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双军 郭传义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是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而作为山东传统的经济大市、工业大市,烟台何时能跻身“万亿城市”?这一话题,久为各界所关注。
1月28日,癸卯兔年上班第一天,随着烟台市统计局一组经济数据的发布,上述话题的答案也逐渐清晰。數据显示,2022年烟台市经济运行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全年生产总值为9515.86亿元,同比增长5.1%。这意味着:烟台距离“万亿城市”只有一步之遥,而刚刚开局的2023年,无疑也是冲刺“万亿城市”的关键节点。
一个地级市总体经济实力的提升,自然离不开下辖县市区的发展助力。而从近些年的发展势头来看,黄渤海新区的“龙头示范引领作用”,可谓烟台冲刺“万亿城市”过程中的重要助推器。
黄渤海新区的“龙头示范引领作用”有多强?这几项指标有直观体现——2022年黄渤海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100亿元,同比增长5.1%,占烟台全市比重达到22.9%,比“十三五”末提升1.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外资、外贸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对烟台全市增长的贡献率稳居榜首。
由此可见,2022年烟台经济增速能在全省脱颖而出,黄渤海新区堪称经济压舱石和第一动力源。而在冲刺“万亿城市”的过程中,烟台市对黄渤海新区寄予更高期望,也顺理成章。
同样是在春节假期过后首个工作日,亦即烟台市对外发布2022年经济运行数据的当天(1月28日),中共山东省委常委、烟台市委书记江成就赶到黄渤海新区万华烟台工业园调研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此行释放出的信号,不言而喻。
这种殷切的期望,是压力更是动力,黄渤海新区显然也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1月28日、29日,该区连续召开2023年“10+1”三重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和全区经济工作暨首季“开门红”动员大会,动员全区上下收心归位、振奋精神、凝心聚力,以高质量项目引进建设推动全年工作高质量开局起步,奋力实现首季“开门红”。
重大项目一头连着需求、一头连着供给,对经济增长具有双重拉动效应。烟台黄渤海新区之所以能在2022年的复杂形势下承压破局,项目引进建设克难奋进就是一大关键。
数据显示,黄渤海新区当年共高标准组织11次省、市、区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全年开复工产业项目125个、总投资1520亿元,其中,新开工产业项目60个、总投资653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在大项目的带动下,全区新旧动能转换逆势提速,产业领先优势更加突出。
2023年,黄渤海新区将继续以“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为导向,强力推进总投资3050亿元的483个重点项目,突出抓好18个省重点、66个市重点、84个区重点项目,确保3月底前开工53个新项目、全年新开工项目130个以上、前两批20个专精特新产业园年内全部开工。
企业是项目建设的主力军。要推进项目建设,自当提振企业信心。据了解,该区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建立企业综合服务机制,做实企业服务专员制度,畅通政企信息交流渠道。全区新成立了10个指挥部和28个攻坚专班,对已开工重点项目,特别是万华乙烯二期、华新精密金属材料产业园、荣昌生物新药产业园等产业链领航项目,实行“一对一”服务保障,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进入2023年,一系列新的发展机遇也呈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面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强财政、货币、产业、科技、社会等5方面政策供给,释放出提振信心、复苏经济的强烈信号。同时,省、市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相继出台2023年“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第一批政策清单、“3+1”一揽子政策,一批政策还将陆续跟进。
而随着疫情防控措施持续优化,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经济循环将更加畅通,对外联络将更加频繁。黄渤海新区作为全市对外开放龙头,同时叠加经济开发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中韩产业园、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拥有国际机场、深水港、高铁站等战略性开放枢纽,在参与国际经贸合作、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拥有良好基础和巨大优势。
在如此利好的背景下,2023年在烟台冲刺“万亿城市”的过程中,黄渤海新区最终将贡献几何?着实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