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运动课程“双线”融合教育新探究

2023-03-23 03:37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东海实验幼儿园高雅达
家长 2023年32期
关键词:双线幼儿园融合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东海实验幼儿园 高雅达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兴起为现代教育的渠道扩展打开了新思路,这种教学模式结合了传统的幼儿与教师面对面教学和现代科技的优势,为幼儿提供了更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有效拓展了家园沟通渠道。将线上和线下教学渠道进行融合,对推动综合教育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结合幼儿园教学实践,利用线上线下教学方式推动幼儿园运动课程的“双线”融合,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家园沟通,这对幼儿园开展灵活教育具有积极意义。文章对“双线”融合教育的具体开展进行分析与讨论,旨在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

所谓“双线”融合教育,实际上指的是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的融合。线下教育是传统教学渠道,教师比较熟悉线下教学的基本操作,所以线下教学的规范性、专业性会比较突出。线上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且随着网络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在教育实践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对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进行综合分析可知,两者各有优势,同时也各有不足,强调两者的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对于更好地开展教育,推动教育工作向前发展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幼儿园运动课程的特点

在幼儿园运动课程教学中开展“双线”融合教育的前提是对幼儿园运动课程的特点进行明确。结合目前的教育教学实践分析,幼儿园运动课程有如下特点。

(一)趣味性

运动兴趣是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驱动力。基于此,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设计具有多样化、情境性、角色性、互动性等运动活动,如此一来,幼儿园运动教学便具有了趣味性特点,能够提高幼儿参与运动的主动性,使其保持积极运动的精神状态。

例如,在编排早操方面,教师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将律动与音乐有机融合,在音乐选择、动作编排、情境性、队形变换等方面进行研讨创编,让幼儿有了参与早操和户外活动的兴趣。再如,设计具有角色扮演和情境设置的游戏环节构建体育课程,让体育活动更具有多样趣味,吸引幼儿的运动兴趣,在有情境的角色游戏中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达到锻炼目的。

(二)游戏性

游戏性指的是幼儿园运动课程的开展多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比如在运动课程中,教师设计竞技游戏、合作游戏、趣味游戏等,通过游戏的方式开展体育教学,以此完成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游戏性的运动课程还需要为幼儿准备开放低结构性、环保低碳类的游戏材料,以及创设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环境,串联材料和环境,采取适宜的教学方式如故事情境导入、角色扮演激趣、游戏音乐融入、针对性问题讨论、生活经验串联等,帮助幼儿自然投入游戏中快乐运动。

例如,在开展“趣味躲避”运动时,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碰碰车游戏,在“开车”的动作练习中穿越路障、变换行驶道路,在开车绕道游戏中学会灵活躲避对方,增加了游戏的挑战性,提高幼儿应变能力,增强幼儿的参与体验。

(三)互动性

幼儿在运动过程中与他人的有效互动,如肢体互动、语言互动、神态互动等,能激发幼儿新的学习兴趣,学习新的玩法,创新多样性游戏,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增强,从而激发孩子的自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例如,在助跑跨跳动作练习时,教师加入肢体双臂快速摆动,示意幼儿加快速度助跑,幼儿会领会示意,加速助跑。当幼儿顺利完成动作,一旁的人员可以采用竖起大拇指、鼓掌等肢体方式表示肯定、鼓励。当幼儿在运动中出现退缩、害怕时,教师或同伴们以“加油!你可以的!”等语言互动形式呐喊助威,表露期待、相信、喜悦的表情,这样会进一步增加幼儿自信心,勇敢尝试,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四)简便性

体育教玩具是体育运动中构建经验的重要载体,对幼儿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着实用、美观、安全、创新、趣味的原则,体育器械从活动材料上应体现简便易行的特点。如,家中随处可见的塑料凳、纸箱子、废旧笔、纸张等,户外的树枝、树叶、小石子等,这些随手可取的物品都可当作运动辅助材料。另外,还有一些简易的自制器械,如家长和幼儿一同用卫生安全的易拉罐制作成“拉力器”,废旧布制作“沙包”,几个易拉罐拼一起制作成“梅花桩”。体育游戏情境中的“小河”可以用布条制作,“山洞”和“山坡”可以是幼儿园常备的钻圈、爬垫等器材。这些材料源于幼儿的生活,简单方便,容易操作。

教育源于生活、教学、游戏的融合,简便的器械不仅环保,还能降低家庭和幼儿园开支。幼儿在这些简便的器械中能激发探索欲望,如,利用小石子玩投掷;将多个小石子围合成多个圈,玩“跳房子”游戏;小石子和塑料板凳结合还能玩“踢球进洞”游戏等。简便的材料安全性得到了保障,让幼儿在使用中更加放心,并且具有多样性、趣味性,丰富了运动课程的内容,激发了幼儿学习兴趣、创新思维、探索欲望,促进了幼儿走、跑、跳、钻爬、平衡等能力发展,更突出一物多玩、物物结合的功能,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二、幼儿园运动课程“双线”融合教育

在明确了幼儿园运动课程的具体特点之后,为在运动课程教学中强调“双线”融合教育,还需要做好如下工作。

(一)明确教学目标,思考不同教学渠道的优势

教学目标对具体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引导作用,如果教学目标不够准确或者是教学目标难以突出重点,那么最终的教育教学会出现无重点、无层次的情况,而这种情况对教学实效的提升是不利的。从幼儿园运动课程开展来看,其主要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如运动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社交能力等。基于幼儿能力培养目标,教师需要思考线下教学方式和线上教学方式所具备的优势与特点,以此思考两者融合的有效方式。简单来讲,通过明确的目标和不同教学渠道的优势来确定“双线”融合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这是幼儿园运动课程组织实践中“双线”融合教育实践的重要条件。

(二)基于“双线”融合方式开展幼儿园运动课程

从目前的幼儿园教学来看,“双线”融合教育的具体开展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合理制定运动课程内容,确保线上教学有效性。

教师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征,结合运动课程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居家或户外体育教学内容,并通过线上直播或录播视频的方式引导家长和幼儿学习,运动教学模块包含热身、运动实践、放松等,以线上直观的教学方式以及丰富的体育运动游戏来保证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和幼儿在视频基础上,针对某一运动环节再次创新运动形式,并根据上传的家长与幼儿的运动视频进行有目的的筛选,从中选取创新趣味性的运动视频作为新的运动课程内容。这样的课程内容既有教师制定的,也有家长与幼儿共同创新的,能够激发幼儿结合运动经验积极与家长互动、变换游戏环节、创造新的游戏情境,增进亲子互动关系,提高课程内容的适宜性、有效性,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幼儿既是活动的设计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脑力结合,提高运动兴致。线上运动课程可以在家学习,也可以在户外或者其他自然环境中学习,真正实现时时、处处都可学,充分体现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2.搭建安全游戏环境,让幼儿轻松自主锻炼。

教师需先帮助幼儿认识到居家体育锻炼的意义,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再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需求,以家庭环境条件为场景,如花园、空地、草丛、篱笆、鹅卵石道等自然环境,以普通生活物品或自然材料为器材开展运动,如木条、轮胎、板凳、绳索、箱子、砖块、布条等。

活动之前,教师通过线上教学让幼儿了解到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可以作为运动器械,判断这些物品是否有存在不安全的因素,和家人或身边的小伙伴探讨,该怎样学会避免危险行为的游戏,从而让活动中运动环境和运动器械更加安全。

在线下活动开展中,教师和家长必要时给予幼儿指导,更重要的是活动中的鼓励,因为往往具有挑战性的游戏能够激发幼儿运动的欲望。如,有的幼儿将砖块和木条搭建成小桥,随着一次次游戏,幼儿不满足在较低的小桥上行走,而是将两边的砖块再次垒高,而有的家长或教师会担心垒太高孩子踩在木板上会站不稳,摔下来。殊不知孩子天生具有一种自我防护性抑制,面对有难度的运动游戏情境,他们会产生紧张,这时就会自我调整和降低游戏的难度,降到自己能够接受或者能够达到的水平,从而在运动中获得处理危险的意识,让运动更具有挑战性。

有了线上的预先判断,线下的实践尝试,以及运动中孩子的自我判断能力,将让运动游戏充满新意挑战。幼儿在这种既谨慎又放开的运动中,增强了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使运动更加自主、放松、愉悦。

3.线上反馈了解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制定完善性计划。

线上反馈可用于开展家园共育,如构建线上家长群交流平台,幼儿可以向同伴分享运动视频、在线聊运动感受和收获、创新游戏想法等形式,家长可以交流在运动游戏中孩子获得快乐和健康成长方面的内容,调动幼儿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这可以在亲子分享中促进家长之间的交流互动,增强家园凝聚力。

在线上,家长和幼儿可以共同观看自己家庭和其他同伴家庭的运动游戏视频,发现游戏中的趣味因素和新意环节,以及幼儿动作技能的提升情况。在“同频比一比”游戏中,孩子和同伴比一比同样的时间内拍皮球或跳绳的次数,在竞赛性的运动游戏中激发幼儿运动潜能。另外,有的运动如“摘果子”游戏中,原创的运动环节是家长在家中场地挂着一排高高低低的“果子”,让幼儿跳高触摸,训练幼儿的跳跃能力。教师通过线上与家长互动交流后发现,家长和幼儿觉得虽然运动游戏情节比较有新意,但是缺乏趣味性,运动环节比较单一,因此,教师与家长再次互动,探讨游戏环节的调整方案,增设了角色头饰、篮子道具、板凳、布条和呼啦圈障碍,创设“小猴子摘香蕉”游戏情节。于是,教师线下组织幼儿扮演“猴子”角色,参与“翻越丛山”“跳过山洞”“跨越小河”等步步闯关,最终摘回满篮“香蕉”。孩子们在游戏中运动,不亦乐乎。

家长、教师、同伴在线上和线下融合教学中分享运动游戏,实现多方面合作支持,有利于通过多方反馈来促进教师反思教学,制定更完善的教学计划,让整体教学更高效。

4.线上线下融会贯通,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表现形式。

教师应依据幼儿的运动基础、兴趣、能力、长远发展目标以及运动课程的特点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让线上和线下教学整体融通。教师可以通过线上展示幼儿运动录像,在交流平台上进行语音互动,探讨游戏的趣味性、安全性、创新性。

例如,在开展“趣味魔力棒”运动游戏前,开展了线上运动课程,让家长和幼儿在家借助泡沫棍玩接力跑,提高幼儿跑的速度和灵敏性。后续通过线上交流,引导幼儿发散思维——泡沫棒还可以怎样玩更有趣?鼓励幼儿和家长尝试各种玩法。教师在线下课程中拓展教学形式。活动第一环节,先让幼儿进行自主游戏,玩泡沫棒,激励幼儿尝试一些肢体和泡沫棒结合的动作,如抛接、转身接棒,不断巩固和提升泡沫棒的多种玩法。接着,创设游戏情节“魔棒接力”。第一次游戏中,幼儿借助泡沫棒进行小组接力、合作接力等多种形式的接力跑。第二次游戏中设置障碍物,让幼儿在跑步时绕过障碍物,锻炼反应能力。第三次游戏中既绕过障碍物,又爬过软垫、走过平衡木后,完成接力,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

这样,线下合理利用运动场地和设施器械,有计划地拓展体育教学形式和内容。教师充分肯定、鼓励幼儿在运动时的大胆、自信、快乐。幼儿获得肯定后进一步提高了运动兴趣,激发了运动欲望。在线下,教师分享实践活动的精彩瞬间,激励幼儿与同伴间相互交流丰富的游戏玩法,更新游戏内容,在互动游戏中使运动表现形式更富有多样性和挑战性。另外,教师再通过线上将游戏实践视频分享给家长,让家长感受到线上线下不断交流互动的有效性,以及孩子在运动实践中的快乐成长。“双线”融合,既不重复交叉,又能相互促进,让幼儿从“要我运动”转变为“我要运动”,增强了幼儿体质,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总的来讲,“双线”融合教育能够实现对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优势互补,让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推动幼儿与教师、家长的互动,这对构建良好师生、家园关系,推动教学有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双线”融合教育让幼儿养成了良好的运动习惯,促进了其心理调适能力的增强,不仅对儿童成长具有积极意义,也让运动课程的开展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注:本文系2020 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类)立项课题“幼儿园‘双线共融’运动课程实证研究”(立项项目编号:JAS20267)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双线幼儿园融合
中老铁路双线区段送电成功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我爱幼儿园
《融合》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双线自动闭塞轨道电路故障时发车进路准备的探讨
双线模式下概念教学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