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
潍坊泰润城建开发有限公司
在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实际发展过程当中,借助一体化的建造模式不仅能够帮助经济效益得到良好发展,还能够有效地对装配建筑工作的时间周期进行把控,避免延误工期出现索赔的现象发生。与此同时,借助一体化建造模式,还能够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降低工作成本,提升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鉴于此,在装配式的建筑工程领域应用一体化建造模式,能够提升其效益水平,使其获得长足稳定发展。
与传统建筑工程相比,装配式建筑具有自动化作业、工厂成品生产的特点,且其操作对象也由传统的农民工操作转为技术工人操作。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掌握得还不是十分完善,缺乏这一领域的优秀技术人员,并且装配式建筑施工对于吊装及运输等设备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其需要消耗的成本相对较高,这也造成了现阶段装配式施工的难度较高的现象。但是,由于我国的环保事业不断推进,劳动力的缺口逐渐变大,国家及各地政法对于装配式建筑也呈现出扶持态势。目前,我国已经推出一系列的政策来支持装配式建筑工程,扭转装配式建筑的不完善的局势。2012年到2018年,我国的装配式建筑面积增长到了2.91亿平方米,达到了同比开工面积的13.9%,年均复合增长速度为60.2%。通过该增长速度,我国预计在2021年装配式建筑市场将突破1万亿元。且同比开工面积将占总比重的50%。
装配式建筑的出现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我国建筑行业拓宽眼界的一个标志。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的建筑模式,不仅在创新方面表现得标新立异,而且也顺应了我国环保政策的发展变化。首先,装配式建筑属于工厂直接加工,可以有效减少施工环节工序,从而使工期及建筑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其次,装配式建筑有效地控制了材料及资源,加入了更多的环保理念,使绿色建筑得到了有效的体现,同时使用标准的生产工艺,使得建筑质量有效提升,建筑外观变得更加现代化。
根据现阶段我国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应用来说,其主要费用主要包括投资、建设成本、运营成本、养护成本、报废成本及社会成本。投资建设成本是在工程前产生的成本,而养护成本、报废成本是在建设成后产生的成本费用。另外,在对装配式建筑的建设中,也需要相应的社会成本,如冶炼开采与加工,同时还有在土地征用住宅、使用建设及维护修补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费用等。除此之外,建筑的实施需要一定的土地、矿山、水等生态资源的消耗予以辅助,而由此产生的一切环境修复费用都应考虑到装配式建筑的费用中。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主要可以概述为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由工厂对构件进行制造与生产;第二将工厂生产好的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并在施工现场进行安装;第三是在施工现场进行混凝土的浇筑。通过这一系列的流程,可以有效的控制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并降低传统施工对于劳动力的消耗,并且在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升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为我国建筑行业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BIM 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形式,借助BIM 技术能够实现信息的传输与共享,及时的记录工程中各个环节出现的信息与数据,并且利用其中的仿真功能,还能够为工程项目的决策与计划制定提供良好的参考与帮助,因此在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借助软件平台以及模拟系统,能够对施工的图纸进行科学化的设计,使组织结构能够更加的合理化;借助现代化的技术,能够使施工工作得到更加顺利地推进与发展,推动施工过程中不同环节的信息得到良好的传输与共享,及时地找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完善与调整。借助BIM 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工程项目的施工效率,有效地提升工程管理的水平。在现阶段的应用过程中,BIM技术主要展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
(1)可视化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的设计主要以平面设计为主,因而不能够对工程项目的施工情况进行直观地可视化演示,这也为工程决策管理及施工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借助BIM 技术,能够将平面的设计图转换为三维的立体模型,能够为参与者直观地展现立体的图形。借助BIM 的三维模型能够对施工过程进行可视化的处理,能够帮助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等过程得到良好的开展,进一步控制施工的周期,保障工程的质量。
(2)协调性
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因为受到信息传递等因素影响,设计部门、施工部门等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不通畅,容易发生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特别是在多专业碰撞后,而在BIM 技术的作用下,其具有协调功能,能够将该问题进行处理。例如,在工程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检查,做好数据统计工作,及时找出问题并处理。
(3)优化性
BIM 技术之所以能得到快速的发展,这与相关的议论研究是密不可分的。建筑工程设计、采购、施工、运营等等虽然都各自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同时他们也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们的现代化属性特点。从整体角度来看,以上这些专业在实践的过程之中往往较为分散,因此BIM 技术的研究、发展与实践就为整合相关专业提供了“桥梁”。对于相关专业的整合技能只是这项技术最为基本的功能,BIM 技术可以在整合的基础上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真正地做到优化施工过程。
就现阶段我国的发展而言,建筑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并且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新的建筑模式也在不断地产生,进而形成了建筑行业的更新与变革。基于此,对于装配式建筑工程而言,其经济效益的体现也呈现出多元化,包括建筑物的建设工期、生命周期成本、工程质量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远期目标。装配式建筑的经济效益计算要以节能、节材、节水、节地为原则,以现代工业化生产的标准、工期质量成本及宏观评价指标来进行效益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使用一体化建造模式的过程中,会通过BIM 建模形式进行各类预制构件方面的标准化设计、标准化处理,预防在设计环节发生问题引发返工的现象。装配式建筑工程企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创建相应的信息系统、信息平台,可以全面整合每个施工环节、建设环节的信息内容,在网络系统平台中进行存储,增强数据信息的集成化程度,并且还能标准化设计构件尺寸,增强工程项目的设计、建设科学化程度,有效规避发生碰撞问题、其他问题,从根源层面着手促使项目设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我国在装配式工程项目领域中采用一体化建造模式,需要在工厂中进行各类构件、各个工程结构的预制处理,通过预先制作的方式可以提前发现构件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质量风险问题等,事前进行针对性、深入性的管控,有效杜绝发生质量层面、效益层面或是其他层面的不足。尤其在采用一体化建造模式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将制造工作、设计工作、技术工作、管理工作等全面整合,通过各个部分、各个环节的一体化改造处理,及时地发现问题、不足,通过科学化的措施弥补缺陷问题,从而保证整体项目、整体工作的质量。另外,在提前预制各个环节一体化处理期间还可以结合项目特点,转变传统的施工建设形式,推动工作效果的提高。
装配式建筑经济效益主要是指在建筑装修装饰环境中所获取到的经济效果,为追求良好的经济效益,企业往往会追求更加时代化、人性化,同时其也能够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建造方式。而建筑业作为社会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作为经济体系完善的重要产业,其对于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也涉及像建筑成本、工期、质量等多方面。
与传统类型的建筑工程相比较来讲,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所运用的方式及工艺技术都与之不同,两者的使用寿命及成本周期也大不相同。工程项目当中所涉及的决策类型、开发类型、设计类型、装饰类型这几种成本类型,而传统建筑工程与一体化建造模式下的装配式建筑工程在决策类型成本方面相差不大,两者甚至在这部分会呈现出持平的效果。而在开发类型及设计类型的成本角度,两者的区别较大,基于一体化建造模式下的装配式建筑工程具有一定的节约环保特性,因此其能源的消耗较低,因而在开发类型及设计类型的成本较低,尤其是消耗层面的成本。
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额的工作过程中,对于工作周期的把控是十分重要的,一旦出现周期的推迟或延误,就需要面临索赔的风险,通过对传统类型的工程项目与一体化建造工程项目进行对比,能够发现两者在工程周期的控制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化。一体化建造模式下的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主要采取的是工厂生产的形式,在流水线的制造过程当中,能够不断地提升不同类型结构及组件的生产效率,降低工作过程中的人工成本投入,利用先进BIM 技术对其进行严格的周期把控,确保工作的按时交付,避免出现延期索赔现象。举例来说,在建设规格为30 层的工程项目时,借助一体化建造模式的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实际施工能够比传统类型的项目施工耗时,能够在主体结构施工方面减少大约2 天的工程时间,并在外装结构的施工方面减少大约150 天的工程时间,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工期延迟的现象,也就规避了索赔的风险,间接性地降低了工程施工成本,推动了工程效益的良好发展。
就当前的经济发展特点、需求而言,我国已经开始重点关注装配式工程项目的进步,促使相关行业的转型升级,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从目前的情况而言,一体化建造模式之下的相关装配式工程,在原材料浪费方面能够减少21%之上,建筑垃圾生成量减少84%之上,水资源使用量降低65%之上,综合性能源消耗量降低62%之上,施工人员的数量也会有所减少,人工成本随之降低,从而推动效益水平的提升。
现阶段,我国的环境污染主要的来源之一就是建筑。我国的传统建筑工程主要是以钢筋混凝土浇筑为主,就生产的特性角度出发,其具有较为粗放及管理模式不足的特性。首先,是源自于对水泥、钢材等原材料的浪费;其次是建筑及原材料在生产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排放物污染。基于此,在我国全面推进环境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传统类型的建筑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的进一步发展的需求。在我国的十九大报告当中,绿色生态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将该理念注入到建筑中是优化我国建筑绿色通道的有效准则。装配式建筑模式的运用可以有效地保证原材料及施工中的环境友好性,逐渐成为我国建筑改革的方向。事实上,据以往的工程测算,装配式建筑可以有效降低用水量至少60%,降低垃圾制造量至少80%,降低综合耗能量至少60%,同时可以至少提升20%的材料使用率。
PC 建筑的所有部件是在工厂高科技设备中生产出来的,而这些高科技设备的生产精度高,可以有效将部件偏差、节点偏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也会更好的保证部件的质量。因此PC 结构部件在进行装配的过程中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降低了因人工操作而产生的各类误差。
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通过对装配式建筑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费用构成及成本因素进行分析,能够更好地了解到该建筑模式的存在意义。相对于传统的浇注形建筑来说,该建筑的效率评价建立在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因此更具有环保、节能、降成本及提效率的优势。但由于装配式建筑引入我国年时间较晚,因此对该建筑模式的技术支持仍有待进一步加强。