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兰
女儿过生日前,要的礼物不是新款的电话手表和漂亮的衣服,而是一部手机,一部能上网、发微信、看视频、玩游戏的智能手机。丈夫挺淡定,马上说买,而我犹豫了一周,闺蜜的儿子因沉溺手机影响学业几乎让她愁白了头,我不得不慎重。但丈夫说:“毕竟她的同学都有手机,她也有自己的朋友圈了,再怎么担心也不能剥夺她使用手机的权利。大不了我们给她设定手机使用规范,她同意就给她买。”结果,女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还写下保证书,里面的主要条款是:父母必须知道手机密码;不能躺在床上或沙发上玩手机;每天用手机的时间控制在一次半小时,可以有两到三次;不看不健康的视频和游戏;手机的主要作用是用来作业打卡、查资料及与老师沟通;每周需有一天无手机日,除打卡作业或扫码,不得使用手机……
保证书再严谨也得有好的执行力才行,最开始的几天,女儿时刻抱着手机,我总是提醒她半小时到了,她才乖乖地放下手机。我为她设置了使用时间提醒,每半小时就示警,接着我和丈夫有意地增加了孩子户外游戏时间,比如在阳光灿烂的周末我们约上三五好友带上孩子去爬山或骑行,以感受自然之美,而那一天就是无手机日。目的是想告诉孩子:看冰凉的屏幕远不如与亲人朋友一起游玩快乐!
另外,平日里我们尽可能鼓励女儿用手机做正经事儿。比如,上网查资料。我发现女儿写作文时描写人物表情非常单调,反反复复只会用“惊掉了下巴、瞪大了眼睛”这种简单的表达,就建议她去网上收集关于表情描写的好词佳句,再写在本子上归纳总结。果然,下一单元写“我和某某过一天”童话作文时,她描写人物就生动多了,也特别有成就感。我还帮女儿推荐了一个很棒的英语博主,女儿关注了这个博主,平时也会跟着学习口语发音。女儿在使用手机的路上越走越顺,现在还会用各种APP找学习资料呢!
有时我也和女儿一起玩游戏。此前,我是个游戏盲,从没玩过,相反,丈夫却经常玩,他工作特别费脑,回家就喜欢玩游戏,以此减压。我一直嘲笑他这么大人还玩小儿科的游戏,结果丈夫却说就是单纯为了解压。于是,我默许女儿偶尔可以玩一玩,第一,它不费脑,有眼有手就能玩;第二,在我们能控制范围内让孩子释放一下对游戏的渴望也挺好。于是,有时我就和女儿比赛玩几局,作为游戏“小白”的我当然比不过眼疾手快的女儿了,如此一来还能满足一下孩子的好胜心,而且赢了就下线,时间短又解渴,还能帮女儿远离“游戏饥渴症”。
我也会与女儿进行视频共享,当我刷到一个有趣的视频,就发给女儿,让她也轻松一下。一次,我发现一个极有趣的短视频,讲的是各科老师对名叫马騳骉同学的称呼,什么万马奔腾呀,马六六呀,马二三呀,各种都有。这本来只是个极好笑的段子,可女儿去查了后面两个生僻字,然后认真地告诉我它们的读音,还骄傲地问:“我是不是有文化了?”我心悦诚服,连声说:“宝贝太棒了!妈妈也学到了新知识。”
时代日新月益,我们担心的“洪水猛兽”其实只是一个工具,手机用于作业打卡、手机付款、文案修改、网上购物、语音交流、远程家长会等场景已经必不可少。如果我们自己都无法远离它,凭什么让孩子们戒掉它?不要被手机控制,而要让它为学习和生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