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慧
(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小儿综合内科门诊,辽宁 大连 116037)
基于小儿自控能力差、配合能力差、心理素质差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小儿输液期间强烈的恐惧、抵触感,增加了静脉输液工作的难度,也增加了小儿输液外渗、针头脱落等风险,影响小儿的舒适度、安全性,导致护患矛盾[1-2]。经临床证实,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预防输液外渗等风险,提高小儿的安全性,保障治疗效果[3]。预见性护理干预强调护理工作的预见性特点,可以提前发现危险因素、干预,从而提高患者的安全性,护理效果显著[4]。基于此,本文就我院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期间的门诊输液小儿为例,评价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门诊输液治疗患儿,时间选自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总计300例,获得监护人知情同意,小儿输液治疗耐受、无过敏情况,排除生命体征不平稳、严重疾病、皮肤病、静脉炎等情况患儿[5]。经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对照组、观察组1∶1法分组,各150例。对照组:其中,男80例,女70例;患儿年龄最小1岁、最大12岁,平均年龄(7.50±2.50)岁;输液时间最短1 h、最长2 h,平均输液时间(1.50±0.50)h;输液部位:头皮静脉患儿40例、上肢静脉患儿70例、下肢静脉患儿40例。观察组:其中,男86例,女64例;患儿年龄最小2岁、最大12岁,平均年龄(7.80±2.30)岁;输液时间最短1.1 h、最长2.2 h,平均输液时间(1.60±0.40)h;输液部位:头皮静脉患儿41例、上肢静脉患儿72例、下肢静脉患儿37例。两组门诊输液患儿性别分布、平均年龄、平均输液时间、输液部位比较,均衡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儿常规护理。医嘱指导下予以患儿治疗,配制药液、评估患儿血管条件,向患儿与家属介绍输液治疗工作,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按照静脉穿刺流程进行穿刺、建立静脉通路,输液期间加强巡视次数,查看穿刺部位情况,评估患儿用药反应、病情,异常问题对症处理。
1.2.2 观察组 给予患儿预见性护理干预。
1.2.2.1 加强护理人员管理 对输液室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安排经验丰富的高年资老师进行护理人员穿刺指导,帮助护理人员更好的掌握穿刺技巧,增加操作熟练度[6]。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制订护理方案,刚入职护理人员进行工作培训,不定期进行操作技术考核。另外,建立质控小组,护士长任组长,负责督促护理人员工作情况,总结输液问题,并以小组讨论形式提出解决方案。
1.2.2.2 加强宣传教育 与患儿家长沟通中,根据家属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进行输液外渗知识介绍,告知输液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输液常识,以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与配合程度。输液期间基于疾病、陌生环境、陌生工作人员影响,患儿有明显的哭闹、挣扎不止等表现,告知家长加强看护,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指导,预防患儿抓脱针头等情况[7-9]。
1.2.2.3 选择合适的血管、穿刺部位 头皮输液时优选头部正中、前额静脉,使用颞浅静脉时靠近头顶处。选择粗、直血管穿刺,以弹性绷带环头一周固定。年龄大的患儿手足穿刺时避开关节处,以预防活动时针尖损伤血管壁的情况。输液时间过长者以小夹板固定手、足部,以预防针头滑出血管、反复穿刺、药液渗漏等情况。
1.2.2.4 合理调节输液顺序、速度 护理人员需熟知各种药物的特性,刺激性强的药物使用粗直血管,尽量放慢输液速度。
1.2.2.5 患儿护理 心理护理:静脉输液前依据患儿状态以温柔的语言、笑容缓解患儿的负面情绪,以玩具转移患儿注意力。环境护理:注意护理环境清洁卫生,调控适宜的温湿度,摆放玩具,营造令患儿舒适的环境。
1.2.2.6 输液渗漏后处理 输液渗漏后立即停止输液,拔针时以棉签沿穿刺处血管走向按压针眼,根据渗漏药物性质选择处理措施,包括热敷、冷敷、药物湿敷等[10-12]。
1.3 观察指标 统计门诊小儿输液依从性、输液外渗等静脉输液风险。另外,自制300份护理问卷进行家长满意度调查,全部有效收回,总有效率100%。
1.4 数据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1.0进行分析。门诊小儿输液依从性、家长满意度、静脉输液风险等计数型指标以例(n)、率(%)的形式描述,对应检验值为χ2。P<0.05证明参与比较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输液依从性分析 护理后,观察组、对照组门诊输液治疗小儿的输液依从性情况分析见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总依从率分别为94.67%、70.00%。观察组患儿输液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门诊小儿输液依从性情况分析
2.2 家长护理满意度分析 护理后,观察组、对照组门诊输液治疗小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调查情况分析见表2。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满意度分别为90.00%、70.00%。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门诊小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情况分析
2.3 静脉输液风险分析 护理后,观察组、对照组门诊输液治疗小儿的针头脱落、重复穿刺、注射液外渗等静脉输液风险情况见表3。观察组与对照组总发生率分别为5.33%、20.00%。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门诊小儿静脉输液风险情况分析
小儿治疗期间输液治疗是根据治疗指征使用的方法,其治疗效果理想。但是,小儿属于特殊人群,具有被动接受治疗特点[13]。小儿输液治疗期间有明显的恐惧、抵触、哭闹等情绪,从而增加了针头脱落、重复穿刺、注射液外渗等风险[14]。所以,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加强巡视、提高护理技术,从而整体上提高护理效率,以提高小儿输液治疗的安全性[15-17]。预见性护理干预在综合患者个体情况、护理需求、护理经验的基础上分析静脉输液风险,从而加强预防性护理管理,护理效果显著[18]。预见性护理干预中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管理,增加了护理人员的操作熟练度、责任心,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了家长的重视程度与配合程度,预防患儿抓脱针头等情况,通过选择合适的血管、穿刺部位预防活动时针尖损伤血管壁的情况以及针头滑出血管、反复穿刺、药液渗漏等风险,通过合理调节输液顺序、速度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以及输液治疗的耐受性,通过患儿心理护理与环境护理,缓解患儿的负面情绪、转移患儿注意力、提高患儿舒适度,通过输液渗漏后处理有效改善了患儿的外渗问题[19-21]。张华楠等研究指出,对门诊患者输液过程中实施相应的护理可以成功降低输液外渗率,提升输液安全性,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22-25]。
本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门诊输液患儿的输液依从率(94.67%vs.70.00%)、家属护理满意度(90.00%vs.70.00%)、输液风险发生率(5.33%vs.20.0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理想,满足门诊输液治疗小儿与家属护理需求,保障小儿输液治疗顺利完成和预后。
综上所述,考虑小儿的特殊性、输液外渗等风险,需强化护理干预工作。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预防门诊小儿输液外渗等风险,提高小儿的输液治疗依从性,满足患儿与家属护理需求,提升家属满意度,具有推广实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