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阳阳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辽宁 沈阳 110031)
老年性白内障为常见眼科疾病,常会引发视力下降,严重情况甚至会引发失明,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现阶段全国因为白内障而失明的患者已经超过2 000万人,因此需引起社会加大对于白内障的重视。现阶段对此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但治疗后短时间内依然需要护理,以提升预后效果。多数患者由于年龄较大,疾病知识掌握度较差,并不重视护理,使得术后视力受到影响。常规护理以基础性用药指导,术中护理和术后康复干预为主,虽然可有效帮助患者进行康复,但效果有限。有学者提出: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主要以时间为节点,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干预,可有效提升护理系统性以及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经济负担[1]。现选取本院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析临床护理路径的干预效果,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我院79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白内障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患着年龄均在60岁之上。②患者无其他病理性视力减退。③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脏器疾病患者。②沟通障碍患者。③抗拒治疗患者。对照组39例,男20例,女19例;年龄61~76岁,平均年龄(67.19±1.46)岁;病程4~15个月,平均病程(10.34±1.29)个月;左眼患者13例、右眼患者9例、双眼患者17例。观察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7.21±1.44)岁;病程5~15个月,平均病程(10.28±1.15)个月;左眼患者12例、右眼患者11例、双眼患者17例。患者基础性数据并无较大差异P>0.05。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为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定期检查患者视力,并对患者予以白内障知识讲解。饮食也需进行控制,禁止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控制术后炎症。
观察组患者则为临床护理路径,组建临床护理路径小组,主要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组成。护士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制定护理路径、并安排小组成员工作,对临床护理路径执行状况进行监督,责任护士分为不同岗位。所有护理人员均需参加临床护理路径知识培训,通过此种方式熟悉临床护理路径和方案,提升小组成员护理效率、专业技术水平。
住院后1天护理:护理人员需为患者进行疾病介绍,分析疾病治疗流程,详细讲解治疗方式,确保患者对疾病和护理有基础性了解。同时也需予以情绪疏导,多数患者会出现心理焦虑、抑郁等情绪,此时需要鼓励患者多倾诉自身想法,以有效纾解其不良情绪。并为患者讲解手术前准备事项,为第2天进行手术打下基础。
手术前护理:需为患者进行手术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当其出现心率加速、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及时报告医师,进行急救处理,有效降低不良症状。
完成手术之后,护理人员则需予以术后护理工作。主要方式为监测患者是否出现感染等并发症。对有眼睑发红患者、结膜分泌物患者则需及时予以处理。同时也需为患者和家属讲解术后护理时注意事项,通过此种方式防止感染。在进行护理时也需对患者进行情绪疏导,确保患者可保持良好心态,提升疾病康复效果。同时指导患者学习滴眼药、涂眼药膏的正确做法,叮嘱患者按时用药,学习自我眼部护理,饮食健康干预。
术后1天护理:指导患者进行术后用药,正确使用眼药膏和眼药水,提醒患者注意眼部卫生,并观察患者手术切口状况,为患者家属讲解患者疾病恢复效果,通过心理干预有效提升患者自信心。多和患者家属沟通,使得患者家属可掌握基础性术后护理措施,并为患者和其家属进行饮食指导,叮嘱其禁止摄入刺激和辛辣性食物,防止伤口发炎或感染。同时护理人员也需叮嘱患者和其家属予以恢复过程中注意事项分析,避免引发感染等问题。
出院当天护理: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例如出院之后2 h避免污水、肥皂水流入眼睛,出院之后3个月要求患者减少低头和剧烈运动,定量使用眼药水治疗。为患者进行用眼卫生指导、饮食指导。出院之后每周叮嘱患者进行门诊复查,连续门诊随访3个月。出院之后出现眼部不适或视力降低时及时就诊。
责任护士依据临床护理路径设置的时间和方式为患者护理。每项护理认为完成之后可在护理路径表内打勾,同时记录时间长短,组长则需不定期检查患者护理小组,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持续完善以及补充路径内容。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患者知识知晓度,主要分析健康知识、护理知识、疾病知识等掌握度。以我院自制知晓度评分为准,每项3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知识掌握度越高。②分析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以SF-36(生活质量量表)[2]为准,从心理、社交、运动能力等方面分析。总分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主要分析护理前、护理后2 d、护理后4 d、护理后10 d评分。③分析两种干预方式下患者视力恢复效果,以检查视力大于0.6为良好,分析患者视力恢复状况。对比患者并发症率,主要分析感染、视力衰退等状况。④对比患者不良心理状况。其中主要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进行判定,其中主要对比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7 d评分。评分≥21分为严重焦虑和抑郁;≥14分为明显焦虑、抑郁;≥7分可能有焦虑、抑郁;<7分表示并无焦虑和抑郁。
2.1 分析患者知识知晓度 对照组:健康知识(23.59±2.08)分、护理知识(22.41±1.48)分、疾病知识(23.67±1.37)分。观察组:健康知识(26.71±1.58)分、护理知识(25.39±1.23)分、疾病知识(25.84±1.07)分。观察组患者护理知识、健康知识和疾病知识掌握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20、9.743、7.857,P<0.05)。
2.2 分析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对照组:护理前(52.62±2.41)分、护理后2 d(61.28±1.59)分、护理后4 d(63.42±1.49)分、护理后10 d(68.24±1.69)分。观察组:护理前(51.96±1.84)分、护理后2 d(64.18±1.24)分、护理后4 d(65.08±0.86)分、护理后10 d(71.67±1.98)分。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无较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0,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53、6.084、8.272,P<0.05)。
2.3 分析患者视力恢复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视力恢复良好,且并发症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n(%)]
2.4 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并无较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对比(分,)
白内障为老年患者致盲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老龄化发展,老年白内障发病率持续提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为患者予以切实有效护理措施,对改善白内障预后效果十分重要[3]。在常规性护理时,患者对疾病并发症和心理等重视程度较差,因此本次采用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可有效提升整体护理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为标准化护理方式,主要依据患者具体状况,制定科学护理流程,确保患者可得到完整、规范、高质量的护理服务[4-5]。本研究发现,多数患者由于刚入院对疾病恐惧,因此学习积极性较高,护理配合度也有显著提升。白内障为常见疾病,患者术前无须过多准备,因此入院后第2天即可进行手术,术后护理为护理重点。本次护理以术后护理为重点,为患者讲解常见并发症和干预方式[6-7]。也进行并发症干预,对常见并发症均列出干预方式,确保出现问题后可立即控制。由于疾病特殊性,患者无须长时间住院,因此术后1天即可出院。但为保证患者家属可掌握基础性护理技能,因此依然为患者家属进行培训,要求患者家属掌握各种基础性护理措施。在各种护理措施中,以叮嘱和饮食控制、用药指导为主。饮食作为影响恢复效果的重要问题,主要通过家属控制为主[8-9]。出院时各种干预措施则以生活方式指导为主,不仅引导患者避免接触污水,同时鼓励患者减少剧烈运动,通过此种方式帮助患者出院之后依然可接受专业性护理服务。为有效保证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在本次护理中所有护理内容,均制成表格,放于患者床头,通过此种方式使得护理方式透明化。护士长检查护理工作时,可依据表格内容和护理实际工作符合度判定护理人员工作态度[10-11]。由于护理内容透明化,因此家属和患者也可对护理进行监督,护理有效性得到显著提升。临床护理路径的方式便于问题分析,对护理中存在问题可及时分析、解决,继而提升护理效果[12]。分析本次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知识、健康知识以及疾病知识掌握效果均有提升P<0.05。由于护理时患者疾病知识在患者入院后讲解,出院前再次讲解。通过此种方式,患者不仅积极性更高,同时对疾病知识认知度也有显著提升。因此可知临床路径护理对提升患者知识掌握度有重要帮助。分析患者生活质量变化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更高P<0.05。由于患者视力恢复效果更好,同时并未出现并发症等问题,因此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对于其他学者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患者接受护理后视力得到改善,多数患者可正常生活,因此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升[13]。分析视力下降和并发症率时发现,观察组患者更低,P<0.05。患者术后患者并发症得到控制和术后针对性并发症干预有重要关系,同时视力恢复干预更好,因此能够促进患者的视力恢复,提高视力。分析其他学者研究结果可知[14],老年白内障患者护理路径干预时可有效提升干预效果,和本次研究结果一致。对于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进行对比时发现,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此种情况主要原因为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时,早期即对患者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进行干预,不仅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同时也指导患者合理休息,配合治疗,讲解基础性疾病知识,因此使得患者各种焦虑和抑郁症状得到有效改善。
综上所述,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时,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知识知晓度、生活质量、视力恢复效果,降低并发症,有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