戏曲音乐的特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使音乐更加多元化。
通过对《贬官记》《兰花赋》在音乐创作上的分析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近年来闽剧音乐的发展在创作意识上非常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剧作家在设计音乐时,不仅注重继承传统,而且积极借鉴现代作曲法,以此来突破传统,更好地丰富和发展闽剧音乐,既满足中老年戏迷的需求,也吸引年轻观众走进戏院。实践证明,他们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由此,两部新编历史剧在音乐创作方面也给我们重要启示:新时代闽剧在传承传统唱腔、保持传统剧种音乐特色的前提下,应该与时俱进地创新,将传统与现代结合,满足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相信在闽剧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闽剧音乐一定能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